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老师)

7.《李商隐诗两首》检测练习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宵柝.(tuò)虎旅.(lǚ)数.典忘祖(shǔ) 度.德量力(duó)B.晓筹.(chóu) 锦瑟.(sè)流水浅.浅(jiān) 泥.古不化(ní)C.琴弦.(xián) 华.年(huá)丢三落.(là)四危如累.(lěi)卵D.惘.(wǎnɡ)然占卜.(bǔ)言简意赅.(ɡāi) 屏.(bǐnɡ)气凝神【答案】B(泥:n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州驻马防患未然心心相印B.无端沧海闪烁其辞蓝田生玉C.徒闻造诣觥筹交错风平浪净D.怅惘杜鹃抱关击柝梦笔生花【答案】C(净—静)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保持“国为重,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11月29日,考录比例约为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开考,大量人才涌入公”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怀抱“金饭碗...风光度日。
D.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
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答案】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在此使用语义不符,不合语境。
)4.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高中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 练习题

李商隐诗二首练习[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子规)..(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B.无端..(青春年华)..(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华年C.徒闻..(不要愁苦)..(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D.宵柝..(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可.待(可以)..(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剖析:A项中杜鹃(一种鸟,啼声哀凄); B项中可待(难道、哪能); C 项中莫愁(古时洛阳女子)答案:D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剖析:D项中尾联“此情”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答案:D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剖析:A项中此句义为:无法预测在来生李、杨是否能团聚,这一生他们的爱情肯定完结了。
休:完,结束。
答案:A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训练提升练习题

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此情可待..成追忆(可以等待)C.望帝春心..托杜鹃(伤春之心)D.空闻虎旅传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解析】B项,可待:哪能等待。
【答案】 B2.下列对李商隐《锦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015】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诗人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形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使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解析】B项,典故表达的是悲哀之情。
【答案】 B3.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
(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4)空闻虎旅传宵柝,______________。
【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2)蓝田日暖玉生烟(3)只是当时已惘然(4)无复鸡人报晓筹阅读《马嵬(其二)》,完成4~6题。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解析】本诗“没有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其批判的锋芒却恰好是指向唐玄宗。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李商隐诗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指的是绘有锦缎般美丽花纹的瑟,据说原先有五十根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声调悲凉。
用瑟的锦缎花纹,隐喻自己的花样年华。
B.诗的开头作者不写他物,以“锦瑟”开题,以“无端”发问,而后以“思”引出对“华年”的叹息,看似刻意为之,实是自然而成。
C.四个典故,组成一个共同的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和深沉喟叹。
D.结尾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让诗人陷入深深的思索与迷惑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项,应为“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
2.这首诗的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可以按照律诗四联分别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分析。
尾联在诗中是“合”,即总结合拢,归旨点睛。
很久,现在再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惘然”的感受,现在更甚。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3~4题。
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夹叙夹议。
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诗人写玄宗为“六军”所逼,在马嵬赐死贵妃,既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指责,又有同情之意。
项,“又有同情之意”不正确,本诗是咏史诗,借玄宗故事,讽刺其荒淫误国。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学生)

7.《李商隐诗两首》检测练习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宵柝.(tuò)虎旅.(lǚ)数.典忘祖(shǔ) 度.德量力(duó)B.晓筹.(chóu) 锦瑟.(sè)流水浅.浅(jiān) 泥.古不化(ní)C.琴弦.(xián) 华.年(huá)丢三落.(là)四危如累.(lěi)卵D.惘.(wǎnɡ)然占卜.(bǔ)言简意赅.(ɡāi) 屏.(bǐnɡ)气凝神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州驻马防患未然心心相印B.无端沧海闪烁其辞蓝田生玉C.徒闻造诣觥筹交错风平浪净D.怅惘杜鹃抱关击柝梦笔生花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11月29日,考录比例约为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开考,大量人才涌入公”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怀抱“金饭碗...风光度日。
D.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
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4.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

高中语文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答复下列问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①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②。
注释:①释题:公元851〔宣宗大中五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为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
不久,他又奉差赴西川推狱。
这诗是留别僚友杜之作。
题意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②卓文君,汉代才女,貌美,善鼓琴,家中富贵,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1.颈联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两句诗的句法相似。
【答案】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全诗,从思想感情方面谈谈这首诗与杜诗的相似之处。
【答案】①忧国伤世:“世路干戈〞表现时局动乱,战乱不断;使节未归,军队驻防,说明边防紧迫,外患严重;诗人忧国之情自然流出。
②自伤身世:“醉客延醒客〞言自己怀才不遇,只能借酒消愁。
并以美酒佳人自我宽慰,实那么表达生活之流离漂泊的无奈。
【解析】试题分析:李商隐此诗继承了杜甫诗的风格,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恢复并开展了杜甫七律感时伤世和忧国忧民这种诗歌风格。
诗歌一开头就是一个反诘句:“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
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乱局势。
当时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发生边境争夺战争,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局势紧张,动乱不安。
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含解析)

李商隐诗两首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对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答案 B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答案 D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3.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3分)( )A.庄生晓梦迷蝴蝶 B.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 D.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 C解析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的真实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4.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根据律诗的特点,填入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月榭故香因雨发,。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别树羁雌昨夜惊风帘残烛隔霜清B.风帘残烛隔霜清别树羁雌昨夜惊C.残烛风帘隔霜清别树羁雌昨夜惊D.昨夜别树羁雌惊风帘残烛隔霜清答案 A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的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同杨贵妃及朝中要臣仓.皇.出逃。
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
面对利刃强谏,进退中绳....的杨贵妃在一条白绫的死结....的君王最终还是做出了要江山弃美人的决定,倾国倾城里香消玉殒....。
A.仓皇B.进退中绳C.倾国倾城D.香消玉殒答案 B解析进退中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语文2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文2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3题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清·袁枚《马嵬》)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鸣报晓筹此时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李商隐《马嵬》)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C.①③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均为古体诗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B.立意上,白诗D.这首词从语气上看,是当时作者被罢官家居时所写全篇基调,是用任情适性、满洒豁达的笔触,婉转表达其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外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光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问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此去,无泪与群倾 6.对这首词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汝”是古代平辈之间不分彼此,表示亲昵的称呼,“恩怨尔汝”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切切私语,谈爱说恨 B.“一鼓”句运用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典故,表现勇士们跃马驰骋不可阻挡的气势,其中“填然”形容勇士们冲锋时的马蹄声 C.“青冥”指天空,“飞絮搅青冥”描写声响的缥缈悠远 D.“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表示八尺,“一落百寻轻”形容乐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7.以这首诗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乐声的佳作,是作者应欧阳修之请,对韩愈描写音乐的名篇《听颖师弹琴》作“隐括”后创作的B.作者巧于取譬,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冲锋、暮云飞絮飘荡、百鸟合鸣、攀高步险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乐声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C.乐声由起始的低抑幽怨,一变为雄壮高昂,再变为幽远缥缈,三变为和谐宛转,四变为冷涩艰险,使作者借助语言把乐师的高超技巧逼真地再现,使读者有如闻其声之感D.末句“无泪与群倾”是说作者因欣赏时感动得连连位下,以致再无泪水可以倾洒,反映了成功的演奏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1.A2.C3.C4.B5.C6.C7.B 巧学精练二1.对下面三首绝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A.三首诗体裁相同,题材也相同,但诗人对历史人物,项羽,历史事件乌江自刎的评价各异B.杜牧这首咏史诗不落窠臼,认为“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如果能“包羞忍耻”,采纳江东人士的忠言,重返江东,卷土重来,还是大有可为的诗中表达惋惜、批判之意 C.王安石认为“百战”虽“哀”,败势是难回,但江东子弟愿意与楚霸王同心,再整旗鼓,同挽残局诗中充满了对项羽的责怪、不满之意 D.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就是这种看法的体现李诗把项羽赞为“人杰”、“鬼雄”,认为项羽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完成2~3题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滁州”指安徽省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环滁皆山也”,这里的“滁”即滁州 B.“独怜”句中的“怜”是可惜、可怜的意思,“涧边”就是河边、水边的意思C.“上有”句中的“深”,有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之意,写出了画意般的深邃 D.“野渡”句中的“野渡”说的是野外的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称“津”,成语“无人问津”之“津”即是此意3.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B.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⑦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⑧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⑨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⑩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两人均为李白好友陈王:陈思王曹植平乐:道观(guàn)名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4.对①②两句分析不当的一项A.①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挽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之势B.②句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C.①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正面衬托:用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D.①②两句作为诗歌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5.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诗歌多采用夸张手法,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达一种豪迈的诗情,但给人一种空洞浮夸感B.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亦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 C.这首诗是李白咏酒诗的代表,尽展诗人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 D.作者“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借酒兴诗情,抒发了对世态的愤懑不平之情,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参考答案:1.C2.B(怜,可爱) 3.D(无拟人手法)4.C(反衬) 5.A(无空洞浮夸感,因为有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巧学精练三1.对下面两首“咏秋”的七绝,分析有错的一项是()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行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A.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臼,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 B.两首诗都押平声韵,都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乏清新之词 C.刘诗是身处逆境而志不灭的深情礼赞,给人以哲理启迪,徐诗是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歌,给人以心灵的慰藉D.刘诗用虚实结合写法,由虚入实,对比鲜明;徐诗用静动映衬写法,寓动于静,言近旨远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②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说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了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括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①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3.①B;②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两首练习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1)今年2月初,奥巴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抛出对台军售案。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2)她对着镜子,发现自己越来越精神了,不由想起“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话语,禁不住顾影自怜起来。
(3)“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为渊驱鱼,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4)世博会开幕式上,很多外国艺术家通过绘声绘色的演出,向全世界观众奉献了一场丰富的艺术盛宴。
[单选题] *A.(1)B.(2)(正确答案)C.(3)D.(4)答案解析:1.B(A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C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
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D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B顾影自怜:形容在孤独失意的时候自己怜惜自己,也指自我欣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单选题]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奥巴马28日发表讲话,发誓将美国航班袭击一查到底,揪出全部幕后黑手;同一天,基地组织嘲笑美国情报网络。
C.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规范语言,不要过多滥用网络语言,这样会给汉字的规范化和青少年的学习增加困难。
D.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2.D(A“问题改善”搭配不当,B“将美国航班袭击一查到底”,搭配不当。
可以在“袭击”后加“一案”。
C“过多滥用”重复。
)3.下列各项中,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琴弦(xuán) 惘(wǎng)然迁谪(zhé) 江浸(jìn)月B. 马嵬(wéi) 未卜(bǔ)琵琶(pā)水浆迸(bèng)C. 宵柝(tuò) 恬(tián)然虾(há)蟆悄(qiāo)无言D. 转轴(zhóu) 幽咽(yè) 贾(gǔ )人报晓筹(chóu)(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D[A.琴弦(xián) B. 琵琶(pá) C.悄(qiǎo)无言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正确答案)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答案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B.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年。
(正确答案) C.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也称乞巧节。
D.“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筹”,即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答案解析:B项,“一纪”应为十二年,“四纪”是四十八年。
6.对下列诗句中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锦瑟(用锦绣包裹的瑟) 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B.空闻虎旅传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没有忧愁)C.锦瑟无端(无心,无意)五十弦 /只是当时已惘然(迷惘,茫然)D.空闻虎旅(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传宵柝 /此日六军同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项,锦瑟: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
B项,莫愁:古时洛阳女子。
C项,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爱慕异性的心情B.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正确答案)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可以D.当时七夕笑牵牛七夕:七个夜晚。
夕,泛指晚上答案解析:A项,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C项,可:难道,哪能。
D项,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8.下列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正确答案)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解析:该项停顿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9.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对偶拟人)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对偶对比)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对偶借代)(正确答案)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对偶对比)答案解析:C项,没有“借代”的修辞。
10.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正确答案)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解析:A项,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了中国的九州,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
C项,语出《汉书•郊祀志》:“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D项,莫愁,古时洛阳女子。
南朝乐府歌辞《河中之水歌》道:“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极写莫愁婚姻的美满。
B项叙述的是历史事实,不是用典。
11.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______①__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______②__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单选题]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正确答案)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答案解析:从律诗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的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12.下列对《马嵬》一诗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 A.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B.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C.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卜”的解释应为“预料”。
13.下列对《马嵬》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术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州,不过是空谈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
“当时”意为在这危急时刻。
(正确答案)D.尾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答案解析:“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14.下列对《马嵬》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正确答案)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其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颔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答案解析:没有“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这首诗批判的锋芒恰好是指向唐玄宗。
15.下面对《锦瑟》一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单选题]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幽恨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形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诗不是一首一般的咏物诗,也不是借瑟隐题的“无题”之作,它所写的情和事与瑟应有一定的关系。
全诗开篇写到锦瑟,以瑟为喻,而不是通篇咏瑟。
16.对下面这首唐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④。
注:①贾谊认为“时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扭转乾坤。
④《庄子·秋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 [单选题]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正确答案)B.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对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写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中的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这首诗情绪多端,诗人将感慨身世、抒写抱负、忧念国事、抨击腐朽融为一体,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答案解析:“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说法错误,首联不是“寄情于景”,而是触景生情,此处也并未奠定全诗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