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 2-1.2.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营养与健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营养一直被认为是维持健康的关键之一。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影响着我们身体的发育、生长和健康状况。
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提升人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营养的重要性食品中包含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物质是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元素,也是保持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
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维生素C缺乏会引发坏血病,钙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等。
健康饮食指南1. 多样化饮食多种食物组合在一起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确保身体各方面都得到充分满足。
水果、蔬菜、谷物、蛋白质来源(如肉类、鱼类、蛋类、豆类)等应该合理搭配。
2. 适量摄入合理控制每餐食物的分量,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物质,避免过度摄入某种成分导致健康问题。
尤其是注意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量。
3. 少食多餐保持适量的饥饿感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肥胖的风险。
少量多餐还可以保持血糖稳定,减少饥饿引起的不适感。
4. 多饮水充足的水分摄入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饮水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保持肌肤水润。
食品与健康一些特定的食品对于保持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一些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水果蔬菜可以帮助抵抗自由基对身体的损害,海鱼中所含的欧米茄-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等。
此外,还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这些食品中通常添加了过多的糖分、盐分和添加剂,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食品营养与健康息息相关,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健康饮食不仅能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和精神状态。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活中的营养学一、引言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食物的营养价值1. 营养素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糖类、淀粉和纤维。
- 蛋白质:构成身体组织的基础,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 脂类:重要的能量来源,构成细胞膜,参与激素的合成。
- 维生素:调节身体代谢,维持身体健康。
- 矿物质:构成骨骼和牙齿,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 水:生命的基础,参与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 营养价值评估-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它们在膳食中摄入量较大。
-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因为它们在膳食中只需要少量。
- 食物的营养密度:指食物中营养素含量与食物能量的比值,越高表明食物的营养价值越高。
三、饮食搭配原则1. 平衡膳食- 食物多样:每天应摄入多种食物,以确保获得所有必需营养素。
- 营养均衡:合理分配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保持能量和营养素的平衡。
- 适量摄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确定食物的摄入量。
2. 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薯类,提供碳水化合物。
-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 第三层:畜禽鱼蛋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
- 第四层:奶类及大豆坚果类,提供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 第五层:油脂盐糖类,应适量摄入。
四、地方美食营养与膳食搭配1. 地方美食特点-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美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文化和食材特点。
- 营养成分:地方美食往往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如四川菜的辛辣,广东菜的清淡。
2. 膳食搭配建议- 结合地方特色:在享受地方美食时,应考虑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以补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
- 注意营养平衡:例如,吃油腻的川菜时,可以搭配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消化。
五、世界美食营养与饮食搭配1. 世界美食特点- 多样性:世界各地的美食种类繁多,营养成分各异。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学时/学分:96/6 编制人: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与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社区营养的内容与方法;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DRI)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
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所需学生还需要什么来设定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围绕“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安排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也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
在设置这些内容时又考虑到相关职业证书的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组通过与营养健康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和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咨询与教育以及膳食调查与评价。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在选取及组织课程内容时,课程组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并融入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食物中营养物质分析与评价

食物中营养物质分析与评价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来源和营养物质来源,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正确评价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营养素的种类、评价方法和需求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营养素的种类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能量来源。
它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最常见的是葡萄糖。
身体要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能量,需要通过酶的作用把它分解为单糖。
碳水化合物在我们的饮食中占有很大比重,包括主食、蔬菜、水果、糖果、面包等。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用于维持身体正常运作的重要物质。
它构成了身体中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的基础。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身体需要通过酶的作用将其分解为单独的氨基酸来利用。
蛋白质在我们的饮食中主要来自于肉类、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
3. 脂肪脂肪是构成身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之一。
它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高能量的物质。
脂肪有助于维持皮肤和头发健康,以及帮助维持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脂肪在我们的饮食中主要包括动物脂肪和植物油。
4. 维生素维生素是身体所需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身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维生素有很多种类,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
每种维生素在身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都不同,但它们共同作用于身体的维持与健康。
5. 矿物质矿物质是身体所需的无机元素,它们在身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中包括铁、钙、锌、钙、镁等元素,这些元素都是身体所必需的。
矿物质是身体的骨骼、血液、神经系统所必需的。
二、营养素的评价方法为了确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些评价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饮食选择。
1. 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含量是通过分析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来评价食物的营养价值。
对食物进行化学分析可以检测出食物中无机矿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含量。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健康》是一门研究食品与人体营养的科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参加注册营养师(技师)、助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部分考试。
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食品卫生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提高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科学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技能与综合素质,而技能、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载体,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以网络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与产业技术进步、与企业岗位技术应用情况相一致,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通“教学做”的培养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内容选取坚持以《注册营养师(技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核心,针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2)理论课程适度化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能达到“必需、够用、可发展”作为总的要求,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和发展去螺旋上升式地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效性。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材料,因此蛋白质含量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需要多种氨基酸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是否符合人体的需求,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3. 消化吸收率: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是指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的程度。
消化吸收率越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4. 生物学价值:生物学价值是指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程度,它反映了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
生物学价值越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5. 蛋白质来源: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比植物性蛋白质高,因为动物性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的需求。
综上所述,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需要考虑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消化吸收率、生物学价值和蛋白质来源等多个方面。
在选择蛋白质来源时,应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健康状况来进行选择。
蛋白质营养评估报告

蛋白质营养评估报告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对维持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蛋白质营养评估报告,可以了解个体的蛋白质摄入情况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蛋白质营养评估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蛋白质摄入量评估、蛋白质质量评估、蛋白质消化吸收评估以及蛋白质代谢评估。
首先,蛋白质摄入量评估是评估个体蛋白质摄入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记录个体的膳食摄入情况,包括主要蛋白质来源、蛋白质摄入量以及各类蛋白质的比例,可以了解个体的蛋白质摄入是否符合营养需要。
在评价蛋白质摄入量时,还要考虑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运动量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
其次,蛋白质质量评估是评估个体所摄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评价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消化吸收率来进行。
不同蛋白质来源的氨基酸组成有所不同,例如动物性蛋白质通常含有优质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则有较多的限制性氨基酸。
另外,个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也会对蛋白质质量评估产生影响。
第三,蛋白质消化吸收评估是评估个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情况。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蛋白质的来源、摄入量、食物组成以及个体的消化能力等。
通过评估个体的消化吸收率,可以了解个体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从而为蛋白质摄入量的调整提供依据。
最后,蛋白质代谢评估是评估个体蛋白质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
蛋白质代谢包括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两个过程,通过评估个体的蛋白质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可以了解个体的氮平衡状态。
蛋白质代谢评估可以通过测量尿液中的氮排出量、血液中的氮浓度以及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来进行。
综上所述,蛋白质营养评估报告是了解个体蛋白质摄入和代谢情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质量、蛋白质消化吸收和蛋白质代谢等指标的评估,可以为个体制定合理的蛋白质营养方案,促进健康发展与维护。
食物营养价值评价预防医学系2

预防医学系
2、 水产类
• 鱼类:淡水鱼、海水鱼 • 甲壳类:虾、蟹 • 贝类:贻贝、扇贝、蚶、牡蛎、蛤蜊 • 海兽类:海豹、鲸
• 其它各种水产动植物,如海参、海蜇和海带
等
预防医学系
• 鱼类:
淡水鱼 鲤鱼、鲢鱼、鲫鱼、鳜鱼等 海水鱼 黄鱼、带鱼、鲳鱼、金枪鱼等 • 软体动物类: 双壳软体动物 蛤类、牡蛎、贻贝、蛏子等 无壳软体动物 章鱼、乌贼等
预防医学系
2、 INQ 营养质量指数
INQ=某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营养素密度= 一定量的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 / 相应营养素 的推荐摄入量标准
能量密度= 一定量的食物提供的能量 / 能量推荐摄入量标准
(一定量为100克,摄入量标准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INQ = 1 INQ > 1 INQ < 1
预防医学系
第二节 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1、谷类
五 谷 :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 杂 粮 :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
预防医学系
谷 类 的 营 养 成 分
谷粒的纵切面示意图
预防医学系
(1)碳水化物与热能的主要来源(60~70%); (2)植物性蛋白质(50%); (3)EAA比例不合适(赖、苯丙、蛋--低) (4)无机盐、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5)脂肪含量低; 不合理的加工烹调方法可造成营养素损失.
预防医学系
(6)无机盐
◇ 肉类中无机盐含量为0.8%1.2%,以磷、 铁较多,并含有少量的铜 ◇ 肉类中的铁为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高 ◇ 一般是锌的良好来源 ◇ 肝脏含铁最丰富,每100g含铁22.6mg, 是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 ◇ 牛肾和猪肾中的硒含量是一般食物中的数十倍, 猪肾中达156.77微克 ◇ 虽然钙含量不高但吸收利用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我们日常摄入的各种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都不一样,人体对不同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它们的营养价值不完全相同。
从营养学角度来考虑,主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衡量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量”指的是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质”指的是食物中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下面,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如何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大家已经了解到,蛋白质中的含氮量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一般我们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出食物中氮的含量,再乘以蛋白质折算系数6.25,就可以得到蛋白质的量。
比如,我们测算出某食物中氮元素的含量是1g,那么它所含有的蛋白质就是6.25g了。
接着我们再来讨论一下,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如何计算。
消化率,是指在消化道内,能够被肠道中消化酶分解、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百分数。
所以消化率越高,被机体利用的可能性越大,营养价值越高。
一般动物性蛋白的消化率比植物性高,一方面这是因为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的更为接近,利于机体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植物蛋白质被纤维素包围而不易被消化酶作用。
所以大多数动物蛋白我们称之为“优质蛋白”。
(可有图片或动画)
蛋白质的消化率,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氮,也就是粪代谢氮,可分为真消化率和表观消化率。
首先我们来看看,蛋白质真消化率的计算公式:
蛋白质真消化率(%)=[I-(F-Fk)]/I×100%
式中:I——摄入氮;F——粪氮;Fk——粪代谢氮。
I代表摄入氮,F代表粪中排出的氮,其中除了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蛋
白质外,还有来自脱落的肠黏膜细胞以及肠道细菌等所含的氮,即粪代谢氮Fk。
所以,在计算体内真正未被消化吸收的氮时,应该用粪中排出的氮,减去粪代谢氮。
一般情况下,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忽略粪代谢氮,而采用表观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从公式中大家可以看到,用摄入氮直接减去粪氮,再除以摄入氮,表示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 (I-F)/I×100%
式中:I——摄入氮;F——粪氮;
讨论了蛋白质的消化率,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一下蛋白质的利用率该如何计算。
利用率是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一般用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和蛋白质功效比值这两种方法表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简称生物价。
它是指机体的的氮储量与氮吸收量之比,表示蛋白质被机体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所以,生物价越高,表示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率越高,表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BV=(氮储量/氮吸收量)×100=[I-(F-Fk)-(U-Um)]/[I-(F-Fk)]×100
式中:I、F、U—摄入氮、粪氮、尿氮;
Fk—无氮饲料期粪代谢氮;
Um—无氮饲料期尿内源氮。
从生物价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到,氮吸收量的计算,如前面我们所讲的蛋白质真消化率中氮的吸收量。
氮储量的计算就是用氮的吸收量减去未被利用的氮U-Um,其中U代表尿氮,同时要排除尿内源氮Um,所以需要用U-Um表示未被利用的氮。
大家从这张表(1-3)中可以看出,鸡蛋蛋白质的生物价达到了94,所以说鸡蛋蛋白的消化吸收率是很高的。
整体来看动物蛋白的生物价普遍高于植物蛋白,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动物蛋白都属于优质蛋白。
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内容是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它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蛋白质时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一般选择初断乳的雄性大鼠,用含10%蛋白质饲料饲养28天测量计算。
(图片或动画视频)
表示公式为,实验期内动物体重的增加量除去实验期内蛋白质的摄入量。
PER=实验期内动物体重增加量(g)/实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由于所测蛋白质主要被用来提供生长的需要,所以该指标被广泛用于婴幼儿食品中对蛋白质的评价。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氨基酸评分。
氨基酸评分(AAS),也叫蛋白质化学评分,是用被测食物每克蛋白质中每种必需氨酸的含量与每克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该必需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我们一般用鸡蛋蛋白作为参考蛋白,比值最低者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该数值就是待评食物的氨基酸评分。
其计算公式如图所示。
AAS=被测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某必需氨基酸量(mg)/
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该必需氨基酸量(mg)
氨基酸评分不仅适用于单一蛋白质,同时也适用于混合进食的几种蛋白质,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混合蛋白质中找出限制氨基酸。
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种氨基酸评分,并没有考虑食物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比如某些食物的氨基酸构成虽然较好,但却很难消化,容易造成对这类食物的评分估计偏高。
所以,FAO和WHO推荐,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 PDCAAS),从公式中可以看到,PDCAAS是在氨基酸评分的基础上再乘以真消化率。
PDCAAS=氨基酸评分(AAS)×真消化率(TD)
同学们可以看到,这张表(1-4)显示了几种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真消化率,
其中鸡蛋蛋白质的真消化率最高,可达到97%。
上面我们学习了氨基酸的评分,接下来同学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一下用氨基酸评分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程序。
我们以鸡蛋和大豆为例。
(可添加图画)
第一步,通过查找食物成分表,确认鸡蛋和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7%和35.1%,可以看出,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要高于鸡蛋。
第二步,通过查阅食物成分表中食物氨基酸的含量,找出鸡蛋和大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即每克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毫克数,分别为490mg/g和384mg/g,其含量差别不是太大。
第三步,以1973年,FAO/WHO 联合专家委员会以人体氨基酸需要量为基础提出的氨基酸模式为比较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计算公式,评价食物蛋白质8种必需氨基酸的评分值,鸡蛋和大豆的计算结果如表中所示。
第四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鸡蛋蛋白质中,以苏氨酸的氨基酸评分最低,所以鸡蛋的氨基酸评分为1.18。
大豆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最低为0.49,说明含硫氨基酸是第一限制氨基酸。
第五步,先查表确定鸡蛋的真消化率为97%,大豆的真消化率为87%,再根据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鸡蛋和大豆的PDCAAS 分别为1.14和0.42。
第六步,评价并给出可能的建议。
本例中,鸡蛋含有较高的蛋白质,8种必
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人体氨基酸模式,蛋白质质量高且消化利用率较高,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
相比之下,大豆蛋白质含量更为丰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较高,但含硫氨基酸相对较低,使得它的蛋白质质量低于鸡蛋。
所以建议和其他蛋白质配合食用,以提高利用率。
最后同学们还需要了解的一个内容是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的不足,使混合后蛋白质营养价值提高,这种效果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比如说,玉米、小米、大豆在单独食用时,它们的生物价分别为60、57和64,如果按照23%、25%和52%的比例将其混合后食用,它们的生物价可以提高到73%。
(可添加图片或动画)
这是因为玉米、小米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较低,蛋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大豆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赖氨酸和蛋氨酸可相互补充。
如果将动植物性食物混合食用,那么蛋白质的生物价还会再提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营养专家建议人们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荤素搭配。
好的,这节课程主要给大家介绍了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食物中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方法,并且对大家的合理饮食具有指导作用。
谢谢!
判断题
生物价越高,表示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率越高,表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