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I)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的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的特点。

3.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会辨认溶质和溶剂;会辨识溶液。

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1.人体摄入的食物只有转化为溶液才能被吸收,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2.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有什么应用?实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在水中洗涤衣服乙醇分散在水中消毒糖分散在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在水中粉刷墙壁3.让学生根据经验和课本图片思考:为什么黄泥水、油水混合能看到泥土或植物油且不稳定,而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中食盐或者蔗糖看不到、且是稳定的?【课堂探究】探究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问题1-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静置,搅拌,观察现象。

问题1-2: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食盐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泥土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变浑浊食用油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分层【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交流】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异同:不同点共同点举例分散颗粒静置后现象分散特征溶液离子或分子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溶于水悬浊液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的、不稳定的粉笔灰放到水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层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汽油放到水里【交流讨论】溶液由几部分组成?溶液有哪些特征?答案: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为什么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答案: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洁精等振荡后,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这样的现象称为乳化。

用洗衣粉洗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洗头发上的油脂都是利用乳化现象。

【过渡】溶液与浊液的区别:微观上看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沪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活动方案】活动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观察P3实验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体系?泥土、食用油分散到水中能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体系吗?2、填写表6—2交流讨论: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3、阅读课本第3-4页归纳整理:(1).溶液是物质以或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间形成的、的混合物。

这是判断溶液的依据。

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各单位体积里相等;所谓稳定,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否形成溶液,主要取决于分散微粒的大小。

以固体小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以小液滴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 (填一定、不一定)是溶液。

溶液的颜色一定是无色的吗?,比如:溶液的颜色是色,溶液一定澄清透明。

活动二、认识乳化现象①观察食用油在洗洁精中及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讨论:食用油分散到中液滴较小,分散到中比较稳定,食用油在洗洁精中分散后形成的混合物叫,该混合物(算、不算)溶液?为什么?②总结归纳:有一类物质,它能促使原本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溶在一起,并形成稳定的混合物,这类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乳化及其应用,列举一种常用的乳化剂,列举一种乳化液活动三、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①探究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了解溶液的温度变化。

填写6页表格6-3②总结归纳:溶质溶于水的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溶于水时温度升高,而我们学过的物质遇水也放出大量的热,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明显降低。

能增大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课堂检测】1.我们把物质以或形式均匀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2.溶液是指。

请你回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等都属于溶液。

3.被称为乳化现象。

请你回忆:你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等都属于乳化。

4.下列各种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 B.糖水 C.泥水 D.苏打水5.把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是……………()A.面粉 B.高锰酸钾 C.碳酸钙 D.鸡蛋黄6.溶液的基本特征是……………………………………………………………………()A.无色 B.透明 C.均一、稳定 D.能导电7.下列不属于溶液的用途的是…………………………………………………………()A.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 B.用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C.摔伤后涂擦在伤口处的紫药水 D.家庭里用做调味的白醋8.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方法能够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①溶解时不断搅拌;②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③增加水的用量;④溶解时给物质加热⑤减少水的用量。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瓶混浊的液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和我们平时喝的清水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答:混浊的液体可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水的混合物,与我们平时喝的清水不同。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学习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悬浮和乳化的现象。
(二)讲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
1.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特点及区别。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不溶于水的液体小滴悬浮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2.教师演示实验:分别将食盐、粉笔末、植物油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悬浮和乳化现象。
-家长参与监督,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撰写一篇关于“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小论文,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及区分。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
-生活中的分散现象案例分析。
-对本节化学知识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论文撰写,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初步了解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沪教版正式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沪教版正式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活动方案】活动一、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阅读P8拓展视野:物质溶解于水中时,物质的性质要发生改变: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混合物(比如溶液)的沸点,凝固点。

练习:(1)人们在冬天为了防止汽车的水箱结冰,常常在水箱中加入少量的乙二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演示P7活动探究,思考与记录⑴现象记录:表格3:“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等与水的性质比较”体系导电性水食盐水溶液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水溶液酒精溶液⑵实验总结: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导电性(可能、一定)会发生增强。

⑶原因探究、交流讨论:食盐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食盐溶液中存在着能的粒子。

而固体食盐不能导电是因为尽管固体食盐中有但却因此不能导电。

酒精、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这些溶液中。

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在于:溶液靠导电而金属靠导电。

4、总结溶液的三个性质、、【课堂测试】1.同学们已经从物理学上知道:水的凝固点是0℃,而沸点是100℃,那你是否有办法让水的凝固点不再是0℃,而沸点也不再是100℃呢?2.我们的父母经常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潮湿的手去触摸正在工作的电视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否则是要触电的。

他们是危言耸听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汗水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的是………………………………………………………()A.汽水 B.纯净水 C.蔗糖水 D.酒精溶液5.厨房里的下列物质在寒冷的冬天最容易结冰的是……………………………………()A.食醋 B.蒸馏水 C.酱油 D.自来水6.水溶液的基本特征是…………………………………………………………………()A.均一性和稳定性 B.导电性C.比纯水的凝固点低 D.比纯水的沸点高7.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相溶的两种物质混合才能得到溶液B.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形式C.溶液通常都是无色液体D.有的溶液是有气味的8.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可以鉴别出来的是……………………………………()A.食盐固体碳酸钙固体高锰酸钾固体B.氢气氧气二氧化碳C.汽油酒精浓盐酸D.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氯化钾固体9.某些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_11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_11

第6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特征;
②知道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
③了解乳化现象及应用。

2、能力目标:
初步探究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化学实验中的数据采集方法。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协同合作的精神;
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和难点
三种溶解过程的分析,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解决方法
学生能够在课前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挑选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学辅助手段:ischool、希沃授课助手等教学软件
四、教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归纳法
五、课前准备:——前一天发导学案,做好准备。

【学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
【我的疑惑】
针对学习任务和学习准备,你有哪些困惑?
七、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推荐】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导学案: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推荐】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导学案: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学习目标⑴通过由学生回忆把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溶液等液体的潜在认识,并通过“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这组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并体会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液体都是溶液。

⑵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并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⑶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以及加速溶解的方法。

⑷根据书上的探究活动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3).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5).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

3.预习导航:讨论并填表:第152页第1课时一、溶解与乳化1.溶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①均一性:。

例:。

②稳定性:。

例:。

(5)外观:澄清、透明,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

(6)意义:溶液中的反应快,用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医疗等。

判断: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混合物();②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2.悬浊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3.乳浊液(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5)乳化与乳化作用:①乳化的定义:。

②乳化剂的定义: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常见的乳化剂:③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④乳化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印染,污水的处理等等。

第2课时二、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1. 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的。

如:。

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的。

如:。

溶解后,溶液温度几乎不变的。

如:。

2. 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①,②,③。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新版)沪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混合物⑴溶液的判别①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⑵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三、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四、溶解时的热效应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碳酸钙B.植物油C.面粉D.蔗糖例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知识点二:溶液的基本特征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三:溶液与浊液例4.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知识点四:溶解时的热效应例5.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蔗糖D.硝酸铵知识点五:综合应用例6.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第6章溶解现象第 1 节物质在水中的分别(第 1 课时)学校班级姓名一:溶解与乳化【演示实验 1】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利用这些药品依据书P2~3实验要求达成实验,并将察看到的实验现象填在教案中。

物质搅拌后实验静置后实验现象现象食盐蔗糖高锰酸钾形成溶解观点物质以或形式平均地分别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就叫做物质的溶解。

均一性:是指液体各部分的性质如、等都;稳固性: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溶液。

形成溶液观点物质溶解后形成的、的叫做溶液。

加速溶解方法:①溶解时不停搅拌或振荡。

【演示实验 2】泥土,食用油,依据书P2~3 实验要求达成实验,并将察看到的实验现象填在教案中。

物质搅拌后实验静置后实验现象现象泥土食用油形成悬浊液,乳浊液的观点悬浊液:物质以的形式分别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淆物。

乳浊液:物质以的形式分别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淆物。

【演示实验 3】怎样洗去烧杯上的油污?实验充足搅拌后分别系统特点向油水混淆的烧杯中加入洗洁精形成乳化观点油难溶于水,但假如在油与水的混淆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液滴平均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这类现象称为乳化。

【演示实验 4】用汽油洗去油污实验充足搅拌后分别系统特点向食用油中加入汽油理解洗洁精除油污与汽油除油污,二者的原理不一样。

【讲堂练习】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豆浆B.牛奶C.矿泉水D.果酱2.将以下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可以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味精C.白糖D.豆油3.将以下物质放入水中,充足振荡,能形成溶液的是()A.铁粉B.泥土C.高锰酸钾D.面粉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碘酒B.冰和水C.石灰水D.汽水5.以下对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好是固体;②溶剂必定是水;③一种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此中错误的选项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分别将以下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获得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Cl、CaCl2B.FeSO4、CuSO4C.NaCl、KMnO 4 D .CaCO3、Na2CO3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必定是无色的B.溶液是平均稳固的混淆物C.溶液搁置一段时间会分层D.溶液都是固体溶解于水形成的8.下列属于溶液应用的是()A.早饭喝一杯鲜牛奶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C.治病时挂生理盐水D.清洗剂冲洗金属表面的油污9.各样清洗剂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以下清洗中所用清洗剂不拥有乳化功能的是 ()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漆B.用洗头膏冲洗头发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服上的油污D.用洗浴露洗浴10.平时生活里,以下清洗中所用清洗剂拥有乳化功能的是()A .用汽油除掉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冲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11.请各举一个实例,证明以下相关溶液的表达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
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I)
1.学习目标
⑴通过由学生回忆把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溶液等液体的潜在认识,并通过“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这组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并体会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液体都是溶液。

⑵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并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⑶通过探究活动来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以及加速溶解的方法。

⑷根据书上的探究活动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3).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5).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

3.预习导航:讨论并填表:第152页
4.教学内容
第1课时
一、溶解与乳化
1.溶液
(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①均一性:。

例:。

②稳定性:。

例:。

(5)外观:澄清、透明,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

(6)意义:溶液中的反应快,用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医疗等。

判断:
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混合物();
②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2.悬浊液
(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3.乳浊液
(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5)乳化与乳化作用:
①乳化的定义:。

②乳化剂的定义: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常见的乳化剂:
③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④乳化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
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印染,污水的处理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