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复习

人因工程学复习1、人因工程学研究目标研究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2、人因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人因工程学与人体科学的关系: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是人因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
其中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生理学与人因工程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2)人因工程学与工程科学的关系:工程设计是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目的,它与人因工程学科之间自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系统工程在研究对象、方法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这两个学科有密切关系。
管理与生产优化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同时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也应用管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人因工程既要应用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又为安全工程提供重要依据,两者关系密切。
人因工程中人与环境的优化是重要研究内容,上述学科的研究内容为人因工程学进行环境设计和改善,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和条件提供了方法和标准。
除上述学科外,人因工程学还需要社会学、统计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3/人的心理因素:性格、能力、动机、情绪、意志4、高温作业环境对工作效率、事故的影响:(1)高温环境影响效率,人在27~32℃下工作,其肌肉用力的工作效率下降,并且促使用力工作的疲劳加速。
当温度高达32℃以上时,需要较大注意力的工作及精密工作的效率也开始受影响。
(2)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不仅引起人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使生产效率降低。
随着温度提高和气流速度降低,作业效率明显降低。
(3)脑力劳动对温度的反应更敏感,当有效温度达到29.5℃时,脑力劳动的效率就开始降低,许多学者的实验都表明,有效温度越高,持续作业的时间越短。
(4)事故发生率与温度有关,据研究,意外事故率最低的温度为20℃左右;温度高于28℃或降到10℃以下时,意外事故增加30%。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

1.人因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应用学科。
①国际人类工效学会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②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学全书: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③总结: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方法、作息制度及其改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微气候: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①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
②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
③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内所含的水汽质量。
④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⑤气流速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⑥热辐射: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4.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h)的环境称为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幅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福射强度大,相对温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
5.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6.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①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湿度,增加气流速度。
②保健措施: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人因工程复习

⼈因⼯程复习《⼈因⼯程》课堂复习题总集编者—喵喵第⼀章概述1.⼈因⼯程学定义2.主要研究内容?3.研究的⽅法?问题回顾与讨论1.什么是⼈因⼯程学?2.⼈因研究的领域是那些?3.⼈因研究的主要⽅法是什么?4.⼈因研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应⽤调查法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6.举出⽣活中较好或不⾜的⼈因⼩案例。
第⼆章⼈的因素1.⼋⼤系统的基本功能感觉(视、听、味、嗅、肤)系统的最低极限值。
供能(三种)系统的适合场合。
2.⼼理影响因素的应⽤(五个)重点:基本概念问题回顾与讨论1.⼈体⼋⼤系统是什么?2.⼈的感觉(视、听、味、嗅、肤)的最低极限值。
3.有⼏种供能⽅式?分别适合什么场合?4.脑⼒劳动者⼯作时的特点是什么?5.⼈的精神状态可以从⼏个⽅⾯来描述?6.⼈的情绪有⼏种典型状态?当⼀串钥匙从桌上滑落,此时⼈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属于什么情绪状态?第三章微⽓候环境(1)微⽓候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对微⽓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3)如何改善作业微⽓候环境?例:若测得空调⼤楼某实验室的⼲球温度为30℃,湿球温度为25℃,风速为0.5m/s;求在该环境中的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轻体⼒劳动?解:分别找出⼲球温度30℃和湿球温度25℃,连接这两点间的虚线与风速为0.5m/s曲线的交点,即可求出有效温度为26.6℃。
问题讨论:1.该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做轻体⼒劳动?2.如若不适合,应该改变那些因素⼊⼿?3.⽬前环境下改变那个因素最有效?问题回顾与讨论1.什么是微⽓候?2.它的四要素是什么?3.⼈的最佳微⽓候环境指标数值分别是多少?4.什么是有效温度?它的优点与不⾜是什么?第四章境照明环1.基本概念:光的度量(光通、光强、亮度、照度)视觉特性(适应、视觉、视野、视度、视⼒)2.照明对作业的影响3.如何布置照明问题回顾与讨论1.光的四种度量是什么?2.什么是照度?某8平⽅⽶的房间⽤⼀只100w、1680lm的⽩炽灯照明,其平均照度为多少(单位)?3.⼈的视野与⾊彩有关,请将蓝⾊、绿⾊、⽩⾊和黄⾊四种颜⾊,按视野由⼤到⼩排列。
人因工程 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2人因工程的起源:(1)萌芽时期,20世纪初,以泰勒,吉尔布雷斯为代表,以机器为中心(2)兴起阶段,一次大战初~二次大战前,霍桑实验,以机器为中心,增加培训和减轻疲劳强度(3)成长时期,二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以人为中心机器的设计适应人(4)发展时期,6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广■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访谈法,考察法,问卷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里测量法(主观感受)5心理测验法(与常模比较)6图示模型法■机具的研究步骤:(1)确定目的及功能(2)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3)模型描述(4)分析(5)模型的实验(6)机具的设计与改进■作业的研究步骤:(1)确定作业的目的和实现该目的的功能。
(2)确定作业中人员和机具的功能分配。
(3)用作业模型表示作业对象的顺序、数量、时间、使用的机具和材料等(4)对作业人员的特性进行计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作业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5)提出各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作业研究和评价,以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案。
(6)对作业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并继续不断加以完善。
■环境的研究步骤:(1)确定目的,明确研究环境的重点因素(2)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3)提出多种方案,在进行分析评价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有时还需进行小规模实验。
(4)对环境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并不断进行完善。
第二章■人体活动供能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人体能量测定方法:1直接法2间接法3相关估计法■人的心里因素:性格,能力,动机(可调),情绪,意志■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与需求: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不平衡会暂时得到解除,当出现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人因工程复习

一1.各国人因工程学学者对人因工程学所做定义不尽相同,试问是否有一致的地方?一致的地方: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1)研究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性。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4.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一)调查研究法二)观测法三)实验法四)心理测量法五)图示模型法六)计算机仿真15.列举生活中2个不符合人因工程学要求的现象,并提出改善方案。
二1、 什么是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体的体格特征的科学。
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得出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基本数据。
2、 适应域、百分位数的含义?适应域:一个设计只能取一定的人体尺寸范围,只考虑整个分布的一部分“面积”,这个面积称为“适应域”,适应域是相对设计而言的,对应统计学的置信区间的概念。
百分位数:百分位数 是百分位对应的数值。
例如,身高分布的第5百分位数为1543MM ,则表示有5%的人的身高将低于这个高度。
3、 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1、 极限设计原则2、 可调原则3、 平均尺寸原则k P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5、地域性准则4、设计适用于90%华南男性使用的产品,试问应按怎样的身高范围设计该产品尺寸?解:由表查11-5知华南男性身高平均值M=1650mm,标准差S=57.1mm.要求产品适用于90%的人,故以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确定尺寸的界限值,由表查得变换系数K=1.645;即第5百分位数为:P=1650-(57.1*1.645)=1556.1mm第95百分位数为:P=1650+(57.1*1.645)=1743.9mm结论:按身高1556.1-1743.9mm设计衣服尺寸,将适应用于90%的华南男性5、产品尺寸设计的分类?(1)I型产品尺寸设计(双限值型)需要同时利用两个人体尺寸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依据的设计任务,称为I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双限值设计。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因⼯程复习资料第⼀章⼀、⼈因⼯程的命名1. ⼈因⼯程学是研究⼈—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门边缘性应⽤科学2. 国内外命名情况美国:⼈的因素⼯程学或⼈类⼯程学西欧:⼈类⼯效学⽇本:⼈间⼯学我国:⼈机⼯程学、⼈体⼯程学、⼯程⼼理学、3. 国际⼈类⼯效学学会将该学科定义为研究⼈在某种⼯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理学和⼼理学等⽅⾯的因素;研究⼈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研究在⼯作中、⽣活中和休假时怎样同意考虑⼯作效率、⼈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起源与发展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兴起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了解)三、研究内容P71.研究⼈的胜利与⼼理特性2.研究⼈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机界⾯设计4.研究⼯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应⽤领域表1—1四、研究⽅法P10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理测量法5.⼼理测试法6.图⽰模型发五、效度与信度含义P14效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信度:信度是指研究⽅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致性的程度第⼆章(理解)⼀、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感觉系统(⼀)视觉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量信息;可利⽤颜⾊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感觉范围⼴,分辨率⾼;不容易残留以前刺激的影响缺点:容易发⽣措施、错觉和容易疲劳(⼆)听觉(三)平衡觉(四)味觉四原味:酸、甜、苦、咸(五)嗅觉嗅觉感受器嗅粘膜(六)肤觉P291.触觉两点辨别阈:⼈能辨别出⾥两点受触、压的最⼩距离2.两点辨别阈越⼩,⽪肤感觉分辨⼒越⾼3.触压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显著,连续刺激会减弱或失去知觉三、⾻骼系统⼈体内有206块⾻四、⼈体活动能源P321.直接能源三磷酸腺苷(ATP)2.功能系统(1)磷酸原(ATP—CP)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化系统P33 表2—1五、⼈的⼼理因素性格、能⼒、动机、情绪、意志第三章⼀、微⽓候的含义微⽓候是指⼯作(或⽣活)场所所处的局部⽓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温、空⽓湿度、⽓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1.空⽓温度摄⽒度和华⽒度及两者转换⽅法P442.空⽓湿度绝对湿度是指每⽴⽅⽶空⽓内所含的⽔汽克数相对湿度相同温度、压⼒条件下,⽔⽓压强与饱和⽔⽓压强的百分⽐3. ⽓流速度(风速)4. 热辐射定义:物体在绝对温度⼤于0K是的辐射能量要求:认识各要素的测量仪器P45.46图⼆、微⽓候环境的综合评价P501.不舒适指数2.有效温度(P52图)3.三球温度指数(WBGT)4.卡他度三、⾼温环境、低温环境对⼈、⼯作效率的影响与改善措施⾼温:(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
人因工程考点学习资料

第三章 人的技能特征
1 临界视角: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
2. 视力: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精品资料
3. 视野: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静视野– 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 头部固定,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 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人因工程考点
精品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人因工程考点
1. 研究对象: 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研究内容: 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 研究目的: 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 2. 人因工程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3. 人因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类,作业类,环境类,管理类。
6. 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7. 感觉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传 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
第二章 人体形态特征和测量
1. 人体测量三方面内容:形态测量、身体测量和运动测量
人因工程复习重点

人因工程特别鸣谢:牛哥初稿拟定、胜哥重点勾画题型:填空20分(20个)、单选10分(5个)、分析判断10分(5个)简答30分(5个)、计算20分(2个)、论述10分第一章1、人因工程学定义P2:课本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PPT定义:人因工程是研究人因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目,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
2、人因工程发展的四个阶段:①萌芽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特点:以机器为主,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
②兴起时期: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选拔、培训兵员或生产工人,使人适应机器。
B、一战后、二战前----霍桑实验,工作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以提高效率的途径。
实验结论:工效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影响,而且还受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影响。
③成长时期: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注重新式武器功能研究,忽视了人的能力限度。
失败的教训:要通过设计使机器适应人。
B、二战结束后----由军事领域向工业领域发展。
C、1960年正式成立国际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
④发展时期:A、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B、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3、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人因工程学是人体科学和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
A、与人体科学的关系: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是人因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
其中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生理学与人因工程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医学与生理学的作用是明显的,许多人因问题若要深入研究其机制与原理,就需要从人体解剖特点和人体生理过程进行分析。
心理学与人因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存在许多共通性。
人体测量学和生物力学,与人因有直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命名、起源与发展。
2.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要求能认知和表述《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人因工程学定义。
3. 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测试方法的效度与信度。
4.了解人因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本章主要是基本概念,考核将以单项选择题和名词概念解释为主。
第二章人的因素
1.了解感觉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特点。
2.了解人体供能系统能量系统功能特点的不同,人体活动的直接来源, 人体活动的供能系统, 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3.了解人的心理因素的构成:性格、能力、动机、情绪和意志,以及它们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 理解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在了解傲气候、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及其补偿,即必须综合评价的原因。
2.了解微气候对人的影响。
包括高温作业环境和低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
3.理解改善微气候条件的措施。
要理解改善微气候条件的基本措施和作用原理。
第四章环境照明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照度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以及改善环境照明的措施。
重点是:照度和眩光的概念,以及照度值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
1.光的基本物理量。
2.了解照度值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
能了解明视觉、暗视觉、运动物体视
觉。
3.理解环境照明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能理解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综合照明方式的概念,
及其区别和特点、使用条件,能表述眩光和眩光效应的概念,以及防止眩光的措施,能表述照度均匀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能概述亮度分布对作业者的生理心理影响。
4.了解照明环境得的设计、改善。
第五章色彩环境
本章主要内容是有关色彩调节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和色彩视觉的基本概念、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影响,以及色彩调节在作业环境中的应用。
1. 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调、饱和度〈彩度〉和明度的性质,三种不能由色调混合而得且相互独立之色称为三基色或三原色。
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是黄、青、紫(品红)。
2. 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认识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色彩调节的主要依据。
能概述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及主要表现,并结合色彩的基本特性概述色彩选择时的原则。
概述色彩对人心理的主要影响及其联想的各种效果。
第六章 噪声及振动环境
文章的主要内容仍是介绍作业场所的物理环境条件及其对人的影响。
既有基本概念,又有基本计算。
1. 理解声音的基本物理量。
声压、声压级、声压级的合成。
2.噪声的概念与分类、危害及其控制。
3.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第七章 空气环境
1.污染物含量的表示法。
应理解表示法及其适用范围,掌握换算关系。
2.车间空气调节。
能正确表述通风与空气调节的概念、目的、通风方法及其含义。
掌握以清除车间内的余热、余温和有害气体为主的换气量的计算。
(计算题)
第八章 体力工作负荷
1. 提高作业能力,降低疲劳的措施。
重点应掌握实际劳动率的有关计算,其次是应知道降低疲劳的主要措施和主要概念。
掌握下列公式是计算能量代谢的关键。
基础代谢量 = 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体表面积(KJ/h )
能量消耗量 = 基础代谢量× (1.2+RMR)(KJ/min )
某项作业的能量消耗量 = 基础代谢量×作业的延续时间(KJ )
体表面积 =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m 2)
降低疲劳的基本措施有4条:①改进操作方法合理应用体力;②合理确定休息制度;③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④合理调节作业速率。
不良体位包括:静止不动;长期反复弯腰,身体左右扭曲;负荷不平衡,单侧肢体承重;长时间双手或单手前伸等。
立姿作业适用于:需要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工作地的控制装置布置分散,需手、脚活动幅度较大的作业,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台旁进行作业,用力较大的作业;单调的作业。
坐姿作业适用于,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精确而又细致的作业,需要手、脚并用的作业。
实际劳动率计算中的两个假设:
①作业者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是16.75KJ/min ,又称耐力水平。
②作业者体内的标准能量贮备是100.47KJ 。
计算公式: ① 制度作业时间x l T T T +=
1.2--==基础代谢量
能量消耗(代谢)量基础代谢率安静代谢率能量代谢率RMR
② 休息率%100)175
.16(⨯-==M T T T l x r ③ 实际劳动率T T T l w =
④ 实际劳动率是体内标准能量储备消耗尽的时间,即
100.47/16.75l T M =-
第九章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1.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结构, 该系统由感知觉系统、认知决策系统和运动(反应)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都有各自功能上相对独立的记忆储存器和加工处理器。
2.不同感知器官的信息接受能力,以及其信息加工的特点。
3.反应时是指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而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运动时间。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反应不能在给予刺激的同时立即发生,而是有一个反应过程。
这种过程在体内进行时是潜伏的。
第十章 脑力工作负荷
1. 脑力负荷的测量方法。
2.应激的含义。
简答题:
1.脑力负荷的评价方法?
2.主观评价法包括哪几种方法?
3.什么是主任务测量方法?具体包括哪几种方法?
4.辅助任务测量法的原理?
5.辅助任务的种类?
6.生理测量法包括哪几种方法?
7.应激及其产生原因? 有几种应激源?
8.什么是脑力疲劳?产生的原因?
第十一章 人体测量
1.掌握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基本姿势可分为:立姿、坐姿。
人体测量可分为:静态人体尺寸测量、动态人体尺寸测量。
第十二章 作业空间设计
1.作业空间是完成一个独立工作的三维空间,设计作业空间,主要是设计两个作业需求“距离”:一是“安全距离”(out-of-reach requirements ),是为了防止碰到某物(一般是指较危险的东西)而设计的障碍物距离作业者的尺寸范围;二是“最小距离”(clearance requirements ),也就是确定作业者在工作时所必须的最小范围。
作业空间可以分为:(1)近身作业空间(2)个体作业场所(3)总体作业空间。
2.坐姿、立姿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
3.工作场所设计原则。
4.工具设计原则。
5.视觉运动规律。
第十三章人机系统
1.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程序。
2.人机功能分配的原则。
第十四章人机界面设计
1.人机界面三要素基本模型
2.按人接受信息的感觉通道
3.各种累积损伤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4.仪表的类型及特点、信号显示设计、荧光屏显示设计、标志符号设计、听觉显示设计的特点。
5.什么是人机界面?人机界面设计的内容与依据是什么?
6.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简述常用编码方式的优缺点。
7.什么是控制—显示(C/D)比?设计时应如何选择C/D比?
第十五章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1.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