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丰年
左传诗书杂记「左传所引诗经解析」(七)

左传诗书杂记「左传所引诗经解析」(七)左传诗书杂记(七)其七左传所引诗经解析左传中大量引用了《诗经》,这为我们审定和理解《诗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得以一窥春秋时期诗经的原貌。
当然,左传的写作年代目前还有争议,很可能是在周末,甚至汉初,但毕竟距离春秋时期较近,还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篇,王孙满的回答中有“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从这句可以看出,王孙满的答复是经过了作者的加工,而作者肯定看到了“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的结果,而杜撰成王的卜筮。
从成王定鼎于郏鄏,经三十世,七百年,就已经到了周末乃至秦汉了。
左传中所引的诗经中,提到诗的标题的有《采繁》《采蘋》《行苇》《泂酌》《硕人》《载驰》《清人》《河水》《六月》《鲁颂》《菁菁者莪》《嘉乐》《湛露》《彤弓》《黄鸟》《板》《四月》《采薇》《武》《韩奕》《绿衣》《肆夏》《文王》《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摽有梅》《角弓》《匏有苦叶》《巧言》《黍苗》《常棣》《鱼丽》《南山有台》《蓼萧》《缁衣》《辔之柔矣》《将仲子兮》《相鼠》《草虫》《鹑之贲贲》《隰桑》《野有蔓草》《蟋蟀》《桑扈》《既醉》《茅鸱》《小旻》《大明》《小宛》《瓠叶》《鹊巢》《野有死麇》《绵》《节》《甘棠》《吉日》《祈招》《羔裘》《褰裳》《风雨》《有女同车》《萚兮》《我将》《采叔》《新宫》《车辖》《无衣》《静女》《竿旄》《扬水》《圻父》。
从以上标题可以看出,在《左传》创作之时,诗经的诗就有了标题。
而以上有标题的诗中,《河水》、《肆夏》、《辔之柔矣》、《茅鸱》、《新宫》、《车辖》《圻父》诸篇不见于通行本诗经;《将仲子兮》、《鹑之贲贲》、《野有死麇》、《节》、《采叔》、《竿旄》、《扬水》、《车辖》《圻父》的篇目与通行本诗经篇目略有差异。
当然,《新宫》可能是《新台》的误抄,《节》推测为《节南山》。
而《肆夏》,诗经《时迈》中有“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但考虑到本句已经是诗的末句,而且左传中还引过,因而不宜认为《肆夏》是《时迈》的第二章。
古诗丰年·丰年多黍多稌翻译赏析

古诗丰年·丰年多黍多稌翻译赏析《丰年·丰年多黍多稌》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全文如下: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前言】《周颂·丰年》是先秦时代无名氏所写的一首诗歌,选自《诗经·周颂·臣工之什》,全诗一章,共七句。
古人于收获之后,为报鬼神的庇佑,举行祭奠,借以娱神,并喜庆丰收。
中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
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
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注释】⑴黍:小米。
稌(tú):稻。
⑵廪:粮仓。
⑶亿:周代以十万为亿。
秭(zi):数词,十亿。
⑷醴:甜酒。
⑸烝:献。
畀(bì):给予。
祖妣:男女祖先。
⑹洽:配合。
百礼:各种礼仪。
⑺孔:很。
皆:普遍。
【翻译】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赏析】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
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
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
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
《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
”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
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
国学宝典诗经:《丰年》原文译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丰年》原文译文赏析《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⑴黍:小米。
稌(tú):稻。
⑵廪:粮仓。
⑶亿:周代以十万为亿。
秭(zi):数词,十亿。
⑷醴(lǐ):甜酒。
⑸烝:献。
畀(bì):给予。
祖妣:男女祖先。
⑹洽:配合。
百礼:各种礼仪。
⑺孔:很。
皆:普遍。
【译文】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赏析】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
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
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不过的证明。
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
《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
”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
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
不过,这种活动(庆祝祭祀)恐怕不会是定于每年秋冬举行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时不可能每年都获丰收,而此诗题为《丰年》,若在歉收乃至灾荒之年大唱颂歌,则成了滑稽的自我嘲弄。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
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
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
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
诗经小雅74篇原文及译文

诗经小雅74篇原文及译文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南陔》:南陔之原,埸莽茫茫。
霜雪悲风,旁闻哀响。
4.《汉广》:汉之广矣,不肯一日暴。
自西徂东,尔民何忧。
5.《巷伯》:巷伯之馆,在垣之端。
寤寐无为,有孚执言。
6.《车舝》: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其右。
7.《车遄》:车之遄遄,马之疾趋。
骤发而驰,中道而阻。
8.《汝坟》:汝坟既荒,竹路斯幽。
言采其葛,实绩其鬱。
9.《丰年》:丰年多黍,饱食自得。
谁知我者,天子之嘉。
10.《黍离》:黍离之子,于归之娣。
言怀安之,实绩之历。
11.《曹衣》:曹衣其罘,维锜其裳。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2.《大东》:大东于蕃,既见君子。
乘肥马之首,有酒盈樽。
13.《大难》:大难涉兮,山川困。
车不可以乘兮,徒不可以行。
14.《公卿》:公卿于蓬,天子于降。
车服半双,君如不容。
15.《鹿鸣》:鹿鸣食野,鱼在于沼。
享福之家,必有余庆。
16.《鹿鸣之什》:饮彼旨酒,犹及肥羮。
无庶无饔,我心欢畅。
17.《南山》:南山有台,北山有石。
愿为此戴,长不相负。
18.《崧高》:崧高维岳,鲁侯之峯。
于以为岳,方将南行。
19.《任风子》:任风子兮,南山伊阿。
易水寒兮,冀与子同。
20.《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野。
系彼竹帛,谁从者说。
21.《将仲子》:将仲子兮,宜戎于莒。
东家之女,畀我妻子。
22.《青门》:青门之牙,悠悠我思。
谁之矛矢,筑寝在庐。
23.《卫风》:蓼莪之猷,於戏前王。
於嗟徵夫!抱布贸丝。
24.《甫田》:甫田之荣,麦秀成行。
於嗟乎田,云雨其吉。
25.《东篱》:东篱菹兮,南浦之滨。
畀君君子,乐思今始。
26.《柏舟》:柏舟饰兮,载菇车。
秋风肃兮,木叶舞。
27.《蓼莪》:蓼莪之菹,在彼青莎。
乘彼四骆,驾言东行。
28.《卫风》: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钦此匪人,谁谓荼苦。
29.《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于嗟麟兮,龙舒一指。
诗经中喜庆不断到来的诗句

诗经中喜庆不断到来的诗句《诗经》中有许多表达喜庆和美好愿望的诗句,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及其赏析:1.《周颂·丰年》: 这首诗是周人庆祝丰收年的乐诗。
它描述了丰收的景象,并以献上的美酒来表示对祖先的感恩,同时表达了对未来更多福祉的期望。
这首诗体现了农业社会中人们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和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2.《国风·周南·关雎》: 此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画面,通过“关关雎鸠”起兴,表达了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愿望。
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赞美了女子的贤淑和男子的高贵,寄托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的向往。
3.《国风·周南·葛覃》: 这首诗通过对葛草生长的描述,比喻女子的贤良淑德。
诗中的“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安宁的生活状态。
4.《国风·周南·卷耳》: 诗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通过采集卷耳这一动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劳动之余,心系远方的亲人,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切。
5.《小雅·鹿鸣》: 这是一首宴饮诗,通过描述宴会上主人的热情款待和嘉宾的美德,展现了宾主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歌通过宴会场景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赞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情感,而且在当代阅读时,仍然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其诗句之美、意境之深、情感之真,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
2019秋 金版学案 语文·必修2(人教版)演练: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流连于《诗经》卷轴上的笔墨,是岁月窖藏而出的芬芳。
有时只需要一刻微妙的默契,一盏茶,一缕午后的阳光,一处静默的角落,一种守口如瓶的心情,便能从《诗经》淡至极美的文辞里满载一船星辉,在自由而恬雅的时空里觉察人间的清欢已如约而至。
读《诗经》,仿佛是在梳洗那一段历史的脉络。
即或关山阻隔,岁月迢迢,对于过往,我们常是仰望的姿态,但在涩暗的纸面里,与古人的心情对话,依旧刻写着真实。
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责任”“承诺”“爱情”“悲剧”“改变”等。
溯水而上陈蔚文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
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耜”“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而更加凄丽。
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的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
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
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
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
丰字诗经名句

丰字诗经名句
1. “丰草绿缛而争茂”,就像那草原上的草儿,郁郁葱葱,拼命生长,你看那春天的草地不就是这样生机勃勃的吗?
2. “丰年多黍多稌”,哎呀,这不就跟我们丰收时谷仓满满,大家都喜笑颜开一个样嘛!
3.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这丰沛的水流向东奔腾,不就如同大禹的伟大功绩一般震撼人心吗?
4.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他是那样的风度翩翩,就像在巷口等待我的那个他呀!
5.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那茂盛的枝叶被砍伐,不就像是我们精心呵护的东西被破坏一样让人心疼吗?
6. “有实其猗,四国是维”,那果实累累的样子,不正像我们努力后的满满收获吗?
7. “丰年留客足鸡豚”,在丰收的年景里,用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这场景多温馨呀!
8. “丰狐文豹”,那华丽的狐狸和有斑纹的豹子,多像舞台上耀眼的明星呀!
9. “彼其之子,硕大且丰”,那个人呀,高大又魁梧,就像我们心中的英雄一样!
10. “岁物丰成”,这一年的物产丰富,不就意味着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吗,这多让人开心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带有“丰”字的诗经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场景和情感,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生活和情感的认知,真的是非常有魅力呀!。
《诗经》赏析(三)

《诗经》赏析(三)《诗经》赏析(三)《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共收⼊⾃西周初年⾄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孔⼦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故称《诗经》。
是中国韵⽂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50篇),颂(40篇),三⼤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西调、河南调。
“雅”是正的意思,分为⼤雅⼩雅。
周代⼈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种尊崇的意味。
“颂”是⽤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学史发展有深⼴的影响,⽽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1、《⿉离》彼⿉离离,彼稷之苗。
⾏迈靡靡,中⼼摇摇。
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哉?彼⿉离离,彼稷之穗。
⾏迈靡靡,中⼼如醉。
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哉?彼⿉离离,彼稷之实。
⾏迈靡靡,中⼼如噎。
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哉?赏析:《国风·王风·⿉离》是东周都城洛⾢周边地区的民歌,是⼀⾸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了⼀种物象浓缩化⽽情感递进式发展的⽅式,因此这⾸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灵的⼒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绪压抑三个⽅⾯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章写诗⼈⾏役⾄宗周。
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也难觅印痕了。
看哪,那绿油油的⼀⽚是⿉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
“⼀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间词话》),⿉稷之苗本⽆情意,但在诗⼈眼中,却是勾起⽆限愁思的引⼦,于是他缓步⾏⾛在荒凉的⼩路上,不禁⼼旌摇摇,充满怅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赏析:丰年
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
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
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注重的头等大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经是怎样给我们描写的吧。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⑴黍:小米。
稌(tú):稻。
⑵廪:粮仓。
⑶亿:周代以十万为亿。
秭(zi):数词,十亿。
⑷醴(lǐ):甜酒。
⑸烝:献。
畀(bì):给予。
祖妣:男女祖先。
⑹洽:配合。
百礼:各种礼仪。
⑺孔:很。
皆:普遍。
译文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
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
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
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
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鉴赏
因为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不过的证明。
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所以,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
《丰年》理应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
”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
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
不过,这种活动(庆祝祭祀)恐怕不会是定于每年秋冬举行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时不可能每年都获丰收,而此诗题为《丰年》,若在歉收乃至灾荒之年大唱颂歌,则成了滑稽的自我嘲弄。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
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很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
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
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
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
”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
也因为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
“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
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
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水平的无奈。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
在《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
看来,《载芟》是把《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能够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