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有理数教案
2.1《有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2. 学会使用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乘方等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发展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的意义、分类、运算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方法。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练习和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整数和分数,但是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本节课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并通过练习和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指导。
四、重难点1. 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方法和运算规则。
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掌握运算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并举出一些实例。
同时,复习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帮助学生回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为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字信息,如温度计上的读数、速度表上的数值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意义。
然后提出有理数的概念,并让学生列举一些有理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有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有理数的学习。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 学习任务一: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提供一些具体的数字,让学生判断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并说明理由。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 学习任务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有理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有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以及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是中学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后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实数、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对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能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2.准备教学PPT。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整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四种类型: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练习,包括加、减、乘、除等。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易错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对有理数概念和运算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实数的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精品教案

《有理数》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负数,并能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2.能说出负数表示的意义.3.能说出有理数的概念,能将有理数正确分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对有理数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类比方法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负数和有理数的学习,体会到数学和现实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分类●难点负数表示的意义、有理数的分类及分类标准●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情景导入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数”够用了吗?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行驶了14.7km,遇到0只小狗、5个老人,其中一个高1.76m.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老师刚才说的一句话中,出现了哪些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那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23页的表格,并思考老师刚才的问题.师:(一起分析完表格之后)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负数表示的量.学生活动:讨论二、解答困惑,讲授新知学生回答,老师补充.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在表示温度、方向、价格时会有“零上摄氏度和零下摄氏度”、“向东和向西”“上涨和下降”等词,这些都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在数学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可以规定其中一个为正,用正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用负数表示.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三、实例演练深化认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零上5℃与零下5℃意思一样,都是5℃.(×)2.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并在一起是整数集合. (×)3.若-a是负数,则a是正数.(√)4.若+a是正数,则-a是负数. (√)5.收入-2000元表示支出2000元.(√)1.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沿顺时针转了12圈记作-12圈.2.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g记作+0.02g,那么-0.03g 表示什么?-0.03g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03g.3.某大米包装袋上标注着“净含量:10kg±150kg”这里的“10kg±150kg”表示什么?每袋大米的标准质量应为10kg,但实际每袋大米可能有150g的误差,即最多超出标准质量150g,最少少于标准质量150g.四、提出问题,启发引导现在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五、延伸知识,分类思想我们现在对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大家说学过的数有整数和分数,那么在学习了正数和负数之后,整数可以分为什么?分数可以分为什么?正整数正分数整数 0 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思考:有理数还可以怎么分类呢?可以按照定义和符号性质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2.掌握有理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
2.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案例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值的数,其中分母不为零,分数的表示形式为a/b,a,b为整数。
其符号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0也是有理数的一种。
2.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的比较大小需要根据数轴的概念进行理解,即把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根据它们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来进行比较大小。
若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位置有重叠的部分,可以通过交叉点的位置和符号来判断大小。
3.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需要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才能进行推演,实际掌握方法需要基于案例进行详解。
加减法中,需要先按照符号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数加减的规则进行计算;乘除法中,需要按照数的分子、分母进行分别乘除,然后再进行化简。
五、教学方法本讲授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课程的要求,采用导引式讲解、情境导入、案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加强学习目标的达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或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包括正数、负数、绝对值等,引导学生进入有理数的学习。
2. 概念讲解先对有理数的概念进行讲解,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概念,引导学生明确有理数的符号表示法,开始探究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3. 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数轴的概念将有理数表示出来,并在数轴上比较大小,以此说明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教案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教案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在情景导入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然后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接下来,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探究。
在探究活动1中,学生需要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探究活动2中,学生需要分类讨论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迪诱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并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所得知识,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有效地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总之,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和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正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
以及零分数.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引入负数的概念,学生的数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从而理解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以及零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海拔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探究活动3:正负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理解正负数的加减法.例如:温度从-5℃上升到3℃,变化了多少度?海拔从-100米上升到50米,上升了多少米?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理解正负数加减法的规律,即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绝对值大的数减去绝对值小的数.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理解了正负数的加减法,并掌握了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绝对值大的数减去绝对值小的数的规律.同时,学生也能够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活动3:有理数概念及分类1.有理数概念有理数指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研究过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运算;对负数的概念有所了解,知道正数、负数和零的区别。
但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掌握正数、负数的概念程度参差不齐,建立有理数的概念是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任务分析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正、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
通过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引入负数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此,本节课的研究任务是: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经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回顾,引入新课活动内容:观察中国地图,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吐鲁番盆地地狱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出示上图,提出问题: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用负数表示的量,你能说出一些例子吗?2.你对负数有什么样的认识?3.有了负数,数的运算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了负数,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本章将在小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负数,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并利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有关负数的知识,三个问题不仅为本节课温故引入,也为本章的研究做了铺垫。
活动效果: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中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研究本章内容的兴趣。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活动内容: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
两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活动目的:通过分类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的概念,巩固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运算;对负数的概念有所了解,知道正数、负数和零的区别。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通过对温度计的认识活动,学习了用负数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掌握正数、负数的概念程度参差不齐,结合实际正确的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有理数的概念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任务分析“有理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正、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
通过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引入负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此,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经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实际应用,巩固提高,第四环节: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第五环节: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活动内容观察中国地图,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吐鲁番盆地地狱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搜索“新课导入:认识正数与负数”)教师出示上图,提出问题:(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用负数表示的量,你能说出一些例子吗?(2)你对负数有什么样的认识?(3)有了负数,数的运算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了负数,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负数,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并利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有关负数的知识,三个问题不仅为本节课温故引入,也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有理数教案

森学教育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数学授课教师:授课时间:_____年_月日 (星期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七年级总课时第_____次___课时课题有理数及其运算有理数的分类教学绝对值,相反数目标有理数的加减重点难点加减混合运算课前检测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一.负数的进一步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案例。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是0,1,2,3,4…引进负数后,我们把大于0的自然数叫做正整数,正整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2.给出有理数概念主题提出当堂练习:(1)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B.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环节教师活动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3.有理数的分类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二.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轴: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下面的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三.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难点:如何比较两个负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2.把下列各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1)3,-5,-4; (2)-9,16,-11;1、下列各数中:+7,-2,,-8是非负数?2、什么叫做数轴?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3,4,0,3,-1有什么特点?数轴两边到原点相等的点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概念:一般地,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如果a>0,那么 |a|=a;如果a<0,那么|a|=-a;如果a=0,那么|a|=03,0,+01,2,1,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5,-4,,23、问题2中有哪些数互为相反数?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有理数例:求π-5的绝对值2、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数:-3.5=( );+1=( ); --5=( ); -+3=( );2()=0;()=1,()=-2-3、计算下列各题:|-3|+|+5|;|-3|+|-5|;|+2|-|-2|;|-3|-|-2|;11111|-|×|-|;|-|÷|-2|;÷|-|23222(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5、填空:(1)当a>0时,|2a|=________;(2)当a>1时,|a-1|=________;(3)当a<1时,|a-1|=________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说明:“| |”有两重作用,即绝对值和括号绝对值小于3的数是从-3到3中间的所有的有理数,有无数多个;但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只有五个:-2,-1,0,1,2数轴上a<0,b>0,且|a|<|b|,求la+bl,lb-al,|a|=-a,|b|=b,|a+b|=a+b,|b-a|=b-a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例1比较-4与-|—3|的大小2例2已知a>b>0,比较a,-a,b,-b的大小23例3比较-与-的大小34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53343(1)-与-;(2)-与-0273;(3)-与-;8811795102379(4)-与-;(5)-与-;(6)-与-611359113、(1)|a|=a; (2)|a|=-a; (4)a>-a;(5)|a|≥a; (6)-y>0; (7)-a<0; (8)a+b=0教师活动四.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当堂联系:1.教材课后练习题:2.(1)(-0.9)+(+1.5); (2)(+2.7)+(-3); (3)(-1.1)+(-2.9);附加题:1*.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 与b 的和:(1)a>0,b>0; (2) a<0,b<0;(3)a>0,b<0,|a|>|b|; (4)a>0,b<0,|a|<|b|.交换律a+b=b+a写出绝对值大于3而小于8的所有整数学生活动(a+b)+c=a+(b+c)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解:7+5+(-4)+6+4+3+(-3)+(-2)+8+1=[(-4)+4]+[5+(-3)+(-2)]+(7+6+3+8+1)=0+0+25=25.1.计算:(要求注理由)(1)23+(-17)+6+(-22); (2)(-2)+3+1+(-3)+2+(-4);(3)(-7)+(-6.5)+(-3)+6.5.五.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当堂练习:1.计算(口答):(1)6-9; (2)(+4)-(-7); (3)(-5)-(-8);(4)(-4)-9; (5)0-(-5);2.计算:(1) 15-21; (2)(-17)-(-12); (3)(-2.5)-5.9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六.加减法混合运算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2.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计算:(1)-4.2+5.7-8.4+10; (2)6.1-3.7-4.9+1.8;3.计算:(1)-216-157+348+512-678; (2)81.26-293.8+8.74+111;4.计算:;(1)12-(-18)+(-7)-15(2)-40-28-(-19)+(-24)-(-32);5.计算:(1)(+12)-(-18)+(-7)-(+15);(2)(-40)-(+28)-(-19)+(-24)-(32);(3)(+4.7)-(-8.9)-(+7.5)+(-6);a-(b+c)=a-b-c;a-(b+c+d)=a-b-c-d;a-(b-d)=a-b+d;(a+b)-(c+d)=a+b-c-d;(a-c)-(b-d)=a-c-b+d.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改变了符号;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1)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2)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3)-[-(-3)]=______,-[-(+3)]=______.教师活动巩固练习教材课后习题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小结反思课堂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学教育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数学授课教师:授课时间:_____年_月日 (星期 )
一.负数的进一步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案例。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是0,1,2,3,4…引
进负数后,我们把大于0的自然数叫做正整数,正整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
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
分数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有理数的分类
当堂练习:
(1)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
B.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
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二.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轴: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
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下面的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三.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如何比较两个负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
2.把下列各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
(1)3,-5,-4; (2)-9,16,-11;
1、下列各数中:
+7,-2,,-83,0,+01,2,1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
2、什么叫做数轴?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3,4,0,3,-15,-4,,2
3、问题2中有哪些数互为相反数?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有理数有什么特点?
数轴两边到原点相等的点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概念:
一般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如果a>0,那么 |a|=a;如果a<0,那么|a| =-a;如果a=0,那么|a| =0
例:求π-5的绝对值
2、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数:
5.3-=( ); 2
1
+
=( ); -5-=( ); -3+=( ); ()=1, ()=0;
-()=-2
3、计算下列各题:
|-3|+|+5|;|-3|+|-5|;|+2|-|-2|;|-3|-|-2|; |-21|×|-31|;|-21|÷|-2|;21÷|-21|
(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
5、填空:
(1)当a >0时,|2a|=________; (2)当a >1时,|a-1|=________; (3)当a <1时,|a-1|=________
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说明:“| |”有两重作用,即绝对值和括号
绝对值小于3的数是从-3到3中间的所有的有理数,有无数多个;但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只有五个:-2,-1,0,1,2
数轴上a <0,b >0,且|a|<|b|,求la+bl,lb-al,
|a|=-a ,|b|=b , |a+b|=a+b ,|b-a|=b-a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1 比较-42
1
与-|—3|的大小
例2 已知a >b >0,比较a ,-a ,b ,-b 的大小
例3 比较-32与-4
3
的大小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85与-83
;(2)-113与-0273;(3)-73与-94;
(4)- 65与-1110;(5)- 32与-53;(6)- 97与-11
9
3、写出绝对值大于3而小于8的所有整数
(1)|a|=a ; (2)|a|=-a ; (4)a >-a ;
(5)|a|≥a ; (6)-y >0; (7)-a <0; (8)a+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