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特殊结构

复红
镜检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 抗酸染色及其它染色法 石炭酸复红 5min 3%盐酸酒精
美蓝
复习题
❖ 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功能及医学意义。 ❖ 为什么有芽胞的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 细菌形态与结构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பைடு நூலகம்
提高芽胞中各种酶的稳定性。
芽胞的医学意义
❖ 鉴别细菌 ❖ 消毒灭菌指标 最可靠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 ❖ 间接致病性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1、显微镜放大法
细菌形体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 助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放大后才能观察。
—— 普通光学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
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 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菌毛的特征
存在于许多G-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 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菌毛由菌毛蛋白组成,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 必须用电镜观察 按功能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1. 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
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 芽胞杆菌属和梭菌属是两类主要形成芽胞的
细菌。
肉毒梭菌
芽胞的主要特性
芽胞的形成受控于芽胞基因,也受外界环境的影 响
一般只在动物体外形成,营养缺乏时,启动芽胞 形成基因
带有全部生命必需的完整核质、酶系统和合成菌 体组份的结构
折光性强,壁厚,不易着色 仅是一休眠形式,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
荚膜着染困难:荚膜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低, 不易着色
——普通染色后,只能见到菌体周围有未 着色的透明圈;
——以墨汁负染后的荚膜比较易观察;
——用特殊染色法可将荚膜染成区于菌体 的颜色,更易观察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无效
细胞壁的关系
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
内毒素为阴性菌细胞壁成分 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五肽交联桥 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聚糖骨架
功能
1.维持细菌细胞固有外形。
2.和细菌细胞膜共同完成物质的交换。
3.细胞壁上的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 性。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 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这种细 胞壁受损的细菌一般在普通环境下不能耐 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将会胀裂死亡,但 在高渗环境下,它们仍可和存活。这种细 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称为细 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菌L型
返回
形态:多形态性, G培养:须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 养基中生长,多呈油煎蛋状菌落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无效 常规细菌培养阴性 细菌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0.2μm荚膜,< 0.2μm 微荚膜
化学组成:多糖/多肽
形成条件:营养丰富
染色:不易着色,负染(墨汁)
Structure of G+
Wall teichoic acid
(LTA)
革兰阴性菌
外膜(outer membrane)
– 脂蛋白
LIPID BILAYER
– 脂质双层
– 脂多糖LPS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1)脂质(类)A(lipid A) 为一种糖磷脂,由D-氨基葡萄糖双糖 组成的基本骨架,不同细菌骨架一致。 内毒素毒性与生物学活性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临床分离葡萄球菌L型
葡萄球菌L型回复后
细胞膜(cell membrane)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杆菌(bacillus)及其排列状态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 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的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分支 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 “八”字状等。
梭状芽孢杆菌 短杆菌 长杆菌
磷壁酸 (teichoic acid) 又名垣酸,是一种由核 糖醇 (ribitol)或甘油 (glycerol)残基经磷酸二酯键 相互联接而成的多聚物,并带有一些氨基酸或糖。磷壁 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特有的成分,是特异的表面抗原。
(2)G-菌的细胞壁
较薄,约10~15nm,其结构和成分较复杂,由外膜 (outer membrane)(外胞壁)、肽聚糖层(内胞壁) 和周质间隙(periplasmic space)组成。 外膜由脂多糖、磷脂、蛋白质和脂蛋白等复合构 成,内层是一层薄的肽聚糖,约仅占细胞壁的10%~ 20%。 最外面是脂多糖,即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 和侧链多糖三部分组成。其中的脂类A是内毒素的主 要毒性成分,多糖具有抗原性,即O特异侧链。
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1) G+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 厚,约2080n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结构分 化,主要由肽聚 糖和磷壁酸等组 成。
肽聚糖
(peptidoglycan) 又称黏肽 、糖肽或胞壁质,是细菌细胞壁所特 有的物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 链支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的复杂 聚合物, 占G+菌的40%—60%。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节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等。
细菌具有各种形态和结构,这些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适应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特征。
一、形态特征细菌的形态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球形、杆状、弯曲的弧杆菌和螺旋形菌。
1. 球形菌(cocci):球形菌有三种常见的形态,分别是球形(coccus)、链状球菌(streptococcus)和成堆球菌(staphylococcus)。
球形细菌通常直径在1-5微米之间。
2. 杆状菌(bacilli):杆状菌较长且细长,形状类似于细胞的杆状结构。
杆菌长约1-10微米,宽约0.5-2微米。
3. 弯曲的弧杆菌(vibrios):弯曲的弧杆菌的形态介于球形菌和螺旋形菌之间,较长且呈弯曲状。
4. 螺旋形菌(spirilla):螺旋形菌是一类细菌,其细胞呈螺旋形状,如螺旋线状、螺旋弯曲状等。
螺旋菌通常长约5-200微米。
二、结构特征细菌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壁、细胞膜、质粒和鞭毛等部分。
1.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外层,具有维持细胞形态、抵抗环境应激和药物攻击等重要功能。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多肽组成。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染色特性,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有多肽层,染色时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薄,只有肽聚糖层,染色时呈红色。
2.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是细菌细胞的另一层保护膜。
细菌细胞膜由脂质双层构成,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如传输蛋白和受体等。
3.质粒:质粒是细菌细胞内存在的一种环状DNA分子,与细菌细胞染色体分开存在。
质粒中携带了一些细菌的遗传信息,如抗药性基因等。
质粒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传递给其他细菌,从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等。
4.鞭毛:鞭毛是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细长的纤毛结构,可以通过收缩和运动来推动细菌细胞的游动。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第一章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对于细菌的分类鉴定、疾病的诊断、细菌的致病性与抗原性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的形态(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须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千倍才能看到。
通常使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细菌的大小,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很不一致,即使是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可能差别很大。
一般球菌的直径约为0.8~1.2μm;杆菌长1~10μm,宽0.2~1.0μm;螺旋菌长1~50μm,宽0.2~1.0μm。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中的青壮龄培养物(指对数期)为标准。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细菌的大小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具有明显特征,可以作为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同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动物体内、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大小会有所变化,测量时的制片方法、染色方法及使用的显微镜不同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测定细菌大小时,各种条件和技术操作等均应一致。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并据此将细菌分为球菌(图1-1,图1-2)、杆菌(图1-3,图1-4)和螺旋菌(图1-7)三种。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二分裂,不同细菌分裂后其菌体排列方式不同,有些细菌分裂后单个存在,有些细菌分裂后彼此仍通过原浆带相连,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
1.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根据球菌分裂的方向和分裂后的排列状况将其分为:双球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两相连,其接触面扁平或凹入,菌体有时呈肾形,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时呈矛头状,如肺炎双球菌。
链球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三个以上的菌体呈短链或长链排列,如猪链球菌。
葡萄球菌沿多个不同方向的平面分裂,分裂后排列不规则,似一串葡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一章 细菌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的功能: 1. 运动器官; 2. 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穿过小肠黏液层; 3. 细菌的分类鉴定:具有抗原性,H抗原。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三、菌毛 pilus
1. 菌体表面短、细、直硬的丝状物,光学显微镜下 看不到。多见于G-菌,与运动无关。2. 化学组成:菌毛蛋白
1. 无完整的核结构、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等。 2. 单一闭合环状DNA,含少量蛋白质。 3. 特点:DNA量少,多为单拷贝形式,少重复序列。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 capsule
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黏性、胶冻样物质 ≥0.2 μm 荚膜
<0.2 μm 微荚膜 化学组成:多数为多糖,少数是多肽 形成条件:营养丰富(活体内,含血清培养基) 染色:不易着色
其中含有的一些结构:
1. 核糖体ribosome:70S(30S + 50S)
2. 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闭合环状DNA(以后讲)
3. 胞质颗粒:储存营养物质(如白喉杆菌的异染颗粒)
异染颗粒
质粒(EM照片)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或拟核nucleoid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大小
以微米(m)为测量单位,使用光镜观察。
二、形态:细菌按其外形分三类
球菌(coccus):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杆菌(bacillus):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弧菌(霍乱弧菌)、 螺菌(幽门螺杆菌)
保存全部生命必需物质:核酸、酶、合成菌体组分的结构 可发芽成繁殖体:1个细菌→1个芽胞→1个细菌 特点:壁厚,折光性强,不易着色。
病原微生物总论复习要点

病原微生物总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大小、基本形态答:(1)常见畜禽病原菌多在几个微米之间(2)细菌的外部形态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和某些其它形态。
2.菌落的概念及意义答:(1)概念: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多数18~24h),生长繁殖成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2)意义:细菌培养中,作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以获得单个菌落,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3.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试绘制细菌结构模式图)答:(1)基本结构:细菌基本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物质、核糖体和内含物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
(2)特殊构造:与基本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如夹膜、鞭毛、菌毛、芽孢等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
4.比较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5.细菌脂多糖的组成和功能答:为G-菌的特有成分,位于细胞壁的最表面○1侧链多糖:有种、型特异性,G-菌的O抗原○2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3类脂A :无种属特异性,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耐热,与致病性有关,能致动物体发热、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
6.细菌的遗传物质答:细菌为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处于细胞浆中,相对集中于一个区域,无核膜,无核仁,也称为核体或原核,具有细胞核功能,含有细菌的遗传基因,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7.细菌荚膜的概念及主要功能答:(1)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其厚度在200nm以上,称为荚膜。
(2)主要功能:○1抗吞噬和抗体作用○2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3营养物质的贮存场所与废物排出之地○4具有抗原性。
8.细菌芽胞的特点及其意义答:(1)特点:○1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2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各型试题]一、名词解释1、荚膜2、芽胞3、质粒4、鞭毛5、中介体6、菌毛7、cell wall of bacterium8、lipopolysaccharide(LPS)9、L-form of bacterium 10、Gram staining二、填空1、细菌的结构中与革兰染色性和致病性有关是。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3、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
4、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菌,被染成红色的是。
5、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菌,和。
6、螺形菌的菌体弯曲螺旋状,致病性螺形菌主要包括,螺菌,弯曲菌和。
7、细菌的基本结构依次是,,细胞质和核质(拟核)。
8、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即内毒素包括类脂A,和 3种成分。
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和五肽交联桥3部分组成。
10、按细菌鞭毛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将鞭毛菌分为单毛菌,,和周毛菌4种。
三、选择题A型题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A、生物合成B、维持细菌的外形C、参与物质交换D、呼吸作用E、能量产生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3、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A、稀释复红-碘液-乙醇-结晶紫B、结晶紫-乙醇-碘液-稀释复红C、结晶紫-碘液-乙醇-稀释复红D、稀释复红-乙醇-结晶紫-碘液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乙醇4、细菌的芽胞:A、是细菌的繁殖形式B、是细菌的有性遗传物质C、仅在肠杆菌科出现D、通常是在缺氧条件下形成E、是细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形成有抗性的休眠体5、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6、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7、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A、革兰阴性菌B、真菌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8、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D、核质(拟核)E、细胞壁9、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10、关于细菌L型,错误的说法是:A、主要是由肽聚糖结构的缺陷引起B、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C、呈多形性 E、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而使其致病性减弱11、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A、cmB、mmC、umD、毫微米E、微微米12、不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的是:A、肽聚糖B、脂蛋白C、脂质双层D、磷壁酸E、脂多糖13、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A、破坏细胞膜B、破坏肽聚糖C、抑制肽聚糖的合成D、抑制蛋白质合成E、抑制DNA合成14、细菌中最耐热的结构是:A、芽胞B、鞭毛C、荚膜D、菌毛E、中介体15、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鞭毛B、菌毛C、细胞壁D、荚膜E、芽胞16、不是细菌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的是:A、标本涂片固定B、结晶紫初染C、碘液媒染D、盐酸酒精脱色E、稀释复红复染B型题(1~3)A、普通菌毛B、荚膜C、芽胞D、鞭毛E、质粒1、与细菌粘附作用相关的是2、与细菌对热的抵抗相关的是3、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是(4~6)A、普通菌毛B、性菌毛C、葡萄球菌A蛋白(SPA)D、DNAE、核蛋白体4、与细菌在体内的定居有关的是5、增强细菌的抗吞噬作用的是6、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是(7~10)A、细胞壁B、菌毛C、鞭毛D、质粒E、细胞膜7、维持细菌的外形主要靠8、细菌的H抗原来自细菌的9、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10、形成中介体的细菌结构是X型题1、细菌L型的特点是:A、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B、对表面活性剂敏感性增高C、革兰染色均为阴性D、高度多形性E、抗原性改变2、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在于:A、革兰阳菌肽聚糖含量多B、革兰阴性菌肽聚糖不含五肽交联桥C、革兰阳性菌无外膜D、革兰阴性菌无磷壁酸E、革兰阳性菌无脂多糖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A、细胞壁B、荚膜C、细胞膜D、细胞质E、质粒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A、质粒B、荚膜C、鞭毛D、菌毛E、芽胞5、细菌细胞膜的功能包括:A、维持细胞的外形B、物质交换作用C、呼吸作用D、合成和分泌作用E、物质转运6、细菌菌毛的特点包括: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7、细菌的荚膜:A、可增强细菌抵抗力B、抗吞噬C、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分型D、具有粘附作用E、是细菌的运动器官8、细菌细胞壁的功能有:A、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B、生物合成与分泌C、抵抗低渗环境D、可能与血清型分类有关E、可介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的粘附9.细菌细胞壁的功能有:A.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B.生物合成与分泌C.抵抗低渗环境D.可能与血清型分类有关E.可介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的粘附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A、G+菌靠外毒素致病,G-菌靠内毒素致病B、G+菌对青霉素敏感,G-菌对青霉素不敏感C、经革兰染色后,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D、G+菌和G-菌细胞壁有肽聚糖和磷壁酸E、G+菌和G-菌均可形成细菌L型11、能诱导细菌形成L型的因素有:A、链霉素B、胆汁C、宿主免疫因素D、青霉素E、溶菌酶12、细菌L型:A、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B、分离培养时需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C、可返祖恢复原有的形态D、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有关E、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13、有关“细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有:A、细胞壁具有肽聚糖B、有80S核蛋白体C、有核结构,由DNA和核膜构成D、一般细菌L型无细胞壁E、细胞膜上具有许多酶类,参与生物合成14、荚膜:A、可作为抗原,应用于细菌分型B、具有抗吞噬作用C、大多由多糖组成D、可增强对热的抵抗力E、一般在动物体内形成15、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有: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B、不直接引起疾病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D、代谢活跃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16、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有:A、鉴别细菌B、初选抗菌药物C、了解细菌致病性D、了解细菌的抵抗力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7、在革兰染色涂片上镜检时,用油镜可看到:A、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B、革兰染色反应性C、荚膜D、鞭毛E、芽胞四、问答题1、简述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2、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3、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4、请描述细菌L型的形成、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性。
5、试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抑制的作用机制。
6、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7、简述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8、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主要区别有哪些9、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10、试述细菌的核质和细胞质的构成及其主要的胞质颗粒。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的一层由细菌分泌的粘液性物质。
其生物学意义主要有抗吞噬和用于细菌鉴定,是细菌毒力因素之一。
2、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发生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旋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圆形小体,为细菌的休眠状态。
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芽胞是某疾病的传染源,可用于鉴定并作为灭菌的指针。
3、质粒:质粒是细菌核质外的双股环状DNA,携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存活非必需的某些特定性状。
细菌质粒具自我复制、传给子代、儿个质粒共存于一个菌体和自然丢失,以及通过接合或转化,转移至受体菌等特性。
4、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仲出到菌体外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
有鞭毛的细菌又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
5、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壮结构,多见于革兰阳性细菌。
中介体常位于菌体侧面近中部位,可有一个或多个,参与细菌的分裂。
6、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细,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
又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粘附有关,是细菌的致病因素之一;后者比前者稍长而粗,数量少(1~4根)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7、细菌的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具有弹性和坚韧性的复杂结构。
8、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的内毒素。
它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9、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所发现。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10、革兰染色:为1884午由丹美细菌学家C、山咖建立的细菌染色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细菌学初步诊断的方法。
其对对细菌的染色步骤大体为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和复红复染。
凡末被95%乙醇脱色,菌体着色者,称G+,否则,被染成红色者,为G-菌。
二、填空题1、细胞壁2、鞭毛,荚膜,芽胞,菌毛3、染色体,质粒4、革兰阳性,革兰阴性5、杆菌,螺形菌6、弧菌,螺杆菌7、细胞壁,细胞膜8、核心多糖,特异多糖9、聚糖骨架,四肽侧链10、双毛菌,丛毛菌三、选择题A型题l、B 2、B 3、C 4、E 5、A 6、C 7、C 8、A 9、E lO、E 11、C 12、D 13、C 14、A 15、D 16、DB型题l、B 2、C 3、E 4、A 5、C 6、D 7、A 8、C 9、D lO、EX型题1、 ABCDE2、 ABCDE、3、ACD4、BCDE5、BCDE6、 ABCE7、ABC8、 ACDE9、ABD 10、BCDE 11、ABCDE 12、BC 13、ABCE 14、BCE15、ABC 16、AB四、问答题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外形,承受高浓度无机盐、氨基酸、核背酸、糖等产生的高渗透压,保护细胞的完整性。
(2)细胞壁上遍布微孔,可允许水及直径小于1nm的物质自由通过,与细胞膜共同参与菌细胞内外物的交换。
(3)其组成成分构成细胞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4)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是紧贴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
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G-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
(2)细胞膜具有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
(3)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
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及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
(4)核质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
不存在核的形态,故称核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