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集体备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 儿科简介 • 儿童常见疾病 • 儿童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儿科研究与发展
01
儿科简介
儿科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胎儿到青少年阶段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 与治疗以及促进儿童健康。
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 儿科医生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种前应确保宝宝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后需留观30 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儿童营养与饮食
营养需求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较高。
饮食搭配
应保证食物的多样化,适量摄入肉类、蔬菜、水 果等,避免偏食或挑食。
饮食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油腻、辛辣或过甜的食物,以免影响宝 宝的消化系统和牙齿健康。
03
针对患儿的康复需求,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促进患儿
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04
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疫苗接种与预防
疫苗种类
包括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等,用于预防结核病、百日咳、 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接种时间
根据不同疫苗种类,接种时间不同,家长需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带 宝宝接种疫苗。
接种注意事项
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到细等。在生长过程中,儿童会经历不同的敏感 期,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听觉、视觉、触觉等。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家长和儿科医生更好 地照顾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02
儿童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01
02
0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上呼吸道炎症,表现为发 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 儿科简介 • 儿童常见疾病 • 儿童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儿科研究与发展
01
儿科简介
儿科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胎儿到青少年阶段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 与治疗以及促进儿童健康。
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 儿科医生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种前应确保宝宝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后需留观30 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儿童营养与饮食
营养需求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较高。
饮食搭配
应保证食物的多样化,适量摄入肉类、蔬菜、水 果等,避免偏食或挑食。
饮食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油腻、辛辣或过甜的食物,以免影响宝 宝的消化系统和牙齿健康。
03
针对患儿的康复需求,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促进患儿
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04
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疫苗接种与预防
疫苗种类
包括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等,用于预防结核病、百日咳、 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接种时间
根据不同疫苗种类,接种时间不同,家长需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带 宝宝接种疫苗。
接种注意事项
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到细等。在生长过程中,儿童会经历不同的敏感 期,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听觉、视觉、触觉等。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家长和儿科医生更好 地照顾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02
儿童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01
02
0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上呼吸道炎症,表现为发 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儿科完整ppt课件

❖ 其次辨别胎黄的阴阳属性,凡黄疽色泽鲜明如橘 ,烦躁多啼,门渴喜饮,舌红苔黄腻,属阳黄; 黄疽色泽晦暗,久久不退,神疲肢凉,腹胀食少 ,大便稀溏,舌淡苔薄,则属阴黄。
9
完整最新ppt
治疗原则
❖ 生理性苔黄能自行消退,毋须治疗。病理性苔黄 以利湿退黄为主,湿热熏蒸治以清热利湿,寒湿 阻滞治以温中化湿,瘀积发黄治以化瘀消积。
❖ 治法:化瘀消积。 ❖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13
完整最新ppt
脐风
❖ 脐风:俗称“脐带风”,由于多在生后4-7天内发 病,故又有“四六风”及“七日风”之称。
14
完整最新ppt
病因病机
❖ 主要致病因素为断脐不当或脐带结缚不妥,感受 风冷水湿秽毒之邪,致外风侵入脐中,或用不洁 器具断奶时为邪毒所侵,迅速沿经络而入内脏。
❖ 治法:清热利湿。
❖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11
完整最新ppt
2.寒温阻滞
❖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 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 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 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 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 象。
初生儿期保健
❖ 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 ,全赖悉心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 保健值得高度重视。
❖ 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新生儿上 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 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后 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 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 l-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 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 能挑割。还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 生理状态。
9
完整最新ppt
治疗原则
❖ 生理性苔黄能自行消退,毋须治疗。病理性苔黄 以利湿退黄为主,湿热熏蒸治以清热利湿,寒湿 阻滞治以温中化湿,瘀积发黄治以化瘀消积。
❖ 治法:化瘀消积。 ❖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13
完整最新ppt
脐风
❖ 脐风:俗称“脐带风”,由于多在生后4-7天内发 病,故又有“四六风”及“七日风”之称。
14
完整最新ppt
病因病机
❖ 主要致病因素为断脐不当或脐带结缚不妥,感受 风冷水湿秽毒之邪,致外风侵入脐中,或用不洁 器具断奶时为邪毒所侵,迅速沿经络而入内脏。
❖ 治法:清热利湿。
❖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11
完整最新ppt
2.寒温阻滞
❖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 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 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 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 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 象。
初生儿期保健
❖ 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 ,全赖悉心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 保健值得高度重视。
❖ 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新生儿上 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 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后 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 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 l-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 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 能挑割。还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 生理状态。
儿童保健儿科PPT课件

儿科学(第9版)
学龄期特点
体格生长
学龄儿童体格生长稳定增长
心理逐渐发育
儿科学(第9版)
六、 学龄期保健
1. 加强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牛奶摄入,每天睡眠10小时。 2. 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防病抗病能力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及活动。 4. 疾病筛查,预防事故 预防缺铁性贫血、肥胖等营养性疾病。
儿科学(第9版)
四、 儿童心理卫生
2. 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1) 独立能力: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年长儿则应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控制情绪: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与语言、思维的发展和父母的教育有关,用诱导方法处 理儿童的行为问题 (3) 意志: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 (4) 社交能力 (5) 创造能力
儿科学(第9版)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四、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七、青春期
儿科学(第9版)
胎儿期特点
致畸敏感期(critical period): 胎儿早期(3~8周)
儿科学(第9版)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
1.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性畸形 2. 保证充足营养 3. 预防感染 TORCH感染 4. 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 5. 尽可能避免妊娠期合并症,预防流产、早产、异常分娩的发生 6. 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
心理教育 营养 性教育 体格锻炼
定期体检 每6~12个月/ 次
定期体检 每1年/次
定期体检 每1年/次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儿科学(第9版)
儿科基础知识课件PPT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奶粉
根据婴儿的年龄段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奶粉。
定时定量喂养
根据婴儿的年龄段和需求量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
注意奶粉的冲调方法
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进行冲调,避免过浓或过 淡。
注意卫生
保持奶瓶、奶嘴等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营养不良预防与治疗
预防营养不良的措施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 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 迹象,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
预防并发症
一些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 节畸形等。通过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以预防或减少这 些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家庭负担
对于家庭来说,照顾一个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儿童是一 项巨大的挑战。通过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以减轻家庭 负担,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儿科基础知识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儿科概述与特点 • 儿童营养与喂养 • 新生儿护理与保健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 • 儿童消化系统问题探讨 •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评估与干预
01
儿科概述与特点
儿科定义及范围
儿科医学定义
儿科医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医学领域 。
儿科患者年龄范围
营养性疾病
如营养不良、肥胖症等,与儿 童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密切 相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 健康状况。
02
儿童营养与喂养
母乳喂养优点及方法
02
01
03
母乳喂养的优点
营养丰富:母乳是婴儿最天然、最健康的食物,含有 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
增强免疫力:母乳中含有抗体,可以帮助婴儿抵抗疾 病。
母乳喂养优点及方法
儿科的PPT课件

舒适性原则
为儿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 护理,减少其焦虑和疼痛 。
儿童营养与饮食指导
01 营养需求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 养需求,提供均衡、多样 化的饮食。
03 饮食调整
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如
过敏、消化问题等,进行
饮食调整。
02 喂养技能
掌握正确的喂养技能,如
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
04 饮食习惯培养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儿科医学的进步与挑战
儿科医学的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新生 儿重症监护、儿童肿瘤治疗、儿童罕见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突破。
儿科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儿科医学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儿童疾病谱的变化、抗 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等,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如定时定量、不偏食等
。
儿童心理与行为指导
情感支持
给予儿童足够的情感支持 ,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行为指导
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引 导和纠正,培养良好的行 为习惯。
游戏与沟通
通过游戏和有效的沟通, 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 。
心理疏导
对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 导和干预,促进心理健康 成长。
05
儿科发展与展望
国际儿科发展趋势与合作
国际儿科发展趋势
全球范围内,儿科发展显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如儿童疫苗接种计划的推 广、儿童健康管理的普及、儿童医疗保健政策的完善等。
国际儿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儿科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儿科的发展,共同解决儿科领域 的难题和挑战,实现全球儿童健康福祉。
我国儿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用于缓解发热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避免过量或不适当使用。
《儿科学》医学课件-PPT课件13份

肺炎
讨论儿童肺炎的症状、预防和 治疗方法。
鼻炎
探讨儿童鼻炎的原因、症状和 治疗方法。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Hale Waihona Puke 1便秘2探讨儿童便秘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3
腹泻
介绍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症状和治疗 方法。
胃炎
讨论儿童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
1 尿路感染
介绍儿童尿路感染的症状、 治疗和预防方法。
常见饮食问题
讨论儿童可能遇到的饮食问 题和解决方案。
婴幼儿常见疾病
1
病毒感染
介绍婴幼儿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如感冒
皮肤问题
2
和腹泻。
讨论婴幼儿可能遇到的皮肤问题,如湿
疹和尿布疹。
3
呼吸道问题
介绍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问题,如哮喘 和肺炎。
儿童心理健康
游戏与互动
探讨游戏和互动对儿童心理健康 的积极影响。
情绪管理
《儿科学》医学课件
这份医学课件共有13份幻灯片,涵盖了儿科学的各个方面。从儿科学概述到 不同系统的疾病,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
儿科学概述
1 儿科学定义
2 儿科医生的角色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 疾病和健康的医学科学。
儿科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儿 童相关疾病,提供儿童健康 咨询。
3 重要性
儿科学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确保他们获得良好的医疗照 顾。
压力管理
提供儿童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探索儿童压力管理的方法,帮助 他们应对挑战。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1 脑损伤
讨论儿童可能面临的头部损 伤和脑损伤,如脑震荡。
2 癫痫
介绍儿童癫痫的症状、诊断 和治疗。
儿科学PPT课件:儿科总论

不同年龄阶段血常规WBC中淋巴和中性的比例变化
基础医学特点
解剖: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增长过程。
例如:肝脏位置/心脏各听诊区/胸腺大小
功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
R、HR、 P 、BP等生理指标 消化功能、泌尿功能、呼吸功能等
基础医学特点
病理: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的不同其病理改变有差异
诸福棠(1899~1994)球蛋白预防麻疹 领头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
现代儿科学:
➢ 婴儿死亡率从建国之初的20%,下降至2007年的1.53% ➢ 1960年消灭天花,1994年以后无脊髓灰质炎 ➢ 1950年《中华儿科杂志》创刊 ➢ 1974年我国恢复了国际儿科协会(IPA)会员资格 ➢ 2001年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在北京召开
先天性疾病的筛查
围生期 (Perinatal Period):
时间: 孕满28W(胎儿足28周,体重1000g) —— 生后7天 围生期死亡率: 衡量产科、新生儿科水平的重要指标
宋代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
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 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 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 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近代儿科学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 国内有了妇孺医院 20世纪初: 综合性医院有了儿科 1943年: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问世,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 的儿科医学参考书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1岁以下)
200
我国儿童与婴儿死亡率 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100
%0
0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埃及
印度
日本 尼日利亚 罗马尼亚 泰国
基础医学特点
解剖: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增长过程。
例如:肝脏位置/心脏各听诊区/胸腺大小
功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
R、HR、 P 、BP等生理指标 消化功能、泌尿功能、呼吸功能等
基础医学特点
病理: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的不同其病理改变有差异
诸福棠(1899~1994)球蛋白预防麻疹 领头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
现代儿科学:
➢ 婴儿死亡率从建国之初的20%,下降至2007年的1.53% ➢ 1960年消灭天花,1994年以后无脊髓灰质炎 ➢ 1950年《中华儿科杂志》创刊 ➢ 1974年我国恢复了国际儿科协会(IPA)会员资格 ➢ 2001年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在北京召开
先天性疾病的筛查
围生期 (Perinatal Period):
时间: 孕满28W(胎儿足28周,体重1000g) —— 生后7天 围生期死亡率: 衡量产科、新生儿科水平的重要指标
宋代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
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 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 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 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近代儿科学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 国内有了妇孺医院 20世纪初: 综合性医院有了儿科 1943年: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问世,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 的儿科医学参考书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1岁以下)
200
我国儿童与婴儿死亡率 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100
%0
0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埃及
印度
日本 尼日利亚 罗马尼亚 泰国
儿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 (2)家族史:了解有无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 性疾病和肿瘤患者。
▪ (3) 体格检查:严重或反复感染可致体重下降 、发育滞后现象、营养不良、轻-中度贫血和肝15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 2.实验室检查
▪ ①初筛试验;
▪ ②进—步检查;
▪ ③特殊或研究性实验。
▪ 3.胸部X线片
▪ 婴幼儿期缺乏胸腺影者提示T细胞功能缺陷,
▪ 本病学龄儿童多见,3岁以下少见,无性别差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22
第三节 风湿热
病因
▪ 风湿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 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
▪ 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有:链球菌在咽峡部 存在时间长短、特殊的致病菌株、一些人 群具有明显的易感性。
23
第三节 风湿热
发病机制
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多于生后4~8个月起病。 ▪ 表现为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败血症、脑膜炎、
皮肤感染等。 ▪ 易发生过敏性、风湿样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血清IgG、IgA、IgM及IgE水平全面降低,IgG水平常低于1g/L。
缺乏血型抗体,疫苗接种无法诱导产生抗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 计数明显降低甚至缺如。
▪ 1.分子模拟 ▪ 2.自身免疫反应
▪ (1)免疫复合物病 ▪ (2)细胞免疫反应异常
▪ 3.遗传背景 ▪ 4.毒素
24
第病三理节 风湿热
1.急性渗出期 受累部位变性和水肿,淋巴细胞和 浆细胞浸润;心包膜纤维素性渗出,关节腔内浆 液性渗出。
2.增生期 主要存在于心肌和心内膜,特点为形成 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此外,形成皮下小结, 是诊断风湿热的病理依据,表示风湿活动。
式,后者首例病人在瑞士发现,故也称Swiss 型。 ▪ 多于生后3个月内开始感染病毒,霉菌,原虫 和细菌,体检一般不见浅表淋巴结和扁桃体 ,胸部放射线检查不见婴儿胸腺阴影。 14
▪ (3) 体格检查:严重或反复感染可致体重下降 、发育滞后现象、营养不良、轻-中度贫血和肝15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 2.实验室检查
▪ ①初筛试验;
▪ ②进—步检查;
▪ ③特殊或研究性实验。
▪ 3.胸部X线片
▪ 婴幼儿期缺乏胸腺影者提示T细胞功能缺陷,
▪ 本病学龄儿童多见,3岁以下少见,无性别差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22
第三节 风湿热
病因
▪ 风湿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 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
▪ 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有:链球菌在咽峡部 存在时间长短、特殊的致病菌株、一些人 群具有明显的易感性。
23
第三节 风湿热
发病机制
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多于生后4~8个月起病。 ▪ 表现为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败血症、脑膜炎、
皮肤感染等。 ▪ 易发生过敏性、风湿样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血清IgG、IgA、IgM及IgE水平全面降低,IgG水平常低于1g/L。
缺乏血型抗体,疫苗接种无法诱导产生抗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 计数明显降低甚至缺如。
▪ 1.分子模拟 ▪ 2.自身免疫反应
▪ (1)免疫复合物病 ▪ (2)细胞免疫反应异常
▪ 3.遗传背景 ▪ 4.毒素
24
第病三理节 风湿热
1.急性渗出期 受累部位变性和水肿,淋巴细胞和 浆细胞浸润;心包膜纤维素性渗出,关节腔内浆 液性渗出。
2.增生期 主要存在于心肌和心内膜,特点为形成 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此外,形成皮下小结, 是诊断风湿热的病理依据,表示风湿活动。
式,后者首例病人在瑞士发现,故也称Swiss 型。 ▪ 多于生后3个月内开始感染病毒,霉菌,原虫 和细菌,体检一般不见浅表淋巴结和扁桃体 ,胸部放射线检查不见婴儿胸腺阴影。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基本内容
•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等
4
教学重点及难点
Δ重点: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
5
主要外语词汇
Infantile diarrhe Rotavirus diarrhe
6
主要教学手段
• 多媒体课件(PPT) • 互动提问
集体备课
XX市人民医院 儿科教研室
1
• 课程名称:儿科学 ---轮状病毒肠炎 • 授课对象:临床本科三年级 • 授课方式:大课讲授 • 授课教师: • 职称:医师 • 课时:1学时 • 教材:《儿科学》第七版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悉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 2.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3.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思路。 4. 掌握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对典型的 临床表现有非常直观的理解。
• 课后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 握程度。
9
7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 1 、一般性介绍本病的概述、病因 • 3分钟 • 2 、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思路 • 10分钟 • 3 、一般性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 • 2 分钟 • 4、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 5分钟 • 5、总结、布置作业 • 2分钟
8
教学预期
•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 案详细讲述,让学生加深理解。
基本内容
•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等
4
教学重点及难点
Δ重点: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
5
主要外语词汇
Infantile diarrhe Rotavirus diarrhe
6
主要教学手段
• 多媒体课件(PPT) • 互动提问
集体备课
XX市人民医院 儿科教研室
1
• 课程名称:儿科学 ---轮状病毒肠炎 • 授课对象:临床本科三年级 • 授课方式:大课讲授 • 授课教师: • 职称:医师 • 课时:1学时 • 教材:《儿科学》第七版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悉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 2.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3.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思路。 4. 掌握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对典型的 临床表现有非常直观的理解。
• 课后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 握程度。
9
7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 1 、一般性介绍本病的概述、病因 • 3分钟 • 2 、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思路 • 10分钟 • 3 、一般性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 • 2 分钟 • 4、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 5分钟 • 5、总结、布置作业 • 2分钟
8
教学预期
•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 案详细讲述,让学生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