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边塞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想象丰富,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瑰丽。
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诗人通过浪漫奇妙的想象和细腻生动的描摹,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又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以及诗人奋力追求功业的昂扬进取的精神意志。
【教学目标】1.了解歌行体古诗的艺术特点;2.学习通过炼字、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3.理解作品内涵,感受诗人积极昂扬的精神和盛唐开拓进取的时代风采;4.激发学生在新时代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积极奋进的意志品质。
【教学流程】一、由咏雪诗歌导入:你熟悉的咏雪诗有哪些?(可简单归纳这些咏雪诗的主题)1.充满理性、理趣的雪;例: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2.以伤感为基调,表达孤独、艰难、凄苦与悲切的雪;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3.壮观磅礴,充满生机、活力、希望与精神的雪;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二、诵读感知1.师示范朗诵诗歌;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即、锦寖薄、饮、掣)3.齐读,感受其韵律。
三、理解诗意参考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歌内涵。
(注意落实“白草"“胡天”“狐裘"“锦衾”“空"和“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等词句的理解。
)四、鉴赏咏雪诗句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关于这首诗的哪些信息?①内容:咏雪送别②体裁:歌行体介绍体裁: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常以“歌"“行”或“歌行"来命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掌握作者岑参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创作背景,讲解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2 诗词逐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3 诗词意境感受:通过朗读、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边塞风光的壮美和诗人送别友人的深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一幅边塞风光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词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3 诗词逐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寓意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5 诗词意境感受:通过朗读、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边塞风光的壮美和诗人送别友人的深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注释。
5.2 图像资源:边塞风光图片、诗人岑参画像。
5.3 音频资源:古典音乐、朗读音频。
5.4 网络资源:相关背景资料、诗词鉴赏文章。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3 对比教学:与其他边塞诗进行对比,突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特点,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第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武穴市实验中学周元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三、初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师正音: 白草折zhé 即飞雪jí 散入sàn 锦衾薄qīn 冷难着zhuo 掣chè 师指导生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2.师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节奏,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区别多音字;2、理解诗歌内容,准确翻译每句诗歌的含义,恰当地描述出诗中的画面,并能领悟诗中的感情;3、赏析并提炼诗歌中优美凝练的词句,学习本诗歌用词、炼句的方法、技巧,提升语文能力;4、培养丰富的情感,提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1、准备把握诗歌中重、难点词语的字音、字形和字义(特别是发生变化的字词);(重点)2、理解画面体悟意境:准确理解边塞画面、风情与营地特点,领悟人物精、气、神特点;(难点)3、领悟感情(重点)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白雪在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笔下各美其美,如张岱的淡雅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又如谢道韫的浪漫之雪:未若柳絮因风起;再如柳宗元的孤寒之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千二百多年前,塞北一场奇绝的大雪,在岑参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初读诗歌】1.从标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你能得知哪些信息?①诗歌内容:“咏雪"和“送别”,武判官即将回长安。
判官是什么官职?节度使、观察使等官吏的僚属、随员。
②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下雪和送别的地点吗?轮台,现新疆境内,西北边塞。
③诗歌体裁:歌,为歌行体,一种比较自由的古体诗,不需讲究平仄对仗。
《登幽州台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这样的体裁。
2.我们通过解读标题、朗读全诗得知这首诗集咏雪诗、边塞诗、送别诗于一体,三者既相互交集,不同诗句又各有侧重。
这节课我们将根据这个思路研读全诗。
板书:咏雪诗、边塞诗、送别诗三【赏读诗歌】踏雪寻美赏读1-4句,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描绘画面。
1.对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北风扫地白草折,胡天八月正飞雪”,效果与和不同?明确:“卷"有席卷天地,裹挟万物迅猛推进的磅礴气势,极言风力强劲,狂风持久的状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9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大意;2、能够把握住“雪”和“送”分析诗歌,描绘出诗歌的画面,赏析诗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3、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中难点: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2、赏析诗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体味过李白送友人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不舍“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些许惆怅……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是一别经年。
“送别”便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起来重温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板书课题)学生翻看书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二、解题:请同学找出题目中读出的信息明确:下雪的季节,送别,人物,歌行体三、古诗默写:1、考察学生的课前古诗背诵情况,明确易读错的重点字音如:散san衾qin薄bo掣che2、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颜色粉笔在黑板上进行默写,一人前前10句,一人写后8句。
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进行默写,能写出多少写多少。
3、学生纠正黑板上默写的错误,并对写错的字结合诗歌意思进行解释。
四、古诗学习:1、这首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分为两个部分内容,能找出来吗?(雪、送)2、找出哪些句子以写“雪”为主,哪些句子围绕写“送”?明确:“愁云惨淡万里凝”之前是写雪,后面是写送。
(前10句写雪景,后8句写送别)3、诗人是具体怎样描写雪景的?又是如何来写送别的?户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景图室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送别气氛:瀚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临别饯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送别图临行气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分别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诗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描绘,100字左右。
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具:录音、课件五、板书设计:(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势雄伟想象奇特(风雪送友图)(第15—16句)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寓情于景浪漫色彩(第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
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
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
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赛课一等奖)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宋〃江淹
李白 ︽ 闻 王 昌 龄 左 迁 龙 标 遥 有 此 寄 ︾
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品读和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 音乐美和画面美。 3. 体会诗人英雄气概的豪迈之情和对 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总结雪的特点:
雪美
雪早
雪景图 雪大
雪厚
找出诗中有关送别的句子,并圈 出送别地点的转换。 。 。
。
。
送别图
依依惜别
三、品读,悟情感
找出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眼。
愁
1.换字,感受“愁”
愁云惨淡万里凝。 vs 阴云惨淡万里凝。
愁
应用
检测目标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 留马行处。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化身为 诗人,用散文化的语言,写一写当 时的场景或心理活动。你也可以给 远去的朋友写几句话。
空
研学
一、美读,明节奏 1.自读正音
白草折zhé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jǐn qīn
阑干lán 羌笛qiāng dí
冷难着 zhuó
饮归客yì n 辕门yuán
瀚海hàn
琵琶pí pá 风掣红旗chè
二、品读,想画面
找出诗中描写雪景的句 子,并小组讨论赏析。
佳句赏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课件

这首诗以 为线索, 生动 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奇丽风光, 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 之情。
8/12
怎样品诗、悟情 1、注意题目。 2、品味关键词、句,注意修辞。 3、关注背景资料。 4.利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意、境。
9/12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Biblioteka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1/12
文学常识积累
• 名: 岑参(cén shēn) • 时: 唐代 • 地: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 评: 边塞诗人 • 作: 《岑参集校注》
2/12
读准这些字音:
• 折(zhé) 散(sàn) • 薄( bó ) 裘(qiú ) • 衾(qīn ) 置(zhì ) • 掣(chè) 瀚(hàn ) • 阑 (lán ) 琵琶(pípá) • 羌(qiāng ) 凝(níng )
12/12
6/12
盛唐时期, 李唐王朝 与西北少数民族战事不 停, 许多文人也纷纷投 入军人幕府, 寻求个人 发展, 岑参就是其中之 一。
他怀着建功立业志向, 两度出塞, 度 过了六年艰辛军旅生涯, 《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 北庭/节度判官, 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 京时所作。
7/12
3/12
4/12
塞外景色“奇”在哪儿? 你认为哪里奇? (小组讨论)
示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即飞雪。
我从“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 中读到胡天气候气候奇冷,飘雪奇 早。八月就下雪了,说明了雪来奇 早;“飞”勾画了一幅雪花漫天飘 舞画面,说明了胡天气候奇冷……
5/12
“长安柳枝春欲来, 洛阳梨花在前开。” “梁园二月梨花飞, 却似梁王雪下时。” “梨花千树雪, 柳叶万条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武穴市实验中学周元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
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
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三、初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
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师正音:
白草折zhé 即飞雪jí 散入sàn 锦衾薄qīn 冷难着zhuo 掣chè
- 1 -
师指导生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2.师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3.师指导生齐读课文。
4.题解:
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回答,师点拨: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板书(一):咏雪(景) 送别(情)
四、再读赏“奇”,体味诗歌画面美
(一)领略边塞风光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内容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
岑参作为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坡行》)。
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
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
请大家再读诗歌,说说你从诗句中读到边塞哪些“奇”景。
为了便于大家交流,建议用带“奇”的词语说话:我从xx句中读到(或者发现)xx奇
师示例:我从“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读到胡天气候奇冷,飘雪奇早。
你看,“八月”胡天就下了雪,说明雪来得奇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说明胡天气候的奇冷。
学生:讨论,交流,说发现的“奇”景。
生可能回答: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奇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雪奇大,雪天奇冷。
师小结:岑参笔下的边塞雪景图主要体现在气候奇寒、风景奇丽,而作者描述的语言富有奇趣,描写角度十分奇特,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板书(二):咏雪——奇寒奇丽奇趣奇特
(二)想象诗歌画面之美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象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奇特那么壮观。
请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也可以是别的诗句,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写完后在小组交流。
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将白草拦腰折断。
飞沙走石,铺天盖地。
时值农历八月中秋,南方正是丹桂飘香、皓月增辉的时候,而这里却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雪花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变成银装素裹的世界。
- 2 -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学生先个人描述画面,然后在小组交流。
优秀者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师:好一幅瀚海冰雪图,让我们带着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对守边将士苦寒生活的一丝感叹,把诗歌前十句齐声朗读,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六句。
五、三读研析,体会诗歌情感美
(一)体会诗人的儿女情长
教师: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矣。
”对于这“黯然销魂”的离别,诗人是怎样描述的呢,(生齐读最后四句)这些诗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担忧。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板书(三):送别——依依不舍惆怅
教师:从这几句诗中,你读出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师点拨:一位重情重义、有着侠骨柔情的诗人形象。
生读这四句,先个人赛读,再女生齐声朗读。
教师:诗歌末尾四句诗离别之情浓郁。
天山雪路没能阻挡友人离去的步伐,友人带走了祝福、牵挂,给守望者留下了绵绵无尽的思绪。
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诗歌“留白”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这种艺术魅力同样在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得到体现,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屏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二)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
教师:在这奇冷的冰雪天气里送别友人,本应该是一件凄凉悲伤之事,然而作者却借助对边塞雄奇瑰丽景色的描绘,将戍边将士之别衬托得雄浑悲壮。
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
这是为什么呢,
师出示背景资料: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
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
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
他曾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因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 3 -
师追问:这种情感,能从文中其他句子看出来吗,
生读其他句子,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师提问: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岑参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岑参是一个热爱国家、有强烈报国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实现人生抱负。
他心胸开阔,气概豪迈。
板书(六)英雄气概
教师:在大唐盛世,像岑参这样胸怀壮志的文人还有许多,他们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有诗为证:(屏显,生齐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三) 生深情朗读诗歌。
师: 理解了这首诗的情感后,下面我们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朗读时还要注意根据画面的转换把握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的变化。
生齐读全诗。
六、课堂小结:
“自古多情伤离别”。
离别作为人生的一幕情景剧,大多涂抹感伤的色彩,弥漫悲剧的气氛,但并不是所有的别离都要说哀婉语,做愁苦态,正如即使在乌云布满天空时,偶尔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的阳光。
人总是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好的停留,人生如此,那我们不如祝福——当时间走过,现在的离别已成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涩,衬托现在这纯纯的甜~请记住前面有更美的圆。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岑参的边塞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归京》。
八、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咏雪奇寒奇美奇趣以景衬情
送别惆怅依依不舍情景交融
戍边将士之别
英雄气概儿女情长
- 4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