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论文

合集下载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力在写作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

美国作家威廉·福尔纳认为,文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具有独到的感受力,优秀的表现力,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会使人有更多创造性的“异想天开”,才会有中国古代的“后羿射日”的神勇故事和“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优秀传记。

虽然我们培养的学生无须个个都成为作家,但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的优劣。

有位学生在他的一篇童话中写到:一天,一个调皮的小孩在海边玩,不小心被海浪卷走,这时万顷碧波的海面上,一群鲸鱼向她游来,忽然间,她变成了一条小鲸鱼,和大鲸鱼们一起玩耍,玩呀玩呀,被鲸鱼吞到肚子里,小孩不但没有死,反而在鲸鱼的胃肠里自由自在地漫游。

作文描画出鲸鱼器官的形状,在趣味中融入了许多有关鲸鱼知识。

这位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给作文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乐趣和愉悦的享受。

想象,可以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有色有声的美景;想象,可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增强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从我国近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想象力是一种要求,97年小作文要求考生“设想”并“想象合理”,98年在小作文中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形状和结尾补写,做到“衔接得当”。

99年科幻色彩的话题和“大胆想象”的提示语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近几年来,考生更是可以根据话题“神游万仞,精鹜八极”。

这几年高考作文评分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推理想象”是“发展等级”的一个具体要求。

可见,从中学生能力和考试检测要求的角度看,想象力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写想象作文、进行创造性的作文训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在中学作文训练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让学生想象翅膀飞起来吧论文

让学生想象翅膀飞起来吧论文

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吧【摘要】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这个词已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认识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然而,在创新能力中,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 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担负着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又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翱翔在知识的蓝天中。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常常就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在教法上求新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堂课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有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问都设计得很周全,甚至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用几个词语来回答都预先为学生设计好了,简直称得上万无一失。

教学时,教师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设计好的道上走,容不下一丝以外。

学生的思维稍有“越轨”,回答稍有偏差,教师就迫不及待的地进行点拨,即便学生万一答不上来,教师到最后总会“一锤定音”。

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位学生看作是有待点燃的火把,都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一旦点燃,将熊熊燃烧,生生不息。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起点燃学生这把火把的“火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潜在的力量充分展现出来。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放飞学生想象翅膀[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放飞学生想象翅膀[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摘要: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心的形象的过程。

鲁迅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想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

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

由此可见,想象力是质量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想象;创造想象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35-01一、抓住重点词语,启发想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汉语不同于其他的语言,它的每一个标点、每一个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想象的文字,让人充满想象——这就是想象的魅力!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

在文学艺术领域,创作更是离不开想象。

记得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更有这么一句话:“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孩子的想象力是要靠教师在课堂上持之以恒的培养的。

比如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有“颤动”和“卧”两个词,如果老师能恰当的引导,将很好地引导学生想象力。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对于一棵树来说,生命在哪儿,又是怎样颤动的呢?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先让学生找“从这棵树的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动?”学生可以找到:风吹树叶在动,小鸟在枝头唱歌在动,阳光照在树叶上映着清晨的露珠在闪动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景物与作者的内心是怎样自然交融的,从而体会到作者把静景与动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树赋予了人的生命与思想。

处理“仿佛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句同样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到大榕树之安静、古老、慈祥,像一位老人养育着那里的一草一木。

像这样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想象去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

展开想像翅膀,飞向知识天空论文

展开想像翅膀,飞向知识天空论文

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小学生是想像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在想像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像,有时甚至还会去异想天开。

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

一、突现自我,让学生自己“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其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有好多处:“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体验”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说自己的,不要人云亦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次,我们在学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我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喜欢一个人思考的,就让他一个人静静地想;喜欢几个人一起学的,就让他们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

有几个孩子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

交流时,我让孩子们比一比谁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有孩子说:“他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因为他不会吹竽却骗齐宣王说会吹,骗取俸禄。

”有孩子说:“他是个会见风使舵的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固定的收入。

后来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跑。

”有孩子说:“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

你想啊,在那时候,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而他竟这么胆大,敢骗齐宣王的钱,他又是个心细的人,他打听到齐泯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吹,就逃之夭夭。

”又有孩子说:“我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个狡猾的小人,你看,他一只眼睛斜着看,一只眼睛半眯着,嘴角歪着,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肯定在想:该死的齐泯王,就在我发财时来捣乱,断我的财路。

”……孩子们多能想,多能说啊,这是教者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想他们所想,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想多说的结果,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张开想像的翅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学生想象力论文:还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

学生想象力论文:还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

学生想象力论文:还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教育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方式更是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作文教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过去,学生在作文方面,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往往咬着笔头搜肠刮肚,还是无从下笔,最后免不了胡编乱造,或者抄书抄报。

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的生活圈子狭窄,生活阅历浅显,更是由于枯燥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缺乏想象力。

随着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和教学观念的改变,现在学生这方面的困惑减少了,作文成了他们展示个性的舞台。

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所以,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善于想象,学生的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富,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因此,作文教学从起步时就要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做到经常化、具体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想象的潜力,引发积极的作文动机,引发学生更多的创新火花。

例如,我们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o”,告诉学生,如果你把它看成数字,它是零;在几何中它是圆;在英文中它是字母“o”。

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一弯月芽,之后让月芽逐渐变圆;还可以展示一幅母亲训斥孩子的画面,让学生注意观察母亲的眼睛。

经过这样几次提示后,学生的思路自然就慢慢打开了,联想出许多的与这个图形有关的东西。

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想象可能不合理,但只要他们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我们让学生根据这个图形写一篇话题作文就自然不会难住学生了。

二、创设意境,让个性自由放飞,诱发创作灵感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论文)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观陈飞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有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对于古诗文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让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感觉到不少学生认为古诗文枯燥难懂,认为这类课文只需死记硬背,无论老师怎么费尽唇舌讲解也很空洞,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常让我有“对牛弹琴”之感,但是,观看了江苏省陈飞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让我领悟到古诗文教学应当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结合在一起。

陈飞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朗读中激活想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说的是读与想象的结合。

如果没有想象,“其义”会“自见”吗?“自见”的途径是想象,动力是感情。

可见读书有感情投入对激活整个大脑系统,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会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那样的想象似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文笔精湛,浓缩着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时看起来短短的几句诗却包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感情,那么读好古诗在意境中去体会,然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读好古诗我认为要读出韵味,读出情味,读出意味,读出品位。

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

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

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

陈飞老师在整堂课中,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

在课堂上老师还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诗句,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说说在你面前呈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呢?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村庄、小溪、莲蓬、茅屋……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村居图。

课题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题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81558 基础教育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能力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正如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强,掌握的知识广博而灵活;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转,学得很死板。

这正式想象力不同而产生的学习差异,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想象,不但可以获得间接的知识,还可以使知识深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想象,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创见”,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并把想象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来抓。

一、营造氛围,鼓励想象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

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

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才敢于去尽情想象。

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

如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你真聪明”……把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

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大胆的想象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二、据文绘图,展开想象布莱克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进步诗人和画家。

他从小喜欢想象,六岁那年放学路过一座公园,在夕阳的余辉里,树木花草呈现出一片迷离的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情景让小布莱克目荡神迷,顿生奇想,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梦幻:许多漂亮的仙女身穿彩衣,生着翅膀,在公园里嬉笑游戏。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 论文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 论文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想象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想象是一首歌,歌里面有我们的快乐和喜悦。

想象是儿童发展的基石与翅膀。

在阅读过程中,想象可以拓宽认知领域,深化文本描写的意境,活出塑造的意象,理解和实现情感和智慧,并得到教育的熏陶。

当你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你可以运用你的想象力来丰富文章的内容,描绘生动的形象,增加情感的色彩。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为儿童承担飞驰的思维空间,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依靠文字插图,引导孩子仔细看图片,引起更多的思考,启发他们去想象,尽可能让插图动起来。

例如,执教《可贵的沉默》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课堂上孩子的态度、心理活动、表情、动作,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

以及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儿童用文字,借助图画想象,想象动物快乐的情景,说其他”小画家〃是什么?它们还会画些什么?二、变文为图,在大脑中作画。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不但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而且要让孩子能变文为图。

将文本融入图片,从书面语言到视觉图片思维,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例如,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心灵中呈现出一幅画面,并想象出画面,孩子在不断想象的训练下,想象的翅膀就会不断飞翔。

三、自主质疑,深化想象问号是学生求知的管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孩子学会质疑问难,鼓励孩子大胆质疑,把心中的疑问尽情说出来。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我写出课题后,立即组织儿童讨论:“读这个课题,学生会想到什么呢?你从课题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经过孩子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孩子们会自己得出自己的认知。

“我想这个鱼钩不是一般的鱼钩,他蕴含着某种象征意义呢?虽然孩子们有一个辩论的深度理解,但有价值的是,他们都用自己的大脑,认真地“思考”,充满了学习新课程的好奇。

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做了一个总结:〃每个人都说了一定的道理,文中描述了红军长征,一个老班长接受了党组织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穿过草地,而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这句话尤其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的四门功课是听、说、读、写,我认为,学生在练习这四门功课时都应当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进行。

想象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与情境,才能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好汉字
有位名人曾说:“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

”习字教学也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基础。

如果机械重复地让学生记字形、背词义,学生就会久而生厌,失去了习字学词的兴趣;如果引导学生想象生字所表达的诗意内涵,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风吹草低,显露出被荒草埋没的夕阳,近处有一大堆土,就是坟“墓”……这样要求学生见字就想象,边读写边体会美感,学生就会喜爱汉字,痴迷于读写。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品味古诗意境
古人说“诗无达诂”,古诗的意思千万不要生硬地让学生直译背诵,而要鼓励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品读感悟,得到属于自己的解读。

在本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引领学生品读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圆”,“直”说明了什么?一丝风也没有。

“孤烟”说明什么?人烟稀少。

落日可能有一半
落在地平线以下,为什么还是圆的?一半由长河映出,可见长河之长……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想象,才能充分挖掘出古诗的无穷魅力,使古诗诵读真正成为一种艺术享受。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字处读书,于空白处想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地把握人物,体会情感,理解内容。

1.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
在讲《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悬崖上忍受巨大痛苦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在讲《祁黄羊》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仇人或亲人,面对祁黄羊的无私举荐,你会怎么想?从而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故事新编,想象“后传”,深化中心
讲《一路花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听完挑水工的教导后。

破水罐和好水罐是如何对话的;讲《云雀的心愿》时,可让学生想象次年春天云雀妈妈和小云雀是怎么做的。

做这样的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对文章中心的认识蕴含其中,加深对文章中心的认识。

3.深入文本,巧用想象,突破难点。

《维生素c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科学新发现多都是在生活实现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可这一点在文中表现的似乎不够明显,学生很难体会。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在反复诵读文本的基础上,我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以落难船员为主角,
编一个《荒岛求生记》的小故事,让学生想象船员在寻找野果子时发生的种种曲折。

这样的设计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曲折,主题更加突出,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综上所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沉醉于语言文字的王国里,流连忘返,使语文学习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我们有责任在深挖文本、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把这种教法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金河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