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热》单元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提纲

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2019.4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基础概念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穿衣服、运动、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使身体热起来。
多穿衣服会使我们感觉到热,但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工具,它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4、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水在4摄氏度以下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5、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还要明显。
6、热胀冷缩现象的解释:(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2)物体的热胀冷缩与微粒的运动有关:温度升高时,微粒运动的速度加快、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温度降低时,微粒运动的速度减慢、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7、大多数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锑tī、铋bì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热缩冷胀的(锑可以用在印刷上,铋可以用在做保险丝上)。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1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11、热的传递方式除了热传导,还有热对流和热辐射。
固体一般用传导方式传递热量;气体和液体一般都用对流方式传递热量;太阳是用辐射把热量传递给我们。
1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成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13、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二、分析1、将一个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为什么?冷水袋会先下沉,然后慢慢上浮。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热》期末复习课件

复习要点: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漏水 不漏水
用红墨水看 起来更清楚
1 .试管的水要装满,盖上盖子后不能漏水。
2.插上细管,黑色的小圈放在细管原水位的 位置上,保持不动。
3.把试管放到热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 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4.把试管放到冷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 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复习要点一:如何增加热量 复习要点二:衣服能不能为我们增加热量?
复习要点一:如何增加热量
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 么方法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复习要点二:衣服能不能为我们增加热量?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 来进行观测吗?(书:27页)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衣服不 能给我们身体提供热量!
活动二:使用铝条等材料酒精灯设计一个铝 条是否会热胀冷缩的实验
资料一
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 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 锑和铋。
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季绷得紧, 夏季绷得松?
天桥 路面
图片资料
空隙
图片资料
空 隙
液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铜和钢)金属的热胀冷缩
思考:多穿衣服身体怎么会觉得 热起来了? 我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因为衣服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失
练习
• 1、加穿衣服能使我们热起来,是因为衣服能 为我们提供热量( )
• 2、加穿衣服能使我们热起来,是因为衣服能 保温。( )
• 3、将衣服叠好,在里面放一支温度计,过一 段时间,温度会上升( )
• 4、我们觉得手冷时,常常把两只手相互摩擦, 这是因为两只手相互摩擦产生了热量。(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复习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回顾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
2.知道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各自特点以及热传导、热对流的热传递方向。
3.知道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的特点,能区分常见的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4.知道蒸发、沸腾、凝结等水形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本质上与热量有关。
5.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如:云、雾、雨、雪、霜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特点。
教学难点:热对流中热传递的方向。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出示书本上的保温壶内胆示意图。
提出问题:保温壶有哪些方法来保温?预设回答:(1)木塞: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2)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3)镀银内壁:减少热辐射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追问各种热传递方式的典型特点。
并将知识点呈现在板书上。
热传导:直接接触(固体)热对流:流动(液体或气体)热辐射:电磁波(二)热传递复习环节(1)热传导:出示课堂实验图,全班学生一起回顾传热的方向。
最后出示热传导特点,加深印象。
(2)热对流:出示课堂实验图,请学生绘制传热方向,重点强调热流体和冷流体的特点,热的上升,冷的下降,出示热对流特点后,出示课堂活动,巩固知识点。
(3)题目巩固:让学生判断图中涉及的热传递方式,最后通过一道课堂练习巩固热传递知识。
(三)物体导热性能复习环节出示课堂练习变式,引出导热性能这一特点,带动学生回顾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特点和常见物体,最后出示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加以巩固。
(四)温度与水复习环节(1)出示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引出热量和水形态之间的关系。
(2)水→水蒸气:这个过程叫什么?如果持续加热会怎么样?沸腾后继续加热?停止加热?沸点是多少?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是怎么影响的?(4)水蒸气→水:这个过程叫什么?怎么改变凝结速度?如何让温度更低?自然界中和凝结相关的现象?(5)题目巩固(五)课堂小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最新整理科学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等方法来增加热量。
衣服本身,它只能减少热量流失,起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会;装有冷水的塑料袋在热水盆中,开始会,一段时间后会,因为。
在加满冷水的试管上面裹一块气球皮,加热后气球皮会,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3.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塞上插有空心玻璃管的橡皮塞,加热烧瓶,水变热时玻璃管里的水位会;再冷却烧瓶, 水变冷时水位会,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
但水在时正好相反,是。
其它的大部分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
温度计就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4.用一个瓶口装有气球的烧瓶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烧瓶放水热水里时,气球会,再把烧瓶放入冷水里时,气球会,这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说明气体也有的性质。
5 .铜球在加热后穿过铁环冷却后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变、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说明大多数金属具有的性质。
但、等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
6.用酒精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的一端或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为起点,向传递,热总是由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
7.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有关。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的物体传热性能,被我们称为,它吸热,散热也;而像、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吸热,散热也,所以可以用它们作为材料。
9.每根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是为了。
10.野外的电线,夏天看起来比较,冬天比较,因为电线会。
如果在夏天架电线,应该。
11.通过固体物体传热叫,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热叫,没有通过物体直接传热叫,这三种方式统称为。
科学探究1.证明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带细管的圆底烧瓶、烧杯、冷水、热水方法:在圆底烧瓶里装满冷水,用带有细管的橡皮塞塞紧;分别把它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并记录。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最新版)

五下第二单元《热》知识点1.热起来了(1)我们可以通过【吃热的食物、晒太阳、运动、开暖空调】等方法使身体热起来。
(2)多穿衣服,盖厚厚的棉被身体感觉会热起来。
但是【衣服、棉被等本身是不能产生热量的,它们只能减缓身体的热量向外界流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3)在室外感觉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会产生热量。
】(4)保温有两种意思:【保热和保冷】。
用棉被把冰棍盖起来,也能起到保温作用。
原理是【棉被能减缓外界的热量向冰棍传递的速度】。
2.给冷水加热(1)将热水装进一个能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它放进装满冷水的水槽里,这个塑料袋【会浮在冷水上,过一会儿塑料袋会下沉。
】(2)将冷水装进一个能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它放进装满热水的水槽里,这个塑料袋【会下沉,一段时间后塑料袋会上浮。
】(3)水在加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因此,【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热水体积大】。
(4)【体积相同,冷水重;重量相同,热水体积大】。
(5)实验题:试管装满冷水,用气球皮扎紧,在天平上称重;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在天平上称重,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两次重量不变】。
(6)实验题:试管装满水,用气球皮扎紧,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气球皮会鼓起来,体积【变大】;再马上放入冷水杯里,气球皮又会凹进去,体积【变小】。
3.液体的热胀冷缩(1)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2)观察水在受热和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生活中的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比如:酱油、牛奶、食用油、酸醋、水银等。
水银温度计就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自然界也存在着一些反常现象,水在4℃以上时,都是【热胀冷缩】的。
但在4℃以下,却出现了【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温度越低,体积反而会【增大】。
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体积达到【最大】,大约是4℃时水的体积的【1.1】倍。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热》.doc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一、热起来了班级姓名学号1、我们用双手捂住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手会慢慢地(热)起来;要是握住一块冰,手就变得越来越(冷)。
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3、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晒太阳、泡温泉、烤火、开电暖气等是(外界物质给予的热量);吃食物是(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的热量”跑步等运动是(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的热量)。
4、加穿衣服、盖被子会使人感觉到暖和,但并不是衣服、被子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被子(不能)产生热量,其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阻挡冷空气进入)。
二、给冷水加热1、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将一杯冷水变成热水。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而重量(不变);水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而重量(不变)。
2、把密封的冷水袋放入热水里会(下沉),是因为(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把密封的热水袋放入冷水里会(上浮),是因为(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重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
4、将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住口,插在热水杯里,气球皮会(鼓起来),这是因为水受热体积(膨胀)了;将装满热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住口,插在冷水杯里,气球皮会(瘪下去),这是因为水受冷体积(缩小)了。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C)以上是热胀冷缩的,在4°C以下是(热缩冷胀)的,冬天里自来水管或水表冻裂,就是(管子里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屮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装满酱油和米醋时,玻璃管中的液 面会上升 B. 装满啤酒时,玻璃管中的液面也会上升 C. 装满苹果醋饮料时,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上升 D. 草莓牛奶饮品比较重,它装进烧瓶,玻璃管液面没有变化
解析:草莓牛奶饮品同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020/6/9
9. 佩佩在做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后,还弄明白了水的一些特殊的科学道
D 就可以拧开了。这个是什么道理呢?( )
A. 开水高温将瓶盖烫开了 B. 玻璃和金属瓶盖,遇到开水就分开了 C. 玻璃热胀冷缩,将瓶盖挤开了 D. 金属瓶盖受热膨胀,比玻璃膨胀的更多,这样就很容易拧开了
2020/6/9
13. 学习完热是怎样传递的之后,如下图所示,四根小木棍用蜡粘贴在金
D 属条上,在金属条的中部加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常温水
冷水
(4) 实验结论:水具有 热胀冷缩
热水
的性质。(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佩佩学习完了《热起来了》这一节后,明白了一些科学 道理。
C 1. 冬天用被子将热饭包裹起来,过了好久饭仍然是热的,这是因为( )
A. 被子能产生热量
B. 被子能传递热量
C. 被子有保温作用
D. 被子能制造热量
解析:被子本身不产生热量,只是起到保温作用。
加身体的热量呢。
A. 吹电风扇 B. 喝凉水 C. 快速跑步 D. 少穿衣服
解析:跑步能让身体释放热量。
2020/6/9
佩佩把一小塑料袋的冷水,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一些奇怪 的现象,你能帮他解释吗?
C 4. 冷水袋的沉浮现象是( )
A.下沉到热水槽底部 B. 浮起到水面 C. 先下沉到底部,然后又慢慢上浮一些 D. 先上浮后下沉
C 19.下面各种物质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 )
A.铁
B.铜
C.塑料泡沫 D.铝
C 20. 下列生活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 )
A. 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 B. 电熨斗的金属外壳
C. 热水瓶的玻璃内胆
D. 炒菜用的铁锅
6/9/2020
二、简答题(共40分) 21. 佩佩和奇奇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 热水的密闭烧瓶,让他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个烧 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9分)
(3) 实验结论: 塑料泡沫比棉絮的保温性能更好 。(2分)
22. 佩佩发现: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头制品时,感
到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凉。(5分)
(1) 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的导热能力 强
(填“强”或“弱”)
(2分)
(2) 当我们用手去摸冰冷的物体时,( B )。(3分)
A. 物体会把它的寒气传递给手
11. 佩佩在生活中还会发现,水泥马路每相隔一段距离的地方会有一条缝隙,
C 这是为了( )
A. 美观
B. 行人的方便
C. 防止水泥热胀冷缩 D. 节约材料
2020/6/9
12. 生活中,人们在遇到瓶装罐头瓶盖太紧打不开的时候,通常都会在盆 里倒入开水,使其没过瓶盖。然后把瓶盖朝下放进水里,浸泡半分钟左右,
2020/6/9
B 5. 佩佩对这个现象有了一些思考,他觉得可能是因为( )
A. 冷水受热后,重量增加,所以下沉到水底了 B. 冷水受热后,体积增加了,所以慢慢的又浮起来一些 C. 冷水装进了袋子里,袋子很轻,所以后来上浮了一些 D. 冷水受热后,变少了,所以后来又上浮了一些
佩佩将冷水装进试管,橡皮筋扎紧,用托盘天平称重为60克。 然后用试管夹将装满冷水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称重完之后, 还是60克。
B 右边的气球皮向内凹,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
A. 水受热后,重量增加了 B. 水受热后,体积增加了 C. 水受热后,体积减少了 D. 水受热后,重量减少了
2020/6/9
8. 为了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水和其它液体热胀冷缩的体积变化,佩佩又找来 了更多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左边的液体逐一装满右图的烧瓶里面,
2020/6/9
B 6. 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冷水受热过程中重量增加 B. 冷水受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变化 C. 冷水受热过程中重量少量变化 D. 冷水受热过程中重量显著变化
2020/6/9
7. 佩佩紧接着做了下面的实验:在试管中装满水,剪一小块气球皮把试管 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观察到的现象是,左边试管的气球皮向外鼓起,
B. 热从手传递到物体
C. 冷的物体会传递热量给手
D. 无法判断
23. 取一个橡皮塞,中间插上一根尖嘴的细玻璃管,在一只烧瓶中加入一 些水,塞上这个橡皮塞,并让细玻璃管的下端浸入烧瓶的水里。把烧瓶放 到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奇妙的“喷泉”就产生了。(4分)
(1) 细玻璃管的尖嘴端会喷出水柱是因为瓶内空气 受热膨胀 ,挤压
A 17. 在传热比赛一节里面,传热最快的是( )
A. 铜条传热最快
B. 木条传热最快
C. 塑料条传热最快
D. 三者一样快
6/9/2020
18. 生活中,根据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制作不同的工具。你觉得制作炒
C 菜用的锅铲手柄用什么材料最合适( )
A.铜
B.不锈钢 C.木头 D.塑料
解析:锅铲手柄不能太烫手,故需要热的不良导体制作
2. 冬天的早上,学校组织我们晨跑,跑着跑着身体就发热了,也就不
C 感觉那么冷了,佩佩觉得原因可能是( )
A. 运动时,肌肉会将全部能量转化为热量
B. 运动时,身体不同部位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热量
C. 运动时,肌肉细胞里的葡萄糖通过系列反应转变成能量并释放热量
D. 运动时,肌肉能产生热量
C 3. 学习完了之后,你觉得在天气寒冷时,我们还可以通过( )来增
(1)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泡沫
和棉絮外,还应保持哪些因素相同?A(BCD)(多选,4分)
A. 两个烧瓶完全相同 B. 水的初温相同
C. 水量相同
D. 测量的时间相同
(2) 按照计划进行操作,佩佩和奇奇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温是 20℃ 。(1分)40分钟时, 用塑料泡沫包着的烧瓶中的水温降低了 39℃ ,用棉絮包着的烧瓶 中的水温降低了 52℃ 。(2分)
D 15. 生活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现象是( )
A. 用毛巾反复擦皮肤时感到热 B. 冬天双手摩擦生热取暖 C. 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D. 把手伸进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6/9/2020
C 16. 不论是给金属条加热,还是给金属片加热,最先热的地方是( )
A. 金属条或者金属片的中心位置 B. 金属条或者金属片的两端位置 C. 离酒精灯火焰最近的位置 D. 离酒精灯火焰最远的位置
所示。说明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会 膨胀变大 。
(2) 把变热的试管插在冷水杯里,使试管内的水变冷,我们会看到的现象
是 气球皮向下凹进 ,如图 1 会 收缩变小 。(4分)
所示。说明水在变冷的过程中体积
25. 冬天,天气寒冷,坐的时间久了,会觉得冷嗖嗖的。这时候,站起来活 动一下,跺跺脚,跑跑步,就会慢慢的暖和起来。这是因为当我们运动时, 肌肉要进行剧烈的收缩和放松,这时肌肉细胞里的葡萄糖在一系列反应的作 用下,会转变成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被用作肌肉收缩的动力,另一部分则 转变成热量释放出来。运动量越大,肌肉收缩越剧烈,由葡萄糖转化成的能 量也越多。(6分)
A 理。水在特定的温度下还会出现冷胀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
A. 北方的冬天,水管冻裂 B. 冷水会在热水里下沉 C. 开水会从容器里溢出 D. 烧开的水从热水壶出来会冒“白气”
2020/6/9
B 10. 对于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运动加快了 B. 空气的微粒运动减慢,可能是被加热了 C. 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相比,体积变化更明显 D. 空气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A. 小木棍按照A\B\D\E的顺序先后掉落 B. 小木棍按照E/D/B/A的顺序先后掉落 C. 小木棍同时掉落 D. 离酒精灯近的先掉,离得远的后掉落
解析:热传递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6/9/2020
C 14. 下图说明,热传递的方向是( )
A. 不确定
B. 向左端传递
C. 向两端传递 D. 向右端传递
瓶内的水,水被挤压出来。(2分)
(2) 要使这个“喷泉”喷出的水柱更高些,可以换用更 细
玻璃
管,或者将水槽内的水换为水温更 高
一些的。(每空1分,共2
分)
24.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8分)
(1) 把试管插在热水杯,如图 2
起
(4分)
(1) 放入冷水中,玻璃细管中的水发生的变化: 液面下降 。(1分) (2) 将烧瓶放入装热水的烧杯中,玻璃细管中的水的液面将会( B )
(2分) A.上升——停止——上升 B.上升——停止——下降 C.下降——停止——下降 D.下降——停止——上升
(3) 根据给出的图,填写常温水、冷水或热水。(3分)
(1) 天气寒冷时,我们还可以通过( C )来增加热量。(3分)
A. 吹电风扇
B. 喝凉水
C. 快速跑步
D. 多穿衣服
(2) 下列行为不能使身体产生热量的是( B )(3分)
A. 踢球
B. 静坐
C. 原地踏步
D. 跳绳
26. 如图所示,准备一个平底烧瓶,里面装满常温水,并滴上几滴红墨水。 将烧瓶分别放进装冷水和装热水的烧杯中,完善实验记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