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鉴定报告

合集下载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共6篇)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共6篇)

历史遗迹调研报告(共6篇)第1篇:历史遗迹调查报告---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护着这片大地。

在这座让无数人瞻仰的革命历史圣地我们将进行一次访谈式的社会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增进人们对烈士陵园的了解和认识,并收集游客的相关建议,为更好地建设革命历史遗迹而尽我们的一份微力。

整个调查共有四个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分别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其比例如下图所示:二.少年篇少年们全都出生在90年代以后,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体现着全新一代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和老师既社会环境等对他们影响程度。

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对烈士陵园和广州近代的历史的了解作一番调查。

调查显示,来烈士陵园参观的少年学生有近60%都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以组团的形式来到这儿的,他们来这儿基本上都是以大部队的形式参观游览。

2---当问到他们对烈士陵园的最深的体会时,他们这样答道:烈士陵园是个庄严的地方,和课本里讲到的公园很像。

特别是那些高大挺拔的常绿松柏和雄伟的纪念建筑更令少年们心怀尊崇,而对于里面的革命故事则不多人知道,凡知道者皆来自于老师或者老一辈的人。

他们更多的是只知道这里是纪念革命先烈的地方,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则表现不适,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

至于每年的清明都会有很多家长带他们过来祭拜,或许这也是一种让他们增进认识的方式,对此我们也顺便与家长进行了一些沟通,而家长则普遍认为现在的少年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越来越薄弱,他们认为他们自己也有做的不过的地方,如自己本身也较缺乏这方的认识等,所以家长提出希望陵园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少年们能处身感受会更深,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学着去认识。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少年们对4---个不错的晨运地点。

当然也不乏有些游客是专程过来了解烈士陵园的一些烈士及其英勇事迹的,强调自己对烈士无限的敬仰。

除了那些专门过来了解革命烈士事迹的游客外,其他的对于我们所问及的“是否了解烈士陵园里面的烈士事迹”这一问题都比较迷茫,并不了解里面的历史。

安全鉴定地质报告

安全鉴定地质报告

3、工程地质3.1区域地质3.1.1地层岩性张家坝水库工程区域内分布地层有元古界昆阳群、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分布于山间盆地、河流分布新生界第四系冲积层、坡积层。

中生界地层以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第四系为松散堆积砂、砾、粘土。

根据各时代地层岩性组合特征、沉积韵律、分布范围、岩相变化由新到老分别叙述如下:新生界第四系(Q):冲积层(Q al)、厚度1.5~12m、主要分布于安宁县城东部、西部,月字庄水库下游县街一带,青龙哨、白塔村一带:安宁盆地:上部褐色粉砂质粘土、夹炭质粘土、淤泥质粘土。

下部浅灰色细砂砾石层,粘土细砂砾石层。

山间箐沟:紫褐色含砾粘土、砂质粘土砾石、夹淤泥质粘土。

坡积层(Q dl)、厚度1~5m、分布于盆地边缘山鹿、水库箐沟两岸边坡:浅灰色粘土、灰黑色腐殖粘土,局部为黄色、灰色含砾粘土。

黄色、棕红色含砺(碎)砂质粘土,夹薄层灰色粘土。

整合接触上第三系(N2):黄色、暗紫色含砂土卵砾石层,红色粉砂土、粘质粉砂土。

厚度几米到数百米,分布于安宁县城东南大部。

~~~~~~~~~~~~不整合接触~~~~~~~~~~~~白垩系石门群(K)上部为紫红色中至厚层状,中粒、粗粒石英砂岩;中为棕红、紫红色薄层钙质砂岩、钙质泥岩夹紫红色泥灰岩;下为紫红色钙质砂岩、含砺砂岩。

厚度122—974m。

分布于大桃花村至宝山之间。

~~~~~~~~~~~~不整合接触~~~~~~~~~~~~侏罗系(J)中统上禄丰群(J2l)紫红、棕红色泥岩、钙质泥岩、杂色泥岩、粉砂岩、砂砾岩。

厚度41~1638m,分布于安宁盆地及外围大部,北至温泉、西至草铺镇;东到珊峨、大青山,分布面积广泛。

整合接触下统上禄丰群(T3-J1)深红、棕红、暗紫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底为砾岩。

厚度62—841m.分布于权甫水库东北大部、至化工厂、高山坡、石龙坝一带。

整合接触三叠系 (T)上统一平浪群(T3y)紫色、黑色泥岩夹细砂岩,底为石英砾岩。

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评估报告

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评估报告

河北丰宁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评估报告1自然保护地简介1.1位置与范围河北丰宁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8年2月,保护区地处丰宁满族自治县北部,属森吉图乡、四岔口乡、万胜永乡和草原乡四个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6°19′~45′,北纬41°35′~42°00′,总面积52.56km2,其中核心区面积16.42 km2。

1.2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2008年2月15日,经省政府研究,正式批准建立丰宁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为自然遗迹类(古生物遗迹)自然保护区。

1.3资源概况1.3.1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保护区土壤主要有棕壤、草甸土、栗钙土和草原风沙土4个土类,详见表1。

表1 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分布一览表土类亚类土种棕壤棕壤薄腐中层粗散状棕壤薄腐中层暗实状棕壤中腐黄土状棕壤中腐壤质洪冲积棕壤砂壤质洪冲积棕壤砾石层粘壤质洪冲积棕壤棕壤性土薄层暗实状棕壤性土栗钙土暗栗钙土黄土状暗栗钙土砂壤质洪冲积暗栗钙土栗钙土黄土状栗钙土砾石层粘壤质洪冲积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砂壤质冲积草甸栗钙土栗钙土性土薄层暗实状栗钙土性土草甸土草甸土粘壤质冲积草甸土风沙土草原风沙土砂质半固定草原风沙土砂质固定草原风沙土(2)矿产资源保护区外围矿产地有万胜永萤石矿。

保护区附近青石砬煤矿两处。

保护区内(缓冲区)有四岔口油页岩。

(3)水资源保护区内水体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属滦河水系,滦河主河道从保护区蜿蜒流过,该河流为常年性河流,一般4月份和7-8月份为丰水期,12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平均迳流量3.13m3/s,最大洪峰流量300m3/s。

除滦河主河道外,尚有松木沟、永太兴沟、骡子沟、大河西、万胜永、四岔口等众多支流,以季节性流水为主。

地下水以岩石裂隙水和地下潜水为主,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弱富水的火山岩及侵入岩内,局部可见断层水;地下潜水主要赋存于滦河河谷两侧的洪积扇和洪积平原中,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用水。

查新报告范例

查新报告范例
Abstract:Recent work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has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ancient starch granules surviving and adhering to archaeological artefacts. Often this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fer aspects of diet. One additional source for recovery of archaeological starch granules is dental calculus. The presence of plant food debris in dental calculus is well known but has not been not widely investigated using archaeological material. The extraction of starch granules from dental calculus represents a direct link to the consumption of starchy food by humans or animals. Using dental calculus also sidesteps many other questions still inherent in using starch granules to reconstruct aspects of ancient diet, such as the effects of diagenesis on their morphology; as the starches are trapped inside a concreted matrix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alter over time. We used amylase digestion by a starch-specific enzyme to confirm the material as starch

河南省几个中生代地层问题的讨论

河南省几个中生代地层问题的讨论

河南省几个中生代地层问题的讨论王德有【摘要】The writer has considered that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nonmarine Cretaceous--Paleocene in the Tantou Basin of Henan Province should be (from bottom to top) the Qiuba Fm.,Gaoyugou Fm.,Tantou Fm.and Dayu Fm.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nonmarine Cretaceous--Paleocene in the Ruyang Depression of the same Province should be (from bottom to top) the Jiudian Fm.,Xiahedong Fm.,Haoling Fm.,Xiadonggou Fm.and Shitaijie Fm.Based on the petrostratigraphic,bio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ological events,it has been considered now that the K--T boundary in the Tantou Basin is only the parallel unconformity.The geological age of the Haoling Fm.containing dinosaur and other fossils in the Ruyang Depression is considered to be middle--late Early Cretaceous.The contact relation between the Nanzhao Fm.and Mashiping Fm.is not pseudoconformity,but conformable contact,its chronological age may be Early Cretaceous.%笔者认为潭头盆地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地层序列(由下而上)应为:秋扒组、高峪沟组、潭头组、大峪组.汝阳凹陷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地层序列(由下而上)应为:九店组、下河东组、郝岭组、下东沟组、石台街组.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沉积学等方面的探讨,认为潭头盆地K--T界线目前只能认为是“平行不整合”.汝阳凹陷含恐龙等生物群的郝岭组的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中期.马市坪盆地的南召组与马市坪组的接触关系不是“假整合”,而是“整合接触”,其地层年代为早白垩世.【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3(059)004【总页数】6页(P601-606)【关键词】河南省;潭头盆地;汝阳凹陷;白垩系划分;K—T界线;马市坪盆地【作者】王德有【作者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53【正文语种】中文河南省中生代沉积全为陆相地层,地表出露的地层主要分布于豫西、豫西南地区,少部分在豫南地区。

生物化石实验报告

生物化石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生物化石的形成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化石样本。

3. 掌握化石鉴定的一般方法。

4. 增强对古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原理生物化石是古生物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在地层中被埋藏、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本实验通过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原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化石样本,从而提高对化石的认识和鉴定能力。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酒精灯、剪刀、剪刀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染料等。

五、实验步骤1. 化石模拟制作- 将新鲜的植物叶片或昆虫尸体剪成小块,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

- 加热容器,使溶液沸腾,保持沸腾状态约30分钟,使植物或昆虫组织中的有机物质分解。

- 将处理后的样品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放入盐酸溶液中浸泡,去除无机物质。

- 将清洗干净的样品取出,放入染料中染色,使化石更加清晰可见。

- 将染色后的样品晾干,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 显微镜观察- 将制作好的化石样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化石的结构特征。

- 使用解剖针轻轻拨动样本,观察化石的完整性、颜色、形状等特征。

3. 化石鉴定- 根据化石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特征,参考相关资料,对化石进行鉴定。

- 记录化石的种类、产地、时代等信息。

六、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化石样本主要包含昆虫和植物遗体。

2.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化石具有清晰的轮廓和结构特征。

3. 根据化石的形状和颜色,鉴定出化石样本为昆虫和植物。

七、实验讨论1. 化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理和化学作用。

2. 本实验通过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化石的形成原理。

3. 在观察化石样本时,需要注意样本的完整性和颜色变化,这对化石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4.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古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生物化石现状分析报告

生物化石现状分析报告

生物化石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生物化石是地球上生物进化历史的重要证据,对于研究生物演化、古环境与古生态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生物化石的现状,对其研究和保护提出建议。

1. 生物化石的类型和分布生物化石是化石中最常见的一类,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化石中常见的有木材、叶片等,动物化石则包括骨骼、牙齿、贝壳等。

生物化石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地区,主要集中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沉积岩中。

2. 生物化石的研究意义生物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演化和古环境的重要证据。

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的起源、进化和分布情况,还可以揭示地球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等信息。

同时,生物化石还为生物分类和生物地层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生物化石的研究方法生物化石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野外的采集和实验室的分析。

野外采集需要根据目标物种和地质时代选择适当的采样点,并使用工具如锤子、镐等进行采集。

采集的样品在实验室中经过清理、修复、制片等处理后,可以进行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等,进一步了解其组织、成分和年代等信息。

4. 生物化石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和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生物化石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一方面,显微镜观察技术的提高使得对生物化石组织和细胞结构的研究更加精细化;另一方面,元素分析、同位素测量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对生物化石的重建和年代确定更加准确。

5. 生物化石的保护现状生物化石的保护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野外采集和非法交易的存在,生物化石正面临被破坏和盗掘的威胁。

因此,加强对生物化石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6. 生物化石保护的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化石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生物化石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依法打击盗窃和非法交易行为;- 建立和完善生物化石的纪念和保护设施,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 提倡科学研究和合法采集,鼓励科研机构和个人参与生物化石的研究和保护;- 推广使用非侵入性技术,如三维打印等,减少对珍稀化石的损伤。

地质实习报告华工

地质实习报告华工

一、绪言本次地质实习是在华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地点选在了我国南方某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是开展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县三、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 深入了解地质学基本理论,提高野外实际操作技能。

- 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 拓宽视野,增强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2. 任务- 观察和描述实习地区的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

- 采集岩石标本,进行室内鉴定和分析。

- 研究实习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层与岩性观察- 实习期间,我们先后考察了该地区的多个地层,包括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性、颜色、厚度等特征,并对其中含有的化石进行了采集和鉴定。

- 通过对地层序列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地层对比和划分的基本方法。

2. 构造观察与分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该地区的褶皱和断层等构造现象。

- 通过对褶皱和断层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其形成原因、规模和分布特征。

- 通过构造分析,我们掌握了构造解析的基本方法。

3. 岩石标本采集与鉴定-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多种岩石标本,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 通过对岩石标本的观察和鉴定,我们掌握了岩石分类和命名的基本方法。

4. 地质剖面测量- 我们在实习地区进行了地质剖面测量,掌握了地质剖面测量的基本方法。

- 通过剖面测量,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的时空分布特征。

五、实习成果与收获1. 成果-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 采集岩石标本,进行室内鉴定和分析。

- 撰写实习心得体会。

2. 收获- 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化石鉴定报告植物化石送样单送样单位:内蒙古赤峰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送样品人:送样时间:2010年7月1日化石产地:扎鲁特旗西沙拉1:5万图幅初定时代:二叠纪和侏罗纪野外编号:1-7号;共19块鉴定要求:鉴定化石的属种名称、特征和描述、演化及时代。

(一)、鉴定结果标本编号属种名称1号标本:共4块:(1)-(4)1(1)和1(2)(正反面):Phoenicopsis speciosa Heer (华丽拟刺葵);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1(2)和!(3)(正反面):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 Heer(窄叶拟刺葵);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1(3)(正面):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窄叶拟刺葵);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1(4)Phoenicopsis sp. (拟刺葵未定种)和不能鉴定的植物茎干碎片;Neocalamites(?)sp.(?新芦木未定种)2号标本:仅1块:2(1):Neocalamites sp.(新芦木未定种)(仅有一个茎干的碎片);Cladophlebis sp.(枝脉蕨未定种)(仅两个保存不全的小羽片);3号标本:共5块:(1)-(5)3(1)-(4):Paracalamites frigidus Neub. (寒带副芦木);3(5)在标本的两个面上均未见植物印痕。

4号标本:共4块:(1)-(4)4(1)-(2):Pecopteris anbangensis Huang(安邦节羊齿);4(3)-(4):植物根状碎片,不能鉴定。

5号标本:共2块:(1)-(2)5(1)-(2):这两快标本的岩石表面上并没有植物化石,但可见有铁状污染,形如植物叶,故称假化石。

6号标本:仅1块:标本的几个面上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状构造,但仔细观察后,看不到生物结构和细胞构造,表明它们不是动、植物化石,很可能是一种岩石的结核,同心圆状的构造可能是由岩石的不同成分和不同的粒度形成的。

7号标本:共两块:(1)-(2)7(1):Czekanowskia sp. (茨康叶未定种);7(2):Neocalamites sp, (新芦木属未定种);Todites williamsoni (Brongniart) Seward (威廉姆逊似托第蕨)。

(二)、化石简要特征及属种描述晚古生代的标本木贼目Equisetales副芦木属Paracalamites Zalessky,1927寒带副芦木Paracalamites frigidus Neub.,1993 Paracalamites frigidus Neub.; 黄本宏,87页,图版14,图3-5。

描述:茎干直,宽约9-12 mm, 分节和节间,节间长约5 cm,茎表面上有纵肋和纵沟,并在节上肋和沟均为直通。

肋略宽于沟,在每1 cm的距离内含有11-12条肋和沟。

讨论;当前的标本,在主要特征方面,与黄本宏(1993)描述于杂赉特旗乌兰昭产于林西组的该种标本完全可以比较。

蕨目或种子蕨亚纲:Filicales or Pteridospermae节羊齿属Pecopteris Brongniart 1822安邦节羊齿Pecopteris anbangensis Huang, 19771948 Pecopteris anthriscifolis Neub. ; Нейбyрг, 1948, 图版21,图6-7;图版23,图3.1977 Pecopteris anbangensis Huang (黄本宏),22页,图版5,图1-4;图版27,图4;插图4.描述:蕨叶一般较大,可能为3次羽状分裂,末二次羽片长可达12 cm, 宽大于10 cm; 末次羽片线,狭长,其大小随在蕨叶上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有变化;小羽片比较发育,以较宽的基部着生于轴上,其大小和形态变化较大。

讨论:这些标本,就其形态而言,很接近那些繁盛于中生代的枝脉蕨(Cladophlenis),但黄本宏仍然把它们置于古生代的节羊齿(Pecopteris)属名之下。

当前的两块标本,在小羽片的形态方面,于黄本宏(1977)描述于黑龙江省铁力县安邦河、伊春红山等地上二叠统红山组所产该种的标本的部分小羽片的形态和脉序基本上可以对比。

中生代的标本木贼目Equisetales新芦木属Neocalamites Halle, 1908茎,有节和节间之分,中空。

随模,表面有相互间隔的纵脊和纵沟,它们通过节时,沟与脊是互相错开的,也偶有部分直通过去的。

叶,轮生于节上,长度通常大于节间,一般均向上指向前端,基部分离,单脉,长度近于相等;叶的数目少于茎上的脊和沟,为其一半或更少。

节上有叶迹。

莭隔膜(关节盘),圆形或椭圆形,内具放射纹,通常可单独保存为化石。

新芦木属未定种Neocalamites sp.描述:茎干的印痕碎片,仅见有节间上的脊和沟。

讨论:当前的标本保存不好,但见节部处没有联合的叶鞘,所有这些茎干的碎片与Equisetites属不同,它们无疑是属于新芦木属的。

真蕨目Filicales紫萁科Osmundaceae似托第蕨属Todites Seward, 1900裸羽片,一般呈枝脉蕨(Cladophlebis)型;实羽片与裸羽片的形态相似或微微退缩,孢子囊一般成囊群,着生于侧脉上,具有短柄,顶端的细胞增厚,组成一冒状环带;孢子四合型。

威廉姆逊似托第蕨Todites williamsoni (Brongniart) Seward描述: 蕨叶的裸羽片可能为二次羽状分裂;小羽片全缘,呈镰刀形或至三角形,前边微微内凹或直,后边外凸,顶端尖,互相接触或紧挤;中脉明显,伸延至小羽片顶端附近逐渐消散;侧脉多数分叉2次,顶端者分叉一次。

实羽片不明。

分类位置不明的真蕨类枝脉蕨属Cladophlebis Brongniaet, 1849蕨叶2-3次羽状分裂;小羽片一般较大,或多或少呈镰刀形,全缘或具齿状,以整个基部着生于羽轴,基部有时微微收缩或作耳状,顶端尖或圆凸;叶脉羽状,中脉明显,常伸延至小羽片顶端附近才分叉消散,侧脉常分叉。

枝脉蕨属未定种Cladophlebis sp.描述:蕨叶碎片,小羽片保存不全,全缘,中脉明显,侧脉分叉1-2次;其它情况不明。

银杏纲Ginkgopsida茨康目Czrkanowskiales茨康诺司基叶属Czekanowskia Heer, 1876叶很长,无柄;叶片革质状,比较厚,以一尖锐的角度作1-5次(一般2-3次)叉状深裂,最后形成很窄的、侧边平行和全缘的细裂片。

裂片至顶部狭缩为一尖顶,基部或多或少地加宽,并簇生于短枝上。

短枝,覆以鳞片状的小叶。

叶脉,一般不清楚,最初在叶基只有一条,直到叶片分叉的地方,才作两歧式分叉,任何一处都不多于2-4条,彼此近于平行;在最后的裂片上,有时也有叶脉一条。

坚直茨康诺司基叶Czekanowskia rigida Heer描述:当前的该种标本均铰破碎,没有见到完整的叶片着生在基部的短枝上,但根据碎片的形态特征和在基部聚焦在一处的样子,推断它们是属于该属的。

根据最后裂片的形态及脉序,它们可以归入该种。

拟刺葵属Phoenicopsis Heer, 1876叶,线形,不分裂,无柄,常6-20枚簇生于一短枝上;短枝被覆以鳞片状的小叶。

叶的宽度,0.2-2 cm,长度可达20 cm, 一般除其下部向叶基略略收缩外,中部及其以上的宽度,没有大的变化,顶端铰钝或钝圆。

叶脉一般清楚,平行,偶有分叉;每个叶片的叶脉,少者数条,多者20余条。

有的种在每两条叶脉之间有间细脉或分泌道。

狭叶拟刺葵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 Heer描述:该种的标本比较破碎,没有见到叶片着生在短枝上,但根据断片窄长和脉序,它们可以与这个种对比。

华丽拟刺葵Phoenopsis speciosa Heer描述:这个种的叶片较短,其基部收缩较快,其脉序特征也与该种可比。

可能属于松柏纲的植物苏铁杉目Podozamitales苏铁杉属Podozamites C. F. W. Braun, cf. Münster, 1843枝细;叶呈螺旋状着生,伸展,椭圆形至卵圆形或披针形至长线形,直或微弯,基部收缩。

叶脉细而直,和侧边平行,至顶端常收缩,角质层薄。

苏铁杉属未定种Podozamites sp.描述:叶,单独保存,披针形,顶端钝尖,最宽处位于中上部,向基部缓缓收缩,长约4 cm,, 最宽处约9 mm; 叶脉细直,近顶端聚敛。

(三)、化石植物组合及时代晚二叠世植物组合在这次鉴定的晚古生代标本中,发现有两种化石,即Paracalamites frigidus和Pecopteris anbangensis。

前者主要见于大兴安岭地区的晚二叠世林西组;后者见于小兴安岭地区的晚二叠世红山组。

根据上述两种化石的时代可以推断含植物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晚二叠世。

另外,根据黄本宏(1993)的研究,在大兴安岭地区, 晚二叠世林西组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物化石。

该组的植物化石组合主要有:Eichwaldia biarmica Zsl., E. ulanzhaoensis Huang, Lycopodites taohaiyingensis Huang, Paracalamites frigidus Neub., Sciadisca xinganensis Huang, Shenopteris cf. grabaui Halle, Sylvia xinjiangensis Gui, S, dabanensis Huang, Pecopteris julii Radcz., P.cf. candolleana Brongn., ?Alethopteris ex gr. ascendans Halle, Taeniopteris cf. integra Stockm. et Math., “Callipteris”tangwangheensis Huang, Comia sp., Neeggerathiopsis clerii (Zal.), Lepeophyllum actaeonelloides(Gein), Nephropsis similes Neub., Ginkgophytopsis chuoerheensis Huang, Nilssonia sp. 等26属63种。

从植物组合特征看,同俄罗斯伯绍拉盆地晚二叠世植物群的成分可比;从地层的角度看,林西组整合于下二叠统上部的黄岗梁组之上,在西楚吐鲁地区整合于下二叠统吴家屯组之上,而黄冈梁组、吴家屯组,都含有丰富的早二叠世晚期的海生动物化石,所以,林西组的时代不会早于晚二叠世,也不会晚于晚二叠世;从区域对比上看,林西组相当于俄罗斯库兹涅茨克盆地的库兹涅茨克组-也鲁纳柯夫组和小兴安岭东南的三角山组-红山组、新疆北部的岌岌槽群的上部至仓房沟群的下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