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

合集下载

鲁科版必修二《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二《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质,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点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过程方法重点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离子反应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

【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微观模型【教学方法】展示模型、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教学过程】【引入】在前面两章,我们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理论知识,本章我们将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习自然界中的元素。

碳元素是大家所熟悉的。

【投影】溶洞、珊瑚、可燃冰【过渡】神奇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它们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海底储量巨大的可燃冰,这些物质都含碳元素,大家还能列举出其它含碳物质吗?【回答】略【设问】大家举出了自然界、生活、生产中很多含碳物质,人类是生活的主角,咱们自身有没有含碳物质?【介绍】我们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蛋白质——生命的基石,生命的延续需要基因(投影);当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投影);这些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原因之一(投影);新材料的诞生总会在某些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投影)这辆赛车敏捷防震,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车身谁碳纤维材料。

生命、环境、能源、材料是关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主题,而它们与多种多样的含碳物质密切相关,只有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碳元素及其含碳物质才能更好的利用它们,服务于人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碳元素,首先看最简单的含碳物质——碳单质【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提问】大家知道的碳单质有哪些?【学生回答】金刚石、石墨、C60【投影】金刚石、石墨、C60外观图【讲解】碳的单质还有很多,我们就选取大家最熟悉的这三种来研究,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硬度极高;石墨是深灰色不透明的片状固体,质地软;C60式灰黑色固体,通常储存在四氯化碳中。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教案标题:碳的多样性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碳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 掌握碳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碳化合物和它们的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碳的重要性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碳的多样性实验材料:石墨、钻石、有机化合物模型等;3. 碳的多样性练习题;4.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碳的不同形式,例如石墨和钻石。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并引出碳元素的概念。

2. 碳的基本特性(10分钟)-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碳的基本特性,包括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 强调碳的四个共价键和其在形成多样化化合物中的重要性。

3. 碳的存在形式(10分钟)- 通过演示和实物展示,介绍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石墨、钻石、有机物等。

- 解释不同形式的碳是如何由相同的碳元素组成,但却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4. 碳的多样性(15分钟)- 分析和讨论不同类型的碳化合物,如醇、酮、醛、酸等,并介绍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 强调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5. 碳的实验(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碳的多样性。

例如,用火烧石墨和钻石,观察它们的反应和产物。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不同形式的碳在燃烧过程中的差异。

6. 碳的重要性和应用(10分钟)- 探讨碳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如作为能量来源、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等。

- 引导学生思考碳的应用领域,如燃料、药物、塑料等,并讨论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7. 练习与总结(10分钟)- 分发碳的多样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碳的多样性以及其在自然界和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材料、写作业报告等,以巩固学生对碳的多样性的理解。

高中化学_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课堂引入】视频播放播放视频一【教师】视频中提到的钻石我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世界上最硬物质美称的金刚石,它的组成原子是碳,也是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对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2到63页完成导学案上的3个问题。

1.什么是同素异形体?列举你知道的同素异形体。

CO和CO2是否是同素异形体?2.碳的同素异形体有哪些?比较它们的物理性质;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把答案写在导学案上。

学生展示答案。

【教师】归纳总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的性质。

C60的发现使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阅读课本63页的化学前沿,了解这段故事。

【学生】认真阅读【教师】展示最近三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他们的研究领域,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努力研究的精神,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努力。

【过渡】碳的同素异形体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你能列举出哪些来?【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应用,解释石墨炸弹。

图片展示根据刚才所学完成导学案的归纳总结一和练习一【练习一】1.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不可能是混合物B.不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一种单质D.一定是纯净物2、将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相同C、是氧化还原反应D、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完成归纳总结一交流练习一的答案:B D【总结】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过渡】我们周边有很多碳的化合物。

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二1、阅读课本64页找出我们身边存在的含碳化合物2、阅读课本66页了解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从CO2的产生和分解角度思考)【学生】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答案。

学生起来交流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幻灯片展示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图。

【过渡】这是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的转化过程。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的化学性质;(2)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和用途;(3)了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碳的化学性质;(2)通过分类、比较等方法分析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3)通过实例了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环保意识,认识碳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化学性质;(2)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和用途;(3)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2. 教学难点:(1)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比较;(2)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碳的多样性》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3. 试剂:石墨、金刚石、木炭、二氧化碳、碳酸钠等;4. 课件:碳的多样性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提问碳的化学性质,引出本节课主题《碳的多样性》。

2. 知识讲解:(1)讲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金刚石、石墨、木炭等;(2)讲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3)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碳-60等;(4)讲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及应用。

3. 实验探究:(1)进行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如碳的燃烧、还原等;(2)观察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3)探究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碳的多样性和其在自然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同素异形体及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碳的多样性的理解;3. 搜集关于碳的多样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下节课分享。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碳的基本性质和重要作用;2. 掌握碳的存在形态和多样性;3. 理解碳的循环过程和碳的平衡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碳的存在形态和多样性;2. 碳的循环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碳的存在形态的多样性;2. 碳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碳的概述1. 定义碳元素及其化学符号;2.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3. 碳元素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展示。

2. 碳的多样性1. 碳的同素异形体(讲解各类同素异形体及其特点);2. 碳的杂化(讲解碳的杂化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3. 碳的单元组成(介绍碳的单元构成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展示。

3. 碳的循环过程1. 碳的摄取(介绍有机体如何从环境中摄取碳);2. 碳的固定(说明碳是如何固定在生物体内的);3. 碳的释放(阐述有机体如何释放碳);4. 碳的转化(介绍碳的转化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展示。

四、教学过程:1. 碳的概述(1) 讲解碳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化学符号。

(2) 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如石墨、金刚石等。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探讨碳的基本性质。

2. 碳的多样性(1) 讲解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和示例,如钻石和石墨。

(2) 介绍碳的杂化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如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杂化。

(3) 通过实验展示碳的单元组成的多样性,如蔗糖和纤维素的结构差异。

3. 碳的循环过程(1) 讲解碳的摄取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

(2) 说明碳的固定机制,包括有机碳的转化为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储存。

(3) 阐述碳的释放途径,如呼吸作用和分解过程。

(4) 介绍碳的转化过程,包括碳循环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和图片展示碳的存在状态和多样性;2. 实验材料和器具,例如显微镜、试剂等。

六、教学评估:1. 提供针对碳存在形态和多样性的选择题和解答题,检验学生对碳的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和结果,评估学生对碳循环过程的理解。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一、教材分析«碳的多样性»为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通过介绍、归纳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对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一定认识,能够清晰的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学生也有能力运用氧化还原知识来进行碳元素的学习,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学生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学生培养了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学生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学生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学生提高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碳的多样性(鲁科版)教案

碳的多样性(鲁科版)教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课标要求]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含碳化合物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及有机物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3、能举例说明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并加以简单分析,能写出相关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碳酸钠的主要性质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受热分解),知道它们性质差异及其转化,能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教材内容展现]1)常见碳单质的结构和状态,同素异形体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方程式)3)自然界中碳的转化,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高炉炼铁中碳的转化(交流研讨)[教学建议]1、不要求学生掌握碳的三种单质中碳原子的结构2、知识技能重点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转化,3、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是应用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第一课时【学案设计】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问题探究:1、你能举出哪些碳元素的单质?2、为什么同是碳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碳单质?阅读课本完成下表小结:1、、、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

2、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不同,性质几乎相同。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讨论探究】1、你熟悉哪些碳酸盐?哪知道这些碳酸盐有什么性质?推测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设计实验方案【归纳整理】1、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D.他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B、NaHCO3比Na2CO3稳定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将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相同C、是氧化还原反应D、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4、取两份质量相同的小苏打,一份直接与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先加热至恒重,再与稀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一样多 B.消耗同浓度的盐酸后者多C.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一样多(不包括加热生成的)D. 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后者多。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教案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查阅资料,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C60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3、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1、将学生每四人编为一组;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3、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纲要求
1、了解碳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 了解CO、CO2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碳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两先两后一小结”模式自学为主,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引入课题
展示考纲
预习检测
概括整合
重点点拨
本节课我们来复习“碳的多样性”请先阅读考
纲要求。

(同时板书课题)在山东高考中的位置。

(约1分钟)。

发放“预习检测”题签,教师全场巡视,注意学
生答题情况。

(约4分钟)
1---4题,周帅写答案 5题郝德浩写答案
视解答情况稍作点评
分析“预习检测”五个题,分别对应的知识点
同时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一氧化碳
2、二氧化碳
3、Na2CO3和Na HCO3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根据导学案知识点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基础知识部分的错误,磷的同素异形体要写红磷
和白磷【例1】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发现和
证实了碳的另一类单质,它们是由一系列偶数个
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其中C60(足球烯,分子中
含有30个双键)最具代表性。

下图所示为n个
C60连接而成的物质X。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X可与H2发生
加成反应C.X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D.X的摩尔质量为720n
找做错的学生回答
知识点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一氧化碳带过,不必多说
阅读考纲
专心做题
然后更正
有了框架,
繁而不乱
对照导学案查找自
己的问题
对照导学案查找自
己的问题
重点点拨
规律总结典例剖析重点点拨举一反三 2、二氧化碳重点处理与碱反应:如NaOH与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少量)
(CO2过量)
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与Na2SiO3溶液
化学反程式为:
以上三个由一同学写出。

借助数学方法,表示
【例2】用1 L 1.0 mol·L-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
比约是( )
A.1∶3 B.2∶1 C.2∶3 D.3∶2
3、Na2CO3和NaHCO3投影学生的导学案,看典型
错误。

可以说明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的理由()
A、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C、加入MgCl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
沉淀溶解,且产生可是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无色
无味的气体
D、加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
酸,反应现象如C所述
CO32-的检验方法
集思广益,一题多

做题,体会CO32-
的检验
查找自己的不足
当堂练习检测复习
效果
总结反思,形成体

重点突破巩固提高本课小结作业布置投影学生的答案
以碳元素的价态为主线,让学生总结各种价态对应的化合物、以及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然后写出相应方程式。

课时作业(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