(完整word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word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word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到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今后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其余内容放在下一册。有关研究指出:分数概念起源于“分”,是用来解决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的数值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将原单位量加以等分割之后,得到单位分量,再将单位分量重复测量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最后以分割的份数(例如5份),和重复次数(例如2次)的并置,作为被测量的量的指针。以测量某线段的长度为例,通常测量者会将一个长度单位(单位量),例如1米,置于该线段上,然后以该线段等于多少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其长度。但是当线段有剩余,又不满一个长度单位时,就必须把该长度单位等分成适当的小单位(即单位分量),以分成五等分来说,每一等分就是1/5米。如果剩余的部分为小单位(单位分量)的2倍,那么这剩余的线段就是2/5米。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关分数概念的研究,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具体操作活动来学习单位分数(几分之一),再通过“几分之一”的累积来学习“几分之几”。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认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表示某些量,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

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给出分数的概念后,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

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3.本单元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图形,通过动手操作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等分活动,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教学重点1、理解“等分”: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

2、用重叠方式检验分割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平分(等分)”: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认识二分之一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十岁生日,小丁丁到小胖家去做客,小胖热情地招待小丁丁,他对小丁丁说:一盒有16块巧克力,我们每人8块;再给你4粒糖,我自己也留4粒,这里有2个苹果,我们一人一个吧!蛋糕只有一只,就归我吧!”小丁丁说:“我也想吃,我们分一分吧!”

小胖说:“我想这样分

小丁丁皱着眉说:“这样分不公平!”

师:那么怎样才能公平地分呢?请大家帮他们俩想想办法。

汇报交流:对半平分,一人一半,小胖和小丁丁都吃半个蛋糕。

师:那么一半还可以怎么表示呢?请大家看书P39的题1,你看懂些什么?有什

么疑问吗?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汇报:一半可以用

2

1 表示。你已经会念这个数了,谁还会念? 师:为什么可以用21表示?也就是要解决21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来这个问题。

大组交流。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

2

1来表示,小胖可以吃到这个蛋糕的21,也可以说小胖可以吃到21个蛋糕。 问:小丁丁可以吃到多少蛋糕呢? (小丁丁可以吃到这个蛋糕的

21,也可以说小丁丁可以吃到2

1 个蛋糕。)

问:按照小胖的分法其中的一部分能否用21来表示呢?为什么?

2、认识几分之一

师:小胖、小丁丁他们刚想吃蛋糕,小亚和小巧带着生日礼物来祝贺小胖了,这下可为难小胖了,这个蛋糕该怎么公平地分呢?每个人又该分到多少蛋糕呢?请小朋友帮助小胖分一分。请大家拿出小圆片,我们用小圆片来替代蛋糕,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一下。

(1)交流分法

( 2)问:那么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把一个蛋糕平分成4份,每人分到这个蛋糕的

4

1。或把一个蛋糕平分成4份,每人分到41个蛋糕。 师:大家通过合作帮助小胖解决了难题,他们四人很快把蛋糕吃完了,小胖说:

今天真高兴,不仅吃了蛋糕,又学会了新本领几分之一(出示课题)。

二、动手体验操作几分之一

师:现在他要考考我们小朋友了,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请大家动手

折一折,将这张纸进行平分,用斜线涂出其中的一份,然后说一说这一份表示多少?

交流:1、份数不同

2、份数相同,分法不同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大家将这张纸平分成了不同的份数,并正确表示出其中的

一份是多少;有的小朋友将这张纸平分成了4份,但大家的分法不同,不

管怎么分,其中的一份都表示这张纸的

41,或者可以说每一份都是4

1张纸。 小结: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像21、4

1、81 …… 等这样的数都叫分数。 练一练:

1、课本p40 的 4

三、拓展与应用

1、介绍分数的由来

刚才我们小朋友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了许多分数。其实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创造了分数…(媒体出示)

2、应用

方格纸上的图形是某个图形的

2

1,那么这个图形原来可能是怎样的呢? 请你画一画。

四、总结(略)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让生通过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初步认识分子都是一的分数也有大有小。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3、结合分数表示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都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和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八戒分西瓜)

上节课,我们讲到猪八戒吃桃子的事,八戒在顺利通过师傅的考验后,吃到了又甜又鲜的桃子。天气真热,走到镇上,师傅让八戒去买个西瓜,不大一会儿,八戒不知在哪儿弄到一个西瓜。悟空说,我们四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六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怎么分呢?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饭量最大,吃的多,所以我吃八分之一,师傅吃六分之一,沙师弟吃四分之一,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吧,听完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板书:

(1)猜想:那个分数更大一些?

(2)引导学生验证

那么到底那个分数更大呢?请你们利用学过的知识或身边的学具动手折一折。可以同桌合作。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张正方形纸,然后两长纸叠在一起,发现什么?(是一样大的)一人在纸上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涂上色表示,另一人在纸上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色表示。

b 、同桌观察比较涂色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c 、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定向升华:同样大的正方形纸二分之一的涂色部分比四分之一部分大,所以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六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吗?(方法同上)

2、开放探究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1)学生写几个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在这几个分数中挑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提问: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之就越多。简单地说: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三、巩固练习

1、独立探究,完成93页做一做的2题

重点说比较方法。

2、课本练习二十二第三题

让学生先写出分数,再比较大小。

3、同桌相互说一个分数,并比较大小

四、小结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都笑八戒了吗?你能按八戒的想法给他们分一分吗?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板书:

几分之一比大小

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一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几分之几

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实物、图形、观察、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1份

1份

1份 14 14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直观演示、实物操作等活动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这里有一张圆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

请你从中任选一张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4

。 (1)学生操作。

(2)展示

14 14 14

(3)为什么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可都能表示14

呢? 小结: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分成4份,每一部分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几分之几(不带单位名称)

(1)出示:

师:我们已经知道蓝色部分是这个圆的14

,那么剩下的白色部分是这个圆的多少呢? 你是怎么想的?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并回答:

这里的“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3

4

表示什么?

3

4

里有几个

1

4

小结:把一个圆平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

1

4

,3份是这个圆的

3

4

(2)出示:

师:剩下的白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一个正方形平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1

4

,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3

4

(3)出示:

看图回答:①上图中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

3

里有几个

1

3

小结:把一个长方形平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

1

3

,2个

1

3

就是

2

3

(4)出示:

看图回答:一板酸奶由6杯组成,小胖、小丁丁、小亚和小巧每人喝一杯,一共喝了4杯,他们一共喝了这板板酸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把一板酸奶平分成6份,这样的4份,就是

4

6

;一杯是这板酸奶的

1

6

,4个

1

6

就是

4

6

;所以他们一共喝了这板酸奶的

4

6

(4)出示:

看图回答:一张粘纸上有12个笑脸,用去了2个笑脸,用去的是这张粘纸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笑脸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认识几分之几(带单位名称)

(1)出示:把1米长的纸带平分成同样的3分段,2段(涂色部分)长多少米?可以怎么想呢?

小结:可以想:1米长的纸带分成同样长的3段,这样2段的长度就是1米的三

分之二。1

米的三分之二记作23 米。也可以想:1段是1米的三分之一,2

段就是1米的三分之二,记作23

米。 (2)出示下图:

( )米

看图回答:①现在涂色部分长几米?

小结:1米长的纸带分成同样长的7段,这样的5段的长度就是1米的七分之五。

1米的七分之五记作57

米。②那白色部分长几米? 师:像34 ,23 ,46 ,57 ,27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米

(1)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分数中间的短横线是分数线,分数线上面是分子,分数线下面是分母。(2)结合刚才的图想一想,分母、分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分数的分母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3)结合刚才的图说一说:3

4

2

3

4

6

5

7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有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师: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1)书上P44的第5题中的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①核对

②为什么这三幅图所表示的分数分母都是8?

小结:对于不同的整体,只要是平均分成8份,分母就是8。

(2)书上P44的第5题中的第2题,根据分数来给下面各图涂色。

①核对

②为什么这三幅图你都涂了5份?

小结:对于不同的整体,分子是5就表示有这样的5份。

2、判断:

(l)4个1

9

4

9

。()

(2)分母是8,比分子大2,这个分数是2

8

。().

(3)把一个长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是3

7

。()

(4)11

12

中包含着12个

1

11

。()

(5)一个蛋糕平均切成8块,小红吃了3块,小红吃了3

8

块蛋糕()。

小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3、选择正确答案前的编号:

(1)把一块菜地平均分成6块,其中2块种黄瓜,3块种西红柿,黄瓜地占这块菜地的(),西红柿地占这块菜地的()。

A、1

6

B、

2

3

C、

3

6

D、

2

6

(2)妈妈做了一张饼,切成了相等的5份,小明吃了2

5

,爸爸比小明吃得多,

爸爸吃了这张饼的(),爸爸和小明一共吃了这个饼的()。

A、1

5

B、

3

5

C、

4

5

D、

5

5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4、动脑筋: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

几分之几

3 ……分子

─……分数线

5 ……分母

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几分之几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借助图形或利用规律比较几分之几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的方法,经历比较几分之几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 1/2()1/4

1/6()1/10

2/5()2/7

师:还记得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规律吗?

生答: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越大。(板书)

2. 2/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份,其中的()份就是它的()。这是我们学习的几分之几

二、出示课题

师:好,那么我们来学习《几分之几大小的比较》(板书)

三、操作比较,探索规律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律。

师:请拿起你一张纸,你会把它平均分成4份吗?马上动手!

生折纸。

师:折好了吗?

让学生分别指出3/4和1/4

(这样,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那么3/4是表示其中的3份)师:现在,我们来个涂色比赛好不好?

生:好!

师:请男生涂出这张正方形纸的3/4,女生涂出它的1/4,谁最先涂好就谁赢。

准备好了吗?

指名男生女生代表板演

(这时因为涂画得面积不一样,可能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A如果男生(举手):这样不公平。

师(惊奇地):咦!不公平吗?认为不公平的同学请举手!

生大部分举手。

B如果学生没提出意见,就进行比赛:

师:开始!

生进行比赛。

师:涂完的请举手!(女生全部都涂完)

师(高兴地):哇!女同学涂得可真快!我现在宣布:女生获胜!男生(不高兴地):我们涂3份,她们只涂一份,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能跟小张老师说说吗?

男生1:我们涂3份,她们只涂一份,我们涂的比女同学涂的多。

师:好像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比划)每份是它的1/4,3份就是3个1/4,3 个1/4比1个1/4多。说得有道理!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理由

男生2:我们涂的比女同学涂的面积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男生: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哦!还真是!经你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了3/4>1/4。(板书)。

师:看来,游戏不公平,刚才的比赛结果要取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那我们刚刚通过比赛的规则知道了3/4>1/4

2.脱离直观,抽象的文字让学生继续感知规律

出示:一个蛋糕,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5份,小猴吃了蛋糕的五分之三,猴妈妈吃了鲜桃的五分之二,他们谁吃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让学生写出分数,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出谁吃得多。

学生:3/5>2/5(板书)

师: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1.通过折纸或是画图得出3/5的面积更大;

2.利用几分之几分数的含义,3/5表示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5,其中的3就是它的3/5,同理得出代表三份的比代表两份的更大

四、发现规律,巩固新知

1.师:观察这两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母都一样;分子大的分数更大)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我们在比较分母想通的分数大小是,要看分数分子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板书)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更大

师:真棒!让我们读一读自己总结的规律吧!(读2遍)

2.下面翻到书P95,把我们今天总结的规律抄在例题6的上面

并把书上例6涂一涂,比一比和做一做2.补充好

师查,若还有同学不懂,板演并讲解

五、灵活运用规律

1.()/9 >2/9 1/5<1/()()/()>3/8

2.师:下面我们书P98,不用图表示,利用我们学习的两个分数比大小的规律快速完成

板示,并指名板演

4/7()2/7 1/3()1/4 3/5()4/5

2/8()5/8 1/6()1/9 3/9()7/9

六、课堂总结,内化规律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对这节课,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分数的大小怎么比较呢?

(分子相同的,分母小的分数更大;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更大)

(强化规律)

七、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1)在()里填上”>”,”<”

8/9( )5/9 1/5( )3/5 3/4() 4/4

2/7( )2/5 99/100( )99/99 2003/2004( )2003/2005

(2) 三(1)班爱好绘画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3/10,爱好音乐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2/10,爱好体育的同学比爱好绘画的同学多6人,那么爱好人数最多的项目是(),爱好人数最少的项目是()。

2.家庭作业

(1)五道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题

(2)五道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题

(3)《作业本》

八、板书设计

几分之几大小的比较

1/2()1/4

1/6()1/10

2/5()2/7

2/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份,其中的()份就是它的()

分子相同的,分母小的分数更大;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更大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认识(二) 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我们9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你们知道周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其实周老师最喜欢敢提问题的孩子。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设疑导入新课 老师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奖品,准备奖给敢提问题的孩子,有信心得到吗? (课件出示2只小猴)今天这2个猴宝宝也表现得很好,看,猴妈妈为他们准备了什么奖品?(课件出示1个桃) 你能猜透猴妈妈的心思吗?猴妈妈要把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只有一个桃可怎么分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哦,我们原来学的整数不够用了,然后分数就来了。 提问: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有几个?我们看猴妈妈的心思是不是和 我们一样?课件展示:把这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能从这2份中取1份,这一份可以用1/2来表示,那另一份也可以用1/2来表示。得到猴妈妈的奖励,这两只小猴会越来越棒,就像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时,可以用表示。 谈话:这个分数你们认识吗? 是啊,分数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那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真是个会提问题的孩子,你们心目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

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和期待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对这个朋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整体的。 (1)果不其然,这两只小猴得到猴妈妈的奖励后,表现的更好。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再来猜一猜猴妈妈的心思:猴妈妈会怎么分? (出示课件:一盘桃用布遮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如果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师引导: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怎么分?怎么取? 学生回答后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2)猜这盘桃的个数。(猜好了先轻轻告诉你的同桌再全班汇报) 先请一个学生猜这盘桃的个数,再请一个学生上台来分桃, 其他同学思考: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相应的桃子图贴在黑板上,画线分。如果学生猜到其他的双数就用磁铁代替桃在黑板上分)(不但摆的好,说的也很好) 如果这盘桃有2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4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6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8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5个呢?在这过程中,师始终强调:2份中取1份。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英语(下)

Module 1 Hobbies 内容详解 1. Which hobby do you think takes up the least spacc? 你认为哪种爱好占用最少的空间? (1)do you think在此用作插入语,意为“你认为,你觉得”。 When do you think they will arrive here? 你觉得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这里? How many books do you think there are in the box? 你认为箱子里有多少本书? 注意 do you think后的句子要用陈述语序。 (2)take up 占据 take up既可指时间上的“占据”,也可指空间上的“占据”。 The job takes up all my time. 这项工作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 The table takes up too much room.这张桌子太占空间。 注意 take up是一个由动词加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当它的宾语是代词时,必须放在两者之间。[联想] take off 起飞;脱下take out 拿出take away 拿走take back 归还take down 取下take photos 拍照take part in 参加 2. Sorry it's a bit untidy. 抱歉,这儿有点乱。 a bit意为“有点儿;稍微”,该短语在句中作程度状语,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或介词短语。a bit还可修饰比较级。 I was a bit ill. 我有点不舒服。 He is a bit older than I. 他比我大一点。 辨析:a hit与a little 相同之处:(1)两者都可以用作名词词组,意为“一点;少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2)两者都可以用作副词词组,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原级或比较级)或动词。 不同之处:(1)作定语时,a little直接修饰不可数名词,而a bit后面需要加of;(2)如果两者的前面加上not, 则其意义完全不同。not a bit=not at all,通常用作状语;not a little=very,可用作状语或定语。 一言辨异 Our English teacher often says that she is not a bit tired but in fact she is not a little tired. 我们的英语老师经常说她一点儿也不累,其实她非常累。 3. I'll tidy up the table and chairs. 我来收拾一下桌椅。 tidy up收拾,整理! tidy up是由动词tidy和副词up构成的动词短语。它的宾语如果是名词,既坷以放在tidy和up之间,又可放在tidy up之后;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则必须放在tidy和up中间。Lingling, please help tidy up the dinner table. = Lingling, please help tidy the dinner table up. 玲玲,请帮忙收拾一下饭桌。 There are so many books on the desk. I'll tidy them up. 课桌上有这么多书,我将整理一下。 拓展 tidy还可用作形容词,意为“整洁的”,可以在句子中作定语或表语。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抽象而且有多种理解方式。分数并非是可以通过计数活动得到的一个数,而是一个代表了两个量关系的相对量,并且可以从部分——整体、测量、比、算子和商等多个角度加以理解。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学习分数的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整套教材将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让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和五年级下学期分别学习。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五年级下册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在表达“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认识分数的含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及四则运算的方法。另外,分数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三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分数或小数进行表达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在这里安排分数的初步认识不仅为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作好知识准备,也为提高学生用数学进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提供了知识和丰富的机会。 本单元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感受和直观认识分数的含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英语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英语(下) Module 1 Hobbies 内容详解 1. Which hobby do you think takes up the least spacc? 你认为哪种爱好占用最少的空间? (1)do you think在此用作插入语,意为“你认为,你觉得”。 When do you think they will arrive here? 你觉得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这里? How many books do you think there are in the box? 你认为箱子里有多少本书? 注意 do you think后的句子要用陈述语序。 (2)take up 占据 take up既可指时间上的“占据”,也可指空间上的“占据”。 The job takes up all my time. 这项工作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

The table takes up too much room.这张桌子太占空间。 注意 take up是一个由动词加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当它的宾语是代词时,必须放在两者之间。 [联想] take off 起飞;脱下take out 拿出take away 拿走take back 归还take down 取下take photos 拍照take part in 参加 2. Sorry it's a bit untidy. 抱歉,这儿有点乱。 a bit意为“有点儿;稍微”,该短语在句中作程度状语,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或介词短语。a bit还可修饰比较级。 I was a bit ill. 我有点不舒服。 He is a bit older than I. 他比我大一点。 辨析:a hit与a little 相同之处:(1)两者都可以用作名词词组,意为“一点;少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2)两者都可以用作副词词组,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原级或比较级)或动词。

第三单元英语教材分析

新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Unit 3 Last weekend 一、单元教学内容 1、话题:What did you do? 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 (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 (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 I did. No, I didn’t. (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 1.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完整word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到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今后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其余内容放在下一册。有关研究指出:分数概念起源于“分”,是用来解决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的数值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将原单位量加以等分割之后,得到单位分量,再将单位分量重复测量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最后以分割的份数(例如5份),和重复次数(例如2次)的并置,作为被测量的量的指针。以测量某线段的长度为例,通常测量者会将一个长度单位(单位量),例如1米,置于该线段上,然后以该线段等于多少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其长度。但是当线段有剩余,又不满一个长度单位时,就必须把该长度单位等分成适当的小单位(即单位分量),以分成五等分来说,每一等分就是1/5米。如果剩余的部分为小单位(单位分量)的2倍,那么这剩余的线段就是2/5米。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关分数概念的研究,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具体操作活动来学习单位分数(几分之一),再通过“几分之一”的累积来学习“几分之几”。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本册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分数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读、写分数;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

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感知分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为落实新课改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质疑引导”“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观察思考――交流理解――操作实践”。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通过独立思考、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共包括《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秀丽风光,领略风土人情。背诵自己 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难点: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9、日月潭 教材分析: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

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本文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综合练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综合练习 一、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二、填空。 1. 7 3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 2.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3.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 。 4.94是()个9 1,()个3 1是 3 2。 7. 6 5比 6 1多()个 61。 8.1里面有()个 10 1 ,有100个 ) () (。 9. ) (14 1> 10.妈妈买了9支铅笔,给小冬5支,小立4支,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 () (, 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 (。 三、在○里填上“>”,“<”或“=”。 9 592 O 3 132O 元 元10 8107O 8 84 4O kg kg 10 31O 元 元100 47100 25O 18 8 O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6 5读作五分之六。()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3.3个8 1 和8个3 1 相等。() 4. a a 31 (a ≠0)() 屋、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 1.女同学占全班的95 ,表示()。 (1)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5份,女同学占9份。 (2)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3)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9份,女同学占5份。 六、想一想,再填空。 一条绳子剪去1米,还剩下9米。 (1)剪去的占这条绳子的 ) () (。 (2)剩下的占这条绳子的) () (。 (3)剩下的比剪去的少的是这条绳子的) () (。 7、数学ABC 。 把线段AF 平均分成5份。根据图填空,再看看你还想到了哪些? 1.AB 是AF 的 ) () (。

数学苏教版3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比较几分之一。 2、认识分子不是1但比分母小的分数,并学会比较大小。 3、学会简单的分数加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认识分子比1大、但是比分母小的分数,学会简单的分数加减。教具与学具 教具: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直尺,彩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星期天小红和小明一起去公园野餐,他们有两个人,那么所有的食物要怎么分呢?蛋糕只有一份,蛋糕要怎么分呢? 生:这个好像不能用整数表示。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大家请看图示。(出示课件)图上有2瓶矿泉水,4个苹果和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份?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生2:把2瓶矿泉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生3: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 师: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1/2是分数。1是分子,横线是分数线,2是分母。 安排学生动手活动,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2、教学例3。 师:拿一张正方形纸出来,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生1:我涂了1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生2:我涂了3份,是3个四分之一,怎么表示? 师:3份就是四分之三,意思是指3个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也是分数。 3、教学例5。 师:学习了分数之后,我们再来进一步的认识分数。

大家看,老师给小红和小明准备了一整块巧克力,小明要吃这块巧克力的八分之五,小红吃八分之二。大家想一想,这块巧克力还有剩余吗?他们两个人吃了多少? 生:应该把两个人吃的巧克力的份数加起来就是吃的份量。 师:是的,回答的很正确,接下来可以拿一张长方形纸片出来折叠,观察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P88)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P88)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89)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P91) 5、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P91)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P94)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上册.docx

全书大归纳 核心知识归纳 知识点一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动物类群主要特征举例腔肠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水螅、海蜇、海葵动物 扁形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涡虫、华枝睾吸虫、日 动物本血吸虫 线形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蛔虫、蛲虫、钩虫、丝 无脊椎动物虫、线虫 动物环节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 蚯蚓、蛭、沙蚕动物足辅助运动 软体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河蚌、缢蛏、文蛤、扇 动物贝、蜗牛、乌贼 节肢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蜈蚣、蜘蛛动物 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鲫鱼、鲨鱼、带鱼、鲤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 两栖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青蛙、蟾蜍、大鲵、蝾 动物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螈 脊椎动爬行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 蜥蜴、龟、鳖、蛇、鳄物动物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鸽、金雕、丹顶鹤、大山雀、啄木鸟 哺乳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兔、猕猴、野马、非洲 动物象、鲸 知识点二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及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项目具体内容 体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 形的体形有利于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体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的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鱼适于水中生活表 的特点呼 用鳃呼吸,可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吸 运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 动作用 体 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形 飞 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行 骨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鸟适于飞行的特胸 胸部龙骨突附着有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扇动空气而飞行肌 点 消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能够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减轻体重化 循 心肌发达,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 环 呼 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吸 知识点三动物的运动 项目具体内容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目标 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3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二、编写意图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古代诗文名篇。通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治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石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核舟记》也是“记”,但它记的是一件工艺品一一核舟。核舟虽小,然而其上物、人、文、景皆备,令人叹为观止,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优秀工匠的聪明才智。《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本单元选入《关雎》和《兼葭》两首。《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现实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兼葭》写抒情主人公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始终若隐若现,恍惚迷离,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其渴望、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的能力,这是文言文学习始终如一的要求,因为这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进入文章、大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途径,学生也应该通过这样的途径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不至于将学习文言文视为畏途。 其次,要继续训练通读。诵读是培养文言语感最主要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回答同题多,却极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这是不适当的;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没有反复的诵读,语感是很难培养起来的。 第三,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积累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像学习外语那样,把学过课交中要的词活和句子整理抄写在卡片或笔记本上,以便随时复习,使它的成为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报告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教学设计 青浦区崧文小学双双 一、单元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二、研究背景: 基于《绿色指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丰富了学业质量评价的涵,引导教师开展全面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与评价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怎样依据“绿色指标”导向,整体把握单元教学、提高每一堂课的有效性,还缺少一定的思考和方法。 本次活动以三年级下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进行研究,对照相应的数学课程标准,结合“绿色指标”中与课堂教学相关要素,通过单元解析,挖掘教材中合理的因素并进行再创造,认真开展课例研究,让学生获取更好的数学体验,得到更好的发展。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适切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 第三,有效调控教学进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1.可能存在的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在本单元的教材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侧重点不明确,不清晰。 其次,学生在学习分数单元时有一定的困难,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所以可能会出现学生

学了一个单元之后,头脑中仍然没有分数这一清晰的概念,只会做题而无法从根本上建立分数的概念。 三、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二期”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41页至50页上的容。 关于分数概念,历来为国外众多数学教育专家所关注,因为分数是自然数系的第一次扩充,并且具有多重含义。 小学阶段,分数概念的教学重点是用“q p (p,q 都是正整数)”来表示“把一个整体q 等分,这样的p 份”的含义。这一含义最直观,容易理解。 《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明确将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的容放在初中阶段进行教学。所以在初中阶段,对分数的另两层意义也就是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 的容以及关于比的概念,还有更深入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该容被分为两段进行。 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进行教学,主要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主要容为“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母在20以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学习分数初步认识之前,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体来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还学习了用除法来求平均分物体数量的计算方法,具有了平均分物体的操作能力,但是,分数的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第一次对数的概念的扩展。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小学阶段的分数概念的教学是以分数的“份数”定义为主的,也即把一个整体或单位进行等分割,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用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用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或是要表示的份数。“份数”定义也表示了分数概率的起源。综合考虑《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的要求和有关分

苏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doc

苏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第三部分、设计意图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展开教学。 本课中我把主题图中提供的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矛盾产生的创生点、学习兴趣的激发点、巩固练习的资源点贯穿教学的始终。如在导入新课观察主题图分西瓜的情境中,创设分数产生的需求;在例1中用主题图中分月饼的情境认识1/2、1/4;在例2中用折纸的活动情境,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在练习中用分数描述主题图,应用分数。 (2)以数的认识的扩展为主线,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素材,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实现整数到分数的逐步扩展: 首先,通过分月饼,初步认识1/2这个分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到扩展到1/2。在认识1/2的基础上,继续分月饼,逐渐类推出1/4,发现分数除了有1/2还有1/4。并通过想象月饼被平均分成5份、6份......,每一份能用几分之一表示,推测出有无数个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模型。然后,学生在折1/4中进一步理解1/4后,让他们折喜欢的分数,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新的几分之一,以验证有无数个几分之一。 最后在练习中,我还有意识的安排了一个拓展,产生分数几分之几,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分数作了铺垫。 这些有效地数学活动,既让学生经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又使学生感

2016年秋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讲解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 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 10g 冰受热融化成 10g 水 B . 1升芝麻和 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 2升 C .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 . 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从 2H 2+O 22H 2O 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 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 . 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 . 4g 氢气与 32g 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 36g 水 D .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3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 20g H 2、 O 2和 N 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 H 2O 18g ,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 . H 2和 N 2 B . O 2和 N 2 C . H 2、 O 2和 N 2 D . 2g N 2 4在 2A +B 2C 反应中,已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 16g B . 32 C . 16 D . 32g

5(2016·广州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 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为 +2X。则 X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6(2016 ·南宁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错误的是( A .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 .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体积的磷和 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 .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个磷原子和 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 . 在点燃的条件下, 每 124份质量的磷和 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语言艺术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在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安排了一次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发现、积累、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还安排了五下教材中唯一的一次“展示台”,它是作为展示小综合的学习成果而安排的。 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如: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课文多为新体裁,且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会有较强的新奇感。这为教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 3.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课例解读及教学建议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填空。(27分) ⑴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 ,6 份是( )个( )( ) ,写作( ) ( ) ,读作( )。 ⑵ 34 里面有( )个 14 。( )个 112 是 912 。 ⑶ 在1- 59 中,可以把1看成( )( ) ,最后得( ) ( ) 。 ⑷ 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 ( )( ) ( ) ( ) ( ) ⑸ 在 5 7 中,( )是分母,( )是分子,它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 分成( )份,取了其中的( )份。 ⑹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大小。 ( )( ) ○ ( ) ( ) ⑺65-6 3 =( ),可以这样想:( )个16 减去( )个16 是( ) 个 16 ,就是( ) ( ) ⑻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所以1厘米= ( ) ( ) 米。

(9)数一数,填一填。 在上图中, ★占总数的( )( ) ,△占总数的( ) ( ) , □比○少了总数的 ( ) (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⑴ 一个正方形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 5 。 ( ) ⑵10 11 读作十分之十一。 ( ) ⑶ 一个分数的分子是2,比分母小4,这个分数是2 6 。 ( ) ⑷ 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越大。 ( ) ⑸ 这个图形的阴影部分占了 1 3 。 ( )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⑴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小明吃了2块,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 )。 ① 12 ② 14 ③ 24 ⑵比 58 多 2 8 的数是( )。 ① 3 8 ② 78 ③ 716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上册word版本

全书大归纳核心知识归纳

1.准备做实验的蚂蚁 2.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下图所示),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3.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

方法一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解题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解题时,一定要把握结构决定功能这一

思想。例如,鱼鳍的特点决定鱼可以在水中游泳,鱼的特点决定了鱼可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蚯蚓体壁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兔的牙齿分化特点决定了其食性;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素),决定了其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例1(2015?呼和浩特)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鸟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C 【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是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鸟发达的胸肌一端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选择C选项。 方法二根据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解题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只有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长期的生活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例如,鱼类通过鳍的游泳和鳃的呼吸适应水中生活;蚯蚓身体分节,利用体壁进行呼吸以适应陆地生活;兔体温恒定、四肢及神经系统发达等使之可以很好地适应陆地生活;鸟类的体形特点,前肢和骨的特点,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特点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与其腐生生活相适应。例2(2015?四川资阳)下面的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错误的是() A.牛——肺B.鲫鱼——鳃C.青蛙——肺与皮肤D.家鸽——肺与气囊 【答案】D 【解析】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呼吸器官。牛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依靠肺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完成气体交换;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主要结构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靠裸露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家鸽在空中飞行,其独特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即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了高空飞行时对氧的需求,气囊可以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择D选项。 方法三根据生物分了的依据和特点进行解题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已知的有很多种,它们个体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基因组成,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这样就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为了认识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根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单位,一般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远;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例3(2015?湖南株洲)根据以下动物分类图解(如图),将①②③④⑤与A、B、C、D、E对应连线。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