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共37页文档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①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2分) 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做铺垫。(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xx年中考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
专题安排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情感
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揣摩细节,品味语言
标题和句段的作用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表现手法:伏笔 铺垫 对比衬托
获得有益启示
课前准备
1.完成《中考突破》P152—158的中考真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细水长流》《平衡》
练习
(一)《铁厨子》第2小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内容上,写出了铁厨子的形象和处境,以及养母对铁厨子的嫌弃,暗示养母不近人情的性格特点;(2分) 结构上,为下文写铁厨师病逝后,养母将其赶出家门的情节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与文章结尾铁厨子回到养母身边,昼夜侍奉,形成鲜明对比。(2分)
写法
明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阐运用 ;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
为何以此为题?
文章主要内容+原标题的含义(有时可不答)+作用
能否换成另一个标题 ?为什么?
表明观点,说出理由(文章主要内容+原标题的含义+作用 )
(二)《龙虎斗》第4小题:标题“龙虎斗”内涵丰富,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的多层含义。(5分)
结构上的作用
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课件(共30张)

⑰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 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⑱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 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⑲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 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 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 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③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明仑大学学生社团的抗日救亡活动此时更加频繁。嵋和玮正在讨论紧张的时局。 玮道:“听说学校又要搬家?”嵋说:“昨天听几位先生说,教育部建议迁校到西康。”玮说:“同学们都不愿意 再搬!三八年迁到昆明,后来又疏散到乡间,总是藏,总是躲!”玮有些激动,过了一会儿,又说:“工学院有 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纳霜,那一带所谓瘴气就是疟疾,非战斗减员很 多,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他的眼睛一亮,声音有些颤抖,“真是壮烈。这才是男儿 死所!”嵋抬头,望着他,觉得玮身上有一种热情,和她是血脉相通的。
17. 选文第②段中“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指什么? 首先奇观指火把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与星光接起来,景象壮观、浪漫。其次,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毫 不畏惧、奋勇前进的壮举堪称奇观。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专题09:文学作品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统编版)

了、描写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 物的……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方法技巧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题五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3)表现
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么主 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 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 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揭示了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方法技巧
3.倒叙 【特征】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 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直叙, 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④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⑤强调主要 内容。
方法技巧
语句的赏析
1.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题四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
九年级期中考试复习 文学作品阅读
文
1 考试内容
2
学
2
作
2 考试题型
22
品
3 方法技巧
阅
读
4 应对策略
52 强化训练
考试内容
文学作品阅读主要指小说的阅读,课内考查的课文主要是第 三单元。但考题文段以课外为主,内容上将侧重弘扬真善美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解决问题。
2019-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2019-2020 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知识点及参照答案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知识点1、记述文要素2、事件(情节、心理)概括示例 1: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满。
父亲摸黑砍柴限示例 2:依照文章内容填空。
(共 4 分 )时间:某一天地址:我的办公室门口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来由: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诘问我经过:(2 分)结果:(2 分)示例 3: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2~ 4 字),并简要说说惹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单绝望→ 悚然一惊→()→()→ 感触万千示例 4:本文记述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满。
站在村口远瞭望去→(1)→(2)→静静地坐在堂屋里→( 3)→站在老屋门口示例 5:母亲的鹤发,让“我”“感觉疼爱” 。
文中表达了哪两件让“我”疼爱的事?答案示例: (1) 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意思对即可 )。
示例 6: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高出 6 个字)→→→→老头“我”善同学3、描述方法⑴环境描述示例:六月天,烈日当空,田里的禾苗被炙烤得无力地垂下了颀长的叶片。
答案示例:运用环境描述,写出了天气的酷热,表现了父亲的勤劳。
⑵人物描述示例:文中描述人物富饶表现力,试举一例说明。
(4分)4、修辞方法5、人物形象(解析、议论)示例 1: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详尽事例简要解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示例 2:选文中的“我”拥有哪些性格特色?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描述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我”的性格特色?。
示例 3: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怎样议论?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说说。
( 5分)答案示例:示例一:我感觉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
由于老屋虽老,却珍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但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方人们迁居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其他感情。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十文学类文本阅读

1.抓“文眼”
“文眼”即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或揭示题旨, 或点明写作缘由。
一般的散文,文眼大多在篇首。如朱自清《荷塘 月色》一文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XXX”; 《背影》的文眼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 影”。
2.识“线索”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全文叙事、写人、抒情 的主体脉络。优秀的散文,总有一条线索把材料 贯穿成一个整体。
【命题类型3】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句子在文 中的作用
典型例析:(2012广东)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 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解题技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内容方面的作用;二是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句子在 内容方面的作用,要考虑文体特点。如在记叙类文章中, 重点语句的作用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揭示行文线索、 伏笔铺垫等;在散文中,重点句的作用有表达作者特殊 感悟、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等。从结构方面分析句子的作 用,要参考语句出现的位置。
作陪衬,使之更鲜明。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 照应 到的,中间或结尾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有所铺垫。 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 悬念 的一种积极手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 “设悬”,后必有“释悬”。 扬,指褒扬、抬高;抑,指贬低、按下。褒扬某个人物或事 欲扬先抑 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1.关于字词句的考查 2.赏析写作技能 3.对文章标题和段落的考查 4.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题 5.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6.对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的考查 7.开放拓展类
考1关于字词句的考查
【命题类型1】理解词语的含义 典型例析:(2012广东)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 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 “平静水面”和 “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共37页文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昧性,吸引读者下读。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姑娘没有回答,她很后悔昨天晚上没有马上过来看保尔,看来保尔是被捕了。
这么一想,她就觉得更难过了。
她看了看四周,然后走到阿尔焦姆面前,急促地说:“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是保尔肯定是被捕了。
”(1)上文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上文中的“姑娘”是________(人名)。
(2)保尔因为什么事情被捕了?【答案】(1)奥斯特洛夫斯基;冬妮娅(2)营救朱赫来,被维克托告密。
(答“营救朱赫来”也可)【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学常识的了解和名著人物。
要求学生牢记其相关文学常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上文中的姑娘是冬妮娅。
(2)本题考查名著的故事情节。
小说中的保尔与朱赫来很友好,他教保尔学会了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相关知识清单

1.叙述顺序
顺叙
特征: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举例:《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而引发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插叙
特征:①一般在文章中间,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记叙中心事件。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插叙与全文叙事不在一条线上,全文至少有两个故事。
举例:《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
注:有的文章是多种叙述方式同时使用的,如《驿路梨花》,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按照一早一晚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管小茅屋是插叙;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文章采用的则是倒叙。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旨;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举例:《故乡》一文,插叙儿时与少年闰土相处的片段,与再次见到被生活的重压折磨摧残后的闰土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内容丰富,人物性格变化更加突出。
拟人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春》中“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