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力学实验专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实验探究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2.如图,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
(1)如图甲,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和物体浸没在液体内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关系;更换烧杯中的液体,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再次浸没在该液体中,可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的关系;(2)如图乙、图丙、图丁、图戊,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图乙,把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图丙,把空小桶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图丁,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图戊,把盛有溢出水的小桶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4,当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的关系式时(用F1、F2、F3、F4表示),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如图丁所示的实验中,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在没有接触溢水杯中的水面之前,溢水杯没有盛满水,然后将小石块浸没在溢水杯里的水中。
由此可得排开水的重力小石块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只用图乙和图丁所示的实验操作,不用其它操作过程,即可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小石块(用F1、F3、ρ水表示)。
3.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进行了探究。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项提升训练(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项提升训练(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1.小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选填“a”“b”或“c”)。
(2)纠正错误后,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3)多次实验进行分析,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它运动的越远。
并进一步推测: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
(4)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有实验得出。
2.如图,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
甲乙丙(1)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这种研究方法到了物理法。
(2)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3)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4)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像这样的研究方法叫做。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实验(三)

(3)如图乙、丙所示,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
的速度__小__于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图丙中木块C滑
行得更远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质__量___相__同__时__,___物__体 _的__速__度__越__大___,__它__的__动___能__越__大__。
5.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改进了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 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 悬吊一个金属块,下面放一小杯。铁架台的支架上放置 一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框、小杯都不接 触(水的蒸发可忽略)。 (1)从图丙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3__.2__N。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水的密度。
2.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 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 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
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 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
最近
较远
最远
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
素有关”。将小球A 、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 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 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 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 同,且θ1<θ2,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 , (mA <mB)。
(2)首先平稳缓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属 块完全浸没入水中,但不与溢水杯底部接触(如图甲→
()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2力学实验(含解析)

专题12力学实验力学是初中物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力学实验是中考中各省市中考的必考实验。
力学实验包含的较多,常考的主要实验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等也偶尔会考查。
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装置图:2、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3、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①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如甲、乙两次实验);②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甲、丙两次实验)。
(2)转换法: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来反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中要缓慢匀速拉动木块,因为只有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接触面上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当接触面上的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6、交流与反思:(1)实验中,实验中,很难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将装置做如下改进:如图,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物体下面的长木板,这样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便于准确地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为准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将长方体木块平放、侧放或立放可以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在甲图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下一半,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于接触面面积的关系,因为切去一半,接触面积减小一半,同时压力也减小一半,即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3)改变拉动测力计的速度大小,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科学实验是浙教版科学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在中考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和强化实验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一、物理实验1、力学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这是中考常见的考点。
学生需要掌握用天平测量质量,用量筒测量体积,通过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在实验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规范,如调平、读数等,以及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底部相平。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此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每次实验时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以获得相同的初速度。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明确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实验中要准确测量拉力和移动的距离,同时注意绳子的绕法和测力计的读数。
2、电学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多次测量数据,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二、化学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氧气:掌握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包括实验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氧气的性质:通过铁丝、木炭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助燃性。
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明确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掌握实验装置的特点和操作要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金属的性质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班级姓名学号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 AB=___________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 AC=__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______m/s。
2.小海想知道消毒酒精的密度,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子秤、玻璃杯,注射器等进行测量:给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酒精,测得玻璃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109.4g;用注射器从玻璃杯中抽取部分酒精,如图所示,其体积为_________m3;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92.2g。
则酒精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测量结束整理器材时,小海发现电子秤显示的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减小为91.9g,其原因是酒精易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小南在实验室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下面是他实验中的主要步骤。
请你把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小南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80.9g;(3)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液面静止时如图乙所示;(4)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质量,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 g ;(5)根据小南测得的数据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 3。
4.小海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写出图丙中箭头所指的结构名称:______;(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3)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 ;(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cm 3;(5)将倒空后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将最小为5g 的砝码放入右盘时,指针如图丙所示,此时应______,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测出倒空后的烧杯的质量为37g ; (6)小海所配制的盐水的密度为______g/cm 3;(7)评估小海的实验方案可知,他测出的盐水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力学实验(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力学实验1.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如图所示,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此时应该(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改正实验后继续实验;(3)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 m/s;(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选填“大”或“小”);(5)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6)同学们画出了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或v﹣t图象的大致情况。
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B.C.D.2.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是:;(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保留3位有效数字)。
8.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停表、木块;(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选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在测上半段的速度时,如果让小车过了中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的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5)如果小车在AC段所用时间为t1,在AB段所用时间为t2,则小车在BC的平均速度为v BC= (用s1、s2、t1、t2表示);(6)小车在AB、BC、AC段的平均速度v AB、v BC、v AC的大小关系是(由大到小排列),由此可见小车在斜面上做运动。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之力学实验专题

中考复习之力学实验专题例题1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长方体橡胶块和一只橡胶底运动鞋(二者橡胶种类相同),一个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一些细线和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
老师希望小雪同学用实验判断长方体橡胶块和橡胶底运动鞋的底面哪个更粗糙。
小雪分别用细线系住长方体橡胶块和橡胶底运动鞋,先后在长木板上匀速拉动长方体橡胶块和橡胶底运动鞋,分别如图1甲和乙所示,匀速拉动过程中分别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她发现F2> Fl,于是她得出橡胶底运动鞋底面更粗糙。
老师指出小雪的实验方法是不正确的。
请你仅利用小雪用到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判断长方体橡胶块和橡胶底运动鞋的底面哪个更粗糙。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与结论。
解析与答案:(1)先将橡胶底运动鞋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然后将长方体橡胶块放在橡胶底运动鞋上,并固定住,细线一端系住橡胶运动鞋,细线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运动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i。
(2 )再将长方体橡胶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然后将橡胶底运动鞋放在长方体橡胶块上,并固定住,细线一端系住橡胶块,细线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橡胶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若F1 > F2 ,则橡胶底运动鞋下表面更粗糙;若Fl< F2 ,则橡胶块下表面更粗糙。
例题2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台天平(有配套砝码一盒)、一个小勺、一堆细沙、一个足够深的大水槽、密度已知且不等的六种液体(分别是汽油、酒精、柴油、水、盐水、硫酸铜溶液)、底面积已知为S的细平底试管(细平底试管不能立到天平上称量质量)、学生常用直尺一把、干毛巾一条。
请你只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1)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请根据你的实验步骤画出实验记录表。
解析与答案:(1)实验步骤:①用小汤匙将部分细沙放入细平底试管中,细平底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用m表示,用调好的天平称出m的数值,记录到实验记录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3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缓,越________。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一组实验,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______N。
(6)小明又用一个小车放到第一个比较缓的坡上,测出长度为0.9m,又测出小车的长度为0.1m,使小车从顶端滑下,秒表计时如图所示,甲图为起始时刻,乙图为行驶一半路程时刻,丙图为终点时刻,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通过这次实验,小明猜想斜面倾斜程度越大,小车的末速度______(“越大”或“越小”),他猜想的依据是,倾斜程度越大,________越大,_______越大。
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①甲图中,若两个滑轮的位置没有在同一高度,则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此实验。
②乙图中,每个钩码重0.5N,左边挂三个钩码,右边挂1个钩码时,木块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左运动。
此时再在右边挂______个钩码,木块就可以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运动。
3.实验室有如图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刻度尺、圆柱形容器、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
(1)甲组选用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请帮助他们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量筒中倒入 20ml水;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A所示;
②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B所示,接下来的操作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C所示,金属块的质
量 m= ________g.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_________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
较 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刻度尺、圆柱形容器、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请你按照他们的实验思路,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容器中水的深度 H1,如图甲所示.
②将金属块A吊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 h1,容器中水的深度 H2,如图乙所示.
③将金属块A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 h2,如图丙所示. 图乙中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强 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丙中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 S1,烧杯底面积为 S2,水的密度为ρ水,则金属块A 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