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旅游空间布局规划)24
第4章(旅游容量)

从旅游者的角 从旅游者的心理感应程度角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定义 度定义
旅游容量(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在可持 综合 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 定义 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 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
旅游地 空间容量 一定时段内,旅游地的空间面积所能容 纳的最大游人数。
To 游人平均逗留时间 Ao 基本空间标准
线路法
公式
卡 口 法
M t
Mo 基本空间标准 面积或长度 游人在景区的平均逗留时间 武夷山旅游容量
M T CM t T o o
泰山岱顶旅游容量
泰山岱顶游览面积31360㎡,基本空间标准26㎡/人,每日可游 时间12小时,游人在岱顶平均逗留时间2小时。另外,岱顶观 日出处面积2100 ㎡(包含在岱顶游览面积中),观日出时基 本空间标准取0.7㎡/人,日出持续时间2小时,游人在此平均逗 留2小时。用面积法计算泰山岱顶的日极限容量。 岱顶观日出处容量 2100÷0.7×2÷2=3000(人次)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1.含义——是指人们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性,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运用适当的资金和技术手段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活动过程。
2.目的:是为了巩固、改善和提高其吸引力,创造出新的、更多更高的价值,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1.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前途、必要性和可能性、客源市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
2.研究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然后再进行实际的规划设计工作。
3.具体内容:(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分析(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这是经济可行性研究的核心。
(3)经济效益的论证、研究。
(4)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中的微观条件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1.突出独特性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的原始风貌,切忌过分修饰和全面翻新。
尽量选择和利用带“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
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突出民族化和地方化。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案例——辽宁古寺壁画惨遭“破坏性修复”所聘公司无资质辽宁省朝阳市景区内一处清代壁画被“修复”得面目全非,网友戏称动画片《大闹天宫》都比这画得好。
记者调查时发现,之前的施工单位并不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接寺的勘察、设计资质,而之前聘请来的画师对壁画的“修复”,是直接在壁画上重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作,效果令人咋舌。
修复前的清代壁画壁画修复后被指“红配绿”文物修缮应该是什么样?因为文物不能再造,一旦破坏,不可修复,所以文物修缮工作一定不能留下任何遗憾。
然而一位名叫“五角枫”的网友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朝阳云接寺令人发指的维修》的博客,直指这种修复已经玷污了“重绘”这个词。
部分旅游地独特的策划与宣传广西:“绿色诗境家园”(渲染生态佳境,温馨宜人的观光度假胜地)四川:“熊猫故乡”(突出唯我独有、中外闻名的旅游吸引物)新疆:“大漠风光、西域风情”(显示新疆独特的区域、地貌、民俗风情)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沿用家喻户晓的千古名诗绝句)沙漠景观承德:“皇帝的选择”(巧用清朝皇家度假地的历史由来)深圳:“世界名城、中华之窗”(把城市特色与著名景区联为一体)苏州乐园:“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巧借迪斯尼来宣传苏州乐园容易到达,可游性强的特点)瑞士:“世界的公园:瑞士、瑞士、还是瑞士”(显示环境优美、永久中立、人人可游)土耳其:“不是欧罗巴,胜似欧罗巴”(暗喻贴近欧洲,兼备欧亚风情)意大利:“露天博物馆”(形象概括文明古国)埃及:“历史的金库”(显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与金字塔形成联想)澳大利亚:“年轻的、时尚的、多姿多彩的国土”(揭示国家独特的历史与风采)2.保护性开发原则旅游资源不经开发难以发挥其效益,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难免对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旅游业全域化游客服务体系搭建方案

旅游业全域化游客服务体系搭建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方法 (4)第2章全域旅游概述 (4)2.1 全域旅游的定义与特征 (4)2.2 全域旅游的发展现状 (5)2.3 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 (5)第3章游客需求分析 (6)3.1 游客需求类型 (6)3.2 游客需求特征 (6)3.3 游客需求调研方法 (6)第4章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构建 (7)4.1 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7)4.1.1 统一规划原则:保证全域旅游服务体系与国家及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实现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7)4.1.2 公平共享原则:保障游客在全域旅游服务体系中的平等权益,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
(7)4.1.3 便捷高效原则: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核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7)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74.1.5 创新驱动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旅游服务模式,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7)4.2 服务体系构建框架 (7)4.2.1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涵盖旅游政策法规、旅游规划、旅游安全、旅游宣传推广、旅游投诉处理等方面。
(7)4.2.2 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优化旅游交通网络布局,提高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包括道路、航空、铁路、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7)4.2.3 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包括酒店、餐饮、旅行社、导游等方面。
(7)4.2.4 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全面、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信息服务。
(8)4.2.5 旅游产业协同体系: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包括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产业的融合。
(8)4.3 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8)4.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旅游立法,完善旅游政策法规,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法制保障。
第四章_旅游主体空间行为

4.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
(1)互补 (2)替代 (3)可达性 ① 交通与可达性 ② 空间距离与可达性 ③ 知名度与可达性 ④ 文化距离与可达性 ⑤ 旅游地接待条件与可达性 ⑥ 自然或人为的障碍性因素与可达性
二、旅游主体空间行为产生的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环境背景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丰富性 (3)自然地理环境的激发性 (4)自然地理环境的神秘性 (5)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性 (6)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性 2.人文地理环境背景 (1)追寻古人的踪迹 (2)建筑美学欣赏 (3)地理风情的吸引 (4)历史的见证 )
2.东亚太地区
20世纪 90 年代和21 世纪初期, 20 世纪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期 , 东亚太地区旅游 世纪 90年代和 21世纪初期 业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地区。 业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地区 。 据世界旅游组 织预测, 东亚太地区在21 世纪头10 年中, 21世纪头 10年中 织预测 , 东亚太地区在 21 世纪头 10 年中 , 国际旅游 人次将平均增长6 2010年 人次将平均增长 6.8% , 到 2010 年 , 国际旅游人次将 达到1 达到 1.9 亿 , 国际旅游人次在全球所占份额将达到 20. 20.3%,而成为能与欧美并峙的重要国际旅游客源输 出地。 出地 。 除了经济实力较强的日本是重要的客源地之 韩国、 新加坡、 泰国、 马来西亚、 外 , 韩国 、 新加坡 、 泰国 、 马来西亚 、 中国的台湾 和香港地区、 和香港地区 、 澳大利亚等地都开始大力发展出境旅 游。 中国在1998年的全球旅游客源国中排名第 位。 年的全球旅游客源国中排名第9位 中国在 年的全球旅游客源国中排名第 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后, 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后,也 逐渐成熟起来。 逐渐成熟起来。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参考答案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章旅游资源概述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请说明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答,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在英文中又被称为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其本身既包含能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因素,又包含决定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能否实现的一系列中介条件,是一个内涵极为广泛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如下,? 旅游资源具有客观存在性,? 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动机的吸引性, ? 旅游资源具有动态发展性, ? 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效益性。
2,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旅游资源的特点如下,? 吸引性,? 区域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 季节性和时代性,? 永续性,? 萌生性。
3,旅游资源的分类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应遵循下述原则,,1,同质性原则,,2,差异性原则,,3,递次性原则,,4,简明实用性原则。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4,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答,由于旅游资源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分类标准有,,1,成因指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与形成过程。
,2,属性指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等。
,3,功能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求的功用与效能。
,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5,其他例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都可作为不同目的与要求的分类标准。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1,人文旅游资源古典园林,故宫,,文学艺术,相声,,文物古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饮食与购物,王府井,,民族风情,四合院,,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2,自然旅游资源生物景观,香山红叶,第2章自然旅游资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基本类型如下,,1,地质地貌景观旅游资源,,2,水域风光旅游资源,,3,大气与太空景观旅游资源,,4,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2,试说明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含义和成因。
旅游学第四章

一.填空题1.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2.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人文旅游资源分为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四主类。
4.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等四主类。
5.在旅游研究中按照有关旅游资源可否人工再生的情况,将其划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6.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35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13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7.由于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影响旅游活动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旺季”、“淡季”和“平季”。
8.旅游资源多样性特点是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的,更是人们千差万别的旅游需要推动下的产物。
9.大多数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和天然旅游资源都是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
10.旅游资源评价因子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市场因子、质量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环境因子。
11.旅游资源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补充关系和替代关系。
12.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从旅游资源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
13.景区内部的交通通常要求做到“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14.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能够为来访旅游者提供满意经历的旅游对象物,其最终目的则是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可利用资源。
15.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既对立又统一。
16.造成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17.旅游资源在修复中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和两保持两保存原则。
18.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可区分三个区域,即核心区、过渡区、缓冲区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 A 。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详版课资]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详版课资]](https://img.taocdn.com/s3/m/df7f6aafb52acfc788ebc96d.png)
33
• 1976年,爱德华兹(Edwards S L)和丹尼斯 (Dennis S J)提出了另一个距离变量修改(用旅途 费用)形式
Tij PiA jexp(-Cij )
其中:
C ij
(x1
)(x
2
)(x x5
3
)
x4
x6
式中:
Cij为i、j之间的旅行费用;λ为经验估计系数;
x1为每升汽油的价格;x2为每千米耗油升数;
UiPi U jPj
d
ij
式中: Nij为从i到j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期望的相互作用流 Ui、Uj为权重 α、β、γ为参数
课堂优质
29
•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地理学者威尔逊 (Wilson A G)将引力模型和潜能模型混为一
体,形成了放大的引力模型或称之为一般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Tij KQ iD j f (dij )
G
x
1
x
2
d
ij
• 2、应用多元回归方法求取参数G、α、β、γ
• 3、利用已经求得参数的引力模型公式进行游客量
预测。
课堂优质
37
• 探讨:
• 引力模型的理论根源:万有引力
• 两地的“质量”和“距离”决定引力的大 小
• “质量”和“距离”怎样衡量
• 现有模型侧重在综合和一般指标,如人口 总数、经济总量、地理距离等
12 i1
2
R值越大——
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推论: 如果时间段改变,系数和指数也会不同。
R,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xi,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8.33,=100/12,表示游客量的平均月比重
课堂优质
旅游线路地理第4章 旅游地图

五、旅游地图的应用
旅游地图的应用 (一)用旅游地图进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二)用旅游地图研究旅游现象的分布规律 (三)利用地图分析旅游现象的相互联系 (四)利用旅游地图分析旅游现象的动态变化
第二节 旅游线路拓扑的绘制
章节目标:掌握并了解旅游线路拓扑的定 义、类型及绘制步骤 章节重点:掌握旅游线路拓扑的类型及步 骤
制图综合就是通过科学的综合选取反映地表重要 的、基本的、本质性的事物, 舍去次要的地图具有清晰性和一览性。
四、旅游地图的分类
(一)按照表现的范围和内容区分
按其表现的地域范围,可分为全国旅游图、区 域旅游图、城市导游图、旅游点导游图等 按照其表现内容又可分为旅游交通图、旅游线 路图、旅游设施分布图、旅游资源分布图等
一、旅游线路拓扑的概念
旅游线路拓扑的概念
旅游线路拓扑是按照网络结构理论, 将现实中某个 地域的旅游线路图抽象化为由节点和通道构成的 网络结构图。
二、旅游线路拓扑结构的类型
旅游线路拓扑结构的类型 (一)环型拓扑结构 (二)单线型拓扑结构 (三)星型拓扑结构 (四)网状拓扑结构
三、旅游线路拓扑的绘制步骤
三、旅游地图的特征
旅游地图特征:
(1)特殊的数学法则 数学法则使得平面地图具有足够的数学精度、可 测量性和可比性。平面地图要表现地表曲面就必 须按照数学法则。 (2)特定的符号系统 地图符号系统采用符号、颜色、注记等反映地表 可见和不可见的事物,是地图的语言,使地图具 有直观性和易读性。
(3)特异的制图综合
第四章
旅游地图
第一节 旅游地图
章节目标:掌握并了解旅游地图旅游地图 的定义、分类、特点、应用 章节重点:掌握旅游地图的分类、特点、 应用以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空间布局的内容
定位
定性
确定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项目的位置、边界和占地面积
确定旅游景区和旅 游建设项目的位置
常用 方法
降解区划法 聚类区划法
定 量
“总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例外)一般不 要求精确界定位置、边界和占地面积,大都用虚线在地图上画 圈,表示一种非精确的分区.
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功能分区图
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
主题性 原则 主导性 原则
完整性 原则
每个划分的次单元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主题既可以是特色资源,也可是人工建筑物。
将具有资源类型相似性、历史文化继承性、旅游功能统一 性、市场形象统一性的景观集中成片,划分相对集中区域。
保持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的自然单元的完整性 顾及行政区的完整性
社区-吸引物空间布局模式
甘恩(Gunn)1965年提出
在旅游区中心布局 服务中心,旅游吸 引物分布于其周围, 用旅游交通线连接 服务中心与各个吸 引物综合体。
游憩区-保护区空间布局模式
甘恩1988年提出
将国家公园划分 为重点资源保护 区、低利用荒野 区、分散游憩区、 游憩和服务区。
双核空间布局模式
第4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第 1节 第 2节 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和内容 旅游空间布局的模式
本章阅读书目
第1节 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和内容
一 二 三
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 旅游空间布局的内容
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景区划分 不 同 的 名 称 功能分区 功能布局 旅游区划 分区计划
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 旅游空间布局 旅游设施分区划片的过程。
试验区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布局模式
游览区
游乐区 森林旅游区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休(疗)养区
接待区
生态保护区
生产经营区 管理生态区
本章阅读书目
[1] 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 [2] 全华,王丽华.旅游规划学[M].大连:东北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3. [3] 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 版社,1999. [4]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 游出版社,2001.
缓冲区
抵挡人为对核心区的直接冲击
游憩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布局模式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 以及珍稀、濒危动物的集中分布地。除经允许 的科研活动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核心区
缓冲区
位于核心区外围,只准进入从事科研观测活动
位于缓冲区外围,可以进入从事科研试验、教 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 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环旅馆布局模式
对缺乏明显中心吸引物的景区,可将建筑风格独 特的旅馆布局在中心位置,使之成为核心。
海滨的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三大区域——海水区、海滩区、陆上活动区。建筑高度逐 渐增高。
海水区 海滩区 陆上区 海滨浴场 娱乐区 垂钓区 野营区 游艇船坞 海滨公园 游客中心 养殖区 沿海植物带
旅游住宿区 餐饮区
购物区 交通线
旅游空间布局的实践模式
㈠
㈡ ㈢ 美国国家公园的布局模式 中国自然保护区布局模式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布局模式
美国国家公园的布局模式
两 大 分 区 法 美国国家公园早期的分区模式 自然区
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区,保存原有自然状态
自然区的周围地区,设置游客中心、员工宿舍等
游憩区 自然区
三 分 法
资料来源: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 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48.
长春莲花山滑雪场旅游功能分区图
定性
景区命名,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山名、地 确定景 名、景观特征、历史古迹等予以冠名。 区名称 常用方法 “名称+类型” 原则 雅俗共赏 确定景 从方位上确定其边界位置或坐标位置 区范围 计算面积 描述景区形状特征 分析旅游资源特色 确定开发利用方向和功能定位 市场定位 客源空间范围定位 客源类型定位
集中功能 将旅游设施、商业设施相对集中布局。 单元原则 集中布局设施的优越性 环境保护 原则
接待设施、娱乐区等游人集中活动的区域应远离自然环 境脆弱或珍稀动植物区。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应划分为单独区域,控制游人数量
旅游区集中布局的优越性
1 节省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2 游客在景区停留延长,增加旅游收入 3 有利于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沟通 4 目的地居民能更多地使用旅游设施 5 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游客生活污染物可集中处理 6 可防止布局散乱造成的对自然景观的视觉污染
“详规”需要精确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和标高
降解区划法
加拿大史密斯 (L.J.Smith)1986 年提出。是一种 从较大地域单位 入手,逐渐按两 分法分解成越来 越小的区域的逻 辑划分法。
资料来源: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47.
聚类区划法
聚类区划法,又 称综合法或上升 区划法,是从小 的地域系统(旅 游点或村镇)入 手,逐渐合并为 数量较少的大区 域的方法。
特拉维斯(Trveis)1974年提出
双核是指旅游接待设施、娱乐设施集中的两个社区—— 度假城镇和辅助型服务社区。
观景台、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等集中在辅助型社区内, 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核式环布局模式
景区是核心,酒 店、餐馆、商店 等服务设施环绕 景区布局。各种 设施与核心景区 之间有道路相连, 形成圆环。
第2节 旅游空间布局的模式
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模式 旅游空间布局的实践模式
一
二
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模式
㈠ 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
㈡
㈢
社区-吸引物空间㈤ ㈥ ㈦
双核空间布局模式
核式环布局模式 环旅馆布局模式 海滨的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
瑞卡德(Richard)1973 年提出的针对国家公 园的布局模式。 国家公园由内到外分 成核心保护区、缓冲 区和开放区。 该布局模式得到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同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