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师的启示》有感
读《启示的启示》有感

读《启示的启示》有感
读《启示的启示》有感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正说明了失败与成功的依存,因为成功的背后往往是一次的失败与反省,执着又是支持你的主要因素,所以成功就在于执着与反省。
《启示的启示》这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一面墙壁上,一只虫子在不停的爬着,分别有两人注视这只虫子,而且得出了不同的启示,他们知道了,这虫子有着很强的毅力,不倔服,但是这虫子却不愿反省自己,盲目行事,总是爬不到墙壁的另一边。
想想看,这只虫子如果能反省自己,加上它本有的毅力,取得的就是成功。
在现实的生活中,就有这样有着惊人毅力又能不断的反省自我的.人。
居果夫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她发现了镭,她就是一个执着又不断反省自己,让自己不断进取的人。
当年,居里夫人正出生在波兰沦亡时期,民族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忱。
为了救国,她刻苦学习着,无论是多么的,多么艰辛,她也从不轻言放弃,
她不断的研究着,反复的实验,终于,她成功了,她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了两次诺贝尔的学者。
莱特兄弟也是有着这样惊人毅力,他们从小喜欢天空,喜欢飞行,靠鸟儿飞翔的原理创造了飞机,之后又通过实验改善飞机的性能。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如同一只虫子,在墙上爬着,目地在另一头,如果只是盲目的爬是不行的,还要反省自己,改善方案,只有这样,成功才会与你相会。
校本培训专业模块一 教育理论自修笔记

校本培训专业模块一——教育理论自修笔记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
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
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
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有句话说:“活在当下”。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
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
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
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
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
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
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
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
《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通用15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通用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读了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得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在益于学生的成长?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看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深有感触,觉得他像一个神话一样,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
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李镇西老师说过:“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想要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
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
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对上课迟到、做错事情、违犯纪律的学生严加责罚。
这样适得其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4篇)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教师人文读本》是一本我近期读过的一本书,它带给我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这本书由多位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合著,旨在从人文角度探讨教师的角色和使命,以及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美好和重要性,也对教师的成长路径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教师人文读本》在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教师是社会的工程师,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使命。
书中提到,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传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老师们,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启发我思考和追求自己梦想的引路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
其次,《教师人文读本》着重强调了教师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中指出,教师应该具备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这使我反思了自己在教师道德和情感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意识到人文关怀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教师人文读本》还提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我提升。
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职业,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书中介绍了教师的职业规范和教育方法,这些对我来说是很有益的。
我意识到,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最后,《教师人文读本》中多位作者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实践和经验。
通过阅读他们的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他们在教育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通过坚持和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看到了教师所能创造的奇迹和幸福感。
可能性的感受和收获

可能性的感受和收获篇一:学习收获与感悟我突然迷茫了,好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鸟,失去了平衡,失去了飞翔的翅膀。
正当我茫然着,惆怅着,什么时候才能穿过树林寻找到属于我的那片天空?一场穿透心灵的洗礼悄然向我走来——《美丽的教育》,让我重新拾起了教育之梦。
当孙蒲远老师坐在讲堂前的时候,我便仔细端详着揣摩着,这是,渐渐的走进了美丽的教育。
“教师是我的职业,我觉得这是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 。
孙蒲远老师已70多岁了,一辈子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她毕生都在谱写一个字,那就是“爱”。
她对学生的爱是关注、是公平、是宽容,是严格,是耐心、是执着、是期望……这种爱虽平凡,却能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她对学生的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滋润干涸的心灵。
育的真谛。
孙老师说爱学生首先要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
爱学生就要环境。
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流的也大多是他的学习情况。
只要看到学生在学习习惯、存在什么不足,我就着急,就常常去批评孩子。
我校有一个叫杨舒媛的孩子阳光开朗积极向上,成绩特别好,当然她在绘画这方面更是独具天赋,我特别特别喜欢她,有什么活动都让她参加,她也特别积极,可是到到四年级的时候她的成绩突然下滑,而且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了,安排她的任务她也不能及时完成,总是拖拖拉拉。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绘画比赛,每个班级都要挑选两名同学参加,杨舒媛肯定是首选,可是她却说:“老师我不参加!”我非常疑惑便问:“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参加!””她还是低着头说:“那我也不参加!”我发怒了:“你怎么一点集体荣誉感”我者”……性格变孤僻了,在黑夜里走路。
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使每个学生的力无论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无论是漂亮的还是难看的,无论他是听话还是淘气的,在老师眼里都是平等的。
映……有个孩子是口吃的,开始的时候我编了个关于a的汉语拼音儿歌,我就挨了个的叫孩子们说给妈妈听,每个孩子都说妈妈说我说的很好。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

2.讲清楚这本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水浒传》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好看,把每 个人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把每个打斗写得都 非常逼真。比如景阳岗打虎中,让读者有种身 临其境的感觉,而且人物性格刻画得非常鲜明。
3. 这本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总评:这篇文章,作者首先对圆明园的景色进行 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美丽的景色。之后, 文章对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的行为进行了批判, 文章内容比较完整,是篇不错的文章。
优秀范文
回荡在光阴边缘——读《匆匆有感》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不经意间与我们擦肩而 过,而我们总是这样,就算失去了一丝,也不懂得 珍惜另一丝,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写的那样:
光阴似箭 时光荏苒 日月如流 旦夕之间 转瞬即是 瞬息之间
拨云见日 豁然开朗 发人深省 耐人寻味 如梦初醒 茅塞顿开
好开头
《绿野仙踪》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莱迪的优秀儿 童文学作品,据说很好看,看完让人回味无穷。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 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也极易养成惰性。
好结尾
习作导入
《安徒生童话》的拇指姑娘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 做人就要像拇指姑娘一样要有 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对遇到 困难的人要充满爱心地去帮助。
《祖父的院子》中“我” 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情形让我 想起我的祖父,他为我捕鱼 捉虾的场景,回忆起我美好 的我的童年。
阅读《铁杵成针》的 故事,我明白了做事要有 恒心的道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只有团结友爱,才能克 服困难取得成功,才能如愿以偿!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拥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条件下都能有出色的表现。
读《老师“骗人”的故事及启示》想到的

浅谈家校沟通的技巧_____ 读《老师“骗人”的故事及启示》想到的龙川县培英学校黄莉李茂先生在他的作品《今天怎样“管”学生》中提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
只有学校、家庭明确分工,协同步调,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杂志2006年第8期“家庭教育指导”栏目刊登的《老师“骗人”的故事及启示》一文正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目前许多父母俩人携孩子外出打工,因工作原因,他们无时间更好地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小孩。
例如我校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可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不足60%。
试想这样的情况家校能实现有效沟通吗?为了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长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
同时,良性的家校关系也会使教师的工作更加轻松。
案例中刘刚的妈妈听了孩子的疑惑后,及时地用电话与刘刚的老师取得沟通,老师又积极采取措施,才使刘刚很快消除了心理“障碍”,得以健康地成长。
读罢《老师“骗人”的故事及启示》,我感慨万分,掩卷深思,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1、建立起家校有效沟通的意愿。
教师要相信所有家长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与幸福的,这是教师跟家长打交道时,必须抱有的非常重要的态度,是促进家校合作所必不可少的。
教师也要认识到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并让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老师。
教师要跟家长经常分享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从家长那里获得有关孩子学习的信息与启发。
在孩子入学时,教师应尽早告诉家长学校对他们的期望,这有助于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2、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
家校活动的个体是教师与家长。
因家长的身份、地位、学历,即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家长会出现多样化,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时应考虑家长的个性多元化。
如果面对的是蛮横的家长,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一定要沉住气、压住火,和颜悦色地向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千万不能向家长发火。
读《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有感

悟道生本,简约而丰富的数学课堂——读《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有感网上买下了罗老师的《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一书,细细研读。
这本书主要由“上篇——探寻讲道理的课堂”和“下篇——我的讲道理课堂”两部分组成,上篇是思想,下篇是实践,两部分侧重点不同,但却有机结合,思想与实践穿插于一起,思然后行,行中又有思,每读到精彩之处,我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一些感想,梳理记录如下。
一、悟道,大道至简。
听罗老师的课,或读他的课堂实录,你会惊讶于他的课堂为什么节奏看上去很慢却又很高效,你会发现,他的课很简约。
简易的教具,有时候只是几张数字卡片,一个“神秘的”信封,用法也极简单,翻翻牌、猜猜数、说说想法而已,罗老师就能“玩转”整个课堂。
简化的教学环节,罗老师的课没有过多的前期铺垫,没有虚头巴脑的为“情境导入”而导入情境的形式化的东西,他总是从学生们的认知“难点”出发,找准这个“点”去深挖,去探究,直至学生可以说出“道理”,这个“道理”即是数学本质,砍去不必要的细枝末节,点拨关键处,一触即发,一击即破。
简练的教学语言,罗老师在课堂上的话不多,他的话筒传过来传过去,让学生们一一表达,罗老师有时候连评价也吝啬给予,奇妙的是,恰恰是这样似乎“无为”的举动,让老师自然地隐身于幕后,学生不知不觉成为课堂的主体。
罗老师多年致力于探寻“讲道理的课堂”,他在书中写道:“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应试教育来左右数学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不求数学本质的理解,不问知识的来龙去脉,采用精讲多练、变式训练来掌握解题技能,缺乏对数学本质及思想真正的感悟的现象。
”是啊,课程改革之中,核心素养之下,我们的数学课堂迫切需要“说理”,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悟道”,即领悟道理,只有不断质疑、探究和发现,才能还原以及感知冰冷的知识背后那些曾经火热的创造过程,这才是数学学习的原动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记得住、能计算、会解题。
二、生本,学的丰富。
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时候,课堂上的罗老师倒是越来越从容淡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老师的启示》有感
看完“老师的启示”,心中的震动和感动同在。
很少有资料给我这样的感觉,因为其中“教育”的痕迹太浓了。
我想了很多很多,首先想到了心理学上的标签理论: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和产生。
自我形象是透过与他人互动而产生,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有意义的他人,如教师,亲戚,警察等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而成为偏差行为者或犯罪者。
如果汤普逊老师一直在泰迪。
史塔特的考卷上“画大大的叉,在最上排写个不及格!”那么泰迪今后可能就会永远认为自己是个“差生”,永远抬不起头来,也就没有后来的“高中毕业,成绩全班第三名、大学荣誉学位毕业、泰迪。
史塔特医师!”在泰迪的生命中,遇到汤普逊老师这样的贵人何其有幸!因为汤普逊老师给他帖了一个“不一样的标签”!
故事中没有详细介绍汤普逊老师的教育之法,但是我们从泰迪的讲述中就感受到汤普逊老师对孩子的爱是多么非同一般!
哪个班级没有后进生?当我们满腔热情地教育引导各种后进生,却遇到挫折时是怎么做的呢?读了这个故事希望,我们都能用成为“一生中最棒的老师”的信念来要求自己。
到那时我们也一定会成为像汤普逊老师一样:是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最棒的老师!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