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晓》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理解古诗《春晓》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古诗《春晓》的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景色,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的春天的景象有哪些?”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春晓》,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和背诵。

3. 解释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解释。

(2)学生互动交流,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理解古诗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古诗《春晓》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成果。

(3)教师鼓励学生欣赏更多的古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古诗《春晓》的内容和意境。

2.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和运用。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互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整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春晓》

(教学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春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春晓》XX中小西校区一(2)班XX一、教学设计三、拓展延伸四、课堂检测(二)理解感悟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

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2、朗读全诗,背诵。

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3、提出任务,进一步为理解诗意、体悟感情打基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教学生,以点带面,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古诗的意境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和感悟,再次通过想象,再次体会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爱春、惜春之情,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使感情得以升华。

5、课堂作业练习二、课堂实录一、导入揭题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

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1、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2024一年级下册古诗必背12首人教版

2024一年级下册古诗必背12首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以下是一年级下册必背的12首古诗:
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7.《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8.《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1.《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2.《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件《春晓》唐诗解析PPT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件《春晓》唐诗解析PPT课件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孟浩然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却话:回头说,追述。
【释义】
整文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又《集》外诗16首,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录入4首,共存诗614首,但是有的诗显然为误入。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诗文成就】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一年级下册语文《春晓》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语文《春晓》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语文《春晓》知识点1. 了解《春晓》诗歌背景2. 掌握《春晓》的整篇诗歌3. 熟悉《春晓》的作者王之涣4. 了解《春晓》的诗歌形式和韵律5. 解读《春晓》的诗歌意境6. 探究《春晓》的具体描写和意象7. 辨析《春晓》的诗歌主题和意义8. 比较《春晓》与其他春天诗歌的异同9. 练习《春晓》的朗读和背诵10. 运用《春晓》的诗句,进行创作与表达1. 了解《春晓》诗歌背景:应该了解此诗歌创作背景和出现的历史背景。

比如:王之涣创作此诗歌时正值唐朝盛世时期,表达出对春天充满爱和希望的感受。

2. 掌握《春晓》的整篇诗歌:要求熟练掌握《春晓》整篇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诗句。

可以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来掌握。

3. 熟悉《春晓》的作者王之涣: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便更好地理解此文的意境。

4. 了解《春晓》的诗歌形式和韵律:《春晓》是七绝诗,每句四个字,如果从韵律上分析,全诗共四个韵。

5. 解读《春晓》的诗歌意境:《春晓》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观,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的祝愿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向往太平盛世的理想。

6. 探究《春晓》的具体描写和意象:《春晓》通过具体自然景色的描绘包括泉水、草木、小鸟等,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7. 辨析《春晓》的诗歌主题和意义:主要通过此文来阐述,在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唤起人们的爱和希望,并反映唐代社会的总体情况。

8. 比较《春晓》与其他春天诗歌的异同:在比较与分析其他春天相关的文学作品时,可以从文学表现形式和诗歌主题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异同之处。

9. 练习《春晓》的朗读和背诵:学习《春晓》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还需要正确的发音、音量控制等方面的练习。

10. 运用《春晓》的诗句,进行创作与表达:可以用《春晓》的诗句来启发自己的思考,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灵感。

写一些关于春天、希望、爱情的文章,比如: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让人心情愉悦;表达对朋友、家人等的深切关爱等等。

《春晓》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全篇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抒情来表达对美好和向往的深刻体悟。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春晓》古诗注解译文赏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春晓》古诗注解译文赏析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赏析]《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

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

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

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

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晓》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晓》公开课教学设计

《春晓》创新教案【教学设想】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同学们听过这句话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

(二)出示图片:1.老师:同学们,你们从这张图片中能不能看出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景色?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设计思路:出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观察。

)2.老师:同学们,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跟我们分享下他(她)的观察结果啊?学生:这是春天,老师:你怎么看出来是春天啊?学生:桃花开了(鼠标点击桃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点击燕子)。

老师:好,非常棒,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

老师:那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点击落花)老师:同学们,春天花会自然落这么多吗?这是不是说明昨夜刮风下雨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老师:看来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啊,就是跟我们描述的景色是一样的,不过在学这首诗之前啊,有位小朋友叫老师放一短视频给你们看。

3.播放:《春晓》这首诗的朗读4.老师:同学们,她读得好不好啊?学生:好老师:那你们想不想跟她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听,更准确呢?学生:想。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想去了解这首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老师:同学们,打开书本第12页,你们用拼音拼读的方法,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你们能不能读懂这首诗歌。

把你们不懂的字、词圈出来,等下讨论。

(注意诗中的“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

)2.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了吗?有什么不懂的吗?(把学生不懂的词语都写出来,稍后再分析。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
一、课文题目
本课的题目是《春晓》,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二、课文内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三、词汇学习
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词汇:
春眠不觉晓:春天睡觉很舒服,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处处闻啼鸟:到处都能听到鸟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晚上能听到雨声和风声。

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被风吹雨打落下了。

四、句子理解
本课的句子结构简单,意义清晰,适合一年级学生理解。

以下是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解释:
1. “春眠不觉晓”:这句话描绘了春天舒适温暖的睡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享受。

2. “处处闻啼鸟”: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鸟儿欢快的叫声,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感受。

3. “夜来风雨声”:这句话描绘了夜晚雨打风吹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多雨多风的印象。

4. “花落知多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花朵凋落的感慨,
同时寄托了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

五、情感教育
本课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同时培养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此外,本课还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要像春天的花朵一样轻易凋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 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 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 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 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 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 中一片盎然的生机。
赏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 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 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 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 象“风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 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 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 不完的艺术宝藏。
3)诗人借( 花落 ) 来写( 花开 ), 表达惜春爱春 之情,体现了 构思的巧妙。 这也是《春晓》 从众多描写春 天美景的古诗 中脱颖而出的 重要原因。
六、课外拓展:用一句古诗说说下列图片的画面内容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自读感悟,说说读懂了什么? 1.“花落知多少”: 在春风春雨中,那娇媚的花瓣不知飘 落了多少,真是令人( 惋惜 ); 2.细读诗句,加深理解“花落知多少” 1)我们不知夜里花落知多少,当然也不知 花开 )多少。 夜里( 2)花落是令人惋惜的。 诗人在( 惜春)中表达情真意切的( 爱春 ) 之情。
一、郎读古诗,整体感知。 1.题目“春晓”的含义是(春天的早晨 ),《春 清晨 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 )的春景 图。表达了诗人由( )而( ), 喜春 惜春 惜春 用( )衬托( 爱春 )的感情。 2.《春晓》中韵脚是( 晓 )( 鸟 )、 少 ( )。
一、图片欣赏:《春晓》的意境:不写春花盛开, 不写芬芳醉人,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加倍珍惜的心情。
思考题
一、是个写的是哪个季节?( ) 1、春天 2、夏天3、秋天4、冬天
二、是个说到了那些声音?( ) 1、鸟声2、雨声3、人声4、风声5、雷声 三、诗中表达了哪些内容?( ) 1、诗人爱睡觉 2、诗人爱惜花草 3、诗人爱春天的景色 4、诗人爱雨天的景色 四、这首诗的名句是哪句?( )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七、素质知识:孟浩然是( 唐 )代 诗人。他写的( 田园诗 )很有名, 有《孟浩然集》,与王维齐名,称为 “王孟 ” 。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加倍珍惜的心情。
春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处 处 闻 啼 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 夜 来 风 雨 声,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花 落 知 多 少。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
诗 意 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第一句: 春天的睡眠格外 香甜,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 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 脆的鸟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句: 想起夜
里曾听到刮风下 雨的声音,不知 花儿被吹打得落 下了多少。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
孟浩然 孟浩然是
唐代的一位
田园诗人, 写有《孟浩
然集》。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听古诗朗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想一想:春晓是什么意思?
春晓
• • • • •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处

眠 处
lái
不 觉
wén
晓 啼

Chù chù
tí niǎo

fēng

shēng
•夜
• Huā

luò

zhī
雨 多
声 少
duō shǎo
•花
下一张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春晓
春眠 / 不觉晓, 处处 / 闻啼鸟。 夜来 / 风雨声, 花落 / 知多少。
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古Hale Waihona Puke 处闻知首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半包围
独体字
一、识记生字,重点指导:“ 落”四个字 是后鼻音。 “ “少、春、处”是翘舌音。
二、生字组词 落( 落花 )
少( 多少 )
三、比一比,组词。 各( 各地 ) 沙( 沙石 ) 青( 青草 )
外( 外面 )
春( 春天 ) 处( 各处 )
写字指导:“少”字竖要直并且在中间, 左右两点写得左低右高。“处”字第 三笔捺要略长。“春”字上下结构, 下面是“日”字。
处少 春
朗读指导:
朗读时速度稍慢,一边读一边想象。每一句第二个 字适当拉长,留下想象的空间。注意读好韵脚。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想一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 • • • • • • 春晓:春天的早晨 。 晓: 早晨。 天刚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 闻啼鸟:听见鸟 啼:鸣叫 。 叫 。 眠: 睡觉 闻: 听 。 见昨夜 。 夜来:
春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晓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二、细读诗句,感悟理解,说说读懂了什么?
1.“春眠不觉晓”写的是:在雨后的清晨, 不知不觉 )从春睡中醒来. (
2.细读诗句,加深理解“春眠不觉晓”。 诗的第一句开篇点题。 时间 ),点出春天气候怡 1)“春眠”点出了( 睡觉 人、适合( )的季节特点。 清晨 ),进一步把时间点得 2)“晓”的意思是( 更具体。 3)“不觉”的意思是:不知不觉。“不觉”写出 惊喜 春天悄悄来临的( )心情。
四、细读诗句,感悟理解,说说读懂了什么?
“夜来风雨声”:那湿润的落花,那鲜 风 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 )春 ( 雨 )又送到了窗前。
2.细读诗句,加深理解“夜来风雨声” 听觉 1)“夜来风雨声”是写( ) 想象 也是写( ), 2) “夜来风雨声”写出了 ( 春天 )季节的特点: 春风总是在夜里轻轻吹绿树枝,春雨 总是在夜里滋润花蕾。
三、细读诗句,感悟理解,说说读懂了什么?
1.“处处闻啼鸟”:推开窗户,扑进 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还有那清 脆的( 鸟鸣 )
2.细读诗句,加深理解“处处闻啼鸟”。 1)“处处”写出了鸟儿在春天的早晨飞来飞去, 多 非常( )。 听觉 2)“闻啼鸟”从( )写春天的清晨, 鸟儿婉转鸣叫,非常( )。 好听
名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 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 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 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 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 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 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 放的烂漫春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