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在《平凡的世界》这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长篇巨著中,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孙少平是一个怀揣梦想、坚韧不拔的青年。
他出生在陕北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他在学校里努力学习,虽然经常面临饥饿和贫困的困扰,但他的内心始终燃烧着追求进步的火焰。
孙少平的性格中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他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怜悯和施舍,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
这种自尊心既让他在困境中保持了独立和坚强,也让他在面对爱情时显得有些敏感和倔强。
比如他与田晓霞之间的爱情,尽管彼此相爱,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自尊,让他在面对与田晓霞之间的巨大差距时,感到过自卑和迷茫。
孙少平还是一个极具责任感的人。
他对家庭充满了关爱,尽管自己在外面打拼十分辛苦,但始终牵挂着家里的亲人。
他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寄回家中,帮助父母和兄弟姐妹改善生活。
这种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对家庭的付出上,还体现在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上。
在煤矿工作时,他不畏艰险,总是冲在最前面,为了保障工友的安全,他尽心尽力。
孙少平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挫折和磨难。
从农村到城市,他做过苦力,当过小工,每一份工作都充满了艰辛。
但他从不抱怨,而是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努力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他在黄原揽工的那段日子里,住过简陋的窑洞,干过最苦最累的活,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
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孙少平的精神世界丰富而深邃。
他热爱阅读,通过书籍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内心。
即使身处艰苦的环境中,他也能在书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前进的动力。
这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让他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孙少平在爱情方面的经历也展现了他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
他与郝红梅的懵懂情感,与田晓霞的热烈爱恋,都反映了他在不同阶段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孙少平的性格特点形象

孙少平的性格特点形象孙少平的性格特点形象《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
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孙少平的性格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孙少平的性格特点在书中,他是千百个小人物中的一个,与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其他农村青年一样,身上有着鲜明的农村孩子特性:坚韧、拼搏、踏实。
但是他又和书中的其他农村青年有所不同:一方面他比其他人多了一些内心的不安分因素;另一方面他比其他农村青年多了一些知识分子式的苦闷彷徨;三是他逐步剔除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农民式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这三种性格首先将他与书中其他农村青年区分开来,使读者能一眼在林林总总的人物中找到他,其次从本书的宏观上看这三种性格推动了他命运的转变,带动了情节的发展,再者就是这三种性格代表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中,农村知识青年共有的一种思想现状。
追本溯源,我们谈谈是什么形成了孙少平的这三种性格。
首先,孙少平是一个内心不安分的人。
他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层面上。
也许在某个时段,他可能迫于生活压力,需要暂时牺牲精神向物质妥协,但是纵观他的生活,主线还是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他是一种内心不安分、躁动,这种内心的不安分让他之后放弃与孙少安合办砖厂的机会,而宁愿一个人到黄原去揽工;也正是这种不安分,让他放弃揽工而投身煤矿。
他在人生的重大选择关口,都是放弃了安逸生活而选择一种在外人看来并不怎么光明的前途。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内心的不安分。
他不愿意一辈子终老土地,毕竟“埋骨何须桑梓地”。
当然,他的这种不安分性格形成与时代的关系挺大的,正是因为改革开放让他的这种不安分的性格形成有可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促使了他内心的不安分因素产生,同时改革中的人口流动又使他的这种不安分想法得以实现。
其次孙少平精神上是苦闷的,这可能与他早年生活条件差,形成内心过于敏感的'性格,加之他喜欢读书想法较多有关。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特点及评价简短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特点及评价简短
孙少平,路遥《平凡的世界》主人公,是孙少安弟弟。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
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
1孙少平的人物分析孙少平给人第一印象是很普通很淳朴,与学而不厌的
农民子弟并无差别。
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孙少平经历了身份的不同转变,经历了人生和爱情的选择,也经历了社会生活的重重考验,我们不禁会为这个农民家的二小子在精神上拥有无比丰厚的财富和追求真正理想的执着而赞叹。
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充盈让孙少平的生活始终五味杂陈。
而生活考验的不断加剧和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展,也造就了孙少平保尔般的工作热情和圣徒般的道德修养。
面对歧视他忍辱负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关键时刻不计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质穷困根本没有成为他道德修养的束缚,反倒映衬出他人格的完善。
而他的爱情选择也显示了他的个性特征。
1孙少平性格分析少平性格的明确性在于他对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的执着
追求。
少平生在农村,如果说当初的艰苦求学是为了走出农村,寻找出路,这是可以成立的。
而后期,随着年龄的渐增,他已不再只是寻求出路,而是开始构建较理想的生活。
同步建设的,更深层次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小说中并没有让他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给他安排了丰富跌宕的情感经历,浓墨。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孙少平,路遥《平凡的世界》主人公,是孙少安弟弟。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
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
孙少平人物性格是怎样的小说中人如其名,这个人物的内心从未平静。
生活在偏远山村,渴望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
一个20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
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
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崇尚。
但这样的人,在春天受伤,在夏天一定会好。
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
作者笔下的孙少平,跟随作者的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
没有接受调动,没有自己创业,当个80年代的万元户。
这种人只有在“公家”才会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用一个普通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意义。
象沙漠中的绿洲,珍贵、美丽、止渴。
孙少平是怎样的形象孙少平是一个陕北农家的一个穷小子,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一开始他由于自己贫苦的家境、穿只能尚且遮羞的衣服和下等的吃食而在同学的面前充满了自卑,随后和同班的郝红梅由于相似的境遇惺惺相惜,少平在“初恋”失败后初步成熟。
随后随着出生大县城,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田晓霞慢慢走近他的世界,他的视野逐步开放,高中毕业的少平不甘心在家务农而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矿工,同时和田晓霞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
工作、感情生活不断地锻造着他,最后凭自己努力成为矿工组长的少平在晓霞意外死亡后经历了巨大的打击。
惠英贴心的关怀让他在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看法上左右为难,故事最后少平因为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进一步成熟;他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回到惠英身边,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孙少平⼈物形象分析孙少平⼈物形象分析孙少平是路遥⼩说《平凡的世界》中最为深⼊⼈⼼的⼈物,他因⾃⾝的不懈奋⽃赢得读者的赞赏与青睐。
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形象鲜活、⽣动,不尽完美。
本⽂将通过孙少平的⼈⽣探索、苦难与⼈性完美这三⽅⾯进⾏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孙少平苦难性格⼩说《平凡的世界》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学中的⼀击“重锤”,引起了⼴泛的关注,在⼈物塑写上,⼩说鲜活地刻画了形形⾊⾊的各阶层⼈物,尤其着墨于主⼈公孙少平的⾝上,他的淳朴持重、坚强果敢、清理并重的性格特质铸就了其光辉⽽理想化的⽂学形象,他在苦难的⼈⽣实践中始终保持了纯真善良的⼈性和⾃我实现的⼈格,如此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成为他在⾃我精神的不断救赎中寻找到归属感的重要缘由,因此,对孙少平⼈物性格的揭⽰与精神归属的挖掘,正是我们寻找其⽂学价值的意义⽅向。
(⼀)纯真善良的⼈性完善⾬果说过: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乎优于伟⼤的⼈。
⼩说中孙少平的个性价值和⼈性美则是在经历了⽆数次⽣命的磨难与挫折后体现出来的。
在⾼中学校孙少平每顿仅有两个⿊馍过活,好⼼的润叶给他五⼗⽄粮票改善改善伙⾷。
⽽孙少平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想到却是家中的奶奶和两个⼩外甥。
为奶奶买回⽌疼⽚和眼药⽔,还亲⾃为奶奶滴上⼀滴,看见奶奶眼⾓滑出来的⼤泪珠,孙少平在⼼⾥暗暗地说;“奶奶,如果我长⼤了,有办法了,你还活着,我⼀定叫你好好享⼏天福。
”去黄原城讲故事,不忘为家⼈买点稀罕玩意。
在煤矿上⽉⽉上满⼯,为的是⽼⽗⽼母在有⽣之年住上新箍的窑洞;当郝红梅出于⾃尊⼼的满⾜,发⽣“偷盗事件”后,孙少平则尽⼀⼰之⼒进⾏保护她,平息事态,⽽他早已忘记郝红梅当初的“背叛”,仅仅是出于本性的善良使然,这种对⼈性的拷问,对良知的回归与坚守,使他的灵魂在波折中获得升华,越是在苦难的环境中就越能体现平凡⼈⾝上的那种真实的⼈性美。
(⼆)城乡交叉地带的⼈⽣探索与追求出⾝农民却⽆时不忘改变⾃⼰⾝上的⼩农意识的海洋⾥挣扎逃出,到城市主动挑战别样的苦难磨练⾃⼰,在对⾃我思想的不断剖析中逐渐画出⽣活的蓝图,挖掘⼈⽣价值,体现⾃我。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物分析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物分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
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
小说勾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按照史学家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
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
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周围人物这一绿叶的扶持。
一孙少平人物形象的特征(一)逆境中折射出的人性美1自尊、自信、自强的完美人生。
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实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由于家境过于贫穷,求学期间他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穿的是衣衫褴褛,吃的是“非洲”黑面馍。
但贫穷并没有把他击倒,他以清醒的思考和男子汉的豁达挺过来了,平静的接受着这一切。
郝红梅的另攀高枝,是他的内心很痛苦,但他并不退缩,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书本中不断吸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成为生活舞台的主角,所以学校选拔他参加文艺演出,为他的生活上了生动的一课。
高中毕业后孙少平回到贫穷的双水村,参加体力劳动,当起了临时教师,但是他的思想却插上了是翅膀,不满足于现实,都很艰难,但只能来到黄原城做一名出力的揽工汉,受尽屈辱,遭人白眼,干着超负荷的体力活,但他不断鼓励自己,一次次的咬紧牙关,用信心和毅力来最大限度地改变生活环境。
他亲眼不目睹了师傅的遇难和惠英嫂遭受失去亲人的打击,他紧接着失去了“精神支柱”和思想导师田晓霞,其间经历的坎坷和磨难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但他没有诶眼前的困难吓倒,始终不改对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的执着追求,鼓足勇气去战胜自我,战胜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思想的强者。
2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纵观整部小说,主人公孙少平走过的路都是布满荆棘的:学生时代缺吃少穿,使他难堪,毕业后外出闯荡,做小工,背石头,肩膀经常被石头压得溃烂,但是还要面临失业和露宿街头的困境,后来招工进入煤矿,面对的仍然是高强度、极其危险的体力活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当他一次次陷入生活的困境时,硬是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的鼓舞自己。
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的人物形象。
他的成长历程和人生选择,不仅展现了时代变迁下普通人的坚韧与拼搏,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孙少平出生于一个陕北农家,家境贫寒。
他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但这并没有击垮他的意志。
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走出了困境。
他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再到矿工的转变,每一次转变都充满了艰辛和不易。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真谛。
孙少平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
他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
在高中时期,他通过自学达到了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都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坚韧。
他的成长历程,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也是一代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缩影。
孙少平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韧。
他并没有被困难所打倒,反而是在困难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他的坚韧和乐观,不仅让自己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也给了身边的人以信心和勇气。
他的形象,是一个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草根奋斗者的典范。
然而,孙少平的形象并不是单一的。
他也有着自己的弱点和缺陷。
他在面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时,曾经迷茫和彷徨。
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有过疏忽和失误。
这些弱点和缺陷,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和立体。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
总的来说,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的成长历程、人生选择、性格特点和情感经历,都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变迁下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
他的形象,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奋斗史,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韧,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人的伟大和不凡。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断奋斗和拼搏。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分析《平凡的世界》中塑造最成功,给人印象最深刻,精神内涵最丰富的角色非孙少平莫属。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通过他奋斗的一生展示了农村青年拼搏努力的精神面貌,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显示了不断进取努力的拼搏精神。
标签:《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物形象;拼搏精神一、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一是不甘屈服、勇于奋斗的顽强精神。
黄土高原的苍凉广阔土地,困难艰辛的生活赋予了他淳朴的性格、善良的内心和永不服输的倔强。
他不甘于做一个永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于他这样一个出身农村却试图摆脱一辈子“修理地球”命运的自己来说,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参加高考。
但是由于知识的欠缺和时代的机遇,孙少平最终还是名落孙山,通过考学成就一番事业的道路被彻底葬送了,无奈地回到了双水村,开始了农民的生活。
回到双水村后,在各方的努力下孙少平有幸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这对那个时候的孙少平来说,无疑是个再好不过的工作,不仅可以摆脱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能用自己的知识教育别人。
但少平选择了远方,孤身一人来到黄原这个陌生的城市,干起了揽工的活儿。
黄原城的揽工汉经历让少平迅速成长,也让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进一步提高,单调乏味的揽工汉生活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渴望自由,渴望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的青年。
后来由于田晓霞的帮助,孙少平进入大牙湾煤矿,成了一名煤矿工人,他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变化,他成了“公家人”。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孙少平学会了吃苦耐劳,表现出勇敢和无畏的牺牲精神。
即使如此辛苦和艰难,少平依然拒绝利用田晓霞和他父亲的关系,把自己调出煤矿,这其中既有之前提到的出于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另一方面,可以说少平抗拒城市生活,在他的意识里只有矿上这种繁重的劳动才能让他充实,这也正是少平的人格魅力所在,他是个精神斗士,注定要活在抗争中。
二是困难重重、难得善终的爱情经历。
少平和晓霞的爱情无疑是个悲剧,可他不仅仅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恋情之所以会最终香消玉损,这和孙少平身上或多或少挣脱不掉的悲剧性格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路遥以其澎湃的激情专注于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人情物事。
他的《平凡的世界》成功的塑造了自尊心强、敢于冒险、富于牺牲、自强不息的孙少平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尽情展示着普通人物的不平凡人生,本文通过对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作者的生活经历,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来展现人物的奋斗精神,以及路遥作品特有的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
关键词:拼搏精神坚毅灵魂悲剧意识苦难学说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
”它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黄土高原上的历史为主流,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是对十年浩劫的总体反思。
小说的人物有近百个,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个性鲜明,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更富有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艺术魅力。
他不甘于旧樊篱的束缚,背井离乡,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寻求自身的人生价值。
作者借助孙少平成长的经历,通过他平凡的事迹和周围人物的关系,与田晓霞浪漫的爱情,以及“关于苦难学说”的认识。
来发掘他身上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坚毅灵魂,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命运。
个性是共性的反映,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正是中华大地广大农村青年真实的缩影。
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易传》言:“天行健,后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路遥是一个具有自觉的精神追求的作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自强不息,不甘屈服于苦难,顽强抗争的精神特征,使其作品具有了恒久的艺术魅力。
谈到《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时,我们不得不将其与《人生》中的高加林加以对比,高加林是处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他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魅力和创劲,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时代前进的步伐促使他前进,但地高气盛的他却在生活中饱受折磨,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弥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注定了他在顺境中如鱼得水,逆境时则颓败消沉。
所以,最终高加林成了一个“遗弃了故乡却又被城市遗弃的人”。
孙少平与高加林一样是具有着知识的现代青年,他们都属于奋斗型人物,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成就一番作为!但孙少平与高加林不同的是少了一份虚狂,少了一份浮躁,而增加了一份稳重,显示了新一代农民的出路。
与高加林不同的孙少平虽家境贫寒,但从不鄙视家庭出身,他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的好处将是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摆脱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
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从来不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求学期间少平不仅不能解决肚皮问题,毕竟家里只靠老胳膊老腿的父亲和大哥这一个半劳力来支撑这个七八口的家,家里的光景已到崩溃的边缘,而且还要面临精神的折磨。
毕竟他才十七八岁,脸上少年的稚气还没有褪尽。
这一年龄阶段有敏感的自尊心。
家庭的贫困,艰苦的环境,使他过分自尊,面对这样的现实,他无法超脱,更无法逃避,于是他想到了书,客观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但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借助某种无形力量加以改变。
于是他便迷上了书,近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也只有书才能让他忘记现实,知道外面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精神也得以暂时的蔚籍,并唤起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两年的高中生活给孙少平提供了一个了解外面世界,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
“路遥擅长在对生活的细腻刻画中纤毫必露地呈现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压抑”。
如《平凡世界》中描写孙少平背石头的那一段文字,由此更能体现孙少平与生活的抗争中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与其本身的显明个性。
他在城市闯荡人生,自觉勇敢的挑战困难。
他不贪图和哥哥少安合办砖窑的收入,而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地闯入陌生的城市,去开辟新的空间。
开始去了黄原当揽工汉以自身的实力来实现人生独立自由的精神生活。
这个既没有闯荡世界经验,又没有谋生技巧的农村青年,仅仅凭借一股勇气就来到了大城市。
当第一次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卖”了,每天一块五角钱时竟感觉自己浑身象剥去了一层沉重坚硬的甲壳,胳膊腿充满了柔韧的弹性。
当“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
”这样的劳动如同行使苦役的牛马!尽管少平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苦,但他咬着牙不使自己比别人差,三天的考验期下来,尽管脊背被压烂了,两只手也肿胀起来,但丝毫没有感到懊恼,反而很庆幸,第一步成功了。
他体会到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什么呢?后来又当过煤矿工人,我们且看大牙湾煤矿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大巷里矿车飞奔,灯火通明;掌子面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轮番在地下作业。
在几百米深处的地下,这些流血流汗黑得只露两排白牙的“黑人”与命运抗争。
煤矿无异于战场,随时伤亡都有可能发生。
面对这样的环境,没有超强的体力,没有坚强的意志,怎么能站稳脚步!这里需要的是吃苦耐劳,勇敢和无畏的牺牲精神,这里不是弱者的职业,要的是铮铮不屈的男子汉。
这是考验人的场所,少平并没有被它所击倒,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因为痛苦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种种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抗争苦难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难的铁钻上得到最坚实的考验,获得崇高与自豪的心理感受。
他的奋斗史中贯穿他的思想主线的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其间少平尝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命运、生存环境之苦,然而他却从未屈服,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正是他深深体会到的苦难意识,给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顽强的拼搏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一个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生。
它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黄土高原上的历史为主流,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是对十年浩劫的总体反思。
小说的人物有近百个,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个性鲜明,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更富有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艺术魅力。
他不甘于旧樊篱的束缚,背井离乡,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寻求自身的人生价值。
作者借助孙少平成长的经历,通过他平凡的事迹和周围人物的关系,与田晓霞浪漫的爱情,以及“关于苦难学说”的认识。
来发掘他身上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坚毅灵魂,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命运。
个性是共性的反映,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正是中华大地广大农村青年真实的缩影。
二、坚毅灵魂,苦难学说路遥曾经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理解为人生的必修课,把痛苦理解为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的确人生是艰苦奋斗的漫长过程,孙少平的一生是一部生动的个人奋斗史,尽管奋斗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但那是经验、教训、鲜血和汗水掺和的混凝土,为自己光辉的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于苦难学说”是孙少平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
这一学说的具体含义是:自己经历千心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这种认识成了孙少平的生活信念,人生奋进的动力,也是孙少平一生艰苦奋斗的写照。
有关这一学说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少平与晓霞在黄原街上的那次邂逅。
当时,两人身份上的差距如同天上人间: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乡巴佬,却不期然相遇在秋雨绵绵的黄原街头。
田晓霞问他,为什么不给她回信,是不是因为她上了大学,而自己是个农民,并说这种观念是世俗的。
少平没有回信给她,但她内心明显不同意老同学对他的评价。
其实,他在灵魂深处并没有看低自己。
她显然不了解他这两年的变化。
少平心里明白,之所以不愿和她联系,的确是两个人在生活中的处境差异太大,但这并不是说他认为所走的道路就比上大学低贱。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低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自己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
恰恰相反,他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这就是“关于苦难学说”认识上的由来。
“关于苦难学说“的形成,首先与他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关。
孙少平处在社会最低层,他做过揽工汉,盖过房子砸石头。
无论什么活,再苦再累他都干,长期的艰苦劳动,使他确立了自己艰苦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
另一方面,与他痴迷书本,勤于思考,认识生活有关。
他认识到即便是伟大的人的一生都布满了艰辛,一个普通的人吃点苦又算什么呢?他并不羡慕别人的幸福生活,艰难和幸福都是生活,生活就是如此,难道自己吃苦就嫉妒别人的幸福生活吗?他为别人的幸福生活而高兴,同样也为自己的生活而骄傲。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孙少平认为,任何人要实现人生价值,为民族和国家做出贡献,都必须在苦难的炼狱中抗争、奋进,苦难是造就新时代人才的必由之路。
的确,孙少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但少平是一个能够吃苦耐劳,不向苦难低头,敢于挑战的人物。
他一生经历了极大的困难,但这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浇铸了他坚毅的灵魂。
“关于苦难的学说”是贯彻孙少平一生的思想主线。
沿着这条线,他奋斗不息,坚忍不拔,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坦然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一学说深刻揭示了他的人生观:只有经过了苦难的洗礼,人生境界才能达到高尚的层次。
三、黄土地上悲剧的缩影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蕴来自作家的悲剧审美意识和特定时期的现实生活,正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挈合中,孕育出苍凉、悲壮的人生况味和沉雄、崇高的悲剧美。
(一)爱情悲剧路遥笔下的爱情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挣脱不掉的悲剧性格。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巨大惰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以及地位、身份各种不同作用,最终酿成了他们的悲剧情节。
生活的平凡而个性气质的不平凡,赋予了两兄弟深受女性的崇敬。
在高中读书期间,孙少平不平凡的气质,就受到了田晓霞的青睐。
田晓霞出身高级干部家庭,是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从小爱读书善思考,对事物常有超出年龄的不凡见解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长大后逐渐养成了豪爽、洒脱的男孩子性格。
田晓霞还经常借书给他看,两人共同思考商讨社会问题。
当三年后碰到打工的孙少平,从另外一个角度她认识到仍是衣服破烂的孙少平没有被几年的农村生活同化,她从他的谈吐中知道他已经是一个对生活有着独特见解的人,同是具有青春激情的两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交流着思想,互为导师,他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超凡脱俗的爱情。
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素养、语言、爱好和志趣,能心有灵犀相互沟通。
所以他们对于人生有着共同的感受和理解,对于事业都有一种献身的热情。
田晓霞是省报记者,有着高贵的身份,但是面对黑色的矿山,特别是目睹到井下工人紧张的拼搏,心中涌起了对创造财富者的无限爱戴和崇敬,深刻的体验到了劳动的伟大与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