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指挥中心功能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1、在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地“120”呼救电话的受理工作。
2、负责全县院前急救医疗的指挥和调度工作,做到以缩小急救辐射半径、加速急救反应为目标,以方便、快捷、有效、系统地救治患者为目的,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3、加强与院前急救人员联系和沟通,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4、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急救通讯网络,保障通讯网络畅通。
5、科学处理和储存院前急救信息。
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向院主管领导报递院前急救动态资料。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负责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者,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20急救工作细则1、诊后中心工作人员按派诊原则立即调派车辆,保障电话畅通无阻。
2、急救中心派诊时使用专业术语,简明扼要,严谨准确,报清疾病种类和详细接车地点及病人联系电话。
3、急救中心受理电话者必须是本站的医务人员,并于通话完毕后主动报清自己的全名。
4、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详细的派诊内容和准确的出诊时间等记录及录音,保证120对社会承诺的5—10分钟急救反应时间(城区内),定期向主管院长反馈。
120急救车司机工作制度1、“120”救护车急救专用车辆,急救中心(站)统一指挥调配,严禁私自用车。
未经批准擅自出车,发生医疗事故,一切经济责任自负。
禁止司机开车上下班,出完车,车辆必须放在医院内。
2、驾驶员必须落实好车辆的“三检”“三勤”制度,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
驾驶员必须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严格遵守特种车辆行驶规定。
3、中心管理的救护车,要求急救驾驶员爱护车载通讯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严格设备交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要严格按使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120救护车长途及收费由主管院长签字、120主任及车方商定,但不得影响医院工作。
120急救车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及区域性重大事件如地震、洪水、疫情、重大车祸等灾难性事件的处置要求。
5、救护车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脱岗或无故迟到,产生医疗纠纷责任自负。
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

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1需求分析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是本地区医疗急救体系的中枢神经,是唯一面向本地区提供院前急救服务的医疗应急调度机构,集中受理本地区120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提供的信息,以GIS电子地图、GPS卫星定位及车载系统等信息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制定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及派往医院,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广域通讯网络,及时给相应出车单位下达出车派遣命令,通知相关急救站医院做好接治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提供一个高效、快捷、有效、系统的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
2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应用软件1)CTI/120业务服务器软件功能监控并接收交换机的交换控制信号及各种状态;接收计算机系统对交换机系统的控制信号;向计算机系统发送受理、录音所需的交换信息,如主叫号码等;接收所有的120呼救电话,监控所有受理台的忙闲状态,将有效的120电话排队,并根据任务均衡算法将其发往相应的受理台;实现IP电话功能(利用计算机拨打电话);记录呼救接收及分配调度的时间与结果;通过ACD报告统计调度员等待、受理、离席等时间。
2)120受理调度子系统可同时快速受理、调派多起呼救事件,自动显示120急救的电话号码、户主姓名、地址等信息;具备历史呼救记录自动显示功能:已经拨打过120的来电,自动显示上次受理调度记录;坐席空闲时可直观监视当前发生的急救事件动态及急救资源动态(救护车位置、状态);一键完成急救事件的重复派车、增援、改派、挂起待派等操作;一键完成坐席的离席/就席/交接班操作;可同时与分站、随车人员进行通话;具备专家知识库支持以及重大灾害事故上报;实时显示急救任务的状态及各种状态的时间节点(受理时间、派车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病人上车时间、送达医院时间、返站时间等),并提供多种不同反应时间的统计报表。
3)数据管理子系统可对120指挥调度数据库基础数据查询、修改、维护;可统计各类急救数据、包括呼救、受理、调度、派车等,可形成日报、周报、月报及年报表。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1、在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地“120”呼救电话的受理工作。
2、负责全县院前急救医疗的指挥和调度工作,做到以缩小急救辐射半径、加速急救反应为目标,以方便、快捷、有效、系统地救治患者为目的,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3、加强与院前急救人员联系和沟通,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4、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急救通讯网络,保障通讯网络畅通。
5、科学处理和储存院前急救信息。
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向院主管领导报递院前急救动态资料。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负责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者,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20急救工作细则1、诊后中心工作人员按派诊原则立即调派车辆,保障电话畅通无阻。
2、急救中心派诊时使用专业术语,简明扼要,严谨准确,报清疾病种类和详细接车地点及病人联系电话。
3、急救中心受理电话者必须是本站的医务人员,并于通话完毕后主动报清自己的全名。
4、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详细的派诊内容和准确的出诊时间等记录及录音,保证120对社会承诺的5—10分钟急救反应时间(城区内),定期向主管院长反馈。
120急救车司机工作制度1、“120”救护车急救专用车辆,急救中心(站)统一指挥调配,严禁私自用车。
未经批准擅自出车,发生医疗事故,一切经济责任自负。
禁止司机开车上下班,出完车,车辆必须放在医院内。
2、驾驶员必须落实好车辆的“三检”“三勤”制度,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
驾驶员必须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严格遵守特种车辆行驶规定。
3、中心管理的救护车,要求急救驾驶员爱护车载通讯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严格设备交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要严格按使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120救护车长途及收费由主管院长签字、120主任及车方商定,但不得影响医院工作。
120急救车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及区域性重大事件如地震、洪水、疫情、重大车祸等灾难性事件的处置要求。
5、救护车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脱岗或无故迟到,产生医疗纠纷责任自负。
120急救管理制度

120急救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伤害或其他突发情况下,通过紧急救治和护理措施,以保护生命、减轻病情、防止并发症和残疾的一系列紧急医疗措施。
为了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质量,建立和完善120急救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120急救工作的管理,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急救请求,并提供专业的急救服务。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120急救工作的人员。
三、责任和职责1. 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负责接听和处理急救电话,调度急救车辆,协调急救资源,提供医疗指导等工作。
2. 急救车辆驾驶员负责安全驾驶急救车辆,按照指挥中心的指示前往事发地点,并协助急救人员进行急救工作。
3. 急救人员负责进行现场急救工作,包括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等。
4. 医院急诊科负责接收和处理送达的急救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医疗救治。
四、工作流程1. 指挥中心接听急救电话,了解病情,记录相关信息。
2. 指挥中心根据病情判断,派遣最近的急救车辆前往事发地点。
3. 急救车辆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前往事发地点,同时与指挥中心保持沟通。
4.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现场急救工作,评估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 急救人员将患者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与医院医生进行交接,提供相关信息。
6. 医院急诊科医生接收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医疗救治。
五、培训和考核1. 指挥中心和急救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包括急救技能、沟通技巧等。
2. 急救人员需要定期参加急救演练,以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3. 急救人员的工作表现将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急救效果、工作纪律等。
六、设备和物资管理1. 指挥中心需要配备专业的通信设备和急救资源管理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接收和处理急救请求。
2. 急救车辆需要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药品的有效期。
3. 医院急诊科需要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能够及时救治急救患者。
120紧急救治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120紧急救治指挥中心系统方案前言
120紧急救治指挥中心是一个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部门,该部门需要一个先进、高效、智能化的系统来提高救治效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目标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完备的120紧急救治指挥中心系统,包括以下目标:
- 自动化调度患者救治资源
- 实时监控救治进展
- 快速反应突发事件
系统架构

从架构图可以看出,本系统包括以下主要模块:
- 呼叫中心:接收患者紧急求救电话,并派遣救护车赶往现场- 指挥中心:负责资源调度、救治进展监控等工作
- 救护车:抢救患者,并将患者送到医院
- 医院:接收患者,并为其提供救治服务
功能细节
- 呼叫中心
- 自动识别来电号码,减少人工干预
- 高精度定位求救地点,快速指派最近的救护车
- 指挥中心
- 可视化资源调度,快速响应突发事件
- 救治进展实时监控,提高救治质量
- 救护车
- 智能导航,提高送达效率
- 实时上传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为医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医院
- 等候患者到达,做好救治准备
- 救治过程中进行电子病历记录,方便后期分析
总结
120紧急救治指挥中心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提升可以对更多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将会持续改进系统性能,不断优化救护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
120急救管理制度

120急救管理制度一、引言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减轻伤害、拯救生命的行为。
为了有效管理和组织急救工作,建立120急救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120急救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管理体系1. 急救指挥中心急救指挥中心是120急救工作的核心部门,负责接受急救电话、调度急救资源、指导急救人员等。
急救指挥中心应建立完善的通信设备,确保及时接收和处理急救电话,并与医院、警察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2. 急救队伍急救队伍是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
急救队伍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保持技能的熟练度和应变能力。
同时,急救队伍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确保设备的运行和药品的有效期。
3. 急救设施急救设施包括急救车辆、急救站点、急救设备等。
急救车辆应具备快速、安全、稳定的特点,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
急救站点应根据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合理设置,方便急救车辆的调度和转运。
三、急救流程1. 急救呼叫当有人遇到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需要急救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
接到呼叫后,急救指挥中心应迅速获取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病情描述等,并指导呼叫者采取紧急措施。
2. 信息录入与调度急救指挥中心将接收到的急救信息录入系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距离最近的急救资源,调度急救车辆和急救队伍前往现场。
同时,急救指挥中心应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医院,为患者做好准备。
3. 现场急救急救队伍到达现场后,应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在急救过程中,应与急救指挥中心保持沟通,及时报告患者病情和急救发展。
4. 患者转运在完成现场急救后,急救队伍应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
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并与医院保持联系,做好接诊准备。
四、质量控制1. 急救记录急救队伍应及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评估、急救措施等,确保急救过程的可追溯性和信息的完整性。
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

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构成及功能特点一、系统构成本调度系统主要由数字交换机子系统、CTI功能软件子系统、数字录音子系统、急救信息硬件子系统、急救信息软件管理子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GIS地理信息子系统、UPS不间断电源子系统、车载(GPS)信息终端子系统和急救分站子系统等十大子系统组成。
二、系统功能特点1、网络一体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中心调度受理各子系统软件平台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实现急救调度指挥的全过程数字化、科学化操作,完成调度通讯信息化、过程处理数字化。
2、一机双屏功能为体现出120调度指挥的“急、快、救”的服务方针,尽量减少调度工作操作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完整、最丰富的信息。
接诊系统采用一机双屏的系统结构,在一个微机屏幕上显示院前、院中、院后急救信息的统计处理和急救车辆的调度指挥信息;另一屏幕显示呼救人所在位置的电子地理信息和急救车辆的GPS定位信息。
3、多方通话功能实现指挥中心、呼救人、急救站和急救车辆之间任意方式的三方通话,并以录音文件的压缩格式保存。
中心与车载语音直通,数据双音频编码,使语音、数据传输互不误,且享用特服号。
4、数字化实时动态调度指挥在调度指挥过程中,电子地图动态显示呼救地点、急救分站和急救车辆分布及相关地理信息。
根据情况,在电子地图上利用鼠标点击急救站和急救车辆图标,实现图上动态调度及有关数据查询,增强120受理及指挥调度的现场感,提高指挥调度的科学性及高效性。
5、强大的数据统计管理功能本系统能够对接诊情况按不同时间段、不同病情、不同急救站、不同调度员、不同区域、不同车辆等方式进行自动统计处理,有利于人员、车辆、病人、病情的科学化管理和分析。
6、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实用方便保证所有120呼入与呼出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提供完善的系统备份与恢复策略,基本消除停机时间,保证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全天候的正常运行。
系统自成体系,各PC机之间可相互数据传送与读取,显著提高系统内资料的综合收集与处理,也可与其他相关网络连接。
120急救管理制度

120急救管理制度一、引言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保护和挽救生命的行为。
为了提高急救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建立和完善120急救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120急救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以及培训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急救服务,保护和挽救生命。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急救人员以及相关管理部门。
四、组织架构1. 急救指挥中心:负责接听急救电话、调度急救资源、指导急救人员等工作。
2. 急救医疗机构:提供急救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
3. 急救人员:包括急救医生、护士、司机等,负责实施急救措施。
五、工作流程1. 急救电话接听:急救指挥中心接听来自市民的急救电话,获取患者信息。
2. 急救资源调度:根据患者情况,急救指挥中心调度最近的急救车辆和医疗机构。
3. 急救人员出发:急救人员按照指挥中心的指示,迅速出发前往现场。
4. 急救现场处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等。
5. 患者转运:急救人员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急救医疗机构。
6. 急救医疗机构接收:急救医疗机构接收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7. 急救后续处理:急救人员和医疗机构负责对急救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六、培训与评估1. 急救人员培训:急救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包括基础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等。
2. 急救人员考核:急救人员需要定期参加急救技能考核,确保其技能水平符合要求。
3. 急救资源评估:急救指挥中心需要定期评估急救资源的配置情况,确保能够满足市民的急救需求。
七、总结120急救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急救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以及培训与评估机制,可以确保急救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市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
4、自动调度功能
5、网上呼救功能
6、救护车定位功能
7、安全供电功能
8、资料汇集功能
9、自动管理功能
10、多媒体坐席
系统工作方式
A、用户呼救
B、识别真伪(拦截错号和误呼入电话)
C、语音服务器自动将打入电话分配给某台调度机以实现事件受理
D、受理呼救
E、确定派车
F、下达指令(自动生成派车单,内容包括呼救信息和电子地图等)
G、接受指令
H、电话指导(调度人员通过电话指导第一目击者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I、动态跟踪(通过电子地图随时显示救护车的位置及状态)
J、信息反馈(适时保持与施救医生的联系以得到进一步的信息)
K、灾害处理急救预案(遇到重大意外灾害事故时,自动提示抢救方案并且可以 以调度处为中心召开电话会议)
L、信息支持(适时提供医疗救援信息)
M、资料保存(在呼救受理和指挥调度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受理过程中的时间、 声音、文字和图象资料)
N、远程通信(通过Internet与各地进行远程信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