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评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含教学反思一、内容概括课程介绍。

简要阐述本课程的重要性,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课程介绍,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教学内容。

依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社会生活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内容。

包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等道德方面的话题,以及基本法律法规和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等内容。

通过案例、故事等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

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演讲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思考道德问题和法治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实践应用。

强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包括社区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1. 介绍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在当下社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这门课程可以引导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这门课程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将直接影响社会的整体风貌。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基本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为社会和谐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6篇)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6篇)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6篇)道德与法治评课稿1本次听了赵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我学习,我快乐》一课。

这节课,我觉得孩子们就给展示了他们不一样的风采,而师生完美的配合,为我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听课体会:从内涵方面来说,《我学习,我快乐》这节课始终洋溢着快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首先从展示自我的“才艺大比拼“活动导入新课的学习,孩子们有的表演相声,有的表演古诗,有的展示魔方的还原,孩子们精彩的节目给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演相声的同学以其幽默的谈吐给大家带来阵阵欢笑,表演古诗的同学以其饱含激情的朗诵让孩子感受古诗的魅力,表演魔方的同学在极短的时间内让魔方还原六面,更是让大家瞠目结舌,佩服不已,大家在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示中感受孩子们各自成长的幸福、进步和自豪的情感,学生的表现积极向上,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是采取了让孩子们夸一夸的方式,让大家对表演的同学进行夸赞,孩子们听到夸赞之后,就产生了快乐、激动、兴奋的情感,从而为本节课以后的开展调节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和感情基调,也就自然而然的导入了课题《我学习,我快乐》这节课,我觉得教师做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始终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因为我教师创设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学习交流的氛围,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每个孩子在教学中都始终洋溢着积极参与的热情。

本节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有效融为一体,学生的交流没有流于形式,参与面广,几乎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课堂发言,而且孩子们也是有感而发。

这节课,教师的多媒体的使用比较合理,本节课,没有过多地使用媒体,而是恰如其分的利用了多媒体的有效性来辅助教学,教师精心选择的视频,更是为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导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回归生活指明了以后学习的方向,正像有的孩子说的那样“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帮助别人,举手之劳”,孩子们能够从那些视频中学习到学习做人,体会到文明,感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完美的落实了。

第一学区教研活动《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第一学区教研活动《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第一学区教研活动《道德与法治》评课稿有色指课堂氛围活泼大气,充满色彩,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1.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XXX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研究。

XXX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研究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总之,XXX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任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卫生惯,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 new XXX "XXX," students learn to distinguish een XXX and activitie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care of both personal belongings and public property。

They also discuss how they XXX teaching。

XXX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civilized。

polite。

and caring for public property.Secondly。

XXX。

concise talks。

and compact activities。

giving as much time as possible to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they take an active role in learning。

XXX activities。

which are the source of moral development。

The teacher can fully tap into students' active role by adopting us teaching methods。

小学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评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评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评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我能够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

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

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主要注重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

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

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

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

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

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评课稿-学会拒绝人教新科标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评课稿-学会拒绝人教新科标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评课稿-学会拒绝人教新科标(一)优点:1.体现了以生为本,突出了对学情的把握;2.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打分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3.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通过调查从多角度研究游戏利与弊;4.最后的益智游戏挖掘的恰到好处;(二)建议:1.教师没必要话太多或者重复学生说的话。

2. 在整个课的结尾处注意不要压抑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言水平。

3.调查数据不要仅限于本班,范围可以更广一些,这样做既有利于数据的准确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调查研究活动不宜过多,但是哪怕只搞一次也要保证做好。

4.师生互动的很好,但是生生互动欠缺,如果此时启用小组评价激励机制,形势会更活泼。

5.谈网络危害时,可以给一些视频等感性材料,增加视觉冲击力,如果做到触目惊心,效果会更好,避免不痛不痒情况出现。

6.教师应观察到,开始时有学生不参加活动,激励游戏参与的却很好。

可以单独邀请这名学生谈看法。

教师细致观察学生有助于挖掘学生的亮点,挖掘出学生的亮点也是本节课教师的亮点。

7.做课就是磨课的过程,教师的语言、仪态以及对课程的整体把握都会在做课的过程中提高。

8.对学生做课堂评价要细化到点对点,要中肯。

对于一般性评价,学生不会有很深的印象。

9.我和电子游戏的故事不仅是拒绝游戏的方法,如果深入挖掘其中的情节,能够体现出学生战胜诱惑的能力,给一点拔高式的表扬也不为过。

合理运用表扬的教育方式,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言丧邦”“一言兴邦”,如果说无端的挖苦可能毁了学生一生,合理的表扬可能成就学生的一生。

10.教师注意要从整体上设计一节课,要把一框放在一课中,一单元中,甚至放在整本书中。

要有全局性性的眼光。

11.一节有用的课要给学生留下印象,说明授课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管几天,还是管几个月,甚至终生受益?体现教师讲课内容和授课技巧。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道德与法治》评课稿6篇(热门)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1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

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

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体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题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写理念。

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

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

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始简单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二、灵活把握教材内容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

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比如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三、清晰目标,深化体验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为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该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评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评课稿。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始终认为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格,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法律的约束和遵守。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评价。

一、课程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友善、守规矩等;二是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明白法律对社会的作用。

这两个目标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涵盖了课程目标所要达成的各方面,如友情、诚信、守纪律、公平正义等。

同时,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将道德和法律的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守规矩的时候,可以通过讲解禁止打架斗殴、欺负同学等案例,让学生明白这些行为是违法和不道德的。

三、教学手段多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手段多样。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讲解外,还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公平正义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什么是公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评价方式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平时表现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二是考试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法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明确的目标、丰富的教材内容、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评价方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评价方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目标:
1.让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评判事物,培养良好的是非观;
3.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评价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评价必须全面考虑学生素质的构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二)差异性原则:
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着每个学生发展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让人人体会到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对部分智力滞后学生更应采取特殊评价方式。

(三)可行性原则:
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的,每项指标应明确具体,易为学生理解,便于教师掌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不仅要关注形成性评价,还要关注终结性评价,也就是把考试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平时的观察等)有机结合起来。

四、评价的形式: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具体内容为“纸笔测试教材内容和日常行为表现”。

五、评价内容:
综合评定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合格(70—80分)、需努力(60分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第三校区区域教研活动评课稿
10月12日上午,四棚小学、寿张镇小学、十五里园镇小学教师齐聚一堂,进行了区域教研活动。

三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亮点很多,近40分钟的课堂展示背后是团队老师们的辛勤打磨与完善,教师团队也在互相学习,互相成长,所以非常感谢寿张镇小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以评促教,以评促研,学习交流的机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它比语文课程更多地承担了育人功能。

三节课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情感态度培养为目标,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优点:
1.目标定位准确
六年级上册是法律专册,目的在于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也增强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本册第一单元有两课,第1课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每课分为三个板块。

宋老师执教的是第1课的,第一个板块《法律是什么》,这节课的目标是在于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李老师执教的是第二个板块《生活与法律》旨在认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佟老师执教第2课的最后一个板块《树立宪法权威》,是承接前两个板块,让学生在感受宪法日、理解宪法后的一个行为落实。

三位教师的课堂也是围绕目标组织学生活动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

2.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根据这一课程性质,三位老师课堂上都较好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学生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展开交流。

课堂上教师呈现的特点,不仅是简单教材知识的罗列更多的是教材知识的重组与整合。

如李老师通过“七嘴八舌”交流环节,设置问题:谈一谈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回答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贪污罪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也同时反映了学生在法律方面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从刑法到民法再到行政法,层层递进,促进学生了解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有效设计教学问题。

巩固交流环节在采用连线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让提高了学习效率。

宋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排队上大巴和父母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切入
学习目标,拉近学生、生活与法律的关系,让同学们感受到日常生活是与法律息息相关的。

教师通过设计“作为我们是一名小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了解了法律的内涵,知道法律不仅赋予人们权力,还有一定的义务,不仅保障人们的反权利,也保障人们的义务。

佟老师执教通过设计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宪法知识简单地分析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树立宪法权威、宪法宣誓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宪法具有的最高权威,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学生在制作宪法宣传标语、张贴在宪法树上这一实践活动中,体会了维护宪法权威的行为,也为落实学生维护宪法权威行动引航。

此外,三节课都采用了补充视频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容量更大一些,课堂气氛更灵活一些,有效保证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综合性特点展现。

课堂教学总有一种会存在遗憾,前两节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方式来进行探究活动,教学时应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探究问题动动手、动动笔。

佟老师作为走上工作岗位仅仅一个月的教师,在个人书写基本功、课堂教育机智、业务水平方面还有很多很大的进步空间。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提升我们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加大对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真正发挥出课程应有的实效性。

2020年10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