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的点金石

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的点金石
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的点金石

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的点金石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课堂上,学生有

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

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那么,

如何适时、有效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呢?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是前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

生对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自我体验成功的前提,这也正是激励性评价的土壤。这

片土壤的大门是需要教师用亲切、饱满、稳定的教态去打开的。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愿

望与需要,但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思考习惯与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学生的质疑能力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

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把自已看成是学生

平等的对话者,让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是基础

在评价时,教师可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手段进行积极性的评价,优化课堂教学。如恰如其分

的激励性语言:如“你可真会读书!”“老师都被你的朗读所陶醉了!”恰当利用体态语言:爱

抚的动作,赞许的神情,如轻抚头部、搭搭肩膀……富有激情幽默或真诚的文字:“哇噻,你

真棒!”“老师真佩服你的文笔,特别是……。”学生喜欢的小奖品,如小星星、小红花、笑脸

娃娃、表扬卡、喜报等。班级还可以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如课堂表现好,发言积极的发一张

表扬卡或一颗小星星,每月根据表扬卡或小星星的多少,评出优秀的向学生发放一些小礼品,也可以向家长发一张喜报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向上。

三、面向全体学生是根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善于发现他们的闪

光点,及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对于各方面素质比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

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对于基础较差,性格内向的孩子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把要求降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诙谐地把激励性评价比作“帽子”,他说:“每天上课,我总要准备一百顶‘帽子’,看着哪儿合适,就随意地送你一顶,送他

一顶。”的确如此,在于老师的课上,你经常会听到:“你读得真好,很投入,大家都被你有

声有色的朗读陶醉了。”“说得多好啊,既准确又严密。”“回答得好极了,你叫什么名字?我

要记住。”……不知不觉中,一顶顶“帽子”飞到了学生的心灵上,他们的学习热情火焰一般地

燃烧起来。一只只争先恐后的小手高举,一双双渴望表现的眼睛晶亮,无不显示着他们已陶

醉于课堂之中。听课的老师常说:“于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差生。我觉得:那是因为于老师激发了每一个差生的潜能,让他们从自卑中抬起头,焕发出自信的神采。

四、捕捉闪光点,适时评价是保障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现代心理学

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积极努力。如在课堂上,当一个很少发

言的学生主动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老师就应适时鼓励,祝贺他取得进步。我想从此以后,

孩子的目光不再躲避老师,学习也会变得更加主动。

通过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不断激发,求知欲上进心愈来愈强,学生不断领受到探索和

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