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合集下载

地震复习题

地震复习题

地震复习题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特大偃塞湖,经党和政府的努力,终于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唐家山偃塞湖形成的原因不是()A.地震诱发B.滑坡C.地形破碎、坡度大D.河流侵蚀【答案】 D2.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答案】 A3.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下列地区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较近的是()A.牦牛坡(34.2°N,86.5°E) B.墨竹工卡(29.6°N,92.2°E)C.察雅(30.6°N,98.1°E) D.甘孜(31.6°N,99.9°E)【答案】 B4.1999年上海有人传言说8月31日晚有地震发生,此传言不可信的原因是()A.上海不在地震带上,不是地震的多发区B.1999年不是地震的多发年C.上海是平原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D.地震预报还不能准确到这种程度【答案】 D5.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点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

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

据此回答6~7题。

6.该现象预示着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B.地震C.火山喷发D.滑坡【答案】 B7.此类灾害()A.主要发生在海洋边缘地带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C.此类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季节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答案】 B8.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A.台湾地震带B.东南沿海地震带C.燕山地震带D.秦岭地震带【答案】 A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震级高达里氏9.0级的大地震,被列为百年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地震概论整理

地震概论整理

Chapter 1.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1.序言:1.1填空题:二十世纪全球有200w人死于地震,二十一世纪全球预估1500w人死于地震,每年约有500w次,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史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旻次,其中中国就有生次1.2思考题:地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自然现象吗?答:地震有两面性,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地球具有不可入性,到目前为止,地震光是唯一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动,地震相当于一盏照亮地球内部结构的明灯。

2.什么是地震学?1.1填空题:地震概论是一门物理类课程而不是地质类课程3.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1.1填空题:地震学的研究比较广泛,主要有宏观地震学、地震波的传播理论、测震学三个大方面,后两者共称为微观地震学。

4.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1.1填空题:1)某一个地震的震中距是15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属于远震(按震中距分: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0公里-远震)2)一个地震震源深度为4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称为幽地震(按深度划分:浅源-60公里-中源-300公里-深源)5.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1.1填空题:1)在古代,日本人认为地震是由缝鱼引起的(中国:占代鳌鱼翻身、日本:绘鱼尾巴甩、占希腊:气动说)2)古代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是史国3)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的精髓是以柔克刚1.2思考题:讨论题:在古代,为什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对地震成因的看法不同?(环境不同)答: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的成因,往往用神话来解释。

“酷”与“年”都是为了震灾而产生。

6.地震学发展简史:1.1填空题:1)地震学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现代科学的舞台的标志是地震仪出现并且广泛使用2)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了灾害性的大地震,损失巨大,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改名为中国地震局)3)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定量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Chapter 1.章测试1.全球每年约发生大小不等的地震500w次2.二十一世纪全球预估1500w人死于地震3.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旻次,其中中国就有生次4.某一个地震的震中距是6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属于近震(按震中距分: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0公里■远震)5.一个地震震源深度为15公里,那么这个地震称为壁地震(按深度划分:浅源-60公里-中源・300公里-深源)6.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地震是山气引起的(中国:古代鳌鱼翻身、日本:酷鱼尾巴甩、古希腊:气动说)7.古代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是史国8.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的精髓是以莱克刚9.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定量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10.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了灾害性的大地震,损失巨大,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改名为中国地震局)1.波的性质简述:1.1填空题:1)频率为3000Hz的声波,以1560m/s的传播速度沿一波线传播, 经过波线上的A点后,再经13cm而传至B点。

地震概论答案

地震概论答案

第一章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三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一) 中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区地震最多最密布的国家之一。

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 1,200余次,其中的1/10发生在中国。

近年以来,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6次6级以上地震;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7.6万余人,伤者约76.3万人;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仅对1949年以来的12次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房屋倒塌600多万间,合1亿平方米,价值逾百亿元。

其它工农业生产设施及各种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左右。

下面例出了近代其中几次灾害严重的地震损失和伤亡情况。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馀人受伤。

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唐山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

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伤残,财产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汶川地震:2008 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烈度达到9度。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二) 美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美国的地震分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破坏,并因火炉倾倒引发大火,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将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死亡700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美元。

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的地震趋势。
③ 注重地震前兆观测,发现异常,认真分析。
④ 抗震设防问题,开展工程的证的工作,加强建筑物的设防。
12、内核是如何发现的
在不该有地震信号的影区内观察到了地震信号。
13、靠近震中的地方破坏为什么不是最严重?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了和地震的大小、震中距有关外,还与地质情况有关。沉 积 盆地的
④ 利用同一地区地震的记录要多做比较,掌握其形态概貌。
⑤ 与理论地震图对比识别震相。
10、地,如图(a), T =
当 h≠0 时,如图(b),T =
故FA = [ ! + R − h
则T = [ ! + R − h
!
!
!"
固有频率如果与地震震动频率相同也会发生共振,凹 陷 地区松软的粘土会放大地震面波,
含 水 多 的地层会沙土液化,从而加剧震害。墨西哥城震害最严重的地方是松软湖泊沉积区,
从历史上看属于,地质环境不好,所以震害比更接近震中的地方还严重。
14、低矮建筑损坏较轻,较高(三层以上)的都倒塌了,但是摩天大楼几
报,一旦误报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省级以上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
5、单台地震定位原理
① P 波、S 波倒时差和 P 波、S 波速度可 i 确定震源距离:
② 令 Ux、Uy、Uz 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上下方向的地震记录。
射线矢量(Ux,Uy,Uz)或(


),此矢量唯一确定
近震还是远震,或是极远震;是浅震还是深震。然后粗略估计震中距在那一段范围和初
至波的类型,参考该震中距范围内震相出现的规律,进一步肯定初至波的性质,并找出
其实确切的其他基本震相。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2008-9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一、填空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和。

2.只有当表层介质的横波速度下层介质的横波速度才能出现勒夫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

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发明了。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三、问答题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④如何识别震相?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0,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时为T。

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补充:判断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

(错)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

(错)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错)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

(错)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

(Yes)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Yes)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

(错)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

(Yes)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

(错)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

(错)答案一、填空1.反射、折射2.小于、波的频率、频散3.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4.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5.张衡、候风地动仪二、名词解释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绪论一、地球科学概况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二、宇宙演化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三、太阳系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灾变说和爆发说新星云说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

防震减灾考试题

防震减灾考试题

34、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 )度。
A、Ⅷ B、Ⅺ C、Ⅸ D、Ⅻ
35、地震三要素为(
)。
A、地点、震级、烈度 B、时间、地点、震级 C、地点、震级、
深度 D、时间、烈度、距离
36、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轻微振动,先
于强震动( )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为人
(1)地震烈度复核(2)地震危险性分析(3)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
定(4)地震小区划(5)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6)场地震害
预测
A、上述所有工作 B、上述都不是 C、(1)(2)(3) D、(4)
(5)(6)
99、下列(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A、重大的建设工程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水星 D、金星
43、板块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A 分离型、汇聚型和平错型 B 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型 C 大型、中 型和小型 D 深型、浅型和综合型 44、剪切波具有如下哪种特性( )? A、只能在水中传播;B、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C、既可在水中传 播又可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D、比压缩波速度快; 45、深海中轮船遇上大海啸危险吗? 46、地声是一种前兆,原因是地震波纵波折射到空气中传播吗? 47、在海洋航行的船上的地震仪能否探测到海底的地震?简述理由。 46 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 7 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47、某年某月某日,云南龙陵发生 7.2 级地震,昆明的震级为 4 级。 正确吗?为什么? 4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 我们比较远对吗? 49、地震参数的三要素,地震参数的四要素。 50、地震烈度。 56、地震震级。 57、试述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差异。 58. 什么是地震的纵波、横波? 59、哪种自然灾害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最大?试用数字说明。 60、为什么说地震波是照亮地下的一盏明灯? 61、三角测量法怎样确定震中位置? 62、地震按震源深度的分类

地震复习题

地震复习题

地震复习题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特大偃塞湖,经党和政府的努力,终于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唐家山偃塞湖形成的原因不是()A.地震诱发B.滑坡C.地形破碎、坡度大D.河流侵蚀【答案】 D2.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答案】 A3.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下列地区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较近的是()A.牦牛坡(34.2°N,86.5°E) B.墨竹工卡(29.6°N,92.2°E)C.察雅(30.6°N,98.1°E) D.甘孜(31.6°N,99.9°E)【答案】 B4.1999年上海有人传言说8月31日晚有地震发生,此传言不可信的原因是()A.上海不在地震带上,不是地震的多发区B.1999年不是地震的多发年C.上海是平原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D.地震预报还不能准确到这种程度【答案】 D5.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点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

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

据此回答6~7题。

6.该现象预示着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B.地震C.火山喷发D.滑坡【答案】 B7.此类灾害()A.主要发生在海洋边缘地带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C.此类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季节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答案】 B8.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A.台湾地震带B.东南沿海地震带C.燕山地震带D.秦岭地震带【答案】 A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震级高达里氏9.0级的大地震,被列为百年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地震预报的最严格方法是努力寻找会触发地震断裂的力源,这称为物理预报,然而由 于地球的不可入性,以及人们对地震机理研究不甚清楚,这种科学方法存在实际困难。
③现在的地震预报通常是从统计历史地震(时间序列、b 值、h 值、地震活动图像)和 观测有关物理量的异常变化(如 p 波速度变化、地面形变、地磁地电变化、重力变化、地下 水位和地下水氡含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这些都属于经验预报,在短临地震预报中,这种预 兆与地震时间的相关性很弱。 然而,随着人们对地震现象和地震机理的进一步研究,精确的地震预报是有机会实现的。
29、第二题:日本谚语:当地震来时逃向竹林,理由是?
9
30、如果地质条件等因素均匀且完全相同,不同的烈度将构成一组同心圆?
9
31、张衡地动仪评价
10
31、计算题合集
10
by Erin
1、 地 震 灾 害 影 响
① 时间:白天 or 夜晚 ② 地点:山区 or 市区 ③ 强度:震级&烈度 ④ 震中距离 ⑤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密度 ⑥ 有无地震预报 ⑦ 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⑧ 抢救速度 ⑨ 人们是否具有防震防灾知识
因为这两个地带是地球上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带,是两个特大的活动构造带。 太平洋周围地带是大陆与大洋的汇聚边界,海洋板块在这里消亡。这里陆洋地壳差 异 很大,两者之间是很深 的 海 沟 ,洋 壳 很 薄 (厚度小),比较脆 弱 ,地应 力 作 用 又强,而 且 这个地带的断 层 变 动 很 多 ,所以地震很频繁地发生。加上火 山 密 布 ,活动频繁,就构成了 全球地震最多的地带。 欧亚(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也是一个地壳运动很强烈的地带。虽然这一带的地 壳较厚,但里面存 在 着 许 多 差 异 以 及 很 多 巨 大 的 断 层 ,而且一直受着印 度 板 块 的 挤 压 , 所 以就也形成了一个地震密集、活动强烈的特大地震带。
明怎么证明地球内核存在差异转动。
7
22、中国的海啸可能性为什么很小?
7
23、智利
25、地震对比
8
26、青藏高原东部的层析成像
9
27、低速层识图
9
28、为什么古代人吧地震归因为动物活动而且不同国家地区的动物不同?
9
在不该有地震信号的影区内观察到了地震信号。
13、 靠 近 震 中 的 地 方 破 坏 为 什 么 不 是 最 严 重 ?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了和地震的大小、震中距有关外,还与地质情况有关。沉 积 盆地的 固有频率如果与地震震动频率相同也会发生共振,凹 陷 地区松软的粘土会放大地震面波, 含 水 多 的地层会沙土液化,从而加剧震害。墨西哥城震害最严重的地方是松软湖泊沉积区, 从历史上看属于,地质环境不好,所以震害比更接近震中的地方还严重。
3
8、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 8 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4
9、如何识别震相?
4
10、地球是均匀介质,问 P 波走时。
4
11、主持某地的地震工作
5
12、内核是如何发现的
5
13、靠近震中的地方破坏为什么不是最严重?
5
14、低矮建筑损坏较轻,较高(三层以上)的都倒塌了,但是摩天大楼几乎没有受到损
1: 日 本 有 完 善 的 防 灾 通 讯 网 络 体 系 和 地 震 预 警 系 统 日本政府基本建立起了发达、完善的防灾通讯网络体系,包括: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由固 定通讯线路(包括影像传输线路)、卫星通讯线路和移动通讯线路组成的“中央防灾无线网”; 以全国消防机构为主的“消防防灾无线网”;以自治体防灾机构和当地居民为主的都道县府、 市町村的“防灾行政无线网”;以及在应急过程中实现互联互通的防灾相互通讯用无线网等。 同时 2000 年日本全国地震预警系统投入使用。这一预警系统探测到地震中最初的微震时会向 铁路、建筑、电力、医疗等部门及时发出警报,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在地震波到达前采取紧急防 御措施,如关闭发电站、停运新干线等。 2: 实 行 严 格 的 建 筑 物 抗 震 标 准 在日本,一个建筑工程要获得开工许可,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这一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 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 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比例。 3: 日 本 民 众 具 有 良 好 的 防 震 抗 灾 意 识 。 日本社会的各行各业,经常会举行各种形式的防震防火演习。如东京都内的小学,每个月都要 举行这类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灾难时,不会慌乱,并且还知道如何规避和救助。 日本内阁府内设有一中央防灾会议,会长历来由日本首相担任,以引起全国的高度重视。9 月 1 日被定为日本防灾日。 4: 日 本 有 完 善 的 相 关 法 律 和 制 度 1978 年 6 月,日本政府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置法》,该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强调通 过地震预测达到直接防灾的法律,对地震的预警、应对手段、发布《警戒宣言》的程序以及相 关部门责任等作了详细规定。此外,与地震相关的法律还有《灾害救助法》(1947 年)《建筑基 准法》(1950 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 年)《地震保险法》(1965 年)《地震财特法》(1980 年) 《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 年北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 年)《受灾者生活再建 法》(1998 年)等。实践证明,权威的法律不仅成为指导抗震减灾的依据,还避免了由于政府部 门责任失位、隐瞒灾情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也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
3、尺度不同。地震学家在测量地震震级的时候常不得不用不同的标度或尺度测量,因 为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可以用同一把尺来量的。
4、 地 震 能 否 预 报
A. 地震能够预报,但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观测条件下,严格地按照时间、震中和震级来进 行的预报尚未实现。
①人们可以依据对有关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特别是对构造板块边缘地带的研究,来确 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地点,进行中长期的地震活动性报告。
16、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的 证 据
①形状复杂的板块拟合:运用大陆架后板块拟合得很好,是一块整体,200 百万年前大陆开 始分裂。 ②化石:中龙属、水龙兽、犬颌兽属、舌羊齿属等分别在不同块体的大陆,比如非洲和美洲, 他们不可能跨越海洋。 ③岩石:大西洋两岸的岩石组成、年龄、地质结构相似。当两边的大陆连在一起,地质现 象具有连续性。
by Erin
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1、地震灾害影响
2
2、CBD&北大
2
3、汶川震级从 7.8 级修正到 8.0 级
2
4、地震能否预报
2
5、单台地震定位原理
3
6、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两大地震带的形成原因) 3
7、只测到四个台站的 P 到时如何确定震源位置。
2、 CBD&北 大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的条件下,处于大 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得多。汶川地震的地震波 传到北京时体波已经几乎没有了,只剩下短周期的低频面波,高耸建筑物受低频振荡的影响 较大,而低矮建筑受高频振荡的影响较大。所以 CBD 震感强烈,北大却没什么感觉。
by Erin
B 地震不能预报。理由:同上②③+地震预报的社会影响决定了人们必须谨慎地对待地震预 报,一旦误报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省级以上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
5、 单 台 地 震 定 位 原 理
① P 波、S 波倒时差和 P 波、S 波速度可 i 确定震源距离:
③ 利用多台对比法识别震相。 ④ 利用同一地区地震的记录要多做比较,掌握其形态概貌。 ⑤ 与理论地震图对比识别震相。
10、地球是均匀介质,问 P 波走时。
当 h=0 时,如图(a), T = !" = 2 !" = !!"#$!!
!!
!!
!!
当 h≠0 时,如图(b),T = !",而 OF=R-­‐h,AO=R
坏。
5
15、为什么汶川地震时成都受灾不严重。
5
16、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据
5
17、日本防灾救灾经验
6
18、tidal wave 为什么不能用来指海啸?
6
19、为什么地下 2-­‐40km 之间的地震数目最多?
7
20、王超弘评价
7
21、地球内核存在差异转动,固体内核的转动速度比地球本身快。请您用地震学原理说
!!
故FA = [������! + R − h ! − 2������ R − h cosξ]!/! 则T = [������! + R − h ! − 2������ R − h cosξ]!/!/������!
by Erin
11、 主 持 某 地 的 地 震 工 作
by Erin
8、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 8 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抗震设防不是以震级为标准而是以烈度为标准的。8 级地震造成的破坏随震中 距不同而不同。无法设计设防烈度。若以 8 级地震震中区烈度设防,则其烈度可能超过 11 级而无法进行。
9、 如 何 识 别 震 相 ?
7、只测到四个台站的 P 到时如何确定震源位置。
需要知道的就是震源的空间位置和时间,后者一个未知数,前者三个,包括经纬度和震 源深度。当只测到 4 个台站的 p 到时,若已知当地的速度分布,则可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 时刻,因为此时只有 4 个未知数,但台站不能呈直线和二次曲线分布。如不知道当地的速度 分布,不能确定位置和发震时刻,因为此时未知数个数大于位置条件数。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楼房越来越多,也会感受到更多原来感受不到的远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