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成反应

合集下载

药物合成反应重要人名反应整理

药物合成反应重要人名反应整理

反应:羧酸银盐和溴或碘反应,脱去二氧化碳,生成比原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反应: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在相应的氢卤酸存在下,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卤代芳烃;反应:将上面改为铜粉和氢卤酸;反应: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不溶性的重氮氟硼酸盐或氟磷酸盐,或芳胺直接用亚硝酸纳和氟硼酸进行重氮化,此重氮盐再经热分解有时在氟化钠或铜盐存在下加热,就可以制得较好收率的氟代芳烃;合成:醇在碱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存在下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醚;合成:将氨先制备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利用氮上氢的酸性,先与氢氧化钾生成钾盐,然后与卤代烃作用,得N-烃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肼解或酸水解即可得纯伯胺;反应:用卤代烃与环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反应得季铵盐,然后水解可得伯胺;反应:用甲酸及其铵盐可以对醛酮进行还原烃化,得各类胺;反应:卤代芳烃与芳香伯胺在铜或碘化铜及碳酸钾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得二苯胺及其同系物;反应: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卤代烃及酰卤与芳香族化合物反应,再环上引入烃基及酰基;芳基化反应:芳基自由基可与烯反应,引致烯键的碳原子上;反应:芳香自由基与过量存在的另一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得到联苯;方向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最常用重氮离子的分解;其次为N-亚硝基乙酰苯胺类及芳酰过氧化物的分解反应:腈类化合物与氯化氢在Lewis酸催化剂ZnCl2的存在下与具有烃基或烷氧基的芳烃进行反应可生成相应的酮亚胺,在经水解则得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芳香酮;反应:将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芳烃在三氯化铝或氯化锌催化下与氰化氢及氯化氢作用生成相应芳香醛的反应;反应:以N-取代的甲酰胺化试剂在氧氯化磷作用下,在芳核或杂环上引入甲酰基;反应:将酚及某些杂环化合物与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和过量的氯仿一起加热形成芳醛的反应;反应和Dieckmann反应:羧酸酯与另一分子具有α-活泼氢的酯进行缩合的反映称为Claisen缩合;若两个酯在同一分子之内,在上述条件下可发生分子内缩合,得环状β-酮酸酯,此反应称为Dieckmann反应;缩合:含有α-活泼氢原子的醛或酮,在碱或酸的催化下发生自身缩合,或与令一分子的醛或酮发生缩合,生成β-羟基醛或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反应:芳醛与含有α-活泼氢的醛、酮之间的缩合;芳醛和脂肪醛、酮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β-不饱和醛酮的就反应;缩合:甲醛在碱的催化下,可与含有α-活性氢的醛、酮进行醛醇缩合,在醛、酮的α-碳原子上引入羟甲基,产物是β-羟基醛或其脱水物——α,β-不饱和醛酮;反应:环和:酯环酮与α,β-不饱和酮的共轭加成产物所发生的分子内缩合反应,可以再原来环结构基础上在引入一个环;反应:烯烃与甲醛或其他醛在酸催化下加成而得1,3-丙二醇或其环状缩醛1,3-二氧六环及α-烯醇的反应;安息香缩合:芳醛在含水乙醇中,以氰化钾为催化剂,加热后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α-羟基酮的反应;反应:醛或酮与α-卤代酸酯在金属锌粉存在下缩合而得β-羟基酸酯或脱水得α,β-不饱和酸酯的反应;反应:由有机卤素化合物卤代烃、活性卤代芳烃等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存在下生成格式试剂,后者在与羰基化合物醛、酮等反应而得相应的醇类的反应;反应:芳烃在甲醛、氯化氢及无水二氯化锌三氯化铝、四氯化锡或质子酸等缩合剂的存在下,在芳环上引入卤烷基--CH2Cl的反应;反应: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他醛、胺进行缩合,生成胺甲基衍生物的反应;反应:β-芳乙胺与羰基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缩合生成1,2,3,4-四氢异喹啉的反应;反应:脂肪族或芳香族醛、酮类与氰化氢和过量氨或胺类作用生成α-氨基腈,再经酸或碱水解得到dl-α-氨基酸类的反应;反应: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缩合,生成β-羰烷基类化合物;反应:醛或酮与含磷试剂——烃代亚甲基三苯膦反应,醛、酮分子中的羰基的氧原子被亚甲基或取代亚甲基所取代,生成相应的稀类化合物及氧化三苯膦,此类反应称为羰基稀化反应;反应:利用膦酸酯与醛、酮类化合物在碱存在下作用生成烯烃的反应;反应:凡具有活性亚甲基的化合物在氨、胺或其羧酸盐的催化下,与醛、酮发生醛醇型缩合,脱水得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反应:丁二酸酯或α-烃基取代的丁二酸酯在碱性试剂存在下,与羰基化合物进行缩合而得α-烷烃或芳烃亚甲基丁二酸单酯的反应;常用碱性试剂有醇钠,叔丁醇钾,氰化钠和三苯甲烷钠等反应:芳香醛和脂肪酸酐在相应的脂肪酸碱金属盐的催化下缩合,生成β-芳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反应;缩合:醛或酮与α-卤代酸酯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α,β-环氧羧酸酯的反应;反应:共轭二烯烃与烯烃、炔烃进行环加成,生成环己烯衍生物的反应;重排:在质子酸或lewis酸催化下生成的碳正离子中,烷基、芳基、或氢从一个碳原子通过过渡态,迁移至相邻带正电荷碳原子的反应;重排:在酸催化下,邻二叔醇失去一分子水,重排成醛或酮的反应;40.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醇酸型重排:α-二酮用强碱处理发生重排,生成α-羟基乙酸盐;重排:α-卤代酮在碱氢氧化钠,醇钠,HNRR’催化下脱去卤原子,重排为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反应;重排:α-重氮酮经加热、光解或在某些金属等催化剂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氮气后重排成烯酮的反应;烯酮经进一步反应,生成羧酸、酯、酰胺或酮;反应: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得α-重氮酮,再经Wolff重排,生成比原来酰氯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重排:醛肟与酮肟在酸催化剂作用下重排成取代酰胺的反应;重排:氮上无取代基的酰胺用卤素溴或氯及碱处理,脱羧生成伯胺的反应;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所以又称为Hofmann降解;重排:酰基叠氮化合物加热分解生成异腈酸酯的反应;反应:在酸催化下,酸和酮或醛与氨或叠氮化钠反应生成伯胺、酰胺或腈的反应;氧化:在酸催化下,醛或酮与过氧酸作用,在烃基与羰基之间插入氧生成酯的反应;重排:α-位上具有吸电子基Z的季铵盐在强碱作用下,脱去一个α活泼氢生成叶立德,然后季氮上的烃基进行分子内1,2-迁移,生成叔胺的反应;重排:苄基季铵盐在强碱催化下,重排成邻位烃基取代的苄基叔胺的反应;重排:醚类化合物经强碱处理,分子中一个烃基发生迁移,生成醇的反应;重排:烯醇或酚的烯丙基醚加热,通过3,3-σ迁移使烯丙基自氧原子迁移到碳原子上的反应;重排:1,5-二稀连二烯丙基经过3,3-σ迁移,异构化成另一双烯丙基衍生物的反应;吲哚合成:醛或酮的芳腙在适当催化剂存在下,脱氨基生成吲哚类化合物的反应;氧化:仲醇与丙酮在烷氧基铝存在下一起回流,将仲醇氧化成酮;反应:在芳香醛中,当醛基的邻、对位有羟基等供电子基团时,与有机过氧酸反应,醛基经甲酸酯阶段,最后转换成羟基;环氧化反应:反应:在氯化钯、氯化铜存在下,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使烯烃转化成醛或酮的过程;还原:芳香族化合物在液氨中用钠还原,生成非共轭二烯的反应;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用锌汞齐或锌粉还原醛基、酮基为甲基和亚甲基的反应;кижер-黄鸣龙还原反应:醛酮在强碱条件下,与水合肼缩合成腙,进而放氮分解转化成甲基和亚甲基的反应;反应:将醛、酮等羰基化合物和异丙醇铝在异丙醇中共热,可还原得到相应的醇,同时将异丙醇氧化成丙酮;反应:在甲酸及其衍生物存在下,羰基化合物与氨、胺的还原胺化反应;反应:酰卤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用催化氢化或金属氢化物选择性的还原为醛的反应;反应:将羧酸酯用金属钠和无水醇直接还原生成相应的伯醇,主要用于高级脂肪酸酯的还原;66.偶姻缩合:羧酸酯在惰性溶剂如醚、甲苯、二甲苯中与金属钠发生还原偶联反应,生成α羟基酮;67.脱苄反应:苄基或取代苄基与氧、氮或硫连接生成的醇、醚、酯、苄胺、硫醚等,均可以通过氢解反应脱去苄基生成相应的烃、醇、酸、胺等类化合物;反应:卤代烃、苯甲酰氯或芳基重氮盐等与乙烯基化合物的C-C偶联反应;交叉偶联反应:钯催化的有机硼化合物与卤代烃生成不对称联芳烃;。

药物合成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

1.酰化反应2.claisen缩合反应3.Dieckmann反应4.Hoesch反应5. Vilsmeier-Haack反应2.填空:1.H3COOCH3OCH3CH3COCl+2. H3CCH3H3COHNH23CCH3H3CNHO O3. s +Ph NCH3HOPOCl4. O+C2H5OOOC2H5NaH/PhH5. CH3CH3(CH2)3COCl223.简答:1.以苯和丁二酸酐为原料合成四氢萘2.简述DCC、DEAD两种催化剂的催化特点1.重氮化反应2.Collins 试剂 ;3.Eatard 试剂:4.Jones 试剂5.Oppenmauer 氧化:6.Woodward 氧化7.Lindlar 催化剂8.Clemmensen 还原二、填空1. OHOH O HMnO 2CH 2Cl 22.3. H C H C COCH 3Zn-Hg HCl4. PhC Cl C Ph H LiAlH 45. ℃H/Ni100Kg/cm 200℃、 6.C NO 2OCF CO H7.CH 3CH 38.CH 3KMnO4CH2CH 2CH 39.10.11.12.13.三、简答1.KMnO4的氧化能力与反应的pH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主要用途有哪些?2.比较LiAlH4与NaBH4在应用围反应条件的异同?3.以原料合成终产物4.由对二甲苯制备2-硝基-1,4-苯二甲酸。

5.以苯酚为起始原料合成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

一、名词解释题1.亲核重排反应2.Beckmann重排3.Arndt-Eistert反应4.Fries重排5. -键迁移反应6.重排反应二、填空题1.2.3.4.5.6.7.8.9.10.三、简答题1. Pinacol重排属于哪类重排反应?简述其反应机制及影响反应的因素。

2.基团的迁移能力或顺序在不同重排反应中有所不同,写出Wagner-Meerwein重排和Stevens重排中各自基团的迁移顺序。

药物合成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

名词解释傅克烷基化反应:指在无水三氯化铝等路易斯酸存在下,芳烃与卤烷作用,在芳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其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生成烷基芳烃的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简称亲电加成,是亲电试剂(带正电的基团)进攻不饱和键引起的加成反应。

反应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打开,并与另一个底物形成两个新的σ键。

亲电加成中最常见的不饱和化合物是烯烃和炔烃。

sn2反应:如果新化学键的形成在先,而旧化学键的断裂在后,那就要求两个分子先结合,即化学键的形成必然与两种反应物(浓度)都有关系,这类亲核取代反应为SN2反应;sn1反应:如果旧化学键的断裂在先,则化学反应速率只与断键的反应物(浓度)有关,与进入的另一反应物(浓度)无关,这类亲核取代反应称为SN1反应.ac2o:乙酸酐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能使醇、酚、氨和胺等分别形成乙酸酯和乙酰胺类化合物。

在路易斯酸存在下,乙酐还可使芳烃或烯烃发生乙酰化反应。

在乙酸钠存在下,乙酐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肉桂酸。

缓慢溶于水变成乙酸。

与醇类作用生成乙酸酯。

Claisen酯缩合反应:含有α-氢的酯在醇钠等碱性缩合剂作用下发生缩合作用,失去一分子醇得到β-酮酸酯。

如2分子乙酸乙酯在金属钠和少量乙醇作用下发生缩合得到乙酰乙酸乙酯。

DMF:N,N-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NO,为无色透明液体。

既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优良的溶剂。

除卤化烃以外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任意混合,对多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均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化学稳定性。

亲电取代反应:是指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电试剂取代的反应。

ncs:N-氯代丁二酰亚胺,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亲电加成和亲电取代试剂,常用于硫化物、砜和酮的氯化,也可用来合成N-氯化胺。

羟醛缩合反应:具有α氢原子的醛或酮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烯醇负离子,再与另一分子羰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并形成β-羟基羰基化合物。

药物生物合成反应类型

药物生物合成反应类型

实 例
H 瘤胃细菌 HOOC N H O (R u m e n b a c te ria ) HOOC C H C H H C H COOH
H2N
5 -酮 基 已 内 酰 胺
谷氨酸
2. 醚的开裂
C O CH2 R COH
CH O R或 H
CH3 R或 H
CHOH
C
O
CH3
COH
实 例
HO O C H 2C O O H 分 节 孢 子 杆 菌 SP. (A rth ro b a cte riu m S P .) HO OH
生物合成反应类型:
一、氧化反应 二、还原反应 三、水解反应
五、胺化反应
六、酰基化反应
七、脱羧反应
八、脱水反应
四、缩合反应
一、氧化反应
1. 单一氧化反应
C H 2O H CHO
CHO
C H 2O H
COOH
COOH
CHOH
CO
CH3
CHO
CH3
COOH
CH2
CO
CH2
COOH
实 例
C H 2O H 1. 产 黄 青 霉 Q 176 2. 假 单 胞 菌 PI (1 . P en icilliu m ch ry so g en u m Q 176) (2 . P seu d o m o n as P I) 苄醇 苯甲醛 CHO
O C O C R COH
O C O C R COH
R
CO SR
R
COOH
实 例
H 2C C O N O COOH Cl 7 -氯 苯 乙 酰 头 孢 菌 素 C Cl 7 -氯 苯 乙 酰 -3 -脱 乙 酰 头 孢 菌 素 C C H 2O C C H 3 H N S O 大肠杆菌 (B a c te riu m c o li) O COOH H 2C C O N C H 2O H H N S

药物合成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

四.缩合反应定义:两个及两个以上有机化合物通过反应形成一个新的较大分子或同一分子内部发生分子内的反应形成新分子的反应称为缩合反应。

Aldol:定义:在稀酸或稀碱催化下(通常为稀碱),一分子醛(或酮)的 氢原子加到另一分子醛(或酮)的羰基氧原子上,其余部分加到羰基碳上,生成 -羟基醛(或酮),这个增长碳链的反应称为α-羟烷基化反应。

但该类化合物不稳定,易消除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又称Aldol缩合反应。

Aldol特点:酮:活性小于醛,反应速度慢。

1. 对称酮产物较单纯。

2. 不对称酮的自身缩合,在碱性或酸性催化下,反应都发生在取代较少的羰基碳原子上。

羟醛缩合催化剂碱:弱碱(如Na3PO4、NaOAc、Na2CO3、K2CO3、NaHCO3),强碱(如NaOH、KOH、NaOEt、NaH、NaNH2)酸:盐酸、硫酸、对甲苯磺酸、三氟化硼以及阳离子交换树脂等Cannizzaro反应(歧化反应)定义:凡α位碳原子上无活泼氢的醛类和浓NaOH或KOH水或醇溶液作用时,不发生醇醛缩合或树脂化作用而起歧化反应生成与醛相当的酸(成盐)及醇的混合物。

此反应的特征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被氧化成酸的盐,另一分子被还原成醇。

甲醛的羟甲基化反应和交叉Cannizzaro反应能同时发生,是制备多羟基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定向醇醛(酮)缩合方法:A.烯醇盐法:醛或酮与具位阻的碱如LDA(二异丙胺锂)作用,形成烯醇盐再与另一分子醛或酮作用,B.烯醇硅醚法:醛、酮转变成烯醇硅醚,在TiCl4催化下与另一分子醛、酮分子作用。

C. 醛、酮与胺形成亚胺,与LDA形成亚胺锂盐,再与另一分子醛、酮作用。

Diels-Alder反应含有一个活泼的双键或叁键的烯或炔类和二烯或多烯共轭体系发生1,4-加成,形成六员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Diels-Alder反应。

该反应易进行且反应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是合成环状化合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药物合成反应(全)

药物合成反应(全)

O
C2H 5 C2H 5
O
NH O
NH
精品课件
合成路线如下
H2C
COOC2H5
COOC2H5+C2H5Br
C2H5ONa
C2H5 C2H5
C
COOC2H5 COOC2H5
H2NCONH2 C2H5ONa
O
O
C2H5 C2H5
NH ONa
HCl
C2H5
NH
C2H5
NH O
NH
O
O
精品课件
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Hydrochloride)的合成
F NaOH
Cl
O COOH HN NH
N
HN
C2H5
NO2 Fe , HCl
O
F
COOC2H5
Cl
N
C2H5
O
F
COOH
N
N
C2H5
精品课件
合成路线 2 如下
O
F
C O OC2H5 ( Ac O)3B
F
Cl
N
Cl
C 2H 5
AcO OAc
B
OO
O HN
NH
N C 2H 5
D MSO
F
HN
N
AcO OAc
1R,2S (+) NO2
➢ 化学结构式为:
HO C H
H C NHCOCHCl2 CH2OH
1R,2R (-)
H C OH
Cl2CHCOHN
CH CH2OH
1S,2S (+)
仅1R,2R(-)型精品有课件抗菌活性, 临床使
合成路线如下
O2N

药物合成反应(全)

药物合成反应(全)

H 快
B C H CH OH 慢
CH X-X
CH2 OH
X2 快
C X
C O
三、醛酮α位的卤代反应
四溴环己二烯酮(α,β不饱和酮的α卤代剂,不发生
双键加成反应)
O Br Br
+
O
O Br
+
OH Br Br
Br
Br
Br
Br
(选 择 性 溴 化 试 剂 )
三、醛酮α位的卤代反应
1 通过烯醇酯的卤化反应
心肌梗死等症。 本品化学名为1,4-二氢-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吡 啶-3,5-二羧酸二乙酯 化学结构式为:
CH3 CH2 OOC H3 C N H COOCH2 CH3 CH3 NO2
合成路线如下
NO2 CHO KNO3 H2SO4 NO2 CHO CH3 COCH2 COOCH2 CH3 NH4 OH H3 C N H CH3 CH3 CH2 OOC COOCH2 CH3
5.6 molSO2Cl2/Et2O 0.7 molSO2Cl2/Et2O
一、醇的卤素置换反应
3 与卤代磷反应
R-OH + PX3 X R O P X HX R-X + O H P X X
4 与NCS反应
H3C HOH2CH2C H CH2OH
NCS CH3SCH3
H3C HOH2CH2C
H CH2Cl
化学药物的合成方法分类?
全合成:由结构简单的原料经过一系列单元反应制备化学药 物的方法;在药物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合成:对已经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产物经过化学修饰或结 构改造得到疗效更高、毒副作用更小的新药。
水杨酰苯胺(Salicylanilide)的合成

药物合成反应(全) PPT

药物合成反应(全) PPT

H2N
COOCH2CH2N(C2H5)2 . HCl
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的合成
➢ 具有很强的扩血管作用,适用于冠脉痉挛、高血压、 心肌梗死等症。
➢ 本品化学名为1,4-二氢-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吡
啶-3,5-二羧酸二乙酯
NO2
➢ 化学结构式为:
CH 3CH 2OOC
COOCH 2CH 3
药物合成反应(全) PPT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内容
绪论 第1章 卤化反应 第2章 烃化反应 第3章 缩合反应 第4章 氧化反应 第5章 还原反应 第6章 重排反应 第7章 官能团保护反应 第8章 药物合成反应路线设计
Chapter 1 概论
水杨酰苯胺(Salicylanilide)的合成
➢ 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 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及活动性风湿症 ➢ 作用较阿司匹林强,副作用小 ➢ 化学名为邻羟基苯甲酰苯胺 ➢ 化学结构式为:
巴比妥(Barbital)的合成
➢ 巴比妥为长时间作用的催眠药。 ➢ 主要用于神经过度兴奋、狂躁或忧虑引起的失眠。 ➢ 学名为5,5-二乙基巴比妥酸,化学结构式为:
O
C2H 5 C2H 5
O
NH O
NH
合成路线如下
H2C
COOC2H5
COOC2H5+C2H5Br
C2H5ONa
C2H5 C2H5
C
CONH
OH
合成路线如下:
OH
OH
COOH
+
PCl3
OH COO
OH COO
NH2
+
CONH OH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电子基:
如 HO— RO— CH3CONH— C6H5— R—
吸电子基:
如 —NO2 —CN —COOH —COOR —SO3H —X
b. 卤素活泼性 Cl正离子的亲电性比Br正离子强,所以,氯与烯烃 的加成反应的速度比溴快,但选择性比溴差。
c. 溶剂 常用溶剂有CCl4、CHCl3、CH2Cl2、CS2、Et2O、 CH3COOC2H5等惰性溶剂。 d. 温度 反应温度一般不宜太高,如烯烃与氯的反应,需控 制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进行,以避免取代等副反应发生。
1.2 偶极矩(μ): 指偶极分子中电量相等的两个相反电荷中 的一个电荷的电量(q),与这两个电荷间距 离(d)的乘积,单位:德拜(D)。即:
μ = q× d
例:
Cl
μ=1.54D
1.3电子效应
1.3.1 诱导效应
1.3.2 共轭效应
1.3.3 超共轭效应(弱)
1.3.1诱导效应 在有机分子中相互连接的不同原子间,由 于各自电负性的不同而引起的连接键内电 子云的偏移现象。(电负性引起)
Z
Z
Z
Z
H E
H E
H E
H E

有-I,+T,且|-I|<|+T|:
如-F,-Cl,-Br,-I等
(1)总效果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
(2)使取代基邻、对位电子云密度低于间位;
(3)邻、对位定位基。
1.4 反应试剂的分类
A- X + Y
基质 反应试剂
A- Y + X
产物 亲电试剂 亲核试剂 离去基团
CH2 OCCH3 C O OH
O
O
CH 3COOK DMF
O
3.将卤素原子作为保护基、阻断基,用于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卤 化 反 应 的 类 型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 饱和烷烃、芳香环上的卤取代
+
Cl2
Fe
Cl
+
HCl
烯丙位、苄位上的卤置换
H C CH C + X2
CH2
X2=Cl2 , Br2
X
C CH C


烯烃的双键和芳环
还原剂:Fe2+


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烷基:RMgX
碱类
其它基本概念
1.5 溶剂的分类 质子传递溶剂 非质子传递溶剂(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 1.6 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稳定性
取代反应
反应试剂的性质 反应物分子中 C-H键断裂方式
亲电取代 亲核取代 游离基取代
有机合成 反应
加成反应
进行方式
加成的基本途径
亲电加成 亲核加成 游离基加成 环加成
α-消除 β-消除 分子内重排 分子间重排
消除反应
被消除原子或原子团位置
重排反应
发生重排原子(团)位置
第一章 卤化反应
Halogenation Reaction
卤化反应: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建立 C-X ,得到含卤化合物 的反应
工业应用:20世纪20年代以后 1923年:甲烷气相氯化的工业装置建成 1931年:工业生产氟氯甲烷 1958年:氧化氯化法合成卤代烷 现在: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制备各种重要的原料、中间 体和工业溶剂
(1)反应历程: 第一步:卤正离子向π 键进攻,形成三员环卤正离子 或开放式碳正离子的过渡态。
R1 R3 C C R2 R4 X R1 R2 R3 R4 R1 R3 C C R2 R4 X (2) δ+δ X X
-
(1)
第二步: 对于过渡态(1): 卤负离子从环状卤正离子的背面向碳原子做亲核进攻, 得到一对外消旋体的反式加成产物。
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I):由电负性大小决定。 -I:吸电子 +I:供电子 共轭效应(T):包括π-π共轭和p-π共轭。 -T:吸电子
+T:供电子
1.3.2
共轭体系
共轭效应
π-π共轭:交替出现单双或三键

p-π共轭:含有孤电子对或空p 轨道的原子 通过单键与带有π键的另一原子连接而成
苯环上已有一个取代基的定位规律
极性试剂
反应试剂
游离基试剂
1.4.1 亲电试剂

正离子:NO2+,R+ 含有可极化或已极化共价键的分子偶极的正端: Cl2,HCl


含可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分子:FeCl3,AlCl3
羰基的双键:C=O
氧化剂:Fe3+,O3
酸类 卤代烷中的烷基:R-X
1.4.2 亲核试剂

负离子:OH-,RO含有可极化或已极化共价键的分子偶极的负端: NH3,RNH2
药物合成反应
Organic Reaction of Drugs Synthesis
课程简介 Organic Reaction of Drugs Synthesis

本课程共48学时。 主要介绍各类基本有机合成反应及其在 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 闻韧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药物合成反应,张胜建编,化学 工业出版社 2010. Modern Synthetic Reactions,美Herbert O. House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3. J. Chem. Soc. Chem. Comm., 1999, 490.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Chemical Communication 4. Org. Synth. Coll., Vol. 5. 1973. 921. Organic Synthesis
H
an ti -addi ti on syn -addi ti on produ ct produ ct Ph Br2-C C 4 l C l2-C C 4 l 83% 32% 17% 68%
卤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用途:
1.制备含卤素的有机药物
H H2N C OH NHCOCHCl2 C H CH2OH
NH N
O F COOH
氯霉素
诺氟沙星
C2H5
2.卤化物是官能团转化中一类重要的中间体。药物中间体 糖皮质激素醋酸可的松
l 2
CH2 I C O OH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Source Index 美国化学文摘资料来源索引
现实意义
1、与就业关系密切 (面试、实习、研发工作等必备) 2、考研 (在有机化学中占的比重很大)
基础有机知识回顾
1、基本概念
2、反应类型
1、基本概念
1.1 电负性 指元素原子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能 力的相对大小。电负性越大,原子在分子 中的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如C 2.55 H 2.20 F 3.98 Cl 3.16 Br 2.96 I 2.66 N 3.04 O 3.44 S 2.58
Z H Z H E + E + Z + H E
邻位取代
Z
Z + + + H
Z + H E + H E +
Z
对位取代
H
Z
E
E
Z
H
E
间位取代
H E

有+I,无T: 如-C2H5
(1)使σ-配合物稳定,活化苯环;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稳定;
(3)为邻、对位定位基。

有-I,无T: 如-N+(CH3)3,-CF3,-CCl3等
(1)使σ-配合物均不稳定,使苯环钝化;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不稳定;
(3)为间位定位基。

有+I,+T: 如-O-,-CH3
(1)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作用一致;
(2)则使苯环活化;
(3)邻、对位定位基。

有-I,-T: 如-NO2,-CN,-COOH,-CHO等
(1)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作用一致;
N-溴(氯)代丁二酰亚胺(NBS,NCS)
卤化氢(HX):HCl、HBr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
学习内容: 卤素、次卤酸(酯)、N-卤代酰胺、卤化氢 对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
基本要求: 掌握以上卤化剂对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的机 理、反应条件与产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实例。
一、 卤素对烯烃的加成反应
概 述
(2)则使苯环钝化;
(3)间位定位基。

有-I,+T,且|-I|<|+T|:
Z H E Z H E Z H E Z H E
如-OH,-OCH3,-NH2,-N(CH3)2, -NHCOCH3等 (1)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作用 不一致,共轭效应作用大于诱 导效应,使苯环活化;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稳 定; (3)邻、对位定位基。
立体化学问题
H H
CH3 + Br2
Br H H
CH3
(a)
+ Br
CH3
顺式
(a)
CH3
(b) (b)
H Br H
CH3 Br H
H
Br
CH3
CH3
CH3 Br
CH3 H Br H Br CH3
CH3 H Br Br H CH3
环卤鎓离子也可以形成在氯或碘的加成中,但是氯的电负性较 大,原子半径小,因此会出现顺式(syn-)加成
Hetercycles Org. react.; J. Med. Chem.; Chem. Rev.;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Angew. Chem. Int. Ed. Engl.; J. Indian Chem. Soc. Bull. Chem. ,Soc. Jpn.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