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第五章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2. 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影响;3. 了解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提升舒适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分析和评估现有产品的易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2.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会运用人因工程学方法,针对特定用户群体进行产品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人因工程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因工程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人因工程学的基本观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对人因工程学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内容应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人因工程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核心原理;- 分析人因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生理特点:讲解人的生理结构、功能及其在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心理特点:分析人的感知、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对产品设计和使用的影响。
3. 人因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工作效率:介绍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具体应用,如办公家具、工具设计;- 安全保障:分析人因工程学在保障安全方面的作用,如交通工具、警示标志设计;- 舒适度:探讨人因工程学在提升产品舒适度方面的应用,如家居、电子产品设计。
人因工程课件第05章PPT课件

hei
s a s t u d e nt
第6页/共34页
5.2 记忆和学习
➢长时记忆
记忆发展的最高阶段,保持时间在一分 钟以上,数日、数月、数年、甚至终身不忘 的记忆。
特点:
1。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对短时记忆内容加以复述而来
2。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 态被贮存起来的。
3。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形式:回忆和再认
干扰 是产生遗忘的重要原因
➢前摄干扰(也称前摄抑制),即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
和回忆后学材料的干扰。
➢倒摄干扰(也称倒摄抑制),即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
和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
第12页/共34页
5.2 记忆和学习
小实验
知道 基本 支援 公共
活动 建设 最后 贫困
招聘 数据 热情 至少
高校 上网 主动 安排
第27页/共34页
5.4.3 注意的基本要素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
的长短.
➢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 (1)积极的思维和紧张程度 (2)注意对象的特点 (3)保持良好的主观状态
第28页/共34页
5.4.3 注意的基本要素
➢注意的分配 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
第15页/共34页
5.3 思维、推理与决策
5.3.1 思维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 • 间接性,是指人在思维中能根据已知的因素,通过媒介而达到对未知因素的认识。 • 概括性,是指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性或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第16页/共34页
5.3.1 思维
• 思维的加工方式
人因工程学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社么是效度?什么事信度?人因工程研究方法为什么要保证效度和信度要求?答:1.效度。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研究效度,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1)内部效度。
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的人和背景中去。
2.信度。
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实际研究中通常用一致性系数法、等值性系数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法来估计信度。
第二章。
1.人的心理因素:5各方面:一性格、二能力、三动机、四情绪、五意志。
2.补充ATP的方法有三种:一磷酸原(ATP-CP)系统;二乳酸能系统;三有氧氧化系统。
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第三章微气候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条件。
工程伦理讲义5 人因工程定义

學習目標 瞭解風險性與安全的定義 探索影響危機意識的不同因素 探討意外事件的本質 瞭解如何確保個人設計的安全
案例-價值噴射航空公司空難-1
1996年5月,一架價值噴射航空公司的DC-9型班機, 由邁阿密機場起飛,前往亞特蘭大途中,電子系統 便發生故障,大量濃煙充滿了駕駛艙及客艙,大火 燒毀了控制電纜。 飛機在距離地面僅僅只有 1000 公尺的高度時,奇蹟 地回復了水平飛行。邁阿密的航管中心以無線電通 知駕駛員,試著引導飛機飛到較近的奧帕拉卡(Opa Locka)機場。 最後這架592號班機卻大幅度轉向右方,機頭朝下墜 毀於埃佛格雷生態系統( Everglades Ecosystems ) 中。機上的二名駕駛員、三位空服員和105位乘客全 數罹難。
安全設計的判斷原則-1
符合法律規定的標準。 符合「合格工程規定」的標準。 政府法規中,並無未要求電腦的電源 供應器必須裝置在消費者無法接觸的地 方,但是製造商將電源供給器都設計在 消費者碰不到的角落時,消費者就不會 被致命電壓所傷害。因此這就自然變成 了一項所有設計者必須遵循的標準。
安全設計的判斷原則-2
安全設計步驟
界定問題:決定需求與限制條件。 提出數個替代設計。 分析每個方案以決定正反兩方的意 見,包括決定每項設計方案的後果, 並決定這些方案是否足以解決問題。 測試每一個方案。 選擇最好的方案。 執行所選擇的方案。
風險效益分析
將專案所冒的風險與所獲得的效益, 分別以金錢價值表示,然後找出兩者 最佳的比例。替代方案的成本或效益, 有時確難以準確地估算。 務必要考慮到誰是面對風險與實際獲 益的族群,必須確保那些面對風險的 族群,也應該同時獲利。 工程師進行風險效益分析的唯一倫理 考量,就是儘可能確保使用者承擔風 險,而且獲得效益。
工具用具人因课程设计

工具用具人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具用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人因工程学在工具用具设计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不同工具用具的设计特点,分析其与人类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工具用具设计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对现有工具用具进行评价和优化设计。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用具设计项目,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工具用具设计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工具用具设计的重要性,增强对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关注社会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人因工程学原理,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工具用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工具用具设计基本原理:介绍工具用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结合人因工程学原理,分析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具用具设计概述2. 工具用具设计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工具用具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各类设计的特点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具用具设计案例分析3. 人体工程学在工具用具设计中的应用:讲解人体工程学在工具用具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进行设计优化。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人体工程学与工具用具设计4. 实用工具用具设计方法:介绍实用的设计方法,指导学生完成设计项目。
人因工程与事故预防

工作环境优化
通过工作环境优化,提 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舒适 度
展望
未来,在人因工程和事故预防领域,我们将继 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推动技术创新 和安全意识培养,为建设更安全、高效的工作 环境和社会做出贡献。
感谢!
聆听
01 感谢大家的聆听,共同探讨人因工程和事故预防
分享
02 希望本次分享对大家了解有所帮助
工作环境改善
提高工人舒适度
光照、温度、噪音等因 素
减少疲劳
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 减少工人因疲劳而导 致的事故。
提高工作效率
舒适的工作环境会提高 工人的工作效率。
培训和教育
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规程和操作流程的理解和遵守,降 低操作失误和事故的风险。员工经过培训和教育后,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 情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人的反应速度
影响因素 心理状态、训练水平
事故预防 考虑人的反应速度
紧急情况 应急反应、决策速度
认知疲劳与注意力分散
工作效率
01 降低、错误率增加
决策质量
02 下降、风险增加
03
人类决策的局限性
影响因素
情绪 经验 外界因素
错误判断
常见 需要警惕
预防措施
培训 制度完善 技术辅助
结论
人因工程与事故预防密切相关,了解人的认知特点对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深入研究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反应速度、认知疲劳及注意力分散、 以及决策的局限性,可以有效提高事故预防的效果,创造更安全的工作环 境。
● 03
第三章 人因工程在不同行业中的 应用
医疗行业
在医疗行业,人因工程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设 备的易用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 者的安全。
人因工程学简介

第三章 人因工程研究內容
五.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作业环境包括一般工作环境,如照明、颜色、噪声、振动、温度、湿度、 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等,也包括高空、深水、地下、加速、减速、高温、低温 及辐射等特殊工作环境. 六.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人从事体力作业、技能作业和脑力作业时的生理与 心理反应、工作能力及信息处理特点;研究作业时合理的负荷及能量消耗、 工作与休息制度、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方法;研究适宜作业的人机界面等 等. 七.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人因工程研究人为失误的特征和规律,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找出导致人 为失误的各种因素,以改进人—机—环境系统,通过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相互补 充和协调,克服不安全因素,搞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八.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人因工程学要研究人的决策行为模式;研究如何改进生产或服务流程; 研究组织形式与组织界面,便于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 相适应等.
學習人因工程的目標
1.获得最佳工作效率! 2.获得最佳的安全与健康保障! 3.获得最佳的生活享受! 4.获得最佳的人性化体验!
人因工程:创造并拥 有更美好的工作与 生活品质!
課程內容
第一章 人因工程定義 第二章 起源和發展
第三章 人因工程研究內容
第四章 人因工程應用領域
第五章 人的作業能力和疲勞
机 具
器 具 设备与设施
被 服
作业条件、 作业方 法、 作业量、作业 姿势、工具选择与放 置等
服装、鞋、帽、被物、工作服、安全帽、工作靴等
生产作业、服务作业、驾驶作业、检验作业、监视作业、维修作业、计算机操作、办公 室作业、体力作业、技能作业、脑力劳动、危险作业、女工作业:高龄人与残疾人作业, 以及学习、训练、运动、康复等活动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人因工程学,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英国是人因工程研究最早的国家)美国:人类工程学;西欧:人类工效学;日本:人间工学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图示模型法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人因工程学与工程学科的关系: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体现了本学科是人体科学和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工程科学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工程、系统工以及管理工程等学科第三章微气候环境空气温度:我国法定采用摄氏温度(°C),而美国则常采用华氏温度(°F)t(°F)=9/5 t(°C)+32空气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1.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舒适温度一般是(21±3°C),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有:(1)季节(2)劳动条件(3)衣服(4)地域(5)性别、年龄等2.舒适湿度3.舒适的风速微气候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不舒适指数、有效温度、三球温度指数(WBGT)、卡他度三球温度指数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考虑了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四个环境因素的综合温标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长期接触高温的工人,其血压比一般高温作业及非高温作业的工人高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高温作业环境下不仅引起人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使生产率降低低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低温时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低温会导致神经兴奋性与传导能力减弱,出现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二)第5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二)• 识记:名词术语;照度、亮度等的计算公 式;色彩的基本特性; • 理解:环境照明设计方法;照明方式及光 源类型的选择;色彩的表示方法;色彩对 人体的影响;空气污染的评价计算及处理 方法; • 能力:照度的计算;照明方案设计;根据 场合进行色彩的选择光谱相对视见函数 讨论:警示牌应采用什么颜色?• 5.1 环境照明与色彩调节 • 5.1.1 环境照明 • 5.1.2 色彩调节 • 5.2 空气污染 • 5.2.1 空气中的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 5.2.2 空气调节 • 5.3 特殊作业环境 • 5.3.1 高、低温作业 • 5.3.2 异常气压 • 5.3.3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眼 睛 敏 感 性• 507nm 555nm暗明• 波长1、光的度量• 1)光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光辐射 能,单位流明(lm),用符号∮表示,考虑视觉特性 (幅射通量与视见函数的乘积) • 2)发光强度: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单位为坎 [德拉](cd),用I表示 • 3)照度:单位表面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勒[克 斯](lx),用E表示。
E=I *cosа/r2 • 4)亮度:对于非点光源,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 度,单位为坎[德拉]/米(cd/m2),用L表示1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照度• 环境条件 照度(Lx) 黑夜 0.01-0.1 月夜 0.02-0.2 阴天室内 5-50 阴天室外 50-500 晴天室内 100-1000 晴天室外 2000-100000 夜晚室内照明 50-500 读书所需照明 50-300讨论:照度的计算• 1、距离点光源2米处的照度为500lx,请问 距离4米处的照度值是多少? • 2、总结点光源中照度与距离的关系2、环境照明对工作的影响• 1)照明与疲劳• 1,适应范围:10-3至105 lx • 2,照明条件差时,易产生视觉疲劳 • 讨论:什么情况算是照明条件差?• 2)照明与工作效率• 1、照度值过高或过低,不均匀,显色性差使工作 效率降低 • 2、照度与视力的关系(约1800-2000最好)• 3)照明与事故• 适当照明,自然光照明降低事故率照度与桌面颜色对阅读疲劳程度的 影响实验• 1、研究对象 • 大学二、三年级在校学生18名,男、女生各9 名,年龄为21~24岁,身体健康,经光学校正后 视力不低于5.0。
• 2、刺激变量的选择 • 照度和桌面颜色。
选择照度分别为:150、200、 300、400 lx • 选择有、无木材纹理的桌面各占50%;选择深色 和浅色材质桌面各占50%;所选择桌面的颜色的 明度高、中、低分布较为均匀; • 颜色:白、灰、蓝、浅黄、橙红、棕色。
• 3、应变量的确定 • ①作业数量质量法:本实验的阅读作业内容是让 被试者在50 min内进行阅读勾销实验,勾销阅读 材料为随机生成的英文字母,通过阅读量和勾销 的准确度来判断阅读作业者的疲劳程度。
• ②主观感觉法:为反映被试者疲劳的变化过程, 本实验还记录了50 min阅读作业过程中每隔10 min被试者的主观疲劳情况。
2结果用户需求照明设计模型照明设计 安装方式 导线类型 灯具类型 布线方式 照明方式 电气设计 照明用途 计算面积 特别需求 计算高度 特殊环境 地面材料 墙壁材料 天花材料 照度 色温 眩光指数 有功负荷 显色指数 总负荷 电流强度• 工作量最高点是照度300lx时的蓝色桌面; • 准确率最高点为400lx时的蓝色和浅黄色桌 面; • 在照度300lx时浅黄色木材纹理的桌面条件 下作业时,疲劳程度较轻。
光源类型 光源个数照明设计过程实例照度计算法• 利用系数法计算平均照度 平均照度(Eav) = 光源总光通量(N*Ф)*利 用系数*维护系数 / 区域面积(m2) (适用于 室内或体育场的照明计算) • 逐点计算法(point method) • 亦称作point-by-point method;于某点 的总照度等于多个光源照度之和。
平均照度的计算• 办公室长18.2米,宽10.8米,顶棚高2.8米,桌面 高0.85米,采用DiNiT 2X55W 防眩日光灯具数量 33套,每套光通量3000Lm,利用系数0.7,维护 系数0.8,求办公室内平均照度是多少? • 利用系数的大小,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灯具的配光曲线; *灯具的光输出比例; *室内的反射率,如天花板、墙壁、工作桌面等;3、环境照明设计• 1)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尽量采用自然光 • A 一般照明 B 局部照明 • C 综合照明 D 特殊照明3• 试根据表5-7(P157)计算所需要的照度并选择照明 方式: • 有各个年龄段的工人在一间反射率只有35%的车间进 行玩具装配操作。
装配精度为0.7mm。
• • • • • • 减一 <40 >70% 不重要 不需要 很短 0 加一 40-55 >55 30-70% <30% 重要 极其重要 需要 特别需要 一般 长时间• 2)光源选择• 显色指数:白炽灯97,日光色荧光灯75-94; • 色温:3300-5000为中间,低于为暖,高于为 冷; • 照度较低则色温应较低;反之亦然 • 讨论:每天日光的色温如何变化? • 如果室内光线强,装修应采用什么颜色?光线暗 呢?(表5-4,P156)年龄 反射率 速度和精度 安全注意 持续时间• 3)光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A 照度均匀:极值与平均照度之差不超过平均值的1/3• B 亮度分布:目标、工作面、环境亮度比5:2:13、环境照明设计• 4)避免眩光:• • • • • 直射眩光,反射眩光,对比眩光 A 限制光源亮度: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遮挡 B 合理布置光源:安装高度 C 使光线转为散射 D 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内;或通过选择材质和涂 色来降低反射系数 • (思考:为什么天花板的反射率应在80%以上,而墙 的反射率应在50%-70%) • E 适当提高环境亮度,以减少亮度对比苏伊士运河的保卫天然采光优点:天然光线,不仅因为它的照度和光 谱性质,对人的视觉和健康有利,而 且由于它和室外自然景色联系在一 起,它还可以提供人们所关心的气候 状态,提供三维形体的空间定时、定 向和其他动态变化的信息。
4讨论1、天然采光主要考虑那些因素?有什么不足? 怎么解决?• 5.1 环境照明与色彩调节 • 5.1.1 环境照明 • 5.1.2 色彩调节 • 5.2 空气污染 • 5.2.1 空气中的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 5.2.2 空气调节 • 5.3 特殊作业环境 • 5.3.1 高、低温作业 • 5.3.2 异常气压 • 5.3.3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1、色彩的基本概念• 1)色彩的基本特性 • A 色调:物体辐射或反射的主导波长的色彩视觉。
也 称色相; • B 饱和度:主导波长的狭窄程度,越窄色调越纯正。
也称纯度 、艳度、彩度、鲜度 • C 明度 :色调的亮度特性。
任何一种色相如调入白 色,都会提高明度。
2)色彩的混合• A 色光混合:任何色彩都可以由红、绿、蓝混合 得到2)色彩的混合• B 色光混合规律:补色律,中间色律,替代律, 明度相加律讨论:我们看到的 黄光是不是都是绿 光和红光混合成 的,其实并不存在 黄光色相?橙混色定律——亨贺尔滋提出的两色光混合情况表白5n不同强度色光相加得到不同混合色光C 颜料混合• (P163)遵循相减混合色法则,颜料三基色是 黄、品红、青,分别是色光三基色的补色 • 讨论:纯色加黑、纯色加白后色调、饱和度、明 度如何变化?三原色说• 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
人 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 绿、蓝三种原色最敏感。
以不同比例混合这三种 原色,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
• 生理学家用显微镜观察已发现了三种锥体细胞。
但三原色说对于有些视觉现象还不能做出很好的 解释。
例如视觉后像:试注视左中心的黑色圆点 一分钟,然后转移到右图中心的黑点处拮抗理论(简称四色说)• 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 和绿、黄和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
• 每一对的两个要素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现是 当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后,另一个就激活。
所以先看 红色,后像就是绿色。
• 讨论: • 为什么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白光? • 为什么色盲常是成对出现(即红-绿色盲或蓝-黄色 盲) ?光谱波长与色调波长/nm 620-780 590-620 560-590 530-560 500-530 470-500 430-470 380-430 色调 红 橙 黄 黄绿 绿 青 蓝 紫• • • •讨论: 1、为什么早上太阳是红色的,天是蓝的; 2、为什么选择红、绿、蓝作为三基色; 3、品红的主导波长是多少?63)色彩表示法:孟塞尔表色系统• 中央轴代表无 彩色黑白系列 中性色的明度 等级,黑色在 底部,白色在 顶部,称为孟 塞尔明度值。
它将理想白色 定为10,将理 想黑色定为 0。
孟塞尔明 度值由0-10, 共分为11个在 视觉上等距离 的等级。
类似色<30度同种色<15度邻近 色 <60对比 色 <120 分离补色 (补色旁)• • • • • • • • • • • • •5种原色: 红(R)、 黄(Y)、 绿(G)、 蓝(B)、 紫(P) 和5种间色: 黄红(YR)、 绿黄(GY)、 蓝绿(BG)、 紫蓝(PB)、 红紫(RP)。
在上述10种主 要色的基础上 再细分为40种 颜色,全图册 包括40种色相 样品孟 塞 尔 色 环 的 精 确 表 示补色=180度10色调与明度、饱和度的关系• 颜色立体 5Y和5PB 两种色相 的垂直剖 面。
当明 度值为9 时,黄色 的彩度最 大,该色 用表示为 • 5Y9/14864207明度值为5的水平剖面• 红色 的明 度为4 时可 以达 到最 大纯 度为 14• 在明度值 为5的条 件下: • 红色的彩 度最大; • 黄色、蓝 色、青绿 色的彩度 最小。
52、色彩对人的影响• • • • •色相的心理效应色相 心 理 效 应红 橙 黄 绿 青 紫 白 灰 黑 激情、热烈、喜悦、吉庆、革命、愤怒、焦灼 活泼、欢喜、爽朗、温和、浪曼、成熟、丰收 愉快、健康、明朗、轻快、希望、明快、光明 安静、新鲜、安全、和平、年轻 沉静、冷静、冷漠、孤独、空旷 庄严、不安、神秘、严肃、高贵 纯洁、朴素、纯粹、清爽、冷酷 平凡、中性、沉着、抑郁 黑暗、肃穆、阴森、忧郁、严峻、不安、压迫1)色彩对生理的影响 1,刺激:红色,饱和度高的色 2,抑制:蓝色 3,易疲劳:蓝色,紫色,红色,橙色 4,醒目:黄绿色及黄色(且不易疲劳),橙色各种色彩属性的心理效应属性 取值明调解释含白成分心理效应明快、纯洁、空虚、贫乏、 清爽、典雅 浑厚、饱满、充实、稳定色彩的 温度感明度 中间调 平均明度暗调含黑成分忧郁、肃穆、安全、低沉、 夜晚、神秘彩度 高艳度 低艳度鲜艳、清澈、明亮、隐约 沉闷、朴实、黑暗、抽象8色彩的 距离感色彩的 尺度感讨论: 1、如何加强空间与层 次感? 2、为什么树木近时显 绿,远点显蓝,再远显 蓝紫,而且灰? 3、为什么冷色显远, 暖色显近?色彩的 重量感色彩的 软硬感讨论: 如果工人抱怨搬 运的东西太重,除 了减少货物重量 外,还能怎么做? 如何加强动感的 印象?色彩的 兴奋与 平静感色彩的 活泼与 忧郁感兴奋与平静感 色相与纯度有 关活泼与忧郁感与 色相与明度有关9色彩的 华丽与 朴素感色彩的 味觉华丽与朴素感与纯 度、明度及其差别 搭配有关色彩的 味觉色彩的 音感色彩的 音感色彩的 季节感春季色10夏天色彩的 季节感秋天色彩的 季节感基于色相 的配色关 系适当地搭配 好补色可以 突出显示颜 色,并给人 变化感、轻 快觉; 适当地搭配 好类似色 相,可以获 得整齐宁静 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