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Plant_hormones)
植物激素Plant_hormones ppt课件

方法根据不同的已知浓度的抗原与抗原抗体沉淀量的关系式,便可计 算出样品中激素的含量。当前常用的两种激素定量技术。 放射免疫法:如用放射性抗原,则可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来定量。如 放射免疫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采用酶标记的抗体来指示抗原抗体结合的微量 测定法。酶作用底物的呈色反应鉴定激素含量。
起初人们认为某一种植物生理作用具有专一性。例如生长素 促进细胞体积扩大;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 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休眠以及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等。后 来发现上述每一种生理现象的控制因素极为复杂,不是一种 激素起一种作用,是各种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5
பைடு நூலகம்
1. 不同激素间浓度和比例的影响
激素特点: ①产生于植物体内特定部位,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特殊环境下 的代谢产物; ②能够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③不是营养物质,低浓度产生各种特殊的调控作用(生长、抑制)。
3
激素合成部位: IAA在分生组织及种子内合成; GA主要在生长的种子中合成; CTK主要在根尖合成; ABA和乙烯虽能在不同器官合成,但在成熟、衰老和胁迫环
GA与生长素:GA抑制生长素结合态的形成及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 高生长素的浓度;赤霉素则能促进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作用。
4. 不同激素的连锁性作用。
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往往伴随生长发育进程而有显著的变化,这种现 象揭示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相应由不同激素起着特定作用。对整个生 长发育过程而言,各种激素起着连锁性的作用。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共同控制烟草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这种作 用取决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各自浓度与适当的比例,表现出两种 激素相辅相成的作用。
植物激素(Plant_hormones)

2.物理和化学方法 植物激素的测定分析采用薄层层析、气相
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层析(high liquid performance chromatography,HPLC)、质谱分析(mass spectrography,MS)等,其原理大都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介质中 的分配系数。测定生长素含量可以达到10-12g的水平。如GC测定乙 烯含量;气质联谱(GC-MS)分析赤霉素。
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相互之间的作用 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 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 植物体内存在油菜甾体类(BR)、多胺(PA)、茉莉酸 (MJ)、水杨酸(SA)、寡糖素等也具有近似激素的特性。 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赤烯酮等 起初人们认为某一种植物生理作用具有专一性。例如生长素 促进细胞体积扩大;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 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休眠以及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等。后 来发现上述每一种生理现象的控制因素极为复杂,不是一种 激素起一种作用,是各种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2.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顶端优势有 相反的效应,生长素与乙烯对叶片脱落也有相反的作用,脱落酸对生 长素、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也有分别的拮抗作用。
3. 某种激素通过影响其它激素的合成、运输及代谢而改 变后者浓度。
生长素提高乙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体内乙烯合成有显著的 促进作用,生长素提高乙烯合成效率,乙烯抑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 输并影响生长素的代谢。 GA与生长素:GA抑制生长素结合态的形成及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 高生长素的浓度;赤霉素则能促进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作用。
激素特点: ①产生于植物体内特定部位,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特殊环境下 的代谢产物;
植物激素合成与降解

一、赤霉素(GA)
•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 •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
果实发育。 • 分布:生长旺盛的部位。 • 存在形式:自由赤霉素、结合赤霉素
再在ACC合酶的催化下形成5’-甲硫基腺苷和ACC,MTA通过杨氏循 环再生成蛋氨酸,而ACC则在ACC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乙烯。
• 乙烯在植物体内形成以后也会转变为二氧化碳和乙烯氧化物等气 体代谢物,也会形成可溶性代谢物,如乙烯乙二醇和乙烯葡萄糖 结合体等。
• 乙烯代谢的功能是除去乙烯或使乙烯钝化,使乙烯水平达到适合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 在晚期C-6氧化途径中, 油菜烷醇第22、23位碳原子(C-22, C-23)上 的氢键先后被羟基化, 依次生成6-脱氧长春花甾酮和6-脱氧茶甾酮。 6-脱氧茶甾酮第3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被异构化, 其中经历脱氢和还 原两步反应, 先后形成6-脱氧-3-脱氢茶甾酮和6-脱氧香蒲甾醇。接 下来, 6-脱氧香蒲甾醇第2位碳原子上的氢键被羟基化而形成6-脱 氧栗甾酮。6-脱氧栗甾酮第6位碳原子上的氢键先后经过羟基化和 脱氢作用, 依次被转化为6-羟基-栗甾酮和栗甾酮。
(二)光氧化
• 体外的吲哚乙酸在植物色素核黄素催化下,可被光氧化,产物也 是吲哚醛和亚甲基羟吲哚。
• 植物体内自由生长素水平是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的,它是通过生 物合成、生物降解、运输、结合和区域化等途径,调节体内生长 素水平,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求。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表现为三个 特征:
1.双重作用 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 在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A47-植物生理学-7版第8章植物生长物质

(四)促进雄花分化
对于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用GA处理后, 雄花的比例增加;对于雌雄异株植物的雌 株,如用GA处理,也会开出雄花。GA在这 方面的效应与生长素和乙烯相反。
(五)其它生理效应
GA还可加强IAA对养分 的动员效应,促进某些植 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延缓 叶片衰老等。
此外,GA也可促进细 胞的分裂和分化,主要是 缩短了G1期和S期。
从图中可以看出,14C 标 记 的 葡 萄 糖 向 着 IAA 浓 度高的地方移动。
IAA对草莓“果实”的影响 A.草莓的“果实”实际是一个膨大的花柱,其膨大是由其内 的
“种子”生成的生长素调节的。 B.当将瘦果去除时,花柱就不能正常发育。 C.用IAA喷施没有瘦果的花柱时,其又能膨大。
(四)生长素的其它效应
生长素还与植物向光性和向重力性有关,引 起单性结实、促进菠萝(凤梨)开花、引起顶端优 势、诱导雌花分化和促进形成层细胞向木质部细 胞分化。此外,生长素还与器官的脱落有一定的 关系。
引起顶端优势
图 生长素抑制了菜豆植物株中腋芽的生长 A.完整植株中的腋芽由于顶端优势的影响而被抑制; B.去除顶芽后腋芽生长; C.对顶芽切面用含IAA的羊毛脂凝胶处理,从而抑制了腋芽的生长。
2.运输抑制剂响应1蛋白 (transport inhibitor response 1,TIR1) 这类蛋白位于细胞中, 是负责蛋白质降解的SCF (SKP1/cullin/F-box)蛋 白复合体的组分之一。
转录因子:Aux/IAA蛋白 响应因子:ARF
(二)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生长素最明显的生理效应之一就是促进细胞
蛋白降解复合体 阻遏蛋白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化学结构
氨
植物激素合成与降解

1.油菜素内酯合成途径
• BR合成由早期和晚期C-22氧化途径、早期和晚期C-6氧化途径、早 期C-22氧化途径与晚期C-6氧化途径之间的合成捷径组成。
再在ACC合酶的催化下形成5’-甲硫基腺苷和ACC,MTA通过杨氏循 环再生成蛋氨酸,而ACC则在ACC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乙烯。
• 乙烯在植物体内形成以后也会转变为二氧化碳和乙烯氧化物等气 体代谢物,也会形成可溶性代谢物,如乙烯乙二醇和乙烯葡萄糖 结合体等。
• 乙烯代谢的功能是除去乙烯或使乙烯钝化,使乙烯水平达到适合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首先是根,其次是芽,最后是茎。
3.对离体器官和整株植株有别,生 长素对离体器官的生长具有明显
的促进作用,而对整株植物效果 不太明显。
三、细胞分裂素(CTK)
• 合成部位:根尖、芽尖、萌发的种子。 •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 • 分布: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细胞分裂素的种类: 天然的细胞分裂素 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
二、生长素
• 合成部位:幼嫩的叶,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 分布:大多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 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生长(两重性)
生长素的降解
• (一)酶促降解,分为脱羧降解和不脱羧降解 1.脱羧降解 在IAA氧化酶作用下氧化时脱羧产生二氧化碳 2 不脱羧降解 IAA降解物仍然保留IAA侧链的两个碳原子,不脱羧。
(一)多胺与植物生长促进剂
• 多胺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植物多胺合成的每一步骤都可 以被加入Put、Spd和Spm促进。一般来说,多胺生物合成最活跃的 地方,细胞分裂最旺盛,多胺的浓度及其生物合成速度的提高总是 先于或与DNA和蛋自质的增加同时发生。
• 即Spm单独或与上IBA合用都能提高绿豆幼茎插条的生根数,并目. 多胺与IBA在诱导生根方面有相加效应,同时,IBA诱导的生根过程中, 多胺合成速度也加快,含量增加。由此看来,生长素类物质促进生 长可能是通过多胺来实现的。
植物激素

脱落酸:在植物体细胞胚胎( 以下简称体胚) 的发生过程中, 植
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尤为重要, 阐明它们在体胚发生中的作用
机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体胚发生的本质。大量研究表明, ABA对
植物体胚的发生发育有重要作用, 添加适量的外源ABA 可明显
地提高体胚发生的频率与质量。ABA对植物体胚发生的促进作
A
C
D
基因YUC1、YUC4、YUC10和TAA1在胚胎中表达, 合成生长素;
PIN1 运输生长素到胚根原细胞, 对胚根原中生长素峰值
(auxin maximum)的形成至关重要; MP和BDL在胚胎内层区域 表达, 生长素导致IAA10降解, 激活ARF9和其它的ARFs, 调控
胚根原分化; bHLH转录因子TMO7移动到胚根原细胞调控其分
化; (E), (F) 生长素调控子叶原基起始及子叶发育, YUC1、YUC4、 YUC10 和 TAA1 在 子 叶 原 基 及 顶 端 分 生 组 织 形 成 区 域 表 达 ; TAA1在静止中心(QC)前体细胞中表达, 它们对子叶和静止中心
的参形考成文和发献育:不可缺少。
[1]霍妙娟,魏岳荣,胡家金,彭昕琴,黄秉智,杨护. 脱落酸在植物 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调控作用[J]. 中国生物工程杂 志,2007,11:92-98. [2]宋丽珍,王逸,杨青华,程佑发. 生长素在植物胚胎早期发育中 的作用[J]. 植物学报,2013,04:371-380.
右侧和两幅图片展示了植物激 素种类的不同和植物激素浓度 不同的情况下,对植株生长的 影响。事实上,同一种植株,选 用不同的激素,其生长情况也 不尽相同。
由于单细胞起源的体胚发生体系是理想的外源基因操作体系, 体 胚发生的研究在基因工程、体细胞融合、细胞突变体诱导、人工 种子、杂种合子胚的挽救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期望通 过对ABA对植物体胚发生调控机制的研究, 能够阐述其作用机理, 从而优化体胚发生程序, 对于在理论上理解高等植物胚胎发生过 程当中的形态建成, 对于实践中应用生物技术培育植物新品种均
植物激素的概念定义

植物激素的概念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是指植物天然产生的、低浓度就能影响生理过程的有机物质。
激素影响的过程主要包括生长、分化和发育,其他过程如气孔运动也受影响。
植物激素也被称为Phytohormone,但不太常用。
在Went和Thimann1937年出版的《植物激素》(phytohormone)中,激素被定义为能从器官的一个部分运输到另一部分的物质。
最初植物生理学应用“激素”是源于哺乳动物中的“激素”概念,涉及其在特定部位合成、在血液流中运输到靶组织,在靶组织通过激素浓度控制生理反应。
第一个被鉴定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能使离其合成位点一定距离的组织产生生长反应,因此满足能运输的化学信号的定义。
但是这都是在我们现在对激素全面了解之前,现在已清楚,植物激素并不满足哺乳动物激素概念的要求。
植物激素的合成可能在特定部位(与动物激素类似),但可在较大范围的组织或细胞中产生。
同时,它们可能被运输到其他部位起作用,但并不总是如此。
在一种极端情况下,我们发现细胞分裂素从根系到叶片的运输抑制衰老和维持代谢活性;在另一种极端情况下,气体乙烯会导致与合成乙烯的同一组织或同一细胞的变化。
因此运输不是植物激素的必要特征。
虽然现在认为“激素”表示可运输的化学信使,最早应用“激素(hormone)”一词是在100年前在药物学中指刺激因子。
实际上,hormone一词来自希腊语,表示“刺激(stimulate)”或“反应(to set in motion)”。
因此该词本身的原始含义不要求运输(per se),上述植物激素的定义更接近于希腊语中的原义,而非动物生理学中目前所用的激素的含义。
植物激素是一系列特殊的化合物,有着特殊的代谢和特点。
植物激素共同的特征是:植物中天然的、在远低于营养和维生素的低浓度下能影响生理过程的化合物。
植物生长物质 激素和除草剂

2021/4/27
实用文档
32
4、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目前尚不肯定。
2021/4/27
实用文档
33
5、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
(1)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 (2)诱导芽的分化 (3)延迟叶片衰老
2021/4/27
实用文档
34
第四节 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二、脱落酸的化学结构 三、脱落酸的分布与代谢 四、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五、脱落酸的生理效应
图6-8 赤霉素实的用文生档 物合成途径
23
2021/4/27
实用文档
24
4、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1.赤霉素调节生长素的水平 2.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
图6-17赤霉素对生长素水平的调节
2021/4/27
实用文档
25
2021/4/27
实用文档
26
5、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1)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2)打破休眠 (3)促进抽苔开花 (4)影响性别分化
2021/4/27
实用文档
18
6、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6.1 促进伸长生长 6.2 促进器官与组织分化 6.3 促进结实 6.4 防止器官脱落 6.5 影响性别分化
2021/4/27
实用文档
19
第二节 赤霉素类
1、赤霉素的发现与化学结构
2、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
3、赤霉素的存在形式与生物合成
4、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 植物生长物质可分为两类: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
Phytohormones)和植物生长调
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
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性质又不稳定,加之细胞中其他化合物的 干扰,故测定方法必须十分灵敏和专一。通常先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来 提取,既要避免许多干扰物质,又要防止激素破坏。其次采取各种萃 取或层析步骤,使激素得到部分提纯,然后用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方 法测定其含量。
1.生物测定法 是通过测定激素作用于植物或离体器官后,所产生 的生理生化效应的强度,从而推算出植物激素含量的方法。如小麦胚 芽鞘切段伸长法;根据赤霉素与α-淀粉酶活性原理,用半粒种子法; 萝卜子叶增重法测定细胞分裂素含量等。
四、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
过去研究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理,多采用外源激素及对内源激素 水平的检测。观察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这种方法为人们认识激素的 功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受到吸收、运 转和内外因素的干扰。在细胞中的有效浓度,有很大的差异。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手段在研究植物激素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大 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激素作用的认识。 通过在自然界筛选或化学诱变,得到了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的突变体 (mutant)和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激素合成基因突变体。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地从农杆菌和假单孢菌中克隆出生长素和 细胞分裂素地代谢基因,获得了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 使人们有可能改变植物内源激素水平,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地 浓度和分布,重新检查各种生理现象。
3.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激素的一种
方法根据不同的已知浓度的抗原与抗原抗体沉淀量的关系式,便可计 算出样品中激素的含量。当前常用的两种激素定量技术。 放射免疫法:如用放射性抗原,则可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来定量。如 放射免疫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采用酶标记的抗体来指示抗原抗体结合的微量 测定法。酶作用底物的呈色反应鉴定激素含量。
对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代谢、运输与分布进行有效的遗 传调控、化学调控和环境调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 品质。
一、植物激素的定义
植物激素( Plant hormones)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系列有机化合 物,其含量非常低,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整个进程。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具有内源激素相似的生理活性或能影响内源激素合成、 运输、代谢或生理作用。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一般称为植物生长调节 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统称为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
高级植物生理学
Advanced plant physiology
植物激素
PLANT HORMONE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不仅是一门基础生物科学,并且是广 泛用于农林、园艺等生产之中。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植物体内有多种有机物与无机 物,通过代谢作用供给细胞生长与分化所必须的基本物质。 植物激素则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方向与进度。
GA与生长素:GA抑制生长素结合态的形成及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 高生长素的浓度;赤霉素则能促进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作用。
4. 不同激素的连锁性作用。
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往往伴随生长发育进程而有显著的变化,这种现 象揭示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相应由不同激素起着特定作用。对整个生 长发育过程而言,各种激素起着连锁性的作用。
2.物理和化学方法 植物激素的测定分析采用薄层层析、气相色
谱(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层析(high liquid performance chromatography,HPLC)、质谱分析(mass spectrography,MS)等,其原理大都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介质 中的分配系数。测定生长素含量可以达到10-12g的水平。如GC测定 乙烯含量;气质联谱(GC-MS)分析赤霉素。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共同控制烟草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这种作 用取决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各自浓度与适当的比例,表现出两种 激素相辅相成的作用。
植物激素相互控制雌雄异花及雌雄异株花植物的性别分化,乙烯与 赤霉素的浓度比值高低有利于黄瓜雌花分化,相反的情况则有利于雄 花的分化。在雌雄异株的大麻及菠菜实验中,花性别分化取决于细胞 分裂素与赤霉素浓度的比值。
境下能在特殊部位大量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激素运输特点:
植物激素运输主要为微管系统,生长素在胚芽鞘及幼茎组 织的细胞间短距离运输, 有极性运输特点,而且与细胞的 伸长有关,其它激素无极性运输。
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相互之间的作用 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 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 植物体内存在油菜甾体类(BR)、多胺(PA)、茉莉酸 (MJ)、水杨酸(SA)、寡糖素等也具有近似激素的特性。 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赤烯酮等
激素特点: ①产生于植物体内特定部位,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特殊环境下 的代谢产物; ②能够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③不是营养物质,低浓度产生各种特殊的调控作用(生长、抑制)。
激素合成部位: IAA在分生组织及种子内合成; GA主要在生长的种子中合成; CTK主要在根尖合成; ABA和乙烯虽能在不同器官合成,但在成熟、衰老和胁迫环
起初人们认为某一种植物生理作用具有专一性。例如生长素 促进细胞体积扩大;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 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休眠以及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等。后 来发现上述每一种生理现象的控制因素极为复杂,不是一种 激素起一种作用,是各种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1. 不同激素间浓度和比例的影响
2.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顶端优势有相 反的效应,生长素与乙烯对叶片脱落也有相反的作用,脱落酸对生长 素、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也有分别的拮抗作用。
3. 某种激素通过影响其它激素的合成、运输及代谢而改变 后者浓度。
生长素提高乙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体内乙烯合成有显著的促 进作用,生长素提高乙烯合成效率,乙烯抑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 并影响生长素的代谢。
小麦成熟阶段种子中内源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与脱落酸的 含量在其灌浆至成熟过程中相继出现高峰;当种子由休眠、后熟直至 萌芽阶段,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上述过程相反。
生长过程中植物组织对不同激素的敏感性变化。例如:燕麦胚芽鞘 在生长初期对赤霉素最敏感,而在生长中期及后期对细胞分裂素及生 长素的敏感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