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

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

表面活性剂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表面活性剂基本概念1、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可以彼此抵消,但表面分子受到液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小(因为气相密度低),所以表面分子受到被拉入液相的作用力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界面与表面:界面就是指物质相与相的分界面。

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即液相或固相与气相的界面称为表面。

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

1、表面张力随其溶质浓度的增加略有上升,且往往近于直线(曲线A)2、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在浓度很稀时,下降较快,随浓度增加下降变慢(曲线B)。

3、在溶液浓度稀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当溶液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就不再下降了(曲线C)。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加入少量就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大幅度地降低,从而明显改变体系的界面性质和状态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剂。

如肥皂中的脂肪酸钠,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最早的表面活性剂——肥皂。

例如20ºC时,纯水的表面张力γ为72.75mN/m,加入0.1%的脂肪酸钠,γ即降为25mN/m。

表面活性剂化学

表面活性剂化学

填空题:1.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

2.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疏水集团,另一部分是亲水基团。

4.目前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张力法、电导法、增溶作用法、光散射法、染料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表面张力法、电导法。

5.增溶作用的四种形式的胶束增溶作用对被增溶物的增溶量是不相同的,递减顺序为:聚氧乙烯链的增溶>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核的增溶>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6.具有相同亲油基的表面活性剂,对烃类及极性有机物的增溶作用大小顺序一般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计算:HLB=E/5 E:代表合成表面活性剂时加入的环氧乙烷的质量分数。

8.60%Span80(HLB=4.3)和40%Tween80(HLB=15.0)混合得到的表面活性剂HLB值?HLB=4.3×0.6+15×0.4=8.69.乳状液类型的鉴别主要有:稀释法、染料法、电导法、滤纸润湿法。

10.乳化器的材质:乳化过程中器壁的亲水亲油性对形成的乳状液的类型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器壁的亲水性强容易得到O/W型乳状液,而器壁的亲油性强则容易得到W/O型乳状液。

这是因为润湿器壁的液体容易在器壁上附着,形成一层连续层,在乳化搅拌过程中很难分散成内向液滴。

11.乳液的破坏有分层、变型和破乳三种方式。

12.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

简答题:1.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1)滴重法。

也叫做滴体积法,这种方法比较精确而且简便。

其基本原理是:自一毛细滴管滴头滴下液体时,液滴的大小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即表面张力越大,滴下的液滴也越大。

表面活性剂 复习

表面活性剂  复习

一、名词解释:1、界面吸附:指物质由相内部富集与界面的现象;2、Stern 电位ψs:固体表面外侧的Stern 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为Stern 电位ψs3、Zeta 电位ζ:由滑移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称为电位ζ。

4、扩散双电层厚度k-1:k-1为扩散双电层的理论厚度。

5、吸附效率:界面吸附效率为单位浓度所能达到的界面吸附量,用22/C Γ。

6、吸附效能:界面吸附效能则为界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吸附量,即饱和吸附量∞Γ7、界面张力降低效率:表面活性剂的单位本体浓度引起表面张力降低的值,用π/c 表示。

8、界面张力降低效能:即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最大值,用CMC π表示。

9、临界胶束浓度CMC :溶液的表面现象(表面张力、临界张力)与其内部性质(摩尔电导、电导率、渗透压、浊度以及密度变化等)存在相互一致的内在关系,即溶液所有的物理性质的变化存在一个范围小、统一的浓度突变点。

该突变点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10、胶束的聚集数:胶束大小的量度是聚集数,即缔合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数。

11、增溶:不溶于水的物质,在使用醇及其他溶剂的情况下,由于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而透明地溶于水的现象称为增溶。

1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温度K T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 温度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温度曲线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饱和浓度--温度曲线的交点,称为临界溶解温度k T ,为三相点,在该点饱和溶液与胶束和结晶三相共存。

1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P T :升温至某一温度时,会发生浑浊分相,通常此温度成为浊点。

14、20pC :与纯溶剂表面张力o γ相比,溶液表面张力γ下降20mN/m 时,各种本体相浓度20=πC 的对数的负值:2020lg =-=πC pC 。

15、前进接触角、后退接触角以及接触角滞后:在固/液界面扩展后测量的接触角叫做前进接触角,以A θ表示;而在固/液界面缩小后测量的接触角叫后退角,以R θ表示,前进接触角与后退接触角之间的差值(A θ—R θ)叫做接触角滞后。

《表面活性剂化学》题集

《表面活性剂化学》题集

《表面活性剂化学》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关于界面与表面的定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界面是指不同物质相接触的线,表面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的面B. 界面是指不同物质相接触的面,表面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的线C. 界面是指不同物质相接触的面,表面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的面D. 界面和表面都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的面2. 表面张力是以下哪个现象的表现?()A.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向内的吸引力大于向外的吸引力B.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向外的吸引力大于向内的吸引力C.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均匀的吸引力D.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均匀的排斥力3.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表面活性剂?()A. 肥皂B. 洗发水中的活性成分C. 食盐D. 洗洁精4.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代表的是:()A. 氢键长度B. 氢键能量C. 亲水亲油平衡D. 氢键数量5. 关于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与其分子量成正比B.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与其分子量成反比C.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与其分子结构无关D.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取决于其在界面上的吸附能力二、填空题1. 界面是指两种不同______相互接触的区域,表面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时在液体表面形成的一个______薄层。

2.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作用力______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具有______收缩的趋势。

3.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______和一个或多个______。

4.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反映了其分子的______程度,HLB值越高,亲水性越______,HLB值越低,亲油性越______。

5. 表面活性剂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界面张力与表面张力的区别。

2. 为什么液体表面层的分子会表现出比内部分子更大的相互作用力?3. 简述表面活性剂如何通过改变分子结构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其结构特征是具有亲水性与亲脂性两种基团,其作用是能显著降低分散系的表面(界面)张力,因此可用作乳化剂、助悬剂、增溶剂、促吸收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去污剂等,是药用乳剂、悬浊剂、脂质体等的重要辅料.本章重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如CMC值、HLB值、Krafft点与昙点等)与测定方法等。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分类一、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①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是液体的物理常数.②当在水中加入无机盐或糖类物质时,则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升高;③当在水中加入低级脂肪醇、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下降,称此类物质为水的表面活性物质。

④当在水中加入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高级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显著的降低,称此类物质为该溶剂的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2.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是由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而且两部分分处两端。

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以在两相界面发生定向排列,来改变两相界面性质。

从而起到润湿、乳化、增溶、絮凝、反絮凝、起泡、消泡的作用。

(1)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

最外层疏水,表现低表面张力,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增溶性、起泡性.(2)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易于润湿.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1。

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2。

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绪论1基本概念:(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n/m)(2)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溶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4)表面活性剂有效值它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最小值。

明显地能把水的表面张力降得愈低,该表面活性剂愈有效。

(5)c20C20:将溶液表面张力降低20mnm-1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

该值越小,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能力越强。

(6) cmc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7)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

(8)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指结合并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量,可以测量胶束的大小。

疏水性↑, 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胶束量(胶束的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9)krafft点克拉夫特点:1%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从浊度变为澄清度,溶解度急剧增加的温度。

卡夫点越低,表面活性剂在低温下的水溶性越好;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使用克拉夫特点以上的(10)浊点浊点:1%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时的温度。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浊点以下使用浊点越高,溶解度越好,使用范围越广2基本值(1)水在20℃时的表面张力为72.8mn/m(2)大部分表面活性剂的cmc在10-6~10-1mol/l3重要关系(1)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分子间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压力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加,气相密度增加,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向内合力减小,液体的表面张力减小;1(2) CMC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内因:(1)碳氢链的长度:碳数↑,cmc↓(2)碳氢链的分支:分支↑,cmc↑(3)极性基团的位置:极性基团位于中间,CMC。

表面活性剂1复习题总结

表面活性剂1复习题总结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在浓度很低时,能大大地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随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不再变化或变化不明显。

Surface active agent (surfactant)Definition :At low concentration, the substance can sharply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solven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solvent has no change or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is substance 。

2.表面活性剂的两亲结构:(1).溶液表面的吸附(2).溶液内部胶团的形成Amphiphilic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tants:(1)Adsorption on solution surface,(2)Micelle formed in the solution .3.表面张力的定义: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收缩液体表面的力。

表面张力的作用示意图Surface tension – the force per length that brings aboutthe contraction of liquid surface4.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不同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相对应的表面张力就越大。

(1)体系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表面张力有何规律?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各类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数值分布在0.1~103 mN/N 数量级。

最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是1K 时液氮的表面张力,其值为0.365 mN/N ,最高液体的表面张力是1550℃时铁的表面张力,其值为1880 mN/N 所有物质中,表面张力有如下规律:金属化合物 > 离子键化合物 > 极性物质 > 非极性物质(2)温度 一般来说,同一物质,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ll substances, surface tension has the following rules: metallic bond > ionic bond > polar bond > nonpolar bondEffect of temperature :Generally speaking, for the same substance: Temperature 越高 surface tension 越低5.常见的表面现象:(1.)液体的曲率与附加压力 不同类型的液体在容器中,液体的弯曲程度也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ΔR =1/R1+1/R2,ΔR > 0 液面呈现凸液面ΔR < 0 液面呈现凹液面ΔR = 0 液面呈现平液面Laplace 公式: ΔP=P -P 外=2γ/R(2)毛细现象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液体发生宏观流动的现象。

表面活性剂化学知识点概述

表面活性剂化学知识点概述

表面活性剂化学 第一讲 表面活性剂概述1、降低表面张力为正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

增加表面张力为负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小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惰性物质。

2、表面张力γ :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 γ表示,单位是N·m -1。

影响纯物质的γ的因素(1) 物质本身的性质(极性液体比非极性液体大,固体比液体大)(2) 与另一相物质有关。

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与饱和了其本身蒸汽的空气之间的界面张力。

(3)与温度有关:一般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4)受压力影响较小. 3、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双亲结构”亲油基:一般是由长链烃基构成,以碳氢基团为主 亲水基:一般为带电的离子基团和不带电的极性基团疏水基的疏水性大小:脂肪烷基>脂肪烯基>脂肪烃-芳基>芳基>带有弱亲水基的烃基。

相同的脂肪烃疏水性强弱顺序: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

从HLB 值考虑,亲水基亲水性的大小排序: -SO4Na 、-SO3Na 、-OPO3Na 、-COONa 、—OH 、—O - 4、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①通式:(RCOO)n-Mn+脂肪酸盐②分类:一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③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④应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只供外用。

2)硫酸化物: ①通式:R-OSO3-M+②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称土耳其红油);高级脂肪醇硫酸脂(十二烷基硫酸钠) 。

③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的去污剂和润湿剂;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沉淀。

④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并且产生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一系列应用功能的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高能固体表面:与一般液体接触后,体系表面能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应为一般液体润湿的表面,称为高能表面。

低能固体表面:物体的表面能与液体不相上下,其表面被称作低能表面。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束。

表面过剩:若自1cm²的溶液表面和内部各取一部分,其中溶剂的数目一样多,则表面部分的溶质比内部所多的摩尔数。

相转变温度:是指在某一种特定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固体表面未被反离子占据的部位与表面活性剂离子因电性作用而引起的离子对位吸附: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在低浓度时,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荷符号的表面活性剂离子取代而引起的吸附。

吸附量:单位表面上表面相超过体相的溶质量,有时也叫表面浓度或吸附量。

增溶量:向100ml 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和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mol)即为增溶量。

克拉夫反应点:它是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相变的温度。

浊点:是指一定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突然析出使溶液变浑浊的温度点。

聚集作用:分散剂粒子以任意方式或受任何因素的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结构或无特定结构的集团的作用。

分散作用:一般是指把一种物质分散剂于另一种物质中以形成分散剂体系的作用。

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润湿作用:指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可在界面处发生定向吸附,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体系润湿性质的作用。

絮凝作用:在体系中加入一定的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液体表面的扩散双电子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贺荷的电量,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从而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又重新分散均匀的作用叫絮凝作用。

乳化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互不混溶和两种液体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作用。

加和增效作用: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人为地混合后,得到的混合物其性能比原来单一组分的性能更加优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1>2”的效果。

负的加和增效作用: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人为地混合后,得到的混合物其性能比原来单一组分的性能差。

二、简答题1.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1答:○表面活性剂的结构;a、疏水基:在各种疏水基中,碳氟链,硅氧链和碳氢链型的表面活性剂的pC20 是逐个减小的;碳氢链中,碳链越长,pC20 值越大,直链的pC20 比含支链的同分异构体更大。

b、亲水基:含相同疏水基的表面活剂中,亲水基的亲水性越弱pC20 越大,所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pC20 最大,其次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小的一般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对于离子型来说,离子头的有效电荷越小,pC20 越大。

2○电解质;加入电解质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离子氛半径被压缩,亲水性下降,表面活性增加,pC20 随之增加。

3○水结构调节剂:a、水促进剂;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的水化度,从而提高表面活性,吸附效率pC20 增大;b、水结构破坏剂;表面活性降低,pC20 减小。

4○温度:a、离子型包括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效率pC20 随温度升高而下降;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 10~40℃范围内,pC20 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的类型有哪些?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

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分类?答:特点:在水溶液中呈现正电性,能形成携带正电荷的表面活性离子分类:胺盐型、季铵盐型、杂环型、鎓盐型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分类?答:特点:(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

(2)一般情况下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差,容易生成沉淀或浑浊。

(3)抗硬水性能差分类: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6.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分类?答:特点:(1)具有等电点(2)几乎可以同所有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一般都会产生加和增效作用(3)具有较低的毒性,对皮肤眼睛刺激小(4)具有极好的耐硬水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5)对织物有优异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6)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分散性(7)可以吸附在带点物质的表面,而不产生憎水薄层,有很好的润湿和发泡性(8)具有一定的杀菌性和抑霉性(9)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分类:a.按阴离子亲水基类型分类: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b.按整体化学结构分类:甜菜碱型、咪唑啉型、氨基酸型、氧化胺型7.非离子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分类?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聚乙二醇型和多元醇型两大类(详见课本P156~P157)特点:(1)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类存在的影响(2)不易受Mg2+、Ca2+的影响,在硬水中使用性能好(3)不易受酸碱的影响(4)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5)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皆有较好的溶解性能(6)此类产品大部分呈液态和浆态,使用方便(7)存在浊点8.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结构?答: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外壳由粗糙不平的表面和一部分的反离子,还包括扩散的双电子层,内核由非极性的碳氢链和渗透入的渗透水组成。

9.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结构?答: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是一层相当厚的、柔顺的聚氧乙烯层,还包括大量以乙醚相结合的水分子。

胶团内核由碳氢链组成类似液态烃的内核;没有扩散双电层。

10.表面活性剂在气-液、液-液界面上的吸附层结构?气液界面: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 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11.影响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因素?答:a.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如果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带有电荷,易于与其带电符号相反的固体表面吸附;其它表面活性剂,随着表面活性剂碳原子量的增加,吸附量增加,若为聚氧乙烯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数目越大吸附量越小。

b..介质pH 值的影响当介质pH 值大于等电点时固体表面上带负电荷;,易于吸附带正电的物质;当介质pH 值小于等电点时表面正电;,易于吸附带负电的物质;介质pH 值与等电点差别越大,固体表面电荷密度越大,越易吸附。

c.固体表面的性质带电固体表面总是易于吸附带反号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温度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增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减小。

e.无机电解质的影响无机电解质的加入常能增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影响不大。

12.叙述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吸附机制?答:吸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cmc,则形成单分子吸附层;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cmc 时形成双分子吸附剂层,这将导致吸附量急剧增加。

(2)吸附的一般机制A. 离子交换吸附引起的吸附。

B. 离子配对吸附吸附。

C. 形成氢键面引起的吸附D. 电子极化引起的吸附剂引起吸附。

E. 色散力引起的吸附F. 疏水作用引起的吸附固体表面与表面活性剂间因为van der Waals 色散力而引起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间相互作用使它们逃离水的趋势,使得达到固体表面和表面活性剂的某些基团间形成氢键而导致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富电子芳环与固体表面强正电位间的作用而固体表面未被反离子占据的部位与表面活性剂离子因电性作用而引起的在低浓度时,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荷符号的表面活性剂离子取代而一定浓度后它们相互缔合而吸附。

13.叙述表面活性剂在固体油污去除过程中的作用?答:表面活性剂在固体油污及固体表面上的吸附而使二者分离。

在洗涤过程中,首先对污垢点及表面润湿,在固体界面形成电层,使油污粘附强度减弱。

14.叙述表面活性剂在液体油污去除过程中的作用?答:(1)洗涤液润湿表面。

(2)油污的去除,即润湿了表面的洗涤液如何把油污顶替下来。

液体油污的去除,通过卷缩机理实现。

15.简述破乳剂的选择原则?答:(1)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将乳状液中乳化剂从界面上顶替下来。

(2)破乳剂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的界面膜不可有牢固性,在外界条件作用下或液滴碰撞时易破裂,从而液滴发生聚结。

(3)离子型的乳化剂可使液滴带电面稳定,选用带反号电荷的离子型破乳剂可使液滴表面电荷中和。

(4)分子量大的非离子或高分子破乳剂溶解于连续相中可因桥连联用使液滴聚集,进而聚结、分层和破乳。

(5)固体粉末乳化剂稳定的乳状液可选择固体粉末良好的润湿剂作为破乳剂,以使粉末完全润湿进入油相或水相。

16.叙述聚集作用的机理?答:(1)电性作用在分散体系中加入无机电解质,其反离子将向粒子周围的扩散双电层中扩散,压缩双电层,从而降低粒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破坏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从而发生聚集作用。

(2)桥梁作用在高分子化合物浓度很低时,吸附于分散粒子上的聚合物长链可以同时吸附于其它表面上,这样就可将多个粒子通过聚合物分子连接起来,从而来发生聚集作用。

17.简述影响表面吸附的物理化学因素?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