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三年级下册《生态安全与生命》教学方案

三年级下册《生态安全与生命》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生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破坏的危害- 生态保护的意义2.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和方法- 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3. 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爱护生命,关心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具体案例分析:珍惜生命的故事和事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命的珍贵,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
2.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生态安全和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互动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生态安全和生命教育的深入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对生态安全和生命教育的理解程度和态度转变。
2. 问答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作品、表现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课本:三年级下册《生态安全与生命》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视等。
3. 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生态环境和生命教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4. 实物展示:展示环保用品、植物和动物标本等。
教学安排本教学方案共分为8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环保宣传视频,讨论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2. 进行垃圾分类小组游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实地考察附近的生态环境,了解生态破坏的危害。
4. 分组制作环保海报,呼吁保护环境。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3
培养积极心态
通过乐观思考、感恩练习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 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际交往技巧
教授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主动打招呼、分享、倾听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 集体。
解决人际冲突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冲突,通过沟通、协商和妥协等方式解决问题。
03
生态教育:保护环境,共建美好 家园
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
指的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 群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 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 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
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部分。其中 ,非生物环境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 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以各种方式摄取营养,分解者将动 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
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同时可以将有用垃 圾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资源回收利用的方法
包括源头分类、专业回收和再利用等方式。源头分类是在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分类投放, 专业回收是对特定类型的垃圾进行专门回收,再利用是将回收的垃圾进行加工处理再次利 用。
环、呼吸、消化等系统。
人体功能
讲解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 解人体是如何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 。
生长发育
介绍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 理变化。
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饮食健康
运动锻炼
(完整版)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备课本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年级三年级二班教师潘传芬2016—2017学年下期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寻找生存的家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
(旧石器时代)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蓝鲸→辽阔的海洋鸟儿→森林和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4—7页的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艰辛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的折磨。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备课本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年级三年级二班教师潘传芬2016—2017学年下期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寻找生存得家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得生物要依赖于不同得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得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得环境中?②您知道吗?在我们得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得大家园?③读教材P2页得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得感想。
(生命得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就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得?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得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得石器。
(旧石器时代)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得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得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 画一画您心中得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就是有本质区别得: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得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得智慧与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得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 1、寻找生存得家园牛羚→水草丰茂得草园蓝鲸→辽阔得海洋鸟儿→森林与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得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得家园人类→用智慧与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得美丽家园 2、生命健康得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4—7页得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得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得艰辛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得折磨。
小学三年级下册生态生活与安全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下册生态生活与安全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态环境保护课时一:我们的家园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生态,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界的美好和生态环境现状,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课时二: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许多珍贵的物种和资源,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它们。
同时,本课还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步骤。
通过观察图片、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地球。
课时三:垃圾分类我做主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垃圾产生的原因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让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环境,了解周围环境健康和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及垃圾的来源、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课时四:保护水资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
第二单元安全知识教育课时一:警钟长鸣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交通安全法规等信息。
通过播放有关交通安全的动画片、图片等形式,以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发言来让学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课时二:电闸惊险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家庭电器的危险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家电。
通过教师的讲解、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电器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课时三:坐电梯要安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梯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电梯的构造、电梯的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电梯。
课时四:消防安全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消防安全知识,让学生理解火灾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安全地逃生。
通过真实情境的练、演示、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应对突发火灾的基本技能。
本教案涵盖了小学三年级下册生态生活保护与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全面、系统地为学生规范生态生活和提供安全保障。
2022年四川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学设计

2022年四川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程为2022年四川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下期的《生命生态与安全》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生命。
2.生态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的现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生命、生态和安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生命现象、生态环境的问题以及安全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现状,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3.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2.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现状3.安全问题的识别和处理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命的起源、生态的概念等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安全隐患。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命、生态环境和安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题目和案例。
3.准备相关的作业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兴趣和重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素材,呈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安全隐患,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安全隐患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生命、生态环境和安全。
4.巩固(5分钟):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生命、生态和安全知识的掌握。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命、生态环境和安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命、生态和安全的重要性。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7、及时治小伤
教学目标
1、知道及时处理鼻出血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了解不正确处理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
2、掌握如何及时对烫伤、划伤、扎伤等伤口分别进行冲洗、消毒、止血和包扎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如何及时对烫伤、划伤、扎伤等伤口分别进行冲洗、消毒、止血和包扎的简单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问号
被刀割伤手和被开水烫伤手,你会自己及时处理伤口吗?
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受伤,我们还要学会及时简单处理小伤口的方法,以免伤口感染。
(二)、安全小博士
1、鼻出血及其处理方法。
用纸塞住,用水冲洗和仰头,这些方式都是不好的。
正确的操作方法
2、划伤及其处理方法。
你的手或脚曾经划伤过吗?怎样受的伤?当时你是怎样处理伤口的?
1).把手指举高,捏住指根两侧,出血就可以减少。
2).用碘酒等清洗伤口和消毒。
3).贴上创可贴或包扎好,让伤口慢慢愈合。
4).在伤口还没愈合前,不能沾水以避免感染;如果包扎好的伤口变得又红又肿,必须马上去医院治疗。
3、烫伤及其处理要点。
1)烫伤后应马上用冷水冲洗伤处。
疼痛减轻后,再涂上烫伤药。
2)起水泡的烫伤,水泡不能弄破,应在水泡周围进行消毒,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将伤处包扎好。
(三)、安全小卫士
1、试一试
2、回家问问家长:处理伤口,还有哪些好办法?
课堂小结:。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2. 保护生命:教育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 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定义,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生态安全:讲解一些基本的生态安全知识,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生命生态安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安全标志、进行环保小调查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案内容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安排。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配合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教学视频: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态环境的现状,引发学生的关注。
3. 安全标志素材:收集各种安全标志图片,用于实践活动中的制作和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备课本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年级三年级二班教师潘传芬2016—2017学年下期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寻找生存的家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
(旧石器时代)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蓝鲸→辽阔的海洋鸟儿→森林和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4—7页的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艰辛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的折磨。
教学重难点:了解预防接种各种疫苗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课时安排:约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一定都打过很多预防针是吧那么有谁知道:无病无痛的,我们为什么非要去打那些预防针不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板题)二、探究新知:1、牛痘的故事①牛和人都会被牛痘病毒感染而致病,但不会致命。
②天花病毒与牛痘病毒相似,但更具危害性,很容易致人死亡。
③几千年来,天花夺去了亿万人的生命。
④有人发现,被牛痘病毒感染过的人,体内会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抵抗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再次侵害人体。
(牛痘疫苗~预防天花)2、生命探索:①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古代中国~~“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18世纪末,发明牛痘接种,消灭了天花;1889年,狂犬疫苗问世,征服了狂犬病;1921年,“卡介苗”研制成功,预防结核病;1928年,“百白破”疫苗诞生;1982年,高效乙肝疫苗诞生。
②使用抗生素,消炎杀菌。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使人类平均寿命增长了10年。
由于个人的体质差异,有的人会对某些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对此类人群滥用抗生素有可能致其死亡。
③注射青霉素制剂之前,必须要先做皮试。
皮试15分钟无过敏反应方可注射。
三、全课小结。
(略)四、布置作业:查看你的预防接种证,看看从小到大,你都打过哪些种预防针板书设计: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3、美丽的藏族聚居区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聚居区的基本自然环境以及人们衣食住行的习俗。
2、从人们衣食住行的方式了解到这不仅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更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应对环境的生存智慧。
3、从藏族聚居区自然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等角度,体会、感知藏民族敬畏自然的生命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民族民俗文化;三年级的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要从藏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和藏民族日常生活的方式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智慧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如何正确理解藏族文化中的宗教情怀。
教学准备:四川藏族聚居区的风光照片、旅游画报、胶水、白纸或者纸板两张、彩色笔。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活动一:词语集合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围绕“四川藏族聚居区”这个核心词,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的词语。
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讨论时间,同时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藏族民歌作为背景音乐。
如果是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学生,对本区域文化非常熟悉,教师也可以在提问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集合分类说出相关的词语,比如:地名、食物、歌手等。
阅读课文第8页第一部分的文字,欣赏美丽的风光。
教材上的4张图片,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九寨沟、稻城、贡嘎雪山、海螺沟。
活动二:图片全接触提问:你曾见过这些美丽的景观吗让同学们分享一下在四川藏族聚居区旅游的经历和见闻。
如果是藏族聚居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大家看看旅游杂志的相关报道和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在人们眼里,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片土地。
二、生命小秘密向学生介绍一下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基本地理概况,让学生说了解其实这里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动植物生长,农业产量很低,生存条件并不理想。
活动一:猜谜闯关让学生猜谜:教师给出谜题之后,学生把答案选项写在纸上,相互监督,答对的可以闯关进入下一道题,打错的就淘汰。
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参考以下题例设计与四川藏族聚居区相关的题目。
①第一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地势______。
(A.很矮 B.很高)②第二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气候_______。
(A很冷 B很热)③第三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农田里可以种植_____。
(A西瓜 B青稞)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生活在四川省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连线给学生准备好阅读题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的课文,让学生把相应的事物与其生产原料用线连接起来。
(青稞对应糌粑和青稞酒;牦牛对应奶酪、酥油灯、酥油花、毛织帐篷;绵羊对应藏袍;石头对应房子)。
活动三:细说藏袍学生在阅读了解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基本状况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一幅拼图。
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选定一种居住方式,帐篷或者漂亮的石头房子。
可以从旅游杂志上剪下来,贴在白纸上,也可以自己试着画在白纸上。
把白纸剩余的部分分成三份,一份种青稞,画上青稞田,或者涂成某种指定的颜色;另一份涂成蓝色,代表一个湖或者一条河;剩余的部分涂成绿色,代表草地。
从杂志上找到并剪下马、牦牛和羊的图片,贴在图画中草地的位置上。
也可以自己画好,涂上颜色,剪下来再粘贴。
比一比,看看谁拼的家园最漂亮。
活动五:制作玛尼堆先阅读课文了解玛尼堆是什么,教师可补充各种玛尼堆的图片,也可以设计为任务型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玛尼堆的图片,带到课堂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评价要点:玛尼堆不仅被视为供人祈祷的神堆,更重要的事藏族人民居住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气候变化莫测,哪里的人因为游牧或者其他原因需要迁徙,经常会走到空无他人的旷野里,而这个时候看到玛尼堆,就看到了人的痕迹,就意味着有人在此经过,旅行的人就知道自己离人居的地方不远。
玛尼堆所传达的信息给人以巨大的安慰和勉励。
每个经过的人,都会添加一块石头,是这个“神堆”更高一点,免于风化与消散。
让学生依次传递自己刚才制作的拼图,每个人在经过自己的一张拼图上面,贴上一个浅色的圆形,代表一块石头,在靠近河或者湖的地方,依次堆积。
最后每张拼图上都会出现一个玛尼堆。
活动六:学唱一首藏族民歌,学会一种藏族锅庄舞的舞步让学生了解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节日。
从节日的庆典方式中理解人们所敬仰的、所期盼的、所喜爱的是什么。
从节日的庆典方式中还可以看到人们彼此如何协同欢聚,分享快乐。
利用音像资源帮助学生学唱藏族民歌和舞蹈,完成生命小体验部分的活动。
小结全课。
4、快乐的火把节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里各种丰富的活动,感受民族节日活动的多样性和愉悦性。
2、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彝族人民生活的环境,进一步理解植根于这种环境中的彝族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了解火把节的各种活动。
教学准备和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各种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生命小问号1、通过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好奇,引发对活动的深入了解。
2、观察讨论:一组为什么要庆祝火把节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并进行讨论:只是什么民族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彝族为什么要庆祝火把节吗4、自由讨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彝族为什么要庆祝火把节吗活动一:简单介绍四川彝族集聚区的地理位置,了节火把节的来历。
二、观察图片,介绍资料。
1、火把节的来历2、看13页的两幅图,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火把节是彝族人的传统节日,代表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
活动二:了解火把节中的各种庆祝活动,感受节日文化1、设计彝族服饰花纹。
2、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饮食文化。
3、3、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狂欢——达体舞。
4、活动三:感受彝族儿童心中的彝族风貌,加深体验讨论:彝族儿童心中的家乡是怎样的这部分是本科的拓展部分,请学生观察插图,教师讲述第一幅图画,彝族儿童信手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家园。
板书设计:4、快乐的火把节来历:农历6月24日对火的崇拜火把节的饮食文化彝族服饰花纹第二单元安全生活5、当心雷雨天气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天气可能存在的危险,增强学生的避险意识。
2、学习掌握雷雨天基本的避险的方法。
3、学习掌握雷雨天基本的避险的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雷雨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安全小问号:1、通过插图中人物的对话,设置悬念。
2、2、同学们自己独立观察图画,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图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
3、3、猜一猜图中人为什么在雷雨天有那样的对话。
4、5、安全小博士:6、学习雷雨天避险的基本方法7、1、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8、2、雷雨天气雷电可通过金属物击人。
9、10、安全小卫士:11、回顾检查学生对雷雨天避险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避险方法都认识,使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12、说一说:13、看书中的五幅图画当中呈现五种场景,让孩子们观察五副图后通过前面学过的知识说出正确和错误的方法。
14、做一做:15、通过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共同做一个小贴士进一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16、板书设计:5、当心雷雨天气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雷雨天气雷电可通过金属物击人。
教学后记:6、洪水和泥石流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洪水、泥石流对人类财产、生命的重大危害。
2、让学生掌握遭遇洪水、泥石流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遭遇洪水、泥石流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四川省降雨较多,很多沿江、河的县城、乡村都会遭遇洪水、泥石流,电视上、报纸上经常有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