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美
数学美的内容及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美的内容及对数学教学的意义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往往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抽象的表达方式,但它同时也具备着独特的美感。
数学美是指在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它既包括数学的形式美,也包括数学的思维美。
数学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拥有广泛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数学美的内容展开探讨,并分析其对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数学美的内容1.数学的形式美数学的形式美是指数学表达和数学符号所具备的美感。
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准确性是数学形式美的重要体现。
数学公式及其推理过程具有简练的结构和逻辑,其中各种符号和运算符号的组合与排列展现出一种美感。
例如,欧拉公式e^iπ+1=0,虽然只包含了五个基本数学符号,却能够展示出数学界的伟大。
2.数学的思维美数学的思维美是指数学思维的独特性和深邃性。
数学思维的抽象和逻辑是数学思维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数学家们通过抽象出一种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思维的独特之处。
例如,费马大定理在数学领域长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通过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的努力,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展示了数学思维的深邃和美感。
二、数学美对数学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美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资源,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展示数学问题的美感和思维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难题或数学优美的公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数学美的存在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通过推理和证明来探索数学领域的未知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美要求学生能够在数学符号和公式中感受到美的内涵,对数学问题进行审美评价。
浅谈数学美的鉴赏

浅谈数学美的鉴赏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最早是从自然数开始的。
这看似极普通的自然数里面,其实就埋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自然数很有研究,当他们将这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的一部分挖掘出来并呈现于人类面前时,人们就为这数的美震撼了。
其实,“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
一、简洁美数学中的概念许许多多,但每个概念都就是以最为提炼、最归纳的语言得出的。
例如在《图的初步科学知识》教学中,可以先使学生回去探究过两点的直线存有多少条?然后再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这个结论,最后教师再得出“两点确认一条直线”,短短的一句话,简洁细致,内涵多样,充份使学生体会了数学定理的简约之美;又例如九年级上圆的定义“圆就是至定点的距离等同于定长的点的子集”,若并无“子集”则构成了点,二重未成圆,一字之差则情况差距万里,体现了数学概念的简约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二、人与自然美和谐是数学美的最高境界。
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殿堂,那么和谐性是其主要建筑特色,无论从局部或整体来看,都让人体会到平衡协调、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美感。
欧拉公式:v-e+f=2 曾获得“最美的数学定理”称号欧拉建立了在他那个时代,数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常数之间的绝妙的有趣的联系。
和谐美,在数学中多得不可胜数。
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比。
即0.…。
“黄金分割”问题,为什么它被誉为“黄金”呢?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
什么是数学美

什么是数学美
数学美的概念
一、什么是数学美
数学美是数学科学的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
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
数学美既有第一性美的特征,更具有第二性美的特征。
数学美不仅有表现的形式美,而且有内容美与严谨美;不仅有具体的公式、定理美,而且有结构美与整体美;不仅有语言精巧美,而且有方法美与思路美;不仅有逻辑抽象美,而且有创造美与应用美。
二、数学美的特征
数学美有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对称、和谐,简单、明快,严谨、统一,奇异、突变。
三、数学美感与审美能力
1.数学美感与审美能力是数学创造性思维中重要因素之一
数学美感是人们在从事数学研究时最
高层次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结合的思维功能,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
数学审美能力是指对数学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2.数学给了我们什么帮助
(1)置身于数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能把人类的思维活动升华到纯净和和谐的境界
(2)数学只是使思维增加活力,使之摆脱偏见、轻信和迷信的束缚
(3)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有序。
浅谈数学之美

浅谈数学之美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通常我们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式存在。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
简言之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
一、数学美的性质1、数学美的客观性:即指客观存在于数学领域中的审美对象是不以审美主体是否承认、是否意识到为转移的,尽管因审美主体的主观条件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或特定的数学美都能为审美主体所感知,但这并不能改变这数学美的存在。
2、数学美的社会性:数学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数学美是对人而言的。
数学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特别是数学理论创造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或者说“自然人化”了。
所谓的“人化”就是人格化,即自然物具有人的本质的印记,实质上就是社会化。
这种社会化的内容正是数学美的内容,它是数学美产生的本原。
3、数学美的物质性:数学美的内容人的本质力量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呈现出来,必需要有附体,数学美的这种形式或附体,即数学美的物质属性。
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1、简单性,是数学美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反映现实世界量及其关系规律的数学来说,那种最简洁的数学理论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简单性又是数学发现与创造中的美学因素之一。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代数运算中之乘法与幂的运算的引进是源于避免重复的加法运算和重复的乘法运算。
2、统一性,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协调、一致。
数学美中的统一性在数学中有很多体现。
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矛盾性体现了和谐;表现在一定意义上的不变性,反映了不同对象的协调一致。
例如,数的概念的一次次扩张和数系的统一,运算法则的不变性;几何中的圆幂定理是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统一形式。
3、对称性,是指组成某一事物或对象的两个部分的对等性。
数学形式和结构的对称性、数学命题关系中的对偶性、数学方法中的对偶原理方法都是对称美的自然表现。
数学中的美

数学中美的欣赏数学美是一种蕴涵的美,它需要从深处去挖掘。
关于数学美的内容很多,本文是为了从浅层阐述数学的美,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中美的存在,所以本文就主要从数学美的概念、数学美与其它美的区别、数学美的内容和它在数学教育中的体现这几个方面作以下的阐述。
一、数学美的概念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通常我们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式存在。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
简言之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
历史上许多学者、数学家对数学美从不同的侧面作过生动的阐述。
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
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家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
”徐利治教授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既所谓数学美。
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关系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
以上的论述可见,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数学美是数学科学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呈现,它不是什么虚无飘渺、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
二、数学美与其它美的区别数学美有别与其它的美,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数学美与其它美的区别还在于它是蕴涵在其中的美。
打个比方来说,大家一定都有这种感觉,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体美容易产生兴趣,而对数学感兴趣的不多。
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音体美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是外显的,这种美同学们比较容易感受、认识和理解;而数学中的美虽然也有一些表现在数学对象的外表,如精美的图形、优美的公式、巧妙的解法等等,但总的来说数学中的美还是深深地蕴藏在它的基本结构之中,这种内在的理性美学生往往难以感受、认识和理解,这也是数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数学的美学欣赏数学的美妙之处

数学的美学欣赏数学的美妙之处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常常被视为枯燥和晦涩的领域。
然而,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并深入探索数学的内涵,我们将会发现数学中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和美妙的元素。
本文旨在欣赏数学的美学,展示数学之美。
一、几何之美几何是数学中最能直观展示美学价值的分支之一。
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形状的对称、曲线的优美以及空间的谐调。
例如,黄金分割点便是几何之美的一种体现。
它的比例关系简洁而优雅,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等领域中,赋予作品以令人心醉的美感。
此外,曲线也是几何学中展现美学价值的重要元素。
斯皮罗曲线、费马曲线等都因其独特的特征而成为了几何中的艺术品。
这些曲线的优美性质,引发了无数数学家的探索与研究,同时也打开了了解自然界中曲线形态的大门,让我们对于世界的美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代数之美代数学,强调的是符号和数的抽象运算规律。
在代数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推理的优雅与美妙。
比如,数学家对于方程的理解和解决方法,常常精巧且优雅。
方程的变形与运算,在数学家的手中,宛如一曲交错的乐曲,旋律动听、精彩纷呈。
此外,代数学中的数学公式也展现了它的美学价值。
著名的欧拉公式e^(iπ)+1=0,被认为是数学中最美丽的公式之一,将五个最基本的数学常数联系在一起,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揭示了数学的内在联系,彰显了数学的美学之美。
三、概率与统计之美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应用广泛且实用的分支,它们对于理解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异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概率与统计的美学之处。
概率的美学体现在它能够揭示事件发生的规律与趋势。
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我们可以预测大规模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指导我们的决策和行动。
这种能力是深深迷人的,它赋予了我们对未来的洞察力,让我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统计学中的抽样和推断也包含了美学的要素。
通过从样本中获取信息,并将其推广应用于整个总体,我们能够获得对全局的认识。
数学美的特征及体现

数学美的几个特征以及应用一、数学美的特征1. 简洁美。
简洁美是数学美最突出的表现,简洁的数学理论能给人以美的最直接的享受。
简洁的东西容易被人类把握,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效率。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世界中,简单性和优雅性是压倒一切的。
”无论是广泛适用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还是逻辑系统的数量,又或是空间的本质属性,无一不以它所特有的精炼语言、严密的逻辑、抽象的符号向我们展示出数学简洁的魅力。
2. 对称美。
对称美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它不仅是指几何图形的对称关系,也指各种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间的对称思想。
美国的数学教育家舍菲尔德在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中就建议:“借助对称性或其他不失一般性的考虑使问题得到简化。
”数学中与对称有关的内容数不胜数,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很多内容都能给人以对称的美感。
3. 奇异性。
奇异美是指数学中原有的习惯法则和统一格局被新的事物所突破,从而引起惊愕与诧异,同时又赢得人们的赞赏与叹服。
如,数学中出人意料的结果、公式、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等。
没有了这个方面,数学的美也许会显得单调,数学上许许多多出人意料的奇异巧合让人们对数学的美更加着迷。
数学结论的奇异往往令人惊叹,独特的方法也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
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美首先教师必须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数学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兴趣,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黄金分割”时,列举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建筑,都符合黄金分割;最美身体上下比例,也是符合黄金分割的。
其次让学生明白数学美的意义,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之美。
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后,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它们的内在联系。
发现当梯形上底缩短为0时(上底小于下底),这时梯形就转化为三角形,因此三角形可视作上底为0的梯形;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可看作上下底相等的梯形。
数学之美欣赏数学的美妙与深奥之处

数学之美欣赏数学的美妙与深奥之处数学之美:欣赏数学的美妙与深奥之处数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其美妙与深奥之处令人惊叹。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数学是宇宙的语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索数学的美丽之处,并且欣赏数学的魅力。
一、对称美:数学的几何形式在数学中,对称美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美。
数学中的对称性,不仅仅存在于几何图形中,还存在于方程的形式和等式的复杂性中。
正如迪斯东所说:“对称是真实世界美的显现”。
1.1 几何美几何学是数学中最直观且最引人入胜的分支之一,它探讨了空间中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等概念。
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给人一种和谐和平衡的感觉。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熟悉的圆、矩形、正方形等形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具有对称性。
例如,圆和正方形都是对称的,无论你如何旋转它们,它们看起来都相同。
然而,几何学不仅仅局限于平面图形,还包括立体几何。
例如,多面体如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它们具有各种对称性质,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另外,对称性不仅存在于形状上,还存在于对称变换中。
例如,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保持了图形的对称性。
这些变换不仅在几何学中有意义,也在其他数学分支、物理学和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2 方程美数学中的对称性不仅停留在几何形状上,还存在于方程的形式中。
例如,平方和立方等特殊的数学函数具有对称性,它们在自变量取正数和负数时具有同样的性质。
这种对称性使我们能够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等式和恒等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关系和规律。
在代数学中,方程的对称性也是一种美妙的存在。
例如,二次方程的对称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将二次曲线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对称轴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还在物理学中的摆动、光学和电磁学等领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逻辑美:数学的思维方式除了几何美,数学还有着独特的逻辑美。
数学的思维方式注重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逻辑,这使得数学成为一门深奥又美丽的学科。
2.1 推理的美数学中的推理是一种基于逻辑思维的过程,它通过严格的证明来建立数学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浅谈数学美
作者:朱英珊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不论是优美的幾何图形,还是简洁美丽的运算公式,都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是善于发现数学美,在生活点滴间感受数学之美,会鉴赏数学美。
创造性的运用数学美,体验别样的智慧人生。
关键词:数学美;感受;鉴赏;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10-01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所说:"哪里有数,那里就有美。
"当今信息化发展如此先进的时代,我们新一代的数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数学课堂内外变成师生体验数学美的摇篮。
在生活点滴间感受数学之美,创造性的运用数学美,让学生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能使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1.我们要发现数学美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无论太空望远镜下的宇宙星空,还是生活中的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古今建筑,还是显微镜下的微观粒子,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美的痕迹,有对称之美,简洁之美,和谐之美等等。
1.1形象直观的对称美。
生活中的对称以其天造地设的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能有效地把生活中的数学美有效地融入课堂中。
如在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时,学生课前准备的蝴蝶,蜻蜓等昆虫的照片,各种树叶草叶实物,建筑物图片以及剪纸等,从动物到植物,从天然的到人工的,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才。
把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美之对称美在课堂上展示得淋漓尽致。
只有让孩子们真正体验生活,数学之美才能实现其色彩。
所以我认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把数学美有效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才能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2一目了然的简洁之美。
数学语言有的很抽象,学生并不太容易理解,在中小学中有很大一部分靠重复多练来加强记忆或理解的。
所以人们会总结出简单的表述方式。
数学有着自身特有的语言——数学语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符号语言,数学符号是最简洁的文字,表述的内容却极其广泛而丰富,有简洁之美。
1.3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和谐美。
有时我们看见的建筑很顺眼,或很别扭是怎样造成的呢?在相似一章中有著名的黄金分割一节,我们得到了答案。
原来原因就是建筑物整体构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