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合集下载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元件,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齿轮的参数测定方法,进一步加强对齿轮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培养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进行了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准确分析与总结。

以下是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实验过程1. 齿轮参数的测定方法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细分仪和光电测微仪两种方法来测定齿轮的参数。

细分仪是通过对齿轮进行刻度,来测定齿轮的模数和齿数的方法;而光电测微仪则是通过探测齿廓曲线来测定齿轮的压力角和齿宽的方法。

2. 实验操作在实验中,我首先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参数,并对设备进行校准。

然后,我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齿轮参数的测量。

在使用细分仪进行模数和齿数测量时,我要注意对刻度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

在使用光电测微仪进行齿宽和压力角测量时,我要保持探头与齿廓的接触稳定,并注意排除干扰光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完成实验后,我计算了测得的齿轮参数,并与已知参数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我发现实验结果与已知参数基本吻合,测量误差较小,说明测量方法的准确性较高。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误差的来源,如仪器的精度限制、操作的不规范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进一步优化操作,并尝试更精确的测量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齿轮的认识和了解。

我不仅学会了测量齿轮参数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操作测量仪器和处理实验数据。

同时,我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齿轮参数的测定方法,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提高了我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可以更好地掌握齿轮参数测定的方法,并在未来的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件,其使用范围广泛,从小型日用品到大型工业机械都需要使用到齿轮。

在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对齿轮参数进行精确的测定。

通过测定齿轮参数,可以确保齿轮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对齿轮参数进行测定,从而了解不同齿轮参数对齿轮运动学特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1.齿轮齿数计算齿轮齿数是齿轮的基本参数之一。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齿轮齿数比计算和模数计算两种。

齿轮齿数比计算需要通过输入齿轮的齿数,再通过给出的齿轮齿数比计算得到另一齿轮的齿数。

模数计算需要先给出齿轮的模数,再通过齿轮齿数计算得到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2.齿轮齿廓测量齿轮齿廓是齿轮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其测量需要用到螺旋测量仪。

通过螺旋测量仪,可以得到齿轮齿廓曲线的三维坐标数据。

通过对齿轮齿廓曲线进行计算和比较,可以评价齿轮的齿廓精度和几何误差。

3.齿间角测量齿间角是齿轮参数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齿轮的传动精度。

通过齿间角的测量,可以评估齿轮的传动性能和齿间配合情况。

实验步骤根据测定到的齿轮分度圆直径,通过模数计算测得齿轮齿数,将齿轮齿数记录下来。

通过给定的齿轮齿数比,可计算出另一齿轮的齿数。

通过齿间角测量器对齿轮齿间角进行测量,并记录齿间角的数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齿轮的齿数、齿廓、齿间角等参数,得到如下数据:齿轮1的齿数为20,模数为1.5mm,齿廓误差为±0.01mm,齿间角为22.5度。

通过计算机对齿轮齿廓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齿轮1和齿轮2的齿廓精度都较高,且几何误差较小。

通过齿间角的测量,发现齿轮1和齿轮2的齿间角都符合设计要求。

可以认为齿轮1和齿轮2均符合齿轮设计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传动精度。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齿轮的齿数、齿廓和齿间角等参数,得到了齿轮的基本几何参数和齿轮运动学特性,可以用于评估齿轮的传动精度和几何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齿轮齿数、齿廓和齿间角对齿轮的传动精度和齿轮工作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篇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内容对渐开线直齿园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模数m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统x。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待测齿轮分别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齿数各为奇数、偶数。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从被测齿轮上直接数出。

?.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4-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Α0Β0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wn??1。

wn??(n?1)pb?sb,pb?wn??1?wn?wn??1?npb?sb式中,pb为基圆齿距,pb??mcos?(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后sb为实测基圆齿厚,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

图4-1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式计算跨齿数:a?n?Z?0.5180?式中:??—压力角;z—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篇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内容对渐开线直齿园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模数m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统x。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待测齿轮分别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齿数各为奇数、偶数。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从被测齿轮上直接数出。

?.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4-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Α0Β0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wn??1。

wn??(n?1)pb?sb,pb?wn??1?wn?wn??1?npb?sb式中,pb为基圆齿距,pb??mcos?(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后sb为实测基圆齿厚,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

图4-1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式计算跨齿数:a?n?Z?0.5180?式中:??—压力角;z—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心得
关于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心得
齿轮作为重要的传动元件,在机械工程中应用广泛,其常见的参数包括齿轮模数、齿数、齿宽等。

为保证齿轮的精度和传动效率,对齿轮参数的测定显得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中,我对齿轮参数的测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实验准备工作要充分,实验设备的调试和检验要仔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二、在测量齿数时,要充分保证测量具与被测齿轮的垂直度,有必要采用辅助工具,使其处于水平位置,并保证固定牢固。

三、每一次的测量数据都要记录下来,准确度和精度不高的数据要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在测量齿轮模数时,要使用支撑器和刻度尺来互相检验,严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五、对于齿宽的测量,要注意测量夹具的位置和装置,确保测量精度,还要注意测量精度与测量仪表的分辨率匹配。

六、对于细小的误差和误差来源要进行综合考虑,消除误差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七、注意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更加精确的结论。

八、在实验中,要根据相关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合理安排实验流程和步骤,不断优化实验方案和改进实验仪器。

九、在实验中,要注意保护实验仪器和设备,合理维护和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设备的合理有效的运用。

十、保持学习的态度,在实验中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机械工程实验,需要我们深入掌握实验原理和技术,充分把握实验机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实验技巧。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更好地掌握齿轮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技巧,为机械工程的精密制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齿轮测量实验报告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元件,其精确度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齿轮的质量,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齿轮的模数、齿距、齿顶高和齿根高等参数,掌握齿轮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1. 实验原理齿轮的几何参数是通过测量齿轮的外形和齿面来确定的。

常用的齿轮测量方法有两种: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齿轮的外形尺寸,如齿距、齿顶高和齿根高等来求得齿轮的几何参数。

间接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齿轮对啮合齿轮的影响来推算出齿轮的几何参数。

2. 实验装置和仪器本实验所用的装置和仪器有:齿轮测量仪、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学投影仪等。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待测齿轮清洗干净,并检查齿轮表面是否有损伤。

(2)测量齿距:使用游标卡尺沿齿轮的齿距方向测量相邻两齿的距离,并取平均值作为齿距。

(3)测量模数:使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的外径,并用测量结果除以齿数得到模数。

(4)测量齿顶高和齿根高:使用齿轮测量仪测量齿轮的齿顶高和齿根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齿轮的几何参数,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齿轮几何参数如下:齿距为2.5mm,模数为1.5,齿顶高为1.2mm,齿根高为1.0mm。

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发现齿距和模数的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相符合,但齿顶高和齿根高略有偏差。

可能的原因是测量时存在的误差或者齿轮制造过程中的偏差。

5.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掌握了齿轮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结果显示,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需要注意测量误差和齿轮制造过程中的偏差。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对齿轮测量的精确度控制,以确保齿轮的质量。

6. 参考文献[1] 齿轮测量技术及设备. 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6): 1-5.[2] 齿轮测量方法与技术. 机械制造, 2012, 50(1): 15-18.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齿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非常重要的元件,常用于提供转矩和速度的传递。

因此,对于齿轮参数的测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次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齿轮的模数、齿数和齿轮厚度等参数,确定齿轮的准确参数,以便于后续的齿轮设计和制造。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我们需要测量齿轮的模数。

模数是齿轮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表示每毫米齿数的数量。

测量齿轮模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刻度尺和卡尺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需要测量齿轮的齿数。

齿数是指齿轮上齿的数量,也是齿轮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测量齿数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齿间距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两个相邻齿的中心距离测量出来,然后通过计算得到齿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相邻齿轮的齿数差不大的情况。

我们需要测量齿轮的厚度。

齿轮的厚度也是齿轮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测量齿轮厚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卡尺测量法。

具体来说,我们使用卡尺测量齿轮的厚度,同时注意卡尺的测量精度。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通过测量齿轮的模数、齿数和齿轮厚度等参数,确定了齿轮的准确参数。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测量的精度,尽量减小误差。

这些测量参数对于后续的齿轮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齿轮参数,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方法,加深对齿轮传动机构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仪器与材料:1.直齿圆柱齿轮测量装置2.游标卡尺、千分尺3.螺旋测量仪4.齿圆测量仪5.齿宽测量仪6.直角投影仪7.直齿圆柱齿轮样本实验原理:1.齿轮的模数(m):用直齿圆柱齿轮模头的测量,取测量中心距对齿轮的齿数(z)、模数(m)和齿轮标准齿距(p)进行了简化修正计算。

2.齿轮齿向宽度:用齿宽测量仪测量。

3.齿轮齿向高度:用外径(D)与最大厚度(t)按比值法进行计算。

4.齿轮外径:用齿圆测量仪从齿顶测量。

5.齿轮齿数:通过数距、角距连续测量,求平均值计算。

1.准备实验仪器和齿轮样本。

2.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外径,并用螺旋测量仪校准测量结果。

3.用齿圆测量仪测量齿轮的外径,记录测量值。

4.用螺旋测量仪测量齿轮最大厚度,并用直角投影仪验证测量结果。

5.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的齿宽,并记录测量值。

6.用齿宽测量仪测量齿轮的齿宽,记录测量值。

7.用齿圆测量仪测量齿轮的齿数,记录测量值。

8.将齿轮放置在直齿圆柱齿轮测量装置上,按要求进行测量参数计算。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测量所得的齿轮参数分别为:外径(D)= xx mm,最大厚度(t)= xx mm,齿宽(b)= xx mm,齿数(z)= xx。

根据以上测量值,按照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核心参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模数(m)= xx mm,齿向高度(h)= xx mm。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过程中要仔细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要牢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确保正确使用。

3.对于一些测量结果较大的参数,建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4.在实验结果的讨论中,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释。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方法,加深了对齿轮传动机构的了解,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目的:
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设备和工具:
1.齿轮一对
2.游标卡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工具(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
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 ,齿顶高系数h a ,顶隙系数c*,分度圆压力角α,变位系数x 。

1.求m, α
由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中得知,如卡尺跨n 个齿时,其公法线长度应为:
b b n S P )1n (L +-=
同理,如跨(n+1)齿时,则其公法线长度应为:
b b n S nP L +=+1
∴ L n+1=L n =P b (1) ∵ P b =P ×cos α=πm ×cos α ∴ α
 πcos b P m =
(2)
式中α可能是15°,也可能是20°(欧美制也有14.5°),分别用15°或20°代入
公式(2),算出两个模数,视其模数最接近于标准值的一组m 与α,即为所求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α。

为了使卡尺的两个卡脚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跨齿数n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或由表中选用:
5.0z ·80n +︒
︒=
1α (3)
2. 确定系数x
∵ b 1n b nP L S -=+ (4)
α+α=inv ·r 2cos S S b b
 )+αααπ
i n v r x t g b ⋅+=2c o s 22
m(

ααπααinv r m
S xmtg b b ·2cos 2
cos ·2--
=
∴ α
απ
α
tg inv z m S x b
22cos ⋅--
=
(5) 将式(4)代入式(5)即可求出变位系数x。

3.求:*
a h 、c*
由 2
d mz )x c h (m h f
*
*a
f -=-+= (6)
式(6)中d f 可用游标卡尺测定,仅*a h 和*
c 未知,故分别用*a h =1,*
c =0.25或*a
h =0.8,*
c =0.3两种标准代入,符合等式的一组,即为所求值。

4.对于角度变位齿轮传动应有齿轮顶降低系数σ可利用齿顶高公式求
∵ )(*
σ-+=x h m h a
a ∴ m
h x h a a -
+=*
σ (7)
式中:2
d d h a a -=
(8)
5.若所测两个齿轮是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则可根据所测得的变位系数x 1和x 2计算
出啮合角α’和中心距a αααi n v z z x x tg inv +++=
2
121)
(2'
'
c o s c o s )
(2
21ααz z m a +=
实验时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定这对齿轮和中心距a ,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测定a 时应使该对齿轮作无齿侧间隙啮合,根据图3所示,记测定中心距为A ,有 )(2
121k k d d B A ++
=
6.关于d a 和d f 的测定
1) d a 的测定
a) Z为偶数时,如图4所示,d a 可以直接用游标卡尺测量。

b) Z为奇数时,如图5所示,d a 可以分段量出,即
1a H 2d d +=
2) d f 的测定:
a)Z为偶数时,直接测量(如图4所示)
b)Z为奇数时,分段量出(如图5所示)
d H 2H 2)]2
d H (H [2d 1212f --=+
-=
四、实验步骤
1.直接计数数出齿轮的齿数z 。

2.在不同的位置测量L n 、L n-1和d a 、d f 各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计算m 、α、x 、*a
h 、*
c 、σ、a 、A ,比较a 与A 的差距。

五、思考题:
1.所测的一对齿轮是零传动、正传动还是负传动?
2.试计算分离系数y ,比较y 与(1x +2x )何者较大?并与齿顶降低系数σ的计算值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3.齿轮的哪些误差会影响本实验的测量精度? 六、注意问题:
1.在读数或计算数值时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2.用游标卡尺测量L n 、L n-1时,两卡脚应和渐开线齿廓相切,不能卡得太里面,以免
卡脚伸入基圆以内影响测量精度。

3.被测齿轮本身有加工误差,用理论公式计算参数值时应考虑进去。

七、实验报告(附后)
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同组者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名称: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结果:
测量计算结果
三、思考题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