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美术变形的魅力
小学美术_《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2. 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过程与方法:1.运动简单线条来绘画变形后的人物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点拨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启发引导法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彩笔、油画棒。
五、课时准备: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出课题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变形的魅力》这节课。
当提到“变形”两个字的时候,在你们脑海里是否已经浮现出来了,有关变形的场景画面了呢?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了,老师先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会我找同学给我们来分享。
揭题:这些变化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许多想象和创;板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进行创造,来体味变化的魅力吧!课件出示:教材主图(水中倒影图)(贴课题:《变形的魅力》)3.提问同学并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图片一起欣赏有关生活中的变形现象二、体验感受探究变形1.寻找变形形象:提问: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变形现象呢?学生交流,了解哈哈镜中、金属勺子、玻璃幕墙里的物像等变形现象。
2.体验变形过程:教师吹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的变形。
再将气球拉长、压扁,展示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
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的头像照在金属杯上被变形的乐趣。
小结:我们发现,刚才大家所见到的变形形象当中,有变瘦、变胖、变扭曲等特点。
3.分析变形方法观看多媒体课件看小女生走进哈哈镜时身体发生的变形现象,找同学上来用身体语言展示变形现象得出:向外拉伸左右扭曲上下拉伸向内压缩三、尝试参与方法指导1.尝试参与:带领同学一起欣赏大师绘画的优秀作品2.方法指导:师生共同回忆4种变形效果四、提出要求创造表现1.提出作业要求:选择其中一幅,用变形的方法,画一画人物变形的样子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变形的概念,学会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变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形,以及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变形的类型:介绍夸张、简化、抽象等变形手法,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3. 变形的运用:指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概念和基本手法,能够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提高绘画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具有变形特点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变形?2. 讲解变形的概念:介绍变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变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分析变形的类型:展示夸张、简化、抽象等变形手法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
4. 演示变形的运用: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变形的魅力。
5.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变形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
6. 评价与总结: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具有变形特点的绘画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运用变形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2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2014秋) (共29张PPT)

如何绘制哈哈镜变形画?
绘制哈哈镜下变形画的方法
1.剪出哈哈镜的形状
2.描绘人物形象
3.调整完成
作业:
用哈哈镜变形的方法,先剪出 哈哈镜的形状,参照自己或者同学 的形象画出哈哈镜中的样子。
超级变 变 变选美大赛 最佳创意奖 最佳制作奖
小训练1:
这幅画运用了哪种变形方法? 拉伸变化
瘦、长、高
图中的主人公珍妮与莫迪里阿 尼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他的生活伴 侣以及创作模特
珍妮(油画)莫迪里阿尼 (意大利)
事情的 真相是。。。
(表现效果)
波形变化 (表现方法)
拉伸变化(表现方法)
• 不同的变形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小训练2:
下列表现效果用哪种变形方式更合适?
哈哈镜中的变形
变形的基本方法:
1、桶形变化 (上下小,中间很大)
2、枕形变化 (上下大,中间很小)
3、波形变化 (整体扭曲)
4、拉伸变化 (整体拉长)
小训练1:
这幅画运用了哪种变形方法? 波形变化
忧虑、恐慌、神秘等等
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呐喊(油画) 爱德华•蒙克(挪威)
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我最可爱 最帅 最自信 !!
看完哈哈镜后你能告诉我镜子里展现了 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请你描绘你在镜中的样 子吧?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变形现象?
哈哈镜映像
是
谁?
(探索规律:研究变形的方法)
桶状变化
枕形变化
波形变化
拉伸变化哈哈镜下的 变形变形一变形二 变形三 变形四瘦小
粗壮 大 肥胖
飘渺、神秘、 扭曲、压抑
长、高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变形的魅力》说课稿2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2. 变形的魅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变形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变形方面的技巧和创意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变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变形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方法,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图片、范画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变形的魅力。
2.讲解与示范:讲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现场示范。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变形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更多的变形作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创作步骤。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变形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如参与程度、操作技能等。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质量。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说课稿(1)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变形的魅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步骤,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变形之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较强,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审美品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变形之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示范法:老师现场演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变形的方法。
4.创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变形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原理。
3.示范:老师现场演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实践,老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图形和符号,增加板书的吸引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湘美版21张

水中倒影
生活中常见的 变形现象
哈 的身 哈 夸体 镜 张都
变发 形生 呢了 ?怎
样
桶形变形
枕形变形
波纹变形
动画片中的变形
桶形变形
枕形变形
波纹变形
桶形变形
枕形变形 波纹变形
还有哪些人物和卡通形象或者是你 想象的运用了这三种变形的?
配对
• 下列人物你觉得和哪一 种变形更合适呢?
肥胖的人
精干、挺拔的人 妖娆多姿的蛇精
穿着肥大衣 服的小丑
穿着贴身铠甲 的战士
摆动尾巴的美 人鱼
示范
评价
• 你最喜欢哪一个同学的作品?先说出他用 了什么变形,再说出你在他的作品当中是 怎样体味到变形的魅力的威)
亨利摩尔
毕加索
湘美版四年级下美术《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湘美版四年级下美术《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形的魅力》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美术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变形手法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形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形的理解和运用较难掌握,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变形手法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变形的基本方法,如夸张、简化、扭曲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手法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通过示范作品,讲解和展示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和示范作品。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等。
3.准备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变形特点的美术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变形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老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方法,如夸张、简化、扭曲等。
3.操练(10分钟)老师示范一幅变形作品的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进行变形创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老师展示一些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欲望。
学生自由创作,尝试运用所学变形手法创作更加复杂和有创意的作品。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形的基本方法和创作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变形的魅力-湘美版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变形的魅力-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变形艺术的魅力。
2.能够了解变形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破碎变形、拉伸变形等。
3.能够创作出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
4.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如颜料、画笔、卡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相关变形艺术作品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
2. 理论学习介绍变形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包括破碎变形、拉伸变形等,让学生理解变形艺术的基本原理,并让学生观察与欣赏相关变形艺术作品。
3. 创作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自选材料的前提下,创作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总结归纳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归纳,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并认识到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变形艺术特点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完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度。
2.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作品的积极性和表现。
3.个人评估,包括学生对变形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创作表现等。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变形艺术的授课,学生们懂得了变形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创作的激情和热爱。
教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手观音采用了局部重复的 造型方法,姿态婀娜,姿态各异 的多臂多手组成了一个圆形,似 一轮旋转的光环,映衬着观音菩 萨的真身,使整个形象愈加神圣 壮丽。
生活中的局部重复造型现象
脸的重复
身体和上肢的重复
手的重复
腿或其他部位的重复
点线面与黑白灰
绘制步骤
1.画出变形人物轮廓。
2.将变形人物分块。
3.用点线面绘出丰富 的变形人物效果。
作业: 运用局部重复的方法画 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黑白变形 形象。
活动三
导 入 方法探究
自主表现
作品欣赏
拓 展
凤凰是中国古代 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与龙同为汉民族图腾。 凤凰是雌雄统称,雄 为凤,雌为凰,总称 为凤凰,常用来象征 祥瑞。亦称为丹鸟、 火鸟、鶤鸡、威凤等。 被视为吉祥之鸟。
呐喊(油画) 爱德华•蒙克(挪威)
珍妮(油画)莫迪里阿尼 (意大利)
画家笔下的变形现象和哈哈镜中的形象有哪些相同之处
绘制哈哈镜下变形画的方法
1.剪出哈哈镜的形状
2.描绘人物形象
3.调整完成
作业:
用哈哈镜变形的方法,先剪出 哈哈镜的形状,再画出哈哈镜中的 自己。
学生作业
活动二
激趣 导入
方法 探究
传说中的凤凰是采用局部重组的变形 方法创造出来的鸟之王。找一找它的哪些 部位是由右边的动物局部变化而来的。
孔雀 锦鸡
鸳鸯
找一找它的哪些部位是由 右边的动物局部变化而来的。
大雁 丹顶鹤
龟背
嘴
头冠 脖子
尾翅羽
腿爪
拓
展
谢 谢 观 赏
返回
长沙市芙蓉区东风小学 曾繁峰
活动一
导入
方法探讨
作业欣赏
自由创作
下面这幅图是在哪里看到的景色?源自水中倒影生活中常见的 变形现象
玻璃墙映像 哈哈镜映像
后视镜映像
汤勺映像
哈哈镜下的 变形效果
变形一 变形二 变形三 变形四
桶状变化
波纹变化
拉伸变化
枕形变化
画家笔下的变形现象和哈哈镜中的形象有哪些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