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的设计特点

构成主义的设计特点
1. 几何形状:构成主义强调几何图形的使用,特别是线条、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 平面色彩:设计中最常用的几何形状是一个平面,通常会使用明亮、颜色鲜明的颜色。
3. 抽象化:设计师使用形式和色彩来抽象化整个设计,以强调几何形和颜色之间的关系。
4. 重复和模式:构成主义设计中的形式和色彩以各种方式和比例重复出现,形成一种连贯的整体。
5. 简洁和实用:设计师致力于简化设计,使它们更简单、更实用、更符合工业化生产。
6. 无情和技术:构成主义设计是一种冷静、理性的视觉语言,强调科技的重要性。
7. 自由和开放:构成主义设计以自由和开放为基础,设计师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方法。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不是风格,而是更注重功能性,是以几何方式规范的外在世界
的基本结构,是视觉实用主义。高效的视觉传达需要构成主义平面设计 风格。
俄国构成主义三个基本原则
技术性——代表社会实用性的运用 肌 理——代表队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构 成——象征组织视觉的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
形式上受西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 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不同在于俄国的构成主义的明确政治目的 性。这些俄国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家的目的是要用这种新的形式,来推 翻沙皇时期的一切传统风格,从艺术和设计形式上与俄国的意识形态 配合,否定旧时代,建立新的时代所需要的形式。 在平面上,他们采用非常粗糙的纸张印刷,目的是表现新时代的刻 苦精神,特别是无产阶级的朴素无华的阶级特征;在版面编排上,他 们也采用未来主义杂乱无彰的方法,表示与传统的、典雅的、有条不 紊的版面编排决裂。
在思想上受共产主义的影响
对于布尔什维克的构成主义者来说,构成主义就是革命,就是代表无 产阶级利益和形式,虽然不主张暴力,但构成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对以 往各种形式的暴力革命。 20和30年代中期,欧洲不少人把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社会主义、无 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 1925年,一批构成主义建筑家和左翼艺术阵线的成员成立“当代建筑 家联盟 ”(O S A)成功地把俄国构成主义观点和立场在国内和欧洲广 泛传播开来。 1929年斯大林全面控制政权是俄国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的结束。
构成主义的起源(产生)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 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 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 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浮雕构成 物和悬挂物对现代浮雕有决定性影响。
构成主义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构成主义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构成主义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构成主义强调对形式和结构的探索和塑造,这对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构成主义的研究和理解,探索不同的构图和结构方式,从而丰富他们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
其次,构成主义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这在当代设计领域中也有所体现。
现代设计注重的不仅是美学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实用、高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构成主义对于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也有所启迪,促进了设计师对于形式与功能的平衡考虑。
此外,构成主义的一些创作手法和技巧,比如对几何形状和线条的运用,以及对色彩和空间的处理等,也被当代艺术家借鉴和运用。
当代艺术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于构成主义的元素和手法,但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创新和发展,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总之,构成主义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还对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产生了启迪作用。
俄国构成主义

六、主要代表人物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马列维其 李西斯基 罗钦柯 维斯宁三兄弟
二、背景
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 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 对于激进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 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这个革命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 一大胜利。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 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
四、主要特征
① 简单、明确,采用简单的纵横版面编排为基础,以简单的几 何形和纵横结构来进行平面装饰。 ② 强调几何图形与对比。通常直接展示结构,直线、直水平。 构成主义不仅是一种风格,而更注重功能性,是以几何方式规 范外在世界的基本结构,是视觉实用主义。高效的信息传达需要构 成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五、两股潮流
俄国构成主义
Constructivism一概念构成主义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至20年代。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 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 (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 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 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 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 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七、作业 ① 拍一组生活中的构成图片(要具有 鲜明的形式感,不下于6张); ② 运用各种几何形图形将其表现出来
构成主义

•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 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镳。
• 2.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列捷西斯基、塔特林、 • 佩夫斯纳、罗钦柯、斯登伯兄弟 • (1)列捷西斯基:版式设计 • El (Eliezer Markovich) Lissitzky
招 贴 19 19 《 用 红 色 楔 形 打 败 白 色 》
立 体 主 义
代《 艺亚 术威 博农 物的 馆少 藏女 。》 , 毕 加 索 作 于 19 07 年 , 油 画 , 纽 约 , 现
未 来 主 义
拥挤不堪的车站场景,拥抱告别的人群和冒着烟的奔驰的火车
曲线和直线穿插交错,块面与块面碰撞变位,形成分散与聚合、断续与重复的节奏,整体上带 给人们紧张不安的压抑感。 《内心状态:告别》,波丘尼作,1911年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铅笔素描,1913年, 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藏。
构成主义大致可分为两股潮流
•其一:以塔特林和罗德钦柯为代表,主张艺术走 实用的道路,设计倾向于实用功利作用,并为政 治服务; •其二:以嘉博和佩夫斯纳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 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不愿为政治 目的服务。
板《 上绘 金画 属浮 及雕 皮》 革, ,塔 63 特 林 53 作 厘, 米 19 。 14 x — 重构——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 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毕加索。立体主义艺术的 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
对构成主义的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 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
代表作:1918年受苏维埃美术部 委托而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 (第八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展出 )虽然 未能最终建成,但其方案及模型却给人
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现代艺术运动中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 虾 笼 子 与 活 动 鱼 尾 》
2015/10/30
2015/10/30
2015/10/30
戴维· 史密斯David Smith
戴维· 史密斯David Smith(1906–1965年)被 公认为同代人中最伟大的美国雕塑家,他创 造了20世纪最值得纪念的作品,以使用工业 材料,特别是焊接钢铁以及探索开放性、直 线性结构为特征,从而变革了美国乃至整个 西方的雕塑艺术。他的作品捕捉了美国从乡 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化的精神实质 。史密斯是最早创作金属焊接雕刻的美国人 之一。他的着色钢铁几何雕塑作品,如《钢 琴1号》和《Z字形4号》奠定了20世纪60年代 “极简艺术和初级结构”雕刻艺术运动的基础 。他是一名多产的艺术家,共创作了600多幅 作品。一些作品,如《哈德逊河风景》,线 条富有诗意。另外一些,如抛光的不锈钢作 品《立方体27号》,则以简单著称,散发着 隽永的艺术魅力。
它是采用钢丝和铝板两样材料制成的在铝板上再涂以鲜艳的色彩当悬挂着的游丝般精细的钢丝遇到微风而摆动时连接钢丝的虾笼子与涂着黑白红黄色彩的铝板叶片也上下左右地随着空气活动而自行变换位置和形状忽儿会朝其他方向转动忽儿旋转忽儿碰撞击出微弱清脆的铝片碰撞声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Alexander Calder
此作品是为了纪念西班牙内战 期间,西班牙南部城市阿尔马登 (阿尔马登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银矿 之一)被法国攻占。有毒的液体水 银从银质和铝质的水槽中喷洒出来, 喷向一个可以使雕塑移动的金属装 置,形成一个喷泉。曾作为献给西 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反法西斯礼物在 193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 (它对面的展品是毕加索的名画 《格尔尼卡》)。后来考尔德把喷 泉捐献给巴塞罗那的米罗基金会, 在那里,水银喷泉被封进了玻璃箱。
构成主义

中说过,他发现在莫斯科的先锋派之中至上主义毫无疑问是占统 治地位的艺术哲学。尽管是个俄国人,命运决定他是作为一个抽象画家而著名, 但康定斯基并没有直接卷入这些莫斯科的经历之中。 这些年里,他几乎都在国外,但他的《论艺术的精神》已经被广泛阅读,它的 “内在需要”的教条已经引导他的同胞为非客观艺术尽更大的努力。内部需求起 源于三个因素①作为创造者,每一个艺术家内心都有要表达的东西……;②每一 个艺术家童年的时候都有表达童心的愿望……;③每一个服务于艺术的艺术家, 必须从心理需求的视角为艺术的缘由奉献自己,不会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艺术家表达需求时可以用任何形式,他的内部冲动必须找到恰当的外部形式。
早在1908年,康定斯基就显然预想到了抽象艺 术。在他的自传《Ruckblick》中,叙述自己 曾在傍晚回到画室,意想不到地看见画架上陌 生但美丽的画面。“这张画缺少所有的内容, 描绘无法名状的东西,完全由亮丽的色块构 成……。我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客观,对客 观的描述,是我的画面容纳不了的,对客观的 描绘实际上对画面是有害的。”他后来知道是 自己把自己的一张画作放倒了。
另一种观点是那些在思想观念上把非客观艺术看作纯 粹的自由诗,这是马列维奇表现出来的。1915年,他 曾出版了《至上主义宣言》,他已经声名在外(已参 与蓝骑士派在慕尼黑的展览),正在描绘着世界上未 曾见过的如此简捷的方块。支持他的是佩夫斯奈尔兄 弟,在此时,从战时的流亡回到了俄国。1917年,当 他们到达莫斯科的时候,佩夫斯奈尔· 瑙姆改称自己为 嘉博,就是他,于1920年作了精神饱满的宣言:“我 们对世界的感受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实现恰是我们的 描绘与塑造艺术的唯一目的……。我们构造自己的作 品就象宇宙自身的构造,象工程师建造自己的桥梁一 样。……在创造事物时我们摒弃……所有偶然的和局 部的,只留下其中力的永恒节奏。”
美术学习资料—名词解释

美术学习资料——名词解释构成——简单地说,构成就是把事物组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有组织、有结构的关系,但它常常与“构成主义”联系在一起。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二十重要的美术流派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而言,它是由英国美学家里德提出的一个雕塑美学概念。
法国雕塑家罗丹(Francois A. R. Rodin,1840-1917)曾经认为,世界可以分为“可知世界”和“不可知世界”两部分,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包含有后一种成分。
里德继承了罗丹的这一艺术理论,把现代雕塑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构成主义”的,另一种是“有机的”。
“构成主义”主要凭借工业上使用的原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构成各种几何形式,以表现雕塑艺术的形式美。
然而,里德又认为,实际上,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又分不清一件艺术品究竟是属于“构成的”还是“有机的”,因此,只能求助于精神分析学家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加以分析。
这种以“构成主义”的概念来描述某种艺术类型的作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对其它艺术的表述。
而狭义的则专指发生于二十世纪初的俄国、以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和嘉博(Naum Gabo,1890-1977)、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4-1962)兄弟等人为代表的一个流派。
但是到二十世纪之后,“雕”与“塑”或“加”与“减”的观念已不能适应艺术的要求,或者说,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概念,这就是“构成”观念的形成。
在这种观念下,雕塑已变成各种木头、金属、玻璃或塑料构件等材料的组合或“构成”关系,这为当代雕塑,以至当代艺术开拓了无限的空间。
从对材料的利用的角度看,立体主义在绘画中的实验预示了这样的必然结果。
在1912年毕加索就设计了一个用纸和绳子制成的三度立体主义构成,同一年他又为另一个构成绘制了素描。
1912年他的《吉他》和1914年的《乐器》,就是用金属片或木头制作的构成,形象是立体主义的,但结构却是构成主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构成主义最早的设计专题是 1922—1923 年间由亚历山大、维斯宁等设计的“人民 宫”,这是一座巨大的椭圆型体育馆建筑,旁边有一座巨大的塔,以无线电台天线网相 连,这些天线网同时成为建筑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
俄国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李西斯基,他生于俄罗斯的斯莫林斯克,集画 家、建
筑师、摄影家、平面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于一身,是现代设计史上少数几位在各 个领域 都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大师之一。他把构成主义引入到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工 业设 计中,创作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构成主义作品。其平面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构成主义 特色:
简单、明确,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纵横结构和简单而强烈的色彩,成为当时俄 国平面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 术 运动和设计运动,是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影响下派生出来的艺术和设计流派。其主
要代表有埃尔·李西斯基(El lissitzky,1890—1941)、弗拉吉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卡西米·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1878—1935)等人,他们 赞美工业文明和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崇拜机械结构中的构成 方式和现代工业材料,主张用形式的功能作用和结构的合理性来代替艺术的形象性,主 张以结构为设计的出发点,认为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他们力图用表现 新 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雕塑及设计的主题,其作品尤其是雕塑很 像工 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和风格派一样,构成主义设计师用最抽象的几何
设计的主导性风格。
海报《红锲子攻打白色》 设计:李西斯基 俄国 1919 年
李西斯基为佩里康复印公司 设计的广告 俄国 1924 年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李西斯基 1919 年设计的海报《红锲子 攻 打白色》采用完全抽象的形式,强烈表达出 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红色的楔形代表红色 政权的红军,而白色的圆圈则象征着白军及 各种反动势力的进攻和包围,由不同含意的 图形组合起来的画面构成了一种特定的图 意复合结构,正确而合乎逻辑地传达了作者 想 要传递的信息——以革命的红色力量粉
碎白色反革命势力的围攻。他 1923 年设
计的平 面作品“PROUN”具有典型的构 成主义特点,几何化的形式结构清晰可见。
平面作品“PROUN”
设计:李西斯基 俄国 1923 年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波波瓦设计的运动服 俄国
柳波夫·波波瓦(Ljubov Popova,1889—1924)自 1921 年后将画家的才能转到织物、 服装和装置艺术上,设计了一大批具有构成主义特点的作品。如他设计的运动服就以 简 单的几何结构、简洁的几何图案和单纯的色彩,诠释了构成主义服装设计的语言。
形式 来进行设计,方块、直线、原色,最合理的结构成为其主要设计语言。他们都不约
而同 地找到了现代设计的形体特征——理性的几何形式,因而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最 具影响 的设计探索运动。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马列维奇为代表的艺术家发展了一种在白色背景下进行几 何 构图的抽象艺术,这种风格在十月革命之后,被先锋派艺术家与政治上的革命联系起 来,力图为革命后的苏维埃国家提供一种新的美学生活方式。1922 年,亚历克赛·甘 撰 写了《构成主义》宣言,提出了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技术性、肌理和构成。 技术 性代表了社会实用性的运用;肌理代表了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了解和认识; 而构成 则象征了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这三个原则基本包括了构成主义设 计的全部内 容特征。一方面,构成主义艺术和设计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构成派艺术 家试图把对传 统的抛弃和对技术的热情与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强调设计是为无 产阶级政治服务 的,提出要与工人阶级、农民共同享有新的艺术和设计,与统治欧洲 几千年的精英主义 设计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启迪了欧洲设计的先驱人物(如格罗 佩斯等);另一方面, 他们又以抽象的雕塑结构来探索材料的效能,并将产品、建筑、 设计与文化联系起来, 主张根据与工业化世界的关系来定义“艺术家”,从而使构成 主义与绘画、雕塑等传统 美术相脱离,走向了实用的“设计”范畴。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构成主义运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是 1920 年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方 案, 这座塔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一半,内部有三层建筑物,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 电台, 通话中心等,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钢铁结构,设计新颖,气势宏伟,结构特征突 出,虽最终 未能付诸实施,但其模型已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构成主义代表之作,其造型 具有典型的 现代设计特征。
第三世界国际纪念塔模型 设计:塔特林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俄国构成主义通过 1922 年的国际构成主义大会和在柏林举办的苏联新设计展而得 到发展并传播到其他西方国家,从而对格罗佩斯等设计先驱人物及包豪斯的设计教育 体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图 3-13、图 3-14)。米斯·凡·德罗 1923 年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 办公室设计项目和有明显
面对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新的发明创造及新设备的推广应 用,
改变了设计的经济环境、文化及技术,设计界正酝酿着一场革命,一场以新设计取 代旧
设计的探索;而此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又给这场设计革命找到了更深 层次 的依据。于是一场现代主义运动在欧美各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先发端于建筑领域, 然后 波及艺术及设计领域,为现代设计特征的确立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和实践上的预演, 一种 新的取代传统设计理念的设计思想开始形成,这就是现代主义,它的产生意味着一 个新 的设计时代的悄然来临。现代主义运动是一个包括政治意识、哲学思想、文化、科 学和艺术的全面的社会运动,是在社会不同层面、不同形态上对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初 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反映。在设计领域,其核心是对机器的承认,它强调机械化大生产 的出现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结果,认为机器应当有适合自己时代的美学表达形式,而不应 披 上传统的、历史风格的外衣。现代主义思想是 20 世纪现代设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