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

合集下载

强项令

强项令

现代与古代的“法”与“执法” 不同,现代法律 分公安、检察、法院三个部门,三权分立,各司 其职。
字词总结:
1、通假字
①流血被面 ②臧亡匿死
“被”通“披”,盖,覆 盖“臧”同“藏”,隐藏
③宣悉以班吏 “班”通“颁”, 2、古今异义词:分发
古:特例征召
①特征
今:作为事物特点的标志
②妻子 古:妻子和儿子 今:男子的配偶

廉洁
侧面烘托
2、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接着 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 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之(表现在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3、董宣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和美德?
执法严明,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廉洁
5、一词多义:
①因 ②叩 ③被
①因匿主家 ②因格杀之 ③因敕
因为 接着 于是,就
①乃驻车叩马 拉住,勒住 ②使宣叩头谢主 磕
①流血被面 动词,通“披”,盖,覆盖 ②唯见布被覆尸 名词,被子
5、一词多义:
④数 ①大言数主之失 动词,列举(罪过或过失) ②有大麦数斛 数词,几
①帝令小黄门持之 动词,命令
4.湖阳公主大发雷霆。董宣没有被吓倒,他拔出宝剑往地下一划, 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纵仆杀人。
5.湖阳公主骄横地搬出皇帝弟弟来压制他,董宣丝毫没有畏惧, 吩咐手下立刻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
6.湖阳公主差点儿气昏过去。她马上赶到宫里,哭哭啼啼地向 光武帝告状,说董宣欺负她。
7.光武帝一听,也很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侍卫当着湖阳 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出气。
公主说:“过去弟弟你是平民的时候,隐藏 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 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皇帝 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 于是命令道:“硬脖子县令出去!”赏

《强项令》

《强项令》

(二)试结合文章内容,整理文章的 主题思想。 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力斩豪奴 的故事以及他平生清贫的生活,表现他不 畏权贵、秉公办事的精神和清廉为官、刚 正做人的品格。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蜀大姓王齐雄坐①杀人除名。齐雄,太后姻 家,未更②赦,复官。齐曰:‚果如此,法挠③ 矣!‛明日,入奏事曰:‚齐雄恃势杀人,不死, 又亟④授以官,是以恩废法也。‛帝曰:‚降一 等与⑤官可乎?‛齐曰:‚以恩废法,如朝廷 何!‛帝勉⑥从之,乃抵齐雄罪。
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yè yǔ cān cáng chì yù 晔 圉 骖 臧 敕 鬻 gàn xùn cù 旰 徇 蹙 xún chuí fú 恂 箠 枹
2、指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强 项 令
范 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
地名,在今河南杞县
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
特别征召 躲藏 当时 家奴
(一)请观赏‚董宣执法‛的故事连环画。 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 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一)汉光武帝非常注重法令实施,当时的洛阳令 董宣性格刚正不阿,认为皇亲国戚犯了法,同样应 该法办。
(二)一天,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 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 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
复兴 平民,百姓 治理 用不着
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
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 俯。
叩头 按,撑 低头
指宦官 认错
能够
当即
柱子
盖,覆盖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九上《强项令》 (一)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九上《强项令》 (一)

第11课《强项令》教案教学目标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教学重点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

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八十卷,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二、人物介绍。

董宣是东汉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

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三、教师范读、正音。

晔()圉()匿()骖乘()叩()叱()箠()楹()敕()桴()臧()四、课文解析。

1. 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3.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4. 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5. 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6.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写法(侧面烘托)的篇章?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清廉的优秀品质,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

文章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课文语言精练、详略有致。

作者在记叙故事过程中客观地交代故事,不加以议论。

六、课堂练习。

1. 准确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强项令》导学案带答案

《强项令》导学案带答案

《强项令》导学案学科:语文课型:新授设计:马希英时间:2014.5.27董宣是东汉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硬脖子的县令。

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2.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宋左光禄大夫范泰之子。

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北宋时,人们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范滂传》等。

尤擅长论赞,如《皇后纪论》、《二十八将传论》、《宦者传论》皆为名篇。

3.相关资料《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

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

范晔的《后汉书》,就是在这些后汉书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

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

在本纪方面,它不同于《汉书》的一帝一纪,而是援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婴的先例,在《和帝纪》后附殇帝,《顺帝纪》后附冲、质二帝。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8《强项令》复习课件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8《强项令》复习课件语文版

1.词语解释
(1)后特征为洛阳令
征: 征召
(2)时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时[F]:在当时
(3)因匿主家
匿[F]:躲藏
(4)而以奴骖乘
骖乘:陪乘
(5)乃驻车叩马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6)大言数主之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7)因格杀之 (8)欲箠杀之 (9)陛下圣德中兴 (10)而纵奴杀良人 (11)将何以理天下乎? (12)流血被面 (13)使宣叩头谢主 (14)宣不从,强使顿之 (15)宣两手据地
格杀:打死 箠: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中兴:复兴 良人:平民,百姓 理:治理 被:盖;覆盖 谢:认错 顿:叩头 据:按,撑
(16)文叔为白衣时
白衣:平民,百姓(17Fra bibliotek臧亡匿死臧: 隐藏
(18)威不能行一令乎
行: 施行,施加
(19)因敕:“强项令出!” 强:硬
项:脖子
(20)宣悉以班诸吏
悉:全,全部
班: 分发
①“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 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②作为 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纪守法。(每点1分,共 2分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参考译文】【乙】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 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个人贪婪暴戾,一国就 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作一句话可 以坏事,一个人就能安邦定国。
【解析】阅读甲文可知董宣是一位刚正不阿、为官廉洁、 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的县令,不仅赢得了帝王的信任, 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结合下文主题,这一事例 恰好印证了乙文的“仁者以财发身”的观点,而不是 “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D项表述有误。
【答案】D

强项令节选文言文翻译

强项令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强项令者,汉光武时人也。

其人刚直,不屈不挠,故号强项令。

光武闻其名,欲试其才,乃召见之。

问曰:“子何为而得此名?”对曰:“臣性刚直,不曲意从人,故号为强项令。

”光武笑曰:“善哉!吾闻刚直者必刚毅,子果刚毅也。

”于是光武命其试职,欲观其才。

令其治狱,强项令不挠不屈,案法断刑,无枉纵之私。

光武大悦,曰:“真刚毅之才也!吾用子矣。

”遂用为县令,以治县有方,政绩显著,百姓称颂。

强项令闻之,自喜曰:“吾得用吾所长,政事必有所成。

”于是励精图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县中之事,无不严加考校,政事井井有条。

县令之政,威严而不失仁慈,百姓安居乐业。

一日,光武遣使至县,察其政绩。

使者至,强项令迎之,礼遇甚厚。

使者观其县治,见百姓安居乐业,皆曰:“此县令真贤也。

”使者还报光武,光武闻之大悦,曰:“强项令果非虚名也。

”强项令在县令任上,勤政爱民,政绩卓著。

光武闻之,欲进一步考察其才能,遂升迁其为郡守。

强项令到任后,治理郡事,依然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郡中百姓,皆安居乐业,政通人和。

时值边境有乱,敌军侵犯。

强项令闻之,立刻召集郡中将领,商议对策。

他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率领将士,奋力抵抗。

在强项令的带领下,郡中军队士气大增,敌军败退。

光武闻之大喜,封强项令为将军,赐予爵位。

强项令得此殊荣,更加勤勉治国,为民造福。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曲意逢迎,不偏不倚,以公正之心治理国家。

在强项令的治理下,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译文:强项令,是汉光武帝时期的人物。

这个人性格刚直,不屈不挠,因此被称为强项令。

光武帝听说他的名字,想要考验他的才能,于是召见了他。

问道:“你为何得到这个称号?”他回答说:“臣性刚直,不曲意迎合他人,所以被称为强项令。

”光武帝笑着说:“好!我听说刚直的人必定刚毅,你果然是刚毅之人。

”于是光武帝命令他试职,想要观察他的才能。

让他负责审理案件,强项令不屈不挠,依法断案,没有偏袒纵容的私心。

光武帝非常高兴,说:“真是刚毅之才!我要用你了。

《强项令》中“强”字的读音辨析

《强项令》中“强”字的读音辨析

《强项令》中“强”的读音辨析广东省南雄市黄坑中学张小平《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对“强项令”的注释为:“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强,硬。

项,脖子。

”据此,“强项”就应该理解为“硬脖子”。

课文并没有给“强”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读成“qiáng”有的老师就读成“jiàng”,就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竟然都各行其事。

从教辅资料来看,有的也像课文一样,没有注音(也许我们应该理解为读常读音),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七年级(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的则直接注音为“jiàng”,如原建平主编的《文言文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至于为什么这样读,则没有更详细的解释。

上网搜索的结果也是分为两派,有的支持读qiáng,有的支持读jiàng,但都没有权威的解释,以推测成分居多。

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强”有三种读音:即qiáng,qiǎng,jiàng.“qiǎng”的义项有两种:一为竭力,勉力。

如《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也引申为“勉强,强迫”。

如《老子·十五章》:“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还有一个义项就是通“糨”。

从义项来看,“qiǎng”这个读音可以排除。

“qiáng”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①弓有力;②壮健,强盛;③坚硬;④有馀,略多;⑤故意,特意;⑥甚,多。

从这六个义项来看,义项“③坚硬”与《强项令》中“强,硬”的解释比较接近。

我们再看看义项“③坚硬”释义时的举例:卫铄《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已上,强如石者为之。

《齐民要术·种谷》引《汜胜之书》:三月榆英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从以上两个释例来看,“坚硬”与“硬”等同。

“强项”译为“硬脖子”或“坚硬的脖子”都说得通。

【初中文言文阅读】《强项令》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强项令》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强项令》阅读答案《强项令》【自主学习】 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范晔 (y) 陈留圉人 (y) 骖乘(cn shng) 以头击楹 (yng) ?鼓不鸣 (f) 臧亡匿死 (cng) 因敕 (ch) 艾绶 (shu) 2. 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强项令》【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范晔(yè)陈留圉人(yû)骖乘(cán shàng)以头击楹(yíng)?鼓不鸣(fú)臧亡匿死(cáng)因敕(chì)艾绶(shòu)2.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

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3.查阅资料。

范晔史学后汉书史记汉书三国志(2)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棰杀之”。

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

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文章通过光武帝的言行变化,表现出他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课前课后】翻译下列句子。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明确: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2、公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明确: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明确: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他(看到车马),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比画着,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喝叱(那)家奴下车,因而(能)打死他。

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明确:陛下圣明德政(才能)复兴,但是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5、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项令》一、作家作品简介:1、《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后汉书》的最大局限就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

黄巾起义为东汉末的大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张角弟兄,竟不为立传。

他们的事迹,只附在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僚皇甫嵩的传中。

2、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二、课前热身yè cān shèng chì yǔ nì chuí范晔骖乘叱圉人藏匿箠杀yíng chìfúcáng击楹因敕枹鼓不鸣臧亡匿死三、朗读课文,串讲课文:1、重点词语:特,特例。

征,征召。

苍头,家奴。

以奴骖乘,以,用。

乃,于是,就。

以刀画地,以,用。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因格杀之:因,接着;格杀,打死;之,指代家奴。

何以,以何,凭什么。

不须,用不着。

须,等待。

谢,认错。

顿,叩头。

据,撑,按。

臧,隐藏,现在写作“藏”。

行,施行,施加。

敕,(皇帝)命令。

钱三十万:三十万枚钱。

悉,全,全部。

班,分发。

良人:平民,百姓。

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

豪强,指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卒,死亡。

妻子,妻子和儿子。

敝,破旧。

伤,悲伤,感到悲痛。

以,因为。

2、重点句子:(1)时湖阳公主苍头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2)及公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4)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四、分析课文:1、归纳段意:第一段:记叙了“董宣执法”的故事。

第二段:记叙了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2、找出“董宣执法”这一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起因: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高潮:公主回宫告状,董宣痛陈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结局:皇帝明白了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3、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

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

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文章通过光武帝的言行变化,表现出他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4、讨论:从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的行为,说说当时社会的法制状况。

明确: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法制不健全,权贵们可以无视法律,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并且不受法律的制裁。

刘秀起初对此并不以为然,直到董宣冒死陈言,才改变了看法,要“圣德中兴”。

5、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董宣的形象,文中还用对比的手法——刘秀对董宣态度前后对比;侧面烘托手法——豪强莫不战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鼓不鸣董少平”来表现人物。

6、提问:董宣除了具有执法严明,不畏强权的优秀品质,文中还写了他其他的美德吗?明确:文中还表现他清廉的美德,表现为:“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五、小结:1、表现手法上的特点第一节是正面描写董宣,第二节是侧面写董宣,正面和侧面相互呼应。

第一节是课文的详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是课文的略写部分,是课文的次要内容,文章详略得当,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为官清廉,奉公克己的优秀品质。

从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

文章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

2、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为官清廉,奉公克己。

3、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一.1.①凭,靠②用③拿④因为 2.C3.①古义:认错今义:感谢,礼貌用语②古义:特例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③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人的配偶4.①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②没有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③董宣把它全部分发给手下的官吏。

5.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宣不从。

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6.知人善任,英明懂大义的君主。

7.文天祥,岳飞等。

示例:①文天祥被俘,英勇不屈,誓死不降,光荣就义。

②岳飞面对“莫须有”的罪名,不肯屈服,最后被杀害。

8.范晔史学后汉书史记汉书三国志一、阅读: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如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1)给下面加点字写拼音。

(4分)枹()鼓数斛()而以奴骖乘()欲箠杀之()(2)文学常识填空:《强项令》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南朝宋史学家。

2%2.给加点文言词解释意思。

(5分)①宣悉以班()诸吏②使宣叩头谢()主③臧()亡匿死④欲箠()杀之⑤流血被面()3. 妻子:[古义][今义](2分)特征:[古义][今义](2分)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文言词语。

(6分)数以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翻译: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翻译:6.文中两个语段塑造了董宣的性格,请分别用2个词语(8个字)概括:,。

另外,从描写的角度(手法)则分别运用了描写、描写。

(4分)7、文中下列句子省略了主语,请补充出来。

(4分)()即以头击楹()强使顿之()赐钱三十万()将何以理天下乎?8、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

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精神?(3分)9、“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这些言行表明光武帝刘秀是个怎样的君王?3%【答案1、拼音略《后汉书•酷吏传》;范晔 2 1)分发2)认错3)通“藏”,隐藏4)用鞭子5)盖,覆盖3、妻:妻子和儿女,男有的配偶特征:特例征召;特点4、数:数落、列举;几。

以:因;用;用;按照。

5、1)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2)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6、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正面、侧面。

7、董宣;小太监;皇帝;皇帝。

8、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9、能听取正确意见,勇于改过,是个较英明的君王。

】二、阅读: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厦门亭侯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平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后特征为洛阳令特征:(2)而纵奴杀良人良人:(3)使宣叩头谢主谢:(4)大言数主之失数:2、翻译句子(3分)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3、文中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4、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最能体现董萱的性格,从这段中可看出董萱具有什么精神?(3分)【1、①特征:特别征召;②良人:平民,百姓;③谢:认错;④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2、陛下你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3、这是侧面描写,以老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萱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