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的分类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力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力分析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应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应力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建筑在使用期间不会发生倒塌或出现其他结构问题。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一、应力的定义和分类应力是指受力物体内部产生的力的效应。
在建筑结构中,应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压应力:指物体内部受到的压缩力,其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2. 拉应力:指物体内部受到的拉伸力,其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 剪应力:指物体内部受到的剪切力,其方向平行于受力面。
应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计算。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对建筑材料和构件所受的各种应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弹性力学理论,通过施加外力和受力平衡方程的求解,来确定结构中各个点的内力和应力状态。
应力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结构的几何形状、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外界力的作用等。
通过使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工程软件,可以对建筑结构中的应力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应力分析的常见方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应力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 解析法:解析法是基于数学公式和物理原理进行应力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结构形状简单、受力简单的情况。
通过分析结构中各个点的受力平衡和变形关系,可以得到结构中各个点的应力分布。
2.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应力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结构形状复杂、受力复杂的情况。
通过将结构分割成网格,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数值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结构中各个点的应力分布。
3.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物理实验来测量和分析结构中的应力。
该方法适用于验证理论分析结果、评估结构安全性等。
通过在结构中加入应变传感器等装置,对结构施加外力并测量结构的变形与应力,可以得到结构中各个点的应力分布。
四、应力分析的应用应力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应力和强度的关系引言:应力和强度是工程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力是物体内部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而强度则是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应力和强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理论分析1. 应力的定义和分类应力是物体内部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通常用σ表示。
根据受力情况的不同,应力可分为拉应力、压应力、剪应力等。
拉应力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产生的应力,压应力是指物体受到压力作用时产生的应力,剪应力是指物体受到剪切力作用时产生的应力。
2. 强度的定义和分类强度是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通常用S表示。
根据受力情况的不同,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抗拉强度是指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压强度是指物体在压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剪强度是指物体在剪切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3. 应力和强度的关系应力和强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即强度是应力的一种度量。
通常情况下,强度应大于应力,以确保物体在受力时不会发生破坏。
当应力超过物体的强度时,物体就会发生破坏。
因此,合理设计和选材能够确保物体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应力的作用。
二、实践应用1. 结构设计中的应力和强度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应力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选材,可以使结构在受力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应力的作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外部作用力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计算和模拟分析,可以确定建筑物的应力分布,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满足设计要求。
2. 材料选择中的应力和强度在材料选择中,应力和强度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不同材料的强度不同,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应力的作用以及所需的强度。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需要选择耐磨、耐腐蚀等性能良好的材料,以确保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应力的作用。
3. 安全评估中的应力和强度在工程实践中,安全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力分类

一次+二次应力高出的部分)
产生原因
平衡压力或机械载荷
满足中面的变形协调(自平衡)
满足表面的变形协调
分部范围
整体
相邻元件连接部位(温差应力除外)
细部尖角处(更局部)
特征
无自限性
自限性
自限性
破坏型式
静力强度失效
失去安定(失去安定后的大应变疲劳
破坏)
疲劳破坏
与破坏相联系
应力分类:(所有应力产生原因1.平衡机械载荷。2.满足变形协调)
■应力类别 内容
一次应力P
二次应力Q(自限应力)
峰值应力F
定义
由平衡压力与其他机械载荷所必
外部载荷下,相邻构件间约束或构件
由局部结构不连续和局部热应力引起叠
须的内力或内力矩产生的法向应
自身约束引起,需满足中面变形连续
加到一次+二次应力上的应力增加量(比
一次加载
多次加载
频繁加载
的加载方式
计算方法
壳:薄膜理论
不连续分析
三维弹性分析(有限元)
板:薄板理论(0.01<5/D<0.2)
控制应力
总体:1【b】
局部:1.5【b】(锥封小端等)
弯曲:1.5【b】
3【b】
按加载次数确定许用应力
备注
1.一次总体薄膜应力Pm
与一次应力的区别:二次应力不会在
r疲劳设计概念:频繁开停车或经受较大温
为一次二次应力两个计算元件漏计的应
应力强度超过1.1Sm的区域。
力。
例如壳体与固定支座或接管
连接处由外载荷引起的薄膜
25
1.破坏应力循环次数:10 ~ 10为低
应力,)
应力分类

管道在内压、持续外载以及热胀、冷缩和其它位移等荷载作用下,其最大应力往往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使材料在工作状态下发生塑料变形。
高温管道的蠕动和应力松弛,也将使管系上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
这些情况说明,管系上的应力与一般结构、机械分析中所遇到的低温的和稳定的应力不同。
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应力应当区别对待,根据它可能产生的效应和对于破坏所起的作用不同,给予不同的限定。
对于管道上的应力,一般分为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三类。
一、一次应力一次应力是由所加荷载引起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它必须满足外部、内部力和力矩的平衡法则。
一次应力的基本特征是非自限性的,它始终随所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超过屈服极限或持久强度,将使管道发生塑性变形。
因此,必须防止发生过度的塑性变形,并为爆破或蠕变失效留有足够的裕度。
管道承受内压和持续外载而产生的应力,属于一次应力。
管道承受风荷载、地震荷载、水冲击和安全阀动作冲击等荷载而产生的应力,也属于一次应力,但这些荷载都是属于偶然荷载,这些应力属动荷载产生的应力,应当在动力计算中考虑。
一次应力有三种类型:一次一般薄膜应力、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和一次弯曲应力。
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是在所研究的截面厚度上均匀分布的,且等于该截面应力平均值的法向应力(即正应力)的分量。
如果这种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将引起截面整体屈服,不出现荷载的再分配。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是由内压或其它机械荷载产生的,由于结构不连续或其它特殊情况的影响而在管道或附件的局部区域有所增强的一次薄膜应力。
这类应力虽然具有二次应力的一些特征,但为安全计,通常仍划为一次应力。
这种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只引起局部屈服,塑性应变仍然受到周围弹性材料的约束,所以屈服是允许的。
假若有一个应力区域,其应力强度超过1.1倍的基本许用应力,在纵向方向的延伸距离不大于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并且与另一个超过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极限的区域沿纵向方向的距离不小于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里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和S是超过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极限处的管子平均半径和壁厚),此应力区域可以认为是局部的,划为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否则就应按一次一般薄膜应力考虑。
构件应力知识点总结大全

构件应力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应力的定义应力是单位面积的内部分子间或分子与外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常表示为F/A,其中F 是力的大小,A是力作用的面积。
应力是衡量材料承受外部载荷的能力,是材料内部原子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应变的根本原因。
二、应力的分类1. 拉伸应力:指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通常表示为σ=F/A,其中F是施加的拉伸力,A是截面积。
2. 压缩应力:指材料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应力,通常表示为σ=F/A,其中F是施加的压缩力,A是截面积。
3. 剪切应力:指材料在受到剪切力作用下的应力,通常表示为τ=F/A,其中F是施加的剪切力,A是受力面积。
4. 弯曲应力:指材料在受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应力,通常表示为σ=Mc/I,其中M是弯矩,c 是截面离轴心的距离,I是截面的惯性矩。
三、构件的设计应力1. 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载荷的作用,包括静载荷、动载荷和温度载荷等,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载荷对构件的影响。
2. 构件设计应力需要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通常需要考虑极限状态和使用状态下的应力情况。
3. 构件设计应力还需要考虑疲劳寿命、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材料性能的影响,以保证构件在使用寿命内不发生疲劳破坏。
四、构件的应力分析方法1. 理论计算:包括静力计算、动力计算和温度应力计算等,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力学原理进行应力分析。
2. 数值模拟:包括有限元分析、计算流体动力学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构件受力情况,得到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3. 实验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可以通过实验手段直接测量构件的应力和应变情况。
五、构件的应力优化设计1. 材料选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减小应力集中和减轻构件的重量。
2. 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改善构件受力的状态,减小应力集中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
3. 衬垫和支承:采用合适的衬垫和支承结构可以改善构件的应力分布,减小应力集中和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
铸造应力的分类

铸造应力的分类
1. 热应力:由于铸件在铸造过程中的激烈冷却以及不均匀收缩,导致不同部分温度和体积的差异,产生的应力。
2. 冷却应力:铸件在铸造完成后冷却过程中,由于不同部分的收缩速度不一致,导致的应力。
3. 凝固应力:在铸造过程中,液态金属逐渐凝固,形成晶粒,晶粒的体积变化引起应力。
4. 化学应力:在合金铸造中,由于不同组分的化学成分差异,产生的化学反应引起的应力。
5. 内应力:在熔融金属冷却过程中,由于原材料中存在的或形成的缺陷、气包等不均匀性,产生的局部应力。
6. 大气应力:铸造完工的产品暴露在大气环境中,与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应力。
7. 机械应力:在铸件冷却完毕后,由于剪切、磨削、切割等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变造成的应力。
8. 环境应力:铸件在使用过程中,与周围环境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应力。
9. 应力集中:在铸造过程中,由于形状、尺寸等因素的变化,导致铸件某些部位应力集中,产生较高的应力。
10. 残余应力:在铸造过程完成后,因冷却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体积等因素的变化,导致的残余应力。
过一点所方向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为这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是指物体内部受到的力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单位面积上的力来描述。
在工程力学中,应力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形状、材料特性和外部力的作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围绕应力的概念展开讨论,针对其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应力的定义和分类1.1 应力的概念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常用符号表示为σ,其计算公式为力F除以面积A,即σ=F/A。
在物体内部,由于外部力的作用,各处都会受到应力的作用,这种应力称为内应力。
而外部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也会导致应力的产生,这种应力称为外部应力。
1.2 应力的分类根据应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可以将应力分为正应力、剪切应力和法向应力三种类型。
正应力是垂直于物体截面的应力,常用符号表示为σn。
而沿着截面方向的应力称为剪切应力,常用符号表示为τ。
另外,法向应力是指作用在物体某一点上的应力。
二、应力状态的描述2.1 应力张量在三维空间中,一个点的应力状态可以由一个3x3的对称矩阵来描述,这个对称矩阵称为应力张量。
应力张量的分量代表了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情况,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
2.2 应力状态的表示一个点处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应力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表示。
特征值代表了应力状态的大小,特征向量则代表了应力作用的方向。
通过对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分析,可以判断物体处于何种应力状态,从而进行相应的力学分析和设计。
三、应力的应用3.1 工程材料的性能应力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等性能。
在工程中,通过对材料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3.2 结构的稳定性对结构件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
通过对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区域的分析,可以预测结构是否会发生破坏或失稳现象,为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3.3 力学设计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力学要求来设计各种零部件和结构件。
应力与强度的关联

应力与强度的关联应力与强度的关联导语: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中,应力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应力是指物体内部受到的作用力。
而强度则是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正确理解和评估应力与强度之间的关联对于设计和制造安全可靠的结构以及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探讨应力与强度的关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一、应力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和表达:应力是指物体内部受到的力集中在单位面积上的效果,可以通过力除以受力面的面积来计算。
1.2 分类和表达方式:根据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应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拉应力、剪应力和压应力。
拉应力指物体受到拉伸力的作用,剪应力指物体受到相互平行的两个力的作用,压应力指物体受到压缩力的作用。
这三种应力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分别是拉应力=受力/横截面积,剪应力=剪力/剪切面积,压应力=受力/接触面积。
二、强度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和表达:强度是指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在工程领域中,一般是指材料的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
2.2 分类和表达方式: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用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来进行测量。
抗拉强度表示材料在拉伸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通常用抗拉强度=最大拉力/横截面积来计算。
抗压强度表示材料在压缩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通常用抗压强度=最大压力/接触面积来计算。
三、应力与强度的关联3.1 强度受应力影响:强度是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当应力超过物体的强度时,物体就会发生破坏。
应力与强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在设计和制造物体时,我们需要保证物体所受到的应力不会超过其强度,以确保物体的安全可靠性。
3.2 强度与材料性质的关系:材料的强度取决于其组成和内部结构。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特点。
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而塑料和橡胶则具有较低的强度。
材料的处理方式和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其强度特性。
在选择材料和进行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力分类概念
应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应变是指加载后应力引起的尺寸变化。
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力是我们必须考虑在内的重要因素,以保证设备成品在运行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根据性质
根据性质不同,应力可以分为一级应力和二级应力。
一级应力是指由于外载荷作用而在容器部件内产生的正应力或剪应力,符号为P;二级应力是指由于容器部件的自身约束或邻近部件的约束而产生的正应力或剪应力,符号为Q。
根据影响范围
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分为总体应力、局部应力和峰值应力。
总体应力是指影响范围遍及整个结构的应力;局部应力是指影响范围仅限于结构局部区域的应力;而峰值应力则是指由于结构不连续,而加到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之上的应力增量。
根据分布规律
根据分布规律,应力又可分为:均布应力和线性应力。
均布应力是指沿断面均匀分布的应力,常见的有薄膜应力;线性应力则是指沿断面线性分布的应力,
常见的有弯曲应力。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应力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存在,比如一次总体薄膜应力、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弯曲应力等。
为了贯彻实施“打造精品”的生产理念,金鑫设备公司的设计人员在遵循国家已有的规范和标准上,针对每位顾客,每台设备进行专业的应力分析和计算,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