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压缩机推介资料(20100618)
并联机组的优势及说明

是指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压缩机并联共用一套制冷回路而组成的制冷机组根据制冷温度和制冷量的不同,并联机组的形式可多种多样。
即:同一套机组可以由同一型号的压缩机组成,也可以由不同型号的压缩机组成。
可以由同种型式的压缩机(如活塞机)组成,也可以由不同型式的压缩机(如活塞机+螺杆机)组成;既可以负载一个单一的蒸发温度,也可以负载数个不同的蒸发温度;既可以是单级系统,又可以是双级系统;既可以是单循环系统,又可以是复叠式系统等。
单机机组如果出现故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压力保护,也会保护停机了,冷库处于瘫痪状态,对库内存放货物的质量造成威胁,只有等待维修,别无他法可循。
并联机组的一个最明显的优点是可靠性高:当机组中的某台压缩机出现故障时,其它压缩机仍可继续正常工作;并联机组的另一个明显优点是效率高:运行费用低。
众所周知,制冷系统是按最恶劣工况选配压缩机的,而实际上制冷系统绝大部分时间运行在半负荷工况,在这种工况下并联机组COP值可以与满负荷状态时完全时同,而单机组在这时的COP值将降低一半以上,综合比较,并联机组比单机机组要节电30——50%。
※可分级进行容量控制通过多台压缩机的组合,可提供多级能量调节级数,机组冷量输出可以与实际负荷需求相匹配;多台压缩机可大小不等,以更加平滑地动态匹配实际负荷由此可实现针对负荷变化的最佳能量调节,提高效率,节省能源。
※并联机组平均效率,根据制冷系统的不同,比单机机组高30%——60%。
※根据回气压力变化由智能控制系统调整开机台数,机组部分负荷下,亦能保持最高效率。
※缜密的管路设计,把管路压力损失减到最小,最大限度提高机组效率。
※配置高效主油分离器,几乎可以完全分离出从压缩机排气口带出的润滑油,有效提高了换热器效率。
※提供多吸气支路控制,根据需要,一台机组可供多个蒸发温度,有效利用各蒸发温度的冷量,使系统运行在最节能工况。
※压缩机、储液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回气集管、供液总管、电控设备全部集中在一起,在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后尽量缩小设备占用空间,充分节约机房面积。
空调压缩机并联控制逻辑

空调压缩机并联控制逻辑
在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通常采用多台压缩机并联运行的方式来实现所需的制冷量。
并联控制逻辑是用来协调这些压缩机的启停和负载分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下面是并联控制逻辑的一些基本原理:
1. 压缩机轮换运行
为了平衡每台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控制逻辑会根据预设的优先级顺序轮流启动各台压缩机。
运行时间最少的压缩机将获得最高优先级被启动。
这样可以避免某台压缩机长期超负荷运转而导致过早老化。
2. 分段启动
为了防止同时启动多台大功率压缩机对电网造成冲击,控制逻辑会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分阶段启动各台压缩机,而不是一次全部启动。
3. 需求跟踪
控制系统会根据制冷侧或取暖侧的实际负荷需求,决定启动或停止压缩机的数量。
当需求增加时,会依次启动更多压缩机;当需求减少时,则相应停止部分压缩机。
4. 防止短循环
为了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停导致效率低下,控制逻辑会设置压缩机的最短运行时间和最短停止时间,防止发生短循环现象。
5. 安全保护
并联控制逻辑还需要结合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如高压、低压、过载等异常情况发生时立即停止相关压缩机,防止发生故障或损坏。
通过合理的并联控制逻辑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多压缩机并联系统的优势,实现高效、可靠的空调运行。
并联压缩机

CC:排量(每一转的排气量单位:立方厘米/转)主要数据:进/排气口压力、制冷量、制冷功率、能效比(制冷量/制冷功率)等控制方法:压力趋势预测控制法在吸气口加装压力传感器,当吸气压力传感器测知:(1)吸气压力符合设定值要求时,多联制冷机组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2)吸气压力高出设定值要求时,如果处于长时间保持高压力状态或持续上升状态,多联制冷机组加载,加载的方法是:按机头依次加载;如果开始进入趋于下降状态,多联制冷机组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3)吸气压力低于设定值要求时,如果处于长时间保持低压力状态或持续下降状态,多联制冷机组减载,减载的方法是:按机头依次减载;如果开始进入趋于上升状态,多联制冷机组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主要问题:润滑油回油分配均匀问题: 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工作时,必定有一少部分冷冻油会连续不断地从气缸中与制冷剂一起被压出,进入制冷系统的管路及冷凝器和蒸发器中。
当冷冻油不能连续地返回压缩机时,一定会造成压缩机油面下降,及至冷冻油枯竭,出现压缩机缺油烧毁现象。
在只有一台压缩机的制冷系统中,只要采用必要的措施,如采用合理的管路设计,系统各部位形成稳定的油量分布后,冷冻油会顺利地通过压缩机吸气管返回曲轴箱,使压缩机保持正常工作油面。
但是,在同一制冷系统中使用多台压缩机并联,存在着冷冻油能否顺利返回各台压缩机制的问题解决方案(不唯一):自动均油回路结构:多台制冷压缩机自动均油回路,由多台机壳内为高压油的压缩机及各压缩机所配带的油分离器、单向阀、节流器、贮油包等组成,如图所示。
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各压缩机的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并与所设贮油包进口相接,各贮油包的出口分别交错与所设均油管A和均油管B相接。
各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相接,油分离器的上出口与单向阀进口相接,各单向阀的出口与去冷凝器的排气管相接,各油分离器的下出口与节流器进口相接,各节流器出口与来自蒸发器的吸气管相接后进入各自压缩机的吸气口并引出接管。
压缩机并联新技术的应用

压缩机并联新技术的应用摘要:压缩机要保持独立的吸、排气管,仅仅只用均油管连接压缩机,从而使得压缩机润滑油油面保持平衡,进而使得缺油现象能够被避免。
压缩机并联技术的优势很大,近些年,在空调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空调行业中由于压缩机并联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空调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节能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本文主要对压缩机并联运行原理、压缩机并联新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主要的分析。
关键词:压缩机并联技术空调一、压缩机并联运行原理压缩机自身性能特点和工艺系统管网的特性对于压缩机并联运行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
图1、图2分别表示A、B两台压缩机分别并联于等压容器和管网的原理。
图1 两机并联运行于等压容器图2 两机并联运行于管网由图1可以得出:GA+B=GA+GBPA+B=PA=PB由图2可以得出:由上分析可知,在等压容器中,两个压缩机工作时,各单机况点在并联前后都不变;在管网中,两个压缩机在工作时,各单机工况点在并联后同一管网时流量要比各机独自工作时小,压力也高。
由此可知,并联的两机各自运行点要与最小流量点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压缩机并联新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对压缩机并联新技术在空调设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压缩机是空调的心脏,也是空调的主要耗能部件,采用高效压缩机是空调节能最为简单有效的措施。
低压、低温气体(从室内侧蒸发器回来的)首先通过总气管,然后从气体截止阀经过后,再进入气体分配器,把其分为两路,分别从1号四通换向阀、2号四通换向阀进入,然后分别通过吸气管向1号气液分离器、2号气液分离器中流入,然后分离混入气体中的残留液体,1号压缩机、2号压缩机的吸气口经过的都是纯气体直接吸入压缩机,经过压缩,把低温气体压缩成高温气体,把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然后在从1号压缩机、2号压缩机排气口经过,再通过各自排气管独立的进入1号油气分离器、2号油气分离器,分离气体中的油,然后通过均由管把分离出来的油流入压缩机,通过排气管,高温、高压气体分别进入1号冷凝器、2号冷凝器,变成常温、高压液体,高压储液器中存贮所有总汇的液体,然后从连接高压储液的总液管中经过,再向室内侧流入,然后再从室内热力膨胀阀中经过节流成低温、低压液体,然后通过蒸发器来进行蒸发,对于室内侧的热量大量的进行吸收,蒸发成低温、低压气体,进入总气管,在气体截止阀中经过再进入到室外侧的气体分配器中,这样有利于循环的不断进行,直到制冷的目的达到为止。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和使用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和使用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设计和使用概述
三、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设计
四、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使用
五、结论
正文
【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压缩机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压缩机的设计和使用中,油路控制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和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和使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设计和使用概述】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和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油路控制的设计,包括油路的布局、油路的调节和油路的控制;二是油路控制的使用,主要是根据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环境,合理选择和使用油路控制设备。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设计】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确定油路的类型和规模。
2.根据压缩机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设计油路的布局和调节系统。
3.根据压缩机的工作特性和油路控制的需求,设计油路的控制系统。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使用】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油路控制设备。
2.根据压缩机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调整油路控制的参数。
3.根据压缩机的工作状况和维护要求,定期检查和维护油路控制设备。
【结论】
总的来说,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和使用是压缩机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和使用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设计和使用
【最新版】
目录
一、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概述
二、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设计和使用
三、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正文
一、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概述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是一种在压缩机系统中使用的控制策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油路的压力来优化压缩机的运行性能。
在压缩机系统中,油路的压力对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并联压缩机油路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提高压缩机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二、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设计和使用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油路压力的控制,二是油路的使用。
在油路压力的控制方面,一般采用 PID 控制策略,通
过调整比例、积分、微分参数,使油路压力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
在油路的使用方面,需要根据压缩机的工作状态,适时地开启或关闭油路,以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在使用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对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合理地设计油路控制策略。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使油路压力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
最后,需要定期对油路进行维护和检查,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三、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降低能耗;二是可以提高压缩机的稳定性,减少故障率;三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因此,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在压缩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并联压缩机油路控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并联压缩机油路系统和制冷机组[发明专利]
![并联压缩机油路系统和制冷机组[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3d0e25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7.png)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C N 103673397A (21)申请号 201210324553.3(22)申请日 2012.09.04F25B 31/00(2006.01)F25B 41/04(2006.01)F25B 41/06(2006.01)(71)申请人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地址511685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学田管理区申请人江森自控科技公司(72)发明人季秀成 顾中华 王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代理人郑建晖杨勇(54)发明名称并联压缩机油路系统和制冷机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并联压缩机油路系统和制冷机组。
该并联压缩机油路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与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二油分离器,与所述第二压缩机连接;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润滑油;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一吸气管与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通过第二吸气管与所述第二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吸气管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吸油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二吸气管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吸油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油分离器与所述第一吸气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并联压缩机油路系统,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都可以获得足够的润滑油,保证二者得以正常稳定地工作。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3673397 A1/1页1.一种并联压缩机油路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10);第二压缩机(30);第一油分离器(11),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0)连接,分离所述第一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第二油分离器(31),与所述第二压缩机(30)连接,分离所述第二压缩机(3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气液分离器(50),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1)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1)分离出的润滑油;所述气液分离器(50)通过第一吸气管(70)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0)连接,通过第二吸气管(90)与所述第二压缩机(3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气管(70)在所述气液分离器(50)内的吸油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二吸气管(90)在所述气液分离器(50)内的吸油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1)与所述第一吸气管(70)连接。
并联螺杆压缩机系统介绍

并联压缩机
汉钟并联机与单机外观差异
带滤网油分
不带滤网油分
汉钟并联机与单机接口差异
并联制冷系统的优点
1.可有效进行容量控制:通过开/ 停机组中压缩机来调节2.提高可靠性:较单台压缩机停开次数少
启动负荷降低:各台压缩机的启动时间可分别用时间延迟方法分开;
3.备用性: 若其中1 台压缩机损坏,还有部分容量,可继续工作
4.置换费用减少:如果1 台压缩机损坏,由此造成的压缩机更换费用要比更换大规格压缩机的费用少。
5.制造成本低:相对同制冷量的两台单机系统,零配件少,减少制造成本
并联系统安装•并联系统排气部分
•并联系统吸气管路
•油路部分
并联系统图
并联系统注意事项
•1.用单机做并联机,需注意压缩机的油平衡•2.管路的清洁度需要保证
•3.建议在外置油分出口增加压力维持阀,保证压差保持在3.5~4kg
•4.建议在压缩机排气口总管增加消音器,减缓气流的派冲,减小噪音
•5.如配置吸气单向阀,排气单向阀无须配置
并联系统的保护装置
应用案例
排气口
马达液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均压并联方案原理
两台压缩机由于个体能力的差异,管路布置、管路粗细、 吸气量的不同等,会导致其油池内压力有一定偏差,回油 量也会有所差别。 本方案在压缩机吸气管对面增加了一根均压管,其管径 与吸气管一致,用于均衡两台压缩机之间的压力,减小两 台压缩机间的压力差。从而使得两台压缩机出现油量不平 衡时,油位高的压缩机内的油可以通过均油管流到另一台 压缩机内。进而达到两台压缩机之间油平衡的目的。 此外,为避免管路(排气管、吸气管等)出现振裂现 象,在吸气管、排气管处分别设置了U型弯。在压缩机与支 架之间的连接上采用刚性联结。 为使回油更加均匀,吸气三通的总管需要竖直朝上布置。
2010三洋并联涡旋压缩机
SANYO TANDEM SCROLL COMPRESSORS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LTD. 2010.06.18 张宝
一、压缩机并联的目的
并联机组可以替代相同容量单台大马力压缩机
并联机组可以实现容量分级控制
——相同马力双机可实现0%—50%—100% ——相同马力三机并联可实现0%—33%—66%—100% ——不同马力4HP+6HP并联可实现0%—40%—60%—100%
单向阀 回油毛 细管
单向阀
吸气
注:油分根据需要可设置为一个,安装在排气总管上
16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4.1 油分离器的选择
油分离器是从压缩机排出的气体中把冷冻机油分离 出来的设备。排出的气体从油分离器的吸入口进入容器 内,气体速度会变慢,通过容器里的过滤器把油和制冷 剂分离开。在日本,一般空调中采用直接回油方式(连 续回油)的油分,所以从油分到吸气管的回油管上要安 装毛细管,同时为了防止毛细管堵塞,需装过滤器。 回油毛细管的管径及长度要通过试验确定。
T形三通
Y形三通
Y形三通优于T形三通。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2.3 保护装置
• 排气温度保护器:两台压缩 机均装 • 高压开关:两台压缩机均装 • 低压开关:安装在吸气总管 上 • 截止阀或单向阀:安装在排 气管上,高压开关之后
5.吸气三通的布置方式 =>优化吸气三通的布置方式, 使两台压缩机之间的回油更加均匀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6.3 B系列并联机系统制作 项目 均压管 均油管 减震垫块 吸气三通 排气三通 U型弯 规格 22.2mm 12.7mm 尺寸同橡胶垫 总管28.58mm,分管22.2mm 总管19.05mm,分管12.7mm 具体根据布置空间决定
2.1 冷冻油油位问题
为保证安全运转,各压缩机曲轴箱内必须保证有适当 的油量。在单台压缩机运转及两台压缩机共同运转时,不 能出现缺油或油量过多现象。
压缩机并联使用时,由于压缩机的吐油量和系统回油
量的的差异,长久运转会引起压缩机的油面发生变化。 如果压缩机的吐油量大而系统回油量少时、则该压缩 机的油面就会持续下降,最后出现几乎无油状态,导致润 滑不良引起轴承烧损。 如果压缩机的吐油量少,而系统回油量大,则该压缩 机的油面会持续上升,最后电机转子几乎浸在油里面,导 致输入功率的增大,各部分温度上升。
3.电源电压在额定+10%(压缩机启动力矩最大
)的测定 4. 压缩机稳定运转时,系统共振的测定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2.4 配管应力
减小配管应力的措施: • 减轻配管系统的重量 • 设计可以吸收应力的弯曲部和环 状部 • 加大弯曲部的弯曲半径
(1)连接配管比较复杂; (2)增加了均油管 (3)压缩机并联在一起,容易共振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2.4 配管应力
如何对配管应力进行确认?
1.进行应力分析,确认应力集中点 (1)配管的固定部的根 (2)配管固定部的第一弯曲部 2. 压缩机ON、OFF「开停时」的应力测定
17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4.2 气液分离器的选择
气液分离器必须具备以下规格: ★确保有制冷剂最大充入量60%以上的容积。 ★为保证压缩机回油,气液分离器中的回气管 底部需要加一个Φ 1.5mm的回油孔,并且需要加过 滤网以防止杂质堵塞。 ★回油孔尺寸是否合适判断方法: 压缩机底部的温度―蒸发温度≧12℃ 当压缩机的油面比规定的低、气分的液面很高 时,需要考虑增加回油孔,使气分内混着润滑油的 制冷剂液体回到压缩机曲轴箱内,方法如下: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三、SANYO并联机型对应表
额定功率(HP)
3.5 4 4.5 5 6 7 8 9 10 12
R22
R407C R410A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2.1、如何均油?方法1
在运转一定时间后,通过以下顺序把双方压缩机短时 间进行ON-OFF。
① 停止A压缩机(OFF)1分钟,B压缩机保持运转。使 油通过均油管移动到B压缩机
2.1 如何回油?
① 尽量同型号压缩机连接,均等吐油量、回油量 ② 排气三通、吸气三通等要采用相同形状,尽量保 持均等的冷媒+油的流量 ③ 在排气管路上加装油分离器,减少排入到系统的 冷冻油量。 ④定时全运转回油。 例:隔一定时间(如1.5小时),将压缩机全部开一 次,带回存在系统中的存油。运转时间可控制在3~5min之 内即可。
所以,可考虑在持续2小时时将所有压缩机同时停 机一次,这样可通过压缩机之间的均油管进行均油。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2.2 避免回液
1. 尽量使管路形状均等化,减少回 液 如果管路形状不均,导致双 方回液量不同,就会在回液量多 的压缩机内发生液压缩以及油浓 度降低引起的润滑不良现象。 2.吸、排气三通形状
★根据压缩机的排油量,确定隔一定时间全部停机一 次,进行均油。 例:12HP压缩机的初始注油量为2800ml,运转中要 求的最少油量为2800*70%=1960ml,标准工况下的压缩机 排油量最大值为80ml/min ,设油分离器的分油率平均 值为80%,则考虑压缩机回油不良的情况下,压缩机可 运转的最长时间为:1960/80*(1-0.8)=122min。
六、DSA推荐均压并联方案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均压并联压缩机外形图
均压管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COP 3.212 3.224 3.08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② 停止B压缩机(OFF)1分钟,A压缩机保持运转。使 油通过均油管移动到A压缩机 ③
A
A、B都恢复到运转状态(ON))
运转
停止
B
运转 停止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2.1、如何均油?方法2
18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4.2 气液分离器的选择
A 气液分离器的回油孔Ф 1.0 ~ Ф 2.0 B 在A范围内压缩机的油面得不到保证时 Ф 1.2 + Ф 1.0(必要时追加) Ф 1.5 + Ф 1.0(必要时追加)
压缩机 A
LPS
单向阀
排气管温度保护
HPS
HPS
压缩机 B
曲轴箱加热带
• 均油管截止阀:根据需要安 装
保护装置安装示意图
均油管 电磁阀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2.4 配管应力
为什么要对配管应力进行确认?
Copyright© Dalian SANYO Compressor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2.1、冷冻油油位问题
1. 系统回油问题 (1)按照压缩机全开配置的吸气管、气分等都会很大, 在单台压缩机单独运转时,可能在吸气管中达不到足够的 流速,产生回油问题。 (3)如果有多个蒸发器的话,可能会发生不用的蒸发器 内存油的情况。 2.压缩机之间的油量平衡问题 对于内部低压型的压缩机,即使是压缩机的排气量相同 ,也会由于能力的差异及吸气管中不同的阻力损失,造成 几台压缩机曲轴箱之间的压力不同。而很小的压力差就会 造成较大的油位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