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诗词中酒文化的欣赏

中国古诗词中酒文化的欣赏

中国古诗词中酒文化的欣赏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古典诗词的更迭也是各放异彩,酒文化也从中熠熠生辉,印证着每个时代的喜怒哀乐。

秦汉时期的酒文化就如一杯未品先闻其香的美酒,醇厚纯洁;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酒文化犹如时间陈酿的琼浆玉液,入口甘冽,自由奔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酒文化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诗人与酒的古诗词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凉州词二首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少年行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苏幕遮·怀旧宋范仲淹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将进酒唐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诗人与酒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朝、李白花间独酌,邀月共饮,诗仙李白把人生变成了诗,他的生命只有诗与远方,没有眼前的苟且。

李白在月下纵情高歌,醉中起舞。

李白的这首诗讲述的是孤独吗?是,无人对饮是一种刻骨的孤独,但是李白安于这种孤独,表面上看诗仙恣意潇洒,其实背后也有剪不断的凄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王维我们的一生,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离别,有的离别尚能再相见,有的离别转身即是天涯。

从古至今,在离别的时刻,都是少不了酒。

多少不舍,多少伤感,都在这半壶酒中一饮而尽。

唐诗中的酒文化

唐诗中的酒文化

唐诗中的酒文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衍生注释:“将进酒”:是乐府旧题,意为劝酒歌。

“金樽”:珍贵的酒器。

“岑夫子”“丹丘生”:是李白的朋友岑勋和元丹丘。

“钟鼓馔玉”:指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是指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样精美。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看似是在写饮酒作乐,实际上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情感。

情感非常丰富饱满,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慨叹,又有豁达放纵的豪情,最后归结于借酒销愁。

表现手法上,大量用典且运用夸张的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水的汹涌澎湃,来势不凡,用这种磅礴的景象来对比人生的短促渺小。

“千金散尽还复来”以极度的夸张写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整首诗节奏明快,诗意如滔滔江水,气势雄伟,情感起伏跌宕。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抱负满怀,但仕途坎坷。

其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善于借助古体诗和乐府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运用片段:例一:公司年会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举杯庆祝。

年会上王经理喝得兴起,站起来喊道:“今日大伙相聚,就像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咱们都痛痛快快喝一杯,这一年大家辛苦了!”说着就和周边的同事碰杯,大家也都被这句诗感染,欢笑着干杯。

例二:老张最近股市赔了不少钱,整个人闷闷不乐的。

几个朋友为了开导他,就组了个酒局。

酒桌上朋友对老张说:“老张啊,你可别太伤心了。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

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一、报国之志,忧民之心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

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如我们最为熟悉的XXX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

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

以酒入题,以酒贯穿始终,角度新颖,举重若轻,驾驭战争题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XXX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

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XXX对北宋的侵扰。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归无计”。

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

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

浊酒一杯,承载了守边将军浓浓的思乡之情,更承载了将军深深的报国之志。

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假如说报国之志是诗人心中雄壮光辉的不灭之志,那么忧民之心则是诗人忧国爱民的巨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

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

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唐·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赏析白居易有两个好友,年轻的时候跟元稹交往最深,两人并称“元白”。

而晚年则跟刘禹锡的关系较近,并称“刘白”。

如果没有二人深厚的友谊,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肯定与欣赏,是不会有这首诗的。

此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坦率真诚,敢于直言,将各种问题写入诗中的特点。

《开愁歌》唐·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赏析“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怎样才能解脱呢?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

可是诗人身无分文,怎么办呢?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

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

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可见已经穷困到不能再穷的地步。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还是没有解除。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叫人不能不忧心如焚。

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

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已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催生文字的酵母。

酒与饮酒活动,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彩的酒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 充分的发挥。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 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 何颓废之处。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 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 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 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 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 到这一境界。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 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 获得暂时的解脱。 这正是陶渊明痴迷于酒、“期在必醉” 的根本原因。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历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积淀, 尤其是陶渊明诗酒结合的生存方式,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 陶渊明之后, 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 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 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 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 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 时期,当是唐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 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 出来的。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从古至今,在历代的古代诗词中诗与酒总是形影不离,一直有着不解之缘,迄今为止,诗与酒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中华特色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在酒的陪衬与烘托下获得了极大的创作空间与发展空间,散发出了无穷的文化魅力。

我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可以说是绵延不绝,无处不在,每一字每一句无不体现着诗人或是深沉或是奔放或是愤慨或是激荡的情感,每一首诗都如同一坛上好的百年佳酿,意义绵延,历久弥香。

形成了别具一格、拥有独特魅力的酒文化。

标签:中国;古代诗词;诗人;酒文化;饮酒;中华文化一、以酒明志1.保国之志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最优秀的民族之魂就是“爱国主义”。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在一些动人事迹中得到体现,还在一些古代诗词之中表现出来。

诗人通过将诗与酒的良好结合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一种浑厚而深沉、豪放而激荡的酒文化。

(1)例如,在《凉州词》这首诗中王翰曾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将军在两军交战之前以酒明志,后两句诗既是用来激励战士们的豪言壮语,也是将军自己为了保家卫国准备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壮志雄心。

仅仅是这四句话,把大敌压境、两军交战之前将士们临危不惧饮酒壮行誓死保家卫国的伟大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2)《渔家傲》这首诗,也是一首以酒明志动人心魄的传世佳作。

作者是著名诗人范仲淹,主要描写的是守卫边疆,破敌保国的故事。

常年守卫在边疆,远离亲人朋友,对亲人的思念不言而喻,唯有靠杯中佳酿来消愁。

这一杯浊酒承载了作者多少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多少报国之志。

2.忧民之心(1)大家都熟识的“诗圣”杜甫,绝对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楷模。

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封建贵族的奢华宴会,也描写了底层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苦难的人们被迫背井离乡,流落街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无人过问。

(完整版)诗词中的酒文化汇总

(完整版)诗词中的酒文化汇总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要目•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五、吟诗读词唱曲说酒• 六、诗酒诗选•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佳作。

•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建安诗人通过饮酒,倾吐出慷慨悲凉的生命之歌。

• 酒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手段和工具。

•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格调慷慨悲凉,深沉雄壮。

• 它表达了曹操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抱负,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

• 虽然诗人感慨生命有限,但并不让人觉得消沉,• 究其原因,乃在于他的“对酒当歌”——正是酒力的烘托,使诗人的慨叹得以升华。

•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就是“酒”。

•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得上“名士”的标准。

•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程度。

•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而其中的刘伶、阮籍更是与酒有着莫大的关系。

•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还作了《酒德颂》。

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一、诗酒的起源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

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字中的一大奇迹,其历史悠悠数千年,其内涵之深厚非其他古老文字能比拟。

酒与汉语文化结缘也是深厚的,酿成香溢的“文化美酒”。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远古时期,酒便已经出现。

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史记》中记载: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

酒与“久”谐音,所以无论是亲朋宴会,过节人们都要以酒助兴,举杯畅饮。

自然古典诗歌中酒出现了一种以酒意命名的创作。

酒是最重要的饮料之一,人们充分享受饮酒的愉悦与美感,并创造造出一系列有关的汉字。

甲骨文中有“酉”字即“酒”字, 《说文》中关于酉部的字有数十个,有的关于制造,有的关于酒质,有的关于饮者状态,不一而足。

而汉语中反映、记录酒文化的词语、成语、典故、谚语更是数不胜数。

二、先秦时期的诗酒文化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 首涉及到酒,例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

推杯换盏之际,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还有先秦时期的《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寂,庶民采之。

螟岭有子,踝赢负之。

教诲尔子,式榖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毅?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虽然先秦的文字比较晦涩难懂,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安诗人通过饮酒,倾吐出慷慨悲凉 的生命之歌。 酒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 我的手段和工具。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格调慷慨悲凉, 深沉雄壮。
它表达了曹操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抱负, 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 虽然诗人感慨生命有限,但并不让人 觉得消沉, 究其原因,乃在于他的“对酒当 歌”——正是酒力的烘托,使诗人的 慨叹得以升华。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 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 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 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 就是“酒”。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 得上“名士”的标准。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 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 便可称名士。”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 程度。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 充分的发挥。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 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 何颓废之处。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 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 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 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 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还有一首诗也不得不提,那就是杜甫的《饮 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 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 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 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 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 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 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 然,高谈雄辨惊四筵。这首诗将各具神态的 饮中八仙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生动传 神。这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借助于酒,在 醉中获得的最大的自由,可以“天子呼来不 上船”。
且不说李白的《将进酒》、《把酒问 月》、《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 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 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 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劝 酒》等一系列咏酒诗, 即使那些并非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 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李白与酒,有着特别的不解之缘。 酒使得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得以尽情 展现,也使得诗人笔下的诗歌更富有 激情和感染力。 李白一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佳话,与 之对应的,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诗。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第九讲
严欣
要 目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五、吟诗 读词 唱曲 说酒 六、诗酒诗选
一、 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 安文学,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 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 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 佳作。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而其中的刘伶、阮籍更是与酒有着莫 大的关系。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自称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还作了 《酒德颂》。 阮籍喝起酒来,能够一醉两个月。 之所以会这样,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社 会政治背景有关。
对他们来说,酒是逃避现实的最好工 具,醉乡是他们安全的港湾。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阮籍以酒买醉, 佯狂避世:“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 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 阮 籍传》) 他其实是以酒来显示自己狂傲不羁、 超脱世俗的名士之风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 到这一境界。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 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 获得暂时的解脱。 这正是陶渊明痴迷于酒、“期在必醉” 的根本原因。
历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积淀, 尤其是陶渊明诗酒结合的生存方式,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 陶渊明之后, 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 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 宋词中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渐渐兴盛起来。 宋朝的词酒关系和唐朝的诗酒关系比 较起来,也有了一些变化。 唐朝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 表现忧国忧民、重大题材的站主导地 位; 送带饮酒词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表现 词人的生活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 种种情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 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 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 时期,当是唐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 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 出来的。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 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 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宴,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 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晋末宋初的大诗人陶渊明,更是一个 能饮善诗的大家。 诗与酒,共同注解着他的作品和人生。 他以酒作为媒介, 将酒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 把饮酒提高到哲理和艺术的层次。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这样描述 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 其实他是在这“醉”的境界中,忘却 荣辱得失和人生的悲喜。 陶渊明所追求的是一种反朴归真、天 人合一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