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

1.人因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应用学科。

①国际人类工效学会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②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学全书: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③总结: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方法、作息制度及其改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微气候: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①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

②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

③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内所含的水汽质量。

④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⑤气流速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⑥热辐射: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4.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h)的环境称为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幅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福射强度大,相对温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

5.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6.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①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湿度,增加气流速度。

②保健措施: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问题详解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问题详解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B、80C、90D、55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B、绿C、黄D、红6、只有频率在(1 )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C、40~200000HzD、30~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人因工程 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 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2人因工程的起源:(1)萌芽时期,20世纪初,以泰勒,吉尔布雷斯为代表,以机器为中心(2)兴起阶段,一次大战初~二次大战前,霍桑实验,以机器为中心,增加培训和减轻疲劳强度(3)成长时期,二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以人为中心机器的设计适应人(4)发展时期,6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广■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访谈法,考察法,问卷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里测量法(主观感受)5心理测验法(与常模比较)6图示模型法■机具的研究步骤:(1)确定目的及功能(2)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3)模型描述(4)分析(5)模型的实验(6)机具的设计与改进■作业的研究步骤:(1)确定作业的目的和实现该目的的功能。

(2)确定作业中人员和机具的功能分配。

(3)用作业模型表示作业对象的顺序、数量、时间、使用的机具和材料等(4)对作业人员的特性进行计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作业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5)提出各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作业研究和评价,以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案。

(6)对作业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并继续不断加以完善。

■环境的研究步骤:(1)确定目的,明确研究环境的重点因素(2)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3)提出多种方案,在进行分析评价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有时还需进行小规模实验。

(4)对环境进行设计、改进和评价,并不断进行完善。

第二章■人体活动供能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人体能量测定方法:1直接法2间接法3相关估计法■人的心里因素:性格,能力,动机(可调),情绪,意志■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与需求: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不平衡会暂时得到解除,当出现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人因工程期末复习重点

人因工程期末复习重点

什么是人因工程?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等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和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

人因工程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1.产品服务于客户,客户始终处于设计的首位2.考虑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及其对设计造成的影响3.强调设计过程中,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4.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事物、过程、环境和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5.人因工程学不是基于表格数据、指标进行设计,不是设计产品模型,不同于常识什么是微气候?微气候环境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

空气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干湿程度。

气流速度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

热辐射是指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Ok时的辐射时的能量。

视觉特性(概念、应用等理解)?1明暗视觉和色彩视觉2明适应和暗适应:人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黑暗环境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刚开始人眼不能辨别物体要经过,几十秒时间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叫做明适应。

急剧和平繁的适应会增加眼睛的疲劳,使视力迅速下降,故室内照明要均匀而稳定。

3调节:调节是视觉的适应观察距离的能力,视觉工作距离不应小于3分之2调节近点4视野:视野是指头部和眼部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中心视角60°最为适宜视野视觉信息的感知是视野范围的限制5视度: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在视网膜上成像所引起视觉感应的清晰程度称为视度工作场所照明设计的要素及原则?要素:一、照明方式;二、光源选择;三、眩光及其防控措施;四、照度分布;五、亮度分布原则:1、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根据工作性质与工作点分布疏密,选用不同的照明方式: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特殊照明2、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无自然光最优选择显色指数高的人工照明3、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4、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或等于平均照度的三分之一5、要求视野内有合适的亮度分布,提高照明质量还应该考虑照度稳定色彩的特性(色彩的三要素)?三个基本要素:色调,明度,纯度色调:每种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特征,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明度:与物体表面色彩的反差率,同一色调有不同的明度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取决于表面的反射光波波长范围的大小色彩的表示方法(蒙赛尔原则)?1 体系的中央轴坐标对应于明度,以符号V表示,反射率为零的颜色明度最低,设定明度轴坐标底端值为零,明度轴坐标顶端值为10,按视觉的等明度差均分为10段,构成等距坐标2径向坐标(垂直于中心轴)对应于纯度,以符号C表示,中心轴的灰色系列纯度为0,离中心轴越远纯度越高,最远为各色调的纯色,个别可以达到203圆周角坐标对应于色调,以符号A来表示,全部色调构成一色环,按视觉等距分为5等分,各等分点为5个基本色,分别命名为R(红)Y(黄)G(绿)B(蓝)P(紫)。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题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题

1人机工程的发展趋势22人眼可见光波长383人耳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434人的听阈和痛阈445人体测量学中百分位尺寸的含义20 6人为失误的原因1737感觉的特征588噪音对人体的影响1599视觉系统工作原理及视错觉现象38 10仪表类型及特点8611作业空间设计、坐姿立姿工作特点128 12控制器编码方式10613感觉器官的反应时特点14韦伯定律的含义5915振动对人的影响16416产品尺寸设计类型3217作业场所布置原则14118作业空间的分类13519作业空间设计要点135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

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

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2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

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排开。

试分析此工作地布置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答:布置存在的问题:零件盒的摆放成一字型排列,不符合手在水平作业范围的运动轨迹,应根据零件盒的数量,弧形摆放,并将零件盒放到正常作业范围之内。

矩形桌面可考虑中间挖去一定空间,把椅子向里推,以减少手的移动距离。

输送带的位置要看在哪侧,若在右侧与桌面垂直方向,则不必调整,否则应调整至此位置。

3.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因⼯程复习资料第⼀章⼀、⼈因⼯程的命名1. ⼈因⼯程学是研究⼈—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门边缘性应⽤科学2. 国内外命名情况美国:⼈的因素⼯程学或⼈类⼯程学西欧:⼈类⼯效学⽇本:⼈间⼯学我国:⼈机⼯程学、⼈体⼯程学、⼯程⼼理学、3. 国际⼈类⼯效学学会将该学科定义为研究⼈在某种⼯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理学和⼼理学等⽅⾯的因素;研究⼈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研究在⼯作中、⽣活中和休假时怎样同意考虑⼯作效率、⼈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起源与发展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兴起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了解)三、研究内容P71.研究⼈的胜利与⼼理特性2.研究⼈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机界⾯设计4.研究⼯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应⽤领域表1—1四、研究⽅法P10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理测量法5.⼼理测试法6.图⽰模型发五、效度与信度含义P14效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信度:信度是指研究⽅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致性的程度第⼆章(理解)⼀、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感觉系统(⼀)视觉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量信息;可利⽤颜⾊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感觉范围⼴,分辨率⾼;不容易残留以前刺激的影响缺点:容易发⽣措施、错觉和容易疲劳(⼆)听觉(三)平衡觉(四)味觉四原味:酸、甜、苦、咸(五)嗅觉嗅觉感受器嗅粘膜(六)肤觉P291.触觉两点辨别阈:⼈能辨别出⾥两点受触、压的最⼩距离2.两点辨别阈越⼩,⽪肤感觉分辨⼒越⾼3.触压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显著,连续刺激会减弱或失去知觉三、⾻骼系统⼈体内有206块⾻四、⼈体活动能源P321.直接能源三磷酸腺苷(ATP)2.功能系统(1)磷酸原(ATP—CP)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化系统P33 表2—1五、⼈的⼼理因素性格、能⼒、动机、情绪、意志第三章⼀、微⽓候的含义微⽓候是指⼯作(或⽣活)场所所处的局部⽓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温、空⽓湿度、⽓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1.空⽓温度摄⽒度和华⽒度及两者转换⽅法P442.空⽓湿度绝对湿度是指每⽴⽅⽶空⽓内所含的⽔汽克数相对湿度相同温度、压⼒条件下,⽔⽓压强与饱和⽔⽓压强的百分⽐3. ⽓流速度(风速)4. 热辐射定义:物体在绝对温度⼤于0K是的辐射能量要求:认识各要素的测量仪器P45.46图⼆、微⽓候环境的综合评价P501.不舒适指数2.有效温度(P52图)3.三球温度指数(WBGT)4.卡他度三、⾼温环境、低温环境对⼈、⼯作效率的影响与改善措施⾼温:(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学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总论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美国人因工程学专家.伍德.:设备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的何人而求得最高效率.国际人类工效学会以:人因工程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人因工程学的起源: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因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是该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人因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经验人因工程学(2)科学人因工程学(3)现代人因工程学(不同于传统人因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筢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要求,现代人因工程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超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处;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因工程学科的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提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干规律,以达到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就工业工程师来说,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特性的研究(2)人体系统的总体设计(3)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4)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分析法(6)分析研究法(7)调查研究法人因工程学的体系(图)人因工程学学科的作用(1)为工业工程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2)为工业工程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3)为工业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人体劳动形态特征1.机械系统与人本尺度目的就是提高设计对象的宜人性,让使用者能够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从而有等于减少人体疲劳和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2.人体的形态测量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在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测量数据才是有效的:(1)被测者姿势(2)测量基准面(3)测量方向(4)支承面和衣着(5)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在车票GB3975-83中,规定了人因工程学使用的有关人体测量参数的测点及测量项目,其中包括:头部测点16个和测量项目12项,躯干和四肢部位的测点22个,测量项目共69项,其中分为立姿40项,坐姿22项手和足部6项以及体重1项…..总共84个测量项目)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函数(略)3.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有:(1) 人体主要尺寸(2) 立姿人体尺寸(3). 坐姿人体尺寸(4) 人体水平尺寸4人体测量数据的利用—利用人体尺寸的方法(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4)确定心理修正量(5)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产品功能尺寸有最小功能尺寸和最佳功能尺寸两种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第三章人体劳动生理特征1.人体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活动的能量供应来自三个供能系统:ATP-P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这三种能量是互相联系的)ATP-P系统:ATP ADP+P+能量CP(磷酸肌酸)+ADP ATP+C(肌酸) 这两个反应是可逆的乳酸能系统:也称为无氧酵解系统,是指体内人能源特技糖或米诺糖元在无氧或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分解,释放出能量以合成ATP并产生休庭中间产物---乳酸有氧氧化系统:糖,糖元或脂肪在有氧气参与的前提下,经过有氧氧化完成分解,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活动代谢活动代谢=实际休庭率--安静休庭率相对能量代谢率:RMB=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作业时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基础代谢率2.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直\接测卡法和间接测卡法(一般采用第二个)能量代谢计算原理(略)3.劳动中的机体调节氧需的调节(略)心率是单位时间内以及搏动的次数(正常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为75次每分)最大心率=220—年龄心率输出:每分钟由左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正常人在安静下为50~70ml) 4劳动的强度与标准:以人体的能耗量,氧耗量,心率,直肠温度,排汗率或相对代谢等作为指标分组的.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I=3T+7M最佳能耗界限:一个工作日(8h)的总能量消耗应在1400~1600kcal之间,最多不超过2000kcal若在不良劳动环境中进行作业,上述能量还应降低20%.根据我国工人目前食物摄入水平,这一能耗是比较合理的.对于重强度劳动和极重强度劳动,只有增加工间休息时间即通过劳动时间率来调整工作日中的总能耗,使8h的能耗量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对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劳动时间与休息时间各为多少,以及两者如何合理配置,米勒认为:一般人连续劳动480min而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4kcal/min,这一能量消耗水平也被称为耐力水平.如果作业时的能耗超过这一界限,劳动必须使用体内的能量贮备,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贮备,就必须在作业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米勒假定为24kcal,要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4kcal(工式略)5.产生疲劳机制的三种理论(1) 中枢学说(2) 代谢物积累学说()3能源耗尽学说疲劳的测定(1)主观感觉(2)生理变化(3)闪光融合频率(4)反应时测定(5)皮肤敏感距离法(6)膝跳反射阈限法第四章人的劳动心理特征1. 感觉阈限: I/I=K人对外界的感觉具有下述特征(1)适宜刺激(2)感觉阈限(3)适应(4)相互作用(5)对比(6)余觉知觉过程主要特性:(1)整体性(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2)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3)错觉记忆的种类(1)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3)瞬时记忆,适时记忆与长时记忆(4)形象记忆,听觉记忆与动作记忆思维:是人脉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和规律性思维特征:(1)思维的间接性(2)思维的概括性(3)思维与语言具有不可分性思维的种类:(1)具体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其次按思维的指向不同时,思维可以区分为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2.人的情绪动态过程情绪的功能:(1)适应生存(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3)情绪对人体的其他心理活动有组织作用研究证明,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其影响应取决于情绪的性质与强度情绪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交织情绪的激活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情绪的不可控性情绪适应不良的规律:人的负担和经受能力超负荷,引起身体疾病,人在经受能力上超负荷,导致严重的不适应,以致影响社会适应行为导演,从而可能导致心理疾病.3.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一个人在初中活动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体个性倾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人的需要:1需求层次论,2.权力,社交,成就需求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1)自我实现(2)自尊,地位,尊敬(3)社会和归属(4)安全,保障(5)生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建立的在以下三个基础上:(1)人是有人物的生物,人的需求可以影响其行为,只有求被满足的需求才可能激发行为,已满足的需求不再是动因(2)人的是按重要性,也就是按层次,从基本需求到复杂需要的顺序排列的(3)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起码的满足时,才会向更高一层次前进,即由基本需求向复杂需求迈进马斯洛按他们对个体的重要程序排序如下:(1)生理的需求(2)安全的需要(3)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社交,成就需求论.麦克利兰.把高层次需求划分为权力,归属或社交及成就的需求.4人的动机动机的分类:1驱动力.2诱惑力因素动机有三种功能:1.始动,2.选择和导向.3.强化功能工作动机(与工作有关的具体动机有以下几种)(1)胜任和好奇(2)成就(3)交往(4)公平动机因素(图)5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即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价值观的作用: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并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在同一个事物中,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价值观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七个等级:反应型,宗法式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6 人的修改心理特征修改心理特征是修改结构中是较稳定的成分,它主要包括一个人在才能,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特性能力的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能力的差异:体现在能力的发展差异和能力的类型差异两个方面能力的类型形差异:表现在:知觉差异,记忆差异和思维差异7 人的气质和性格气质是与行为模式相联系的一个模仿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敏感性低,反应性,主动性强,兴奋与抵制过程的平衡较好,情绪兴奋性高,可塑性高,外倾胆汁质---敏感性低,反应性弱,选择迟缓,行为刻板,情绪好冲动,抵制力差,外倾粘液质----敏感性低,反应性弱,选择迟缓,行为刻板,兴奋性弱,情绪平和,内倾抑郁质---敏感性高,反应性,主动性弱,行动迟缓,行为刻板,情绪抑郁,内倾人的性格分为:(1)分裂型性格,也稀烂为内闭型性格(2)躁郁型性格,也称为开放型性格,同步型性格(3)过敏型性格,也称神经质性格,劳苦型性格(4)显示型性格,也叫歇斯底里性格(5)粘着型性格8群体行为心理特征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思想情绪群体的作用:由于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人群合体,因而具有重要的沟通与桥梁作用群体的功能(1)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2)提高成员思想,知识和技能水平,形成新的合力(3)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4)协调人际关系群体是组织分工协作,承担责任的基本单位,通过群体可以完成以下功能:(1)是承担和完成内容复杂,需要分工且互相信赖的任务的基本单位,(2)是学习和交流新,新知识,产生力的人群结合体(3)能推动复杂决策的完成,解决关键性难题心理学家认为,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下列的需要:(1)满足成员尊重,友谊,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求,(2)满足成员归属感和支持力量的需求(3)浪花兄弟成员成长和自我实现需求9群体影响下的个体行为(1)社会助长作用(2)社会标准化倾向(3)社会顾虑倾向(4)社会从众行为(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纳,2.表面从众,内心不接纳.3表面不从众,内心去接受4.表面内心都不接受)影响人体从众的因素有两类:情景因素,个体的价格特征第五章人的系统功能特征1.人的信息传递理论人的感觉品管,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器官等人体子系统控制着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就是信息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情况,影响或支配着人的行为或动作对于信息或信息处理过程,还是能够概括出一些规律性认识的,其要点如下:(1)人的行为或动作老师信息处理的结果(2)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信息处理往往包含许多阶段(4)分时输入和处理可能会降低信息接受和处理的速率与精度(5)一旦做出某种决定,神经冲动就会被传递到肌肉去执行预定的动作,而由肌肉反馈回来的神经冲动则有助于对动作的控制(6)在信息流中,人的大脑皮层所能处理的信息只是感觉器所接受到的信息量的很小一部分(7)有许多方法和措施可以加强或扩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8)人体响应可视为信息处理过程的终结,它本身也是在传递信息2.视觉信息接受系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视野:人和头部和眼球回写不去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中央视觉:在视网膜上分布着视维的中央部分,其感色力强,同时能清晰地分辨物体,用这个部分视物的称为中央视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当用单眼视物时,只能看到物体的平面,即只能看到物体的高度和宽度,若用双眼,则能分辨物体深浅,远近,即立体视觉色觉和色视野:视网膜除了能分辨光的明暗外,还能分辨色能力,可以分辨出180多种颜色暗适应和明适应:当光的亮度不同时,视觉器官的感觉性也不同,亮度有较大变化时,感觉性也随之变化,视觉器官的感觉性对光刺激的变化的相顺应被称为适应,人眼的适应性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视觉特征如下:(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已有而且不易疲劳(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的方向运动(3)人眼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4)两眼的运动问题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外一只眼睛不动(5)人眼对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6)颜色对比与人眼分辨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人因工程学的视觉原则(图)3.听觉信息接受系统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其适宜的刺激是声音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听觉可用以下特性描述(1)频率响应(2)动态范围(可听声除了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外,还取决于声音的强度)(3)方向敏感度(4)掩蔽效应4.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人和机器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本质的联系是信息交换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图)中枢信息处理中记忆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感觉信息贮存(2)适时记忆(3)长时记忆5.人的信息输出系统反应时间(RT)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RT=Tz+Td根据对刺激—反应要求的差异,通常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不仅与反应类型有关,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不同的感觉器(2)刺激信号的强度(3)刺激的清晰度和可辨性(因此,在设计灯光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亮度比,设计标志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颜色比,设计声音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信噪比及频率的不同等)人的主体因素:习俗,个体差异,疲劳6.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可用完成运动的时间表示,而人的运动时间与动作特点,目标距离,运动方向,动作轨迹特征和负荷重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运球操作的动作速度,还取决于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等特征动作轨迹特征:(1)连续改变和突然改变的曲线式动作,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2)水平动作比垂直动作的速度快(3)一直向前的动作速度,比旋转时的动作速度快1.5~2倍左右(4)圆形轨迹的动作比直线轨迹动作灵活(5)喱动作比逆时针动作灵活7.肢体的出力范围肢体的力量来自骨肉收缩,骨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称为肌力,肌力的大小取决以下几点:(1)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2)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3)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4)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肢体所有力量的大小,都与持续时间有关8运动的准确性(1)运动速度与准确性运动速度与准确性两者间存在着互相补偿的关系速度---准确性特性曲线(图)(2)盲目定位运动的准确性(3)运动方向与准确性(4)操作方式与准确性由于手的解剖学特点和手的不同部分随意控制能力的不同,使手的某些运动比另一些运动理灵活,更准确第六章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1.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人机系统是指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俄区域.通常人机界面有信息性界面,工具性界面和环境性界面等,就人机系统交通而言,以信息性界面最为重要在人机间信息,特技及能量的交换中,一般是以人为主动的一方.人机信息交换方式:机器传递给人的信息显示装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能够把机器设备的判令处以人能接收的形式显示给人(视觉显示,听觉显示,触觉显示)2.视觉信息显示设计仪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视觉显示装置,其种类很多多,按其功能可分为:读数用仪表,检查用仪表,追踪用仪表,调节用仪表;按其结构分为:指针运动式仪表,指针回写式仪表和数字式仪表仪表的参数可参考下列原则进行设计(1)最小刻度不票数,最大刻度必须标数(2)指针运动式仪表票数的数码应当垂直,表面运动的仪表数码应当按圆形排列(3)若仪表表面空间足够大,则数码应标在刻度记号外侧,以避免它被指针挡住(4)开窗式仪表窗口的大小至少应能显示被指示数字及其上下两侧的两个数(5)对于表面魂小开窗仪表,其数码应按顺时针排列(6)对于圆形仪表,不论表面运动式或指针运动式,均应使数码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7)不做多圈使用的圆形仪表,最好在刻度全程的头和尾之间断开,仪表色彩:色彩是否合适,对认读速度和误读率都有影响.(墨绿色和淡黄色仪表表面分配上白色和黑色的刻度线时其误读率最小,而黑色和灰黄色仪表面配上白色刻度线时,其误读率最大)仪表面板形式及其布置:仪表的面板大多为鼓腹击壤矩形仪表面板上的仪表位置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按仪表的重要程度排列(2)按使用顺序排列(3)按功能进行组合排列(4)按最佳零点方位排列(5)按视觉特性排列(6)按仪表与操纵器的相合性排列3.信号显示设计(信号灯设计,荧光屏设计,图形符号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信号只用来指示一种状态或情况其中信号灯设计所依据的主要原则:(1)信号灯的视距设计(2)信号灯的形状,标记设计(3)信号灯的颜色选择(4)信号灯的布置(5)重要信号灯的设计闪光灯信号的作用是:(1)引起观察者的注意(2)指示操作者立即采取行动(3)反映不符合指令的信息(4)用闪光的快慢指示机器或部件运动速度的快慢(5)用以指示警觉或危险信号不同背景下人对信号灯的的辨认信号灯背景灯光认读效果闪光稳光最佳稳光稳光好稳光闪光好闪光闪光差荧光屏设计(1)荧江屏的显示特征(2)目标的亮度,呈现时间(3)目标的运动速度(4)目标的形状,大小和颜色(5)目标与背景的关系(目标的视见度受制于目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值:亮度对比度=(目标亮度—背景亮度)/背景亮度)(6)屏面4图形符号设计:在实际应用种类图形符号时,不得采用人们不能接受的的或过分抽象的图形和符号,只能使用有利于人的知觉的图形,符号,以便于减少知觉时间,加强对符号的记忆和提高操作反应速度,图形,符号设置的位置应与所指示的操纵机构相对应5听觉信息传示设计(听觉信息传示具有反应快,传示装置可配置在任一方向上,用语言通话时应答性良好等优点,)听觉信息会买示装置设计必须考虑人的听觉特性,以及装置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条件:(1)为提高听觉信号传递效率,在有噪声的工作场所,须选用声频与噪声频率相关无的声音作为听觉信号(2)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听觉信号时,信号之间就有明显的差异(3)应使用间断或变化信号,避免使用连续稳态信号,(4)要求远传或绕过障碍物的信号,应选用大功率低频信号(5)对危险信号,至少应在两个声学参数上与其他声音信号或噪声相区别,而且危险信号的持续时间应与危险存在时间一致.6.言语传示装置:用言语作为信息载体,其优点是可使传递和显示的信息含意准确接收迅速,信息量大,缺点是容易受噪声的干扰在设计言语传示装置应注意:(1) 言语的清晰度(2) 言语的强度(3) 噪声环境中的言语通信7听觉传示装置的选择音响传示装置在设计和选择音响,报警装置时,应注意:(1)在有噪声时,要把音响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的频率选择在噪声掩蔽效应最小的范围内(2)对于引起人们注意的音响显示装置,最好使用断续的声音信号,而对报警装置最好采用变频的方法(3)要求音响信号传播距离很远和穿越障碍时,应加大声波的强度较低频率(4)在小范围内使用音响信号,应注意音响信号装置的多少言语传示装置的选择应注意:(1)当显示的内容较多时,用一个言语传示装置可代替多个音响装置,且表达言语传示装置所显示的广州语信息表达力强,较一般的视觉信号更有等于指导检修和故障处理工作(2)在藉此追踪操作中,言语效率并不比视觉信号差(3)在一些非职业性的领域中,如广播,采用言语传示装置比音响更符合人们的习惯8操纵装置的设计操纵装置是将人的信息输送给机器,用以调整,改变机器状态的,操纵装置将操作者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机器输入的信号手控操纵器的设计(1)触觉功能与触觉特性(2)操纵手把的设计(3)适宜的操作范围(4)操纵器的适宜尺寸触觉与视觉,听觉相比:具有琐碎敏感,适应迅速,有立体感等特征设计合理的操纵手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手把形状应与手的生理特点相适应(2)手把形状应便于触觉对它进行识别(3)尺寸应符合人手尺寸度的需要9肢控操纵器的设计(主要用于需要大操纵力)(1)适宜的操纵力(2)脚控操纵器的尺寸(3)脚踏板结构形式的选择10操纵装置编码与选择。

人因工程期末重点-山东理工大学

人因工程期末重点-山东理工大学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1.工效学的集合名称:美国——人因工程学,欧洲——工效学,俄罗斯——工程心理学,日本——人间工学,其他——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

2,人因工程学定义: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安全性、健康型、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3.工效学研究的内容:人的能力(2-4章);人机交互(5-10章);环境对人的影响(11章)4,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

5.学科特点:(1)目标是以人为中心的。

(2)必须意识到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

(3)强调设计过程中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

(4)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

6.1949年在英国成立工效学研究协会,中国1989年建立协会7.主要研究方法:从研究手段看分为:实验性和非实验性。

从研究结果看分为:描述性研究、试验性研究、评价研究8.百分位代表低于某一特定值的样本中的百分值9.测量中,可靠性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或面对不同的代表性样品时,测量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第二章至第四章:人的能力1.人的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2.中枢神经系统有脑和骨髓3.视觉三要素:光,、视对象、眼睛4.视野定义:是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最佳视角:立姿视平线以下10度,坐姿视平线以下15度。

视力范围:只动眼球有120度,头和眼都动有220度,头部转动不超过:上下30度,左右45度,目标在560mm 处最适。

小于380会目眩,大于760会看不清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部的最大能力,即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视力范围是要求能迅速、清晰地看清目标的细节。

只是视野的一部分。

白色视野最大,绿色视野最小,可见光波长380-780nm5.利用显微镜看到的微观世界叫做微观视野。

利用望远镜看到的宏观世界叫做宏观视野6.明适应——由暗处进入明处——约1分钟——视锥细胞暗适应——由明处进入暗处——25-30分钟——视杆细胞7.视觉影响因素:(1)视力;(2)视角;(3)视野与视力范围;(4)明适应与暗适应;(5)对比度感觉(黄-黑最强);8.错觉是指人所获得的印象与客观事物发生差异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学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总论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美国人因工程学专家.伍德.:设备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的何人而求得最高效率.国际人类工效学会以:人因工程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人因工程学的起源: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因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是该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人因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经验人因工程学(2)科学人因工程学(3)现代人因工程学(不同于传统人因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筢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要求,现代人因工程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超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处;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因工程学科的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提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干规律,以达到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就工业工程师来说,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特性的研究(2)人体系统的总体设计(3)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4)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分析法(6)分析研究法(7)调查研究法人因工程学的体系(图)人因工程学学科的作用(1)为工业工程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2)为工业工程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3)为工业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人体劳动形态特征1.机械系统与人本尺度目的就是提高设计对象的宜人性,让使用者能够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从而有等于减少人体疲劳和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2.人体的形态测量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在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测量数据才是有效的:(1)被测者姿势(2)测量基准面(3)测量方向(4)支承面和衣着(5)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在车票GB3975-83中,规定了人因工程学使用的有关人体测量参数的测点及测量项目,其中包括:头部测点16个和测量项目12项,躯干和四肢部位的测点22个,测量项目共69项,其中分为立姿40项,坐姿22项手和足部6项以及体重1项…..总共84个测量项目)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函数(略)3.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有:(1) 人体主要尺寸(2) 立姿人体尺寸(3). 坐姿人体尺寸(4) 人体水平尺寸4人体测量数据的利用—利用人体尺寸的方法(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4)确定心理修正量(5)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产品功能尺寸有最小功能尺寸和最佳功能尺寸两种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第三章人体劳动生理特征1.人体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活动的能量供应来自三个供能系统:ATP-P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这三种能量是互相联系的)ATP-P系统:ATP ADP+P+能量CP(磷酸肌酸)+ADP ATP+C(肌酸) 这两个反应是可逆的乳酸能系统:也称为无氧酵解系统,是指体内人能源特技糖或米诺糖元在无氧或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分解,释放出能量以合成ATP并产生休庭中间产物---乳酸有氧氧化系统:糖,糖元或脂肪在有氧气参与的前提下,经过有氧氧化完成分解,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活动代谢活动代谢=实际休庭率--安静休庭率相对能量代谢率:RMB=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作业时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基础代谢率2.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直\接测卡法和间接测卡法(一般采用第二个)能量代谢计算原理(略)3.劳动中的机体调节氧需的调节(略)心率是单位时间内以及搏动的次数(正常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为75次每分)最大心率=220—年龄心率输出:每分钟由左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正常人在安静下为50~70ml) 4劳动的强度与标准:以人体的能耗量,氧耗量,心率,直肠温度,排汗率或相对代谢等作为指标分组的.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I=3T+7M最佳能耗界限:一个工作日(8h)的总能量消耗应在1400~1600kcal之间,最多不超过2000kcal若在不良劳动环境中进行作业,上述能量还应降低20%.根据我国工人目前食物摄入水平,这一能耗是比较合理的.对于重强度劳动和极重强度劳动,只有增加工间休息时间即通过劳动时间率来调整工作日中的总能耗,使8h的能耗量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对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劳动时间与休息时间各为多少,以及两者如何合理配置,米勒认为:一般人连续劳动480min而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4kcal/min,这一能量消耗水平也被称为耐力水平.如果作业时的能耗超过这一界限,劳动必须使用体内的能量贮备,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贮备,就必须在作业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米勒假定为24kcal,要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4kcal(工式略)5.产生疲劳机制的三种理论(1) 中枢学说(2) 代谢物积累学说()3能源耗尽学说疲劳的测定(1)主观感觉(2)生理变化(3)闪光融合频率(4)反应时测定(5)皮肤敏感距离法(6)膝跳反射阈限法第四章人的劳动心理特征1. 感觉阈限: I/I=K人对外界的感觉具有下述特征(1)适宜刺激(2)感觉阈限(3)适应(4)相互作用(5)对比(6)余觉知觉过程主要特性:(1)整体性(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2)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3)错觉记忆的种类(1)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3)瞬时记忆,适时记忆与长时记忆(4)形象记忆,听觉记忆与动作记忆思维:是人脉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和规律性思维特征:(1)思维的间接性(2)思维的概括性(3)思维与语言具有不可分性思维的种类:(1)具体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其次按思维的指向不同时,思维可以区分为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2.人的情绪动态过程情绪的功能:(1)适应生存(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3)情绪对人体的其他心理活动有组织作用研究证明,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其影响应取决于情绪的性质与强度情绪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交织情绪的激活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情绪的不可控性情绪适应不良的规律:人的负担和经受能力超负荷,引起身体疾病,人在经受能力上超负荷,导致严重的不适应,以致影响社会适应行为导演,从而可能导致心理疾病.3.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一个人在初中活动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体个性倾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人的需要:1需求层次论,2.权力,社交,成就需求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1)自我实现(2)自尊,地位,尊敬(3)社会和归属(4)安全,保障(5)生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建立的在以下三个基础上:(1)人是有人物的生物,人的需求可以影响其行为,只有求被满足的需求才可能激发行为,已满足的需求不再是动因(2)人的是按重要性,也就是按层次,从基本需求到复杂需要的顺序排列的(3)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起码的满足时,才会向更高一层次前进,即由基本需求向复杂需求迈进马斯洛按他们对个体的重要程序排序如下:(1)生理的需求(2)安全的需要(3)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社交,成就需求论.麦克利兰.把高层次需求划分为权力,归属或社交及成就的需求.4人的动机动机的分类:1驱动力.2诱惑力因素动机有三种功能:1.始动,2.选择和导向.3.强化功能工作动机(与工作有关的具体动机有以下几种)(1)胜任和好奇(2)成就(3)交往(4)公平动机因素(图)5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即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价值观的作用: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并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在同一个事物中,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价值观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七个等级:反应型,宗法式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6 人的修改心理特征修改心理特征是修改结构中是较稳定的成分,它主要包括一个人在才能,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特性能力的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能力的差异:体现在能力的发展差异和能力的类型差异两个方面能力的类型形差异:表现在:知觉差异,记忆差异和思维差异7 人的气质和性格气质是与行为模式相联系的一个模仿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敏感性低,反应性,主动性强,兴奋与抵制过程的平衡较好,情绪兴奋性高,可塑性高,外倾胆汁质---敏感性低,反应性弱,选择迟缓,行为刻板,情绪好冲动,抵制力差,外倾粘液质----敏感性低,反应性弱,选择迟缓,行为刻板,兴奋性弱,情绪平和,内倾抑郁质---敏感性高,反应性,主动性弱,行动迟缓,行为刻板,情绪抑郁,内倾人的性格分为:(1)分裂型性格,也稀烂为内闭型性格(2)躁郁型性格,也称为开放型性格,同步型性格(3)过敏型性格,也称神经质性格,劳苦型性格(4)显示型性格,也叫歇斯底里性格(5)粘着型性格8群体行为心理特征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思想情绪群体的作用:由于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人群合体,因而具有重要的沟通与桥梁作用群体的功能(1)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2)提高成员思想,知识和技能水平,形成新的合力(3)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4)协调人际关系群体是组织分工协作,承担责任的基本单位,通过群体可以完成以下功能:(1)是承担和完成内容复杂,需要分工且互相信赖的任务的基本单位,(2)是学习和交流新,新知识,产生力的人群结合体(3)能推动复杂决策的完成,解决关键性难题心理学家认为,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下列的需要:(1)满足成员尊重,友谊,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求,(2)满足成员归属感和支持力量的需求(3)浪花兄弟成员成长和自我实现需求9群体影响下的个体行为(1)社会助长作用(2)社会标准化倾向(3)社会顾虑倾向(4)社会从众行为(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纳,2.表面从众,内心不接纳.3表面不从众,内心去接受4.表面内心都不接受)影响人体从众的因素有两类:情景因素,个体的价格特征第五章人的系统功能特征1.人的信息传递理论人的感觉品管,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器官等人体子系统控制着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就是信息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情况,影响或支配着人的行为或动作对于信息或信息处理过程,还是能够概括出一些规律性认识的,其要点如下:(1)人的行为或动作老师信息处理的结果(2)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信息处理往往包含许多阶段(4)分时输入和处理可能会降低信息接受和处理的速率与精度(5)一旦做出某种决定,神经冲动就会被传递到肌肉去执行预定的动作,而由肌肉反馈回来的神经冲动则有助于对动作的控制(6)在信息流中,人的大脑皮层所能处理的信息只是感觉器所接受到的信息量的很小一部分(7)有许多方法和措施可以加强或扩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8)人体响应可视为信息处理过程的终结,它本身也是在传递信息2.视觉信息接受系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视野:人和头部和眼球回写不去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中央视觉:在视网膜上分布着视维的中央部分,其感色力强,同时能清晰地分辨物体,用这个部分视物的称为中央视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当用单眼视物时,只能看到物体的平面,即只能看到物体的高度和宽度,若用双眼,则能分辨物体深浅,远近,即立体视觉色觉和色视野:视网膜除了能分辨光的明暗外,还能分辨色能力,可以分辨出180多种颜色暗适应和明适应:当光的亮度不同时,视觉器官的感觉性也不同,亮度有较大变化时,感觉性也随之变化,视觉器官的感觉性对光刺激的变化的相顺应被称为适应,人眼的适应性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视觉特征如下:(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已有而且不易疲劳(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的方向运动(3)人眼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4)两眼的运动问题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外一只眼睛不动(5)人眼对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6)颜色对比与人眼分辨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人因工程学的视觉原则(图)3.听觉信息接受系统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其适宜的刺激是声音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听觉可用以下特性描述(1)频率响应(2)动态范围(可听声除了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外,还取决于声音的强度)(3)方向敏感度(4)掩蔽效应4.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人和机器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本质的联系是信息交换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图)中枢信息处理中记忆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感觉信息贮存(2)适时记忆(3)长时记忆5.人的信息输出系统反应时间(RT)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RT=Tz+Td根据对刺激—反应要求的差异,通常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不仅与反应类型有关,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不同的感觉器(2)刺激信号的强度(3)刺激的清晰度和可辨性(因此,在设计灯光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亮度比,设计标志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颜色比,设计声音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信噪比及频率的不同等)人的主体因素:习俗,个体差异,疲劳6.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可用完成运动的时间表示,而人的运动时间与动作特点,目标距离,运动方向,动作轨迹特征和负荷重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运球操作的动作速度,还取决于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等特征动作轨迹特征:(1)连续改变和突然改变的曲线式动作,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2)水平动作比垂直动作的速度快(3)一直向前的动作速度,比旋转时的动作速度快1.5~2倍左右(4)圆形轨迹的动作比直线轨迹动作灵活(5)喱动作比逆时针动作灵活7.肢体的出力范围肢体的力量来自骨肉收缩,骨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称为肌力,肌力的大小取决以下几点:(1)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2)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3)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4)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肢体所有力量的大小,都与持续时间有关8运动的准确性(1)运动速度与准确性运动速度与准确性两者间存在着互相补偿的关系速度---准确性特性曲线(图)(2)盲目定位运动的准确性(3)运动方向与准确性(4)操作方式与准确性由于手的解剖学特点和手的不同部分随意控制能力的不同,使手的某些运动比另一些运动理灵活,更准确第六章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1.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人机系统是指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俄区域.通常人机界面有信息性界面,工具性界面和环境性界面等,就人机系统交通而言,以信息性界面最为重要在人机间信息,特技及能量的交换中,一般是以人为主动的一方.人机信息交换方式:机器传递给人的信息显示装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能够把机器设备的判令处以人能接收的形式显示给人(视觉显示,听觉显示,触觉显示)2.视觉信息显示设计仪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视觉显示装置,其种类很多多,按其功能可分为:读数用仪表,检查用仪表,追踪用仪表,调节用仪表;按其结构分为:指针运动式仪表,指针回写式仪表和数字式仪表仪表的参数可参考下列原则进行设计(1)最小刻度不票数,最大刻度必须标数(2)指针运动式仪表票数的数码应当垂直,表面运动的仪表数码应当按圆形排列(3)若仪表表面空间足够大,则数码应标在刻度记号外侧,以避免它被指针挡住(4)开窗式仪表窗口的大小至少应能显示被指示数字及其上下两侧的两个数(5)对于表面魂小开窗仪表,其数码应按顺时针排列(6)对于圆形仪表,不论表面运动式或指针运动式,均应使数码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7)不做多圈使用的圆形仪表,最好在刻度全程的头和尾之间断开,仪表色彩:色彩是否合适,对认读速度和误读率都有影响.(墨绿色和淡黄色仪表表面分配上白色和黑色的刻度线时其误读率最小,而黑色和灰黄色仪表面配上白色刻度线时,其误读率最大)仪表面板形式及其布置:仪表的面板大多为鼓腹击壤矩形仪表面板上的仪表位置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按仪表的重要程度排列(2)按使用顺序排列(3)按功能进行组合排列(4)按最佳零点方位排列(5)按视觉特性排列(6)按仪表与操纵器的相合性排列3.信号显示设计(信号灯设计,荧光屏设计,图形符号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信号只用来指示一种状态或情况其中信号灯设计所依据的主要原则:(1)信号灯的视距设计(2)信号灯的形状,标记设计(3)信号灯的颜色选择(4)信号灯的布置(5)重要信号灯的设计闪光灯信号的作用是:(1)引起观察者的注意(2)指示操作者立即采取行动(3)反映不符合指令的信息(4)用闪光的快慢指示机器或部件运动速度的快慢(5)用以指示警觉或危险信号不同背景下人对信号灯的的辨认信号灯背景灯光认读效果闪光稳光最佳稳光稳光好稳光闪光好闪光闪光差荧光屏设计(1)荧江屏的显示特征(2)目标的亮度,呈现时间(3)目标的运动速度(4)目标的形状,大小和颜色(5)目标与背景的关系(目标的视见度受制于目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值:亮度对比度=(目标亮度—背景亮度)/背景亮度)(6)屏面4图形符号设计:在实际应用种类图形符号时,不得采用人们不能接受的的或过分抽象的图形和符号,只能使用有利于人的知觉的图形,符号,以便于减少知觉时间,加强对符号的记忆和提高操作反应速度,图形,符号设置的位置应与所指示的操纵机构相对应5听觉信息传示设计(听觉信息传示具有反应快,传示装置可配置在任一方向上,用语言通话时应答性良好等优点,)听觉信息会买示装置设计必须考虑人的听觉特性,以及装置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条件:(1)为提高听觉信号传递效率,在有噪声的工作场所,须选用声频与噪声频率相关无的声音作为听觉信号(2)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听觉信号时,信号之间就有明显的差异(3)应使用间断或变化信号,避免使用连续稳态信号,(4)要求远传或绕过障碍物的信号,应选用大功率低频信号(5)对危险信号,至少应在两个声学参数上与其他声音信号或噪声相区别,而且危险信号的持续时间应与危险存在时间一致.6.言语传示装置:用言语作为信息载体,其优点是可使传递和显示的信息含意准确接收迅速,信息量大,缺点是容易受噪声的干扰在设计言语传示装置应注意:(1) 言语的清晰度(2) 言语的强度(3) 噪声环境中的言语通信7听觉传示装置的选择音响传示装置在设计和选择音响,报警装置时,应注意:(1)在有噪声时,要把音响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的频率选择在噪声掩蔽效应最小的范围内(2)对于引起人们注意的音响显示装置,最好使用断续的声音信号,而对报警装置最好采用变频的方法(3)要求音响信号传播距离很远和穿越障碍时,应加大声波的强度较低频率(4)在小范围内使用音响信号,应注意音响信号装置的多少言语传示装置的选择应注意:(1)当显示的内容较多时,用一个言语传示装置可代替多个音响装置,且表达言语传示装置所显示的广州语信息表达力强,较一般的视觉信号更有等于指导检修和故障处理工作(2)在藉此追踪操作中,言语效率并不比视觉信号差(3)在一些非职业性的领域中,如广播,采用言语传示装置比音响更符合人们的习惯8操纵装置的设计操纵装置是将人的信息输送给机器,用以调整,改变机器状态的,操纵装置将操作者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机器输入的信号手控操纵器的设计(1)触觉功能与触觉特性(2)操纵手把的设计(3)适宜的操作范围(4)操纵器的适宜尺寸触觉与视觉,听觉相比:具有琐碎敏感,适应迅速,有立体感等特征设计合理的操纵手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手把形状应与手的生理特点相适应(2)手把形状应便于触觉对它进行识别(3)尺寸应符合人手尺寸度的需要9肢控操纵器的设计(主要用于需要大操纵力)(1)适宜的操纵力(2)脚控操纵器的尺寸(3)脚踏板结构形式的选择10操纵装置编码与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