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 复习导学案(八年级上册法律部分)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导学案05

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导学案05

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2框)导学案序号:05 主备课人:陈进军审核人: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其承担的法律责任;知道什么行为是犯罪,犯罪应受到什么处罚。

2.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二、学习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犯罪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自我规范,远离犯罪。

三、自主学习1.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的规定,的行为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分为行为、行为和行为。

4. 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5.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它是由来规范的。

6. 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7. 、和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8.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和两大类;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行为。

五、当堂训练1.《桂林晚报》“法庭记录”专栏介绍的案件中,有人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有人因欠朋友的债不还遭起诉,有人因持刀抢劫受处罚。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A.一般违纪行为和严重违纪行为 B.违反宪法、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行为C.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D. 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关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 犯罪是违反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C. 违法就是犯罪,犯罪也是违法D.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受到的处罚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3. 2017年4月1日,泸州市泸县太伏中学学生赵某死亡事件发生后,唐某李某等人肆意通过互联网、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编造不实信息,造谣生事,煽动群众聚集滋事,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

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导学案0501

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导学案0501

部编人教《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导学案序号:05 01主备课人:集体备课: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依靠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学习重点学习重点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见活动探究1、2)学习难点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见活动探究3)三、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材料1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

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材料2某村农民因村干部想毁约,于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比两则材料思考: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四、自主学习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

我们可以通过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公证处、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

我们可以依法到、或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3.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诉讼、诉讼、诉讼。

4.同作斗争,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

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并维护正当权益。

5. 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在、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或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复习课导学案(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复习课导学案(师)
请对他们三人的看法加以分析,你认为哪种看法最好。
答案:1.B 2.D 3.B 4.D 5.A 6.A
7.①兰兰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应当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这样只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②小虎的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这是违法行为,是用违法对待违法,不可取。③小强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的权利,又能有效制止不法行为。因此,我认为小强的看法是最好的。(本大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保障食品安全,我们还必须加强诚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诚信守法,对自己和自己的服务对象负责。
六、拓展训练
(一)选择题
1.某中学校门口,常常有向同学们出售“三无”商品的不法商贩,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此,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学校保卫处没收商贩的“三无”商品
B.向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反映,要求依法治理
【教后反思】
C.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希望大家根据需要购买
D.学校对不法商贩罚款,迫使其不在此处出售“三无”商品
2.近年来,我国被依法判决但执行困难甚至无法执行的案件有增长的趋势。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如果法律不能被执行,那就等于没有法律。”这主要说明()
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
B.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3)青少年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如何应对(青少年维权的有力武器是什么)?P81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青少年为什么要学法、守法(增强法治观念)?P83
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认真学法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424.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导学案3.2 遵守规则

6424.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导学案3.2 遵守规则

3.2 遵守规则一、学习目标1.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2.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3.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二、自主预习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和。

3.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规则不是的。

三、合作探究同学甲认为:规则就是约束人的,能不遵守则不遵守。

同学乙认为:规则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应自觉遵守。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1.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要有规则,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

它像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

关于社会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②青少年年龄小,与社会规则无关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④只在公共场合才有规则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繁忙的马路,由于有了交通规则,变得秩序井然。

激烈的比赛,因为有了规则的约束,变得友好文明。

这说明规则()①能够解决一切矛盾②使利益不同的人们能够协调相处③使彼此的竞争的交往能够有序地展开④有有形和无形两类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对我们而言应该()①是自我约束②是被迫行为③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走在路上,需遵守规则。

影剧院里,需遵守规则。

游乐场所,需遵守规则——社会公共生活充满了规则。

面对充满规则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的态度是()A.逃壁、远离 B.积极参与C.无所谓,与我无关 D.需要时参与,不需要时远离5.对下面漫画《大家都走斑马线》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生活中人人都要懂规则,守规则B.规则是由人制定的,是否遵守因人而异C.大家都走斑马线,会造成交通堵塞D.有了交通规则,社会就会井然有序6. 下列对规则理解错误的是()A.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C.生活中每一种准则都差不多,无特殊行为规范D.社会生活规则有有形和无形两类【答案】二、自主预习1.道德纪律法律2.他律自律3.一成不变三、合作探究我同意乙的观点,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正当的行为和生活受到侵扰,也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 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 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的导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品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

二、导学内容本节课的导学内容如下:1. 品德与法治的关系- 品德和法治的概念及其异同之处;- 品德对法治的作用;- 法治对品德的影响。

2. 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 国家法律的职能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观念;- 学生应具备的法治意识。

三、导学方法本节课的导学方法主要包括:1.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品德与法治的关系;2. 概念解释:通过解释品德、法治和法律等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理解;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品德对法治和法治对品德的影响进行讨论;4. 实例分析:以具体的案例或情境为例,引导学生应用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进行分析和判断;5. 规则制定:让学生一起制定一些校园规则或家庭规矩,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品德和法治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

导学方法上,问题导入、概念解释、小组讨论、实例分析和规则制定等方法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五、课堂延伸本节课结束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堂延伸:1. 分组展示:让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制定的校园规则或家庭规矩,并进行互相评价;2. 角色扮演:让学生以某种案例为背景进行角色扮演,运用学到的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解决问题;3. 小组大赛:组织小组间的法律知识竞赛,加强学生对法律常识的记忆和理解。

以上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导学案》的内容安排,希望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配套K12】九年级思想政治复习教案(七八年级)

【配套K12】九年级思想政治复习教案(七八年级)

九年级思想政治复习教案(七八年级)初三思想政治复习教案初一、初二部分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巩固初一初二学过的法律常识,了解记忆并理解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梳理,了解中考的命题趋势和方向,体会按照出题者的思路去解答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看题,做题,改题,来充分挖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入,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知识梳理:“黄、赌、毒”和邪教“法轮功”等不良诱惑则会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会伤害人的身体,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无视法律的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邪教“法轮功”的本质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3、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作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4、法律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根据违法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6、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叫做一般违法。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7、一般违法和犯罪区别是它们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

8、一般违法和犯罪共同点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没有不可愈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9、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0、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与法治 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与法治 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与法治导学案目标和背景本导学案是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政治与法治课程设计的。

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与法治的概念和原则,并培养他们的思辨、判断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政治与法治的定义和区别2. 国家的组成和运作机制3. 宪法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5. 政治与法治的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区别;2. 理解国家的组成和运作机制;3. 认识宪法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4. 掌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5. 研究从实践案例中分析政治与法治的运行。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政治与法治的概念和区别(5分钟)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国家的组成和运作机制(15分钟)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宪法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0分钟)4. 小组讨论:讨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5分钟)5. 实践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政治与法治的运行(20分钟)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5分钟)教学评估方法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讨论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3.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自主研究评估: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政治与法治的作文,评估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与法治教材- 实际案例材料- 课堂白板和投影仪教学反思和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有学生对某个概念或原则理解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数量和难度,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参考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与法治教材- 中国政治与法治教育学会- 教育部政治与法治教育指导委员会。

2019年中考道德和法治第一轮复习:八上第一二单元 导学案

2019年中考道德和法治第一轮复习:八上第一二单元  导学案

2019年中考道德和法治第一轮复习:八上第一二单元 导学案1 / 2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轮复习:八上第一、二单元第1课时:走进社会生活第2课时:遵守社会规则设计: 谢花虎 审核: 李 杰 任奇超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2.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学习重点: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学习难点: 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完成以下主问题并在下面标注出答案。

第二步:展学探究——个人展学,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主问题1:感受社会生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何作用?主问题2: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主问题3: 培养亲社会的行为对于我们有何意义?主问题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主问题5:请列举一种典型的网络乱象,并简要陈述其危害。

主问题6:中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参加社会公共生活?主问题7: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主问题8:为什么说“诚信无价”?主问题9:如何践行诚信?第二部分 知识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生自己思考下面的问题。

第二步:合作探究——小组间分工合作、依次交流讨论,组长做好记录,完成上述问题.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上台展示,行动迅速,面向同学,声音洪亮,展示完后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并补充。

1、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2、未成年人应当怎样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第三部分 达标检测(单选)1.中学生陈某经常彻夜上网玩游戏,导致精神萎靡。

后在老师帮助下,摆脱了游戏的诱惑,利用网络学习网页制作,并在市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法律部分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高洁清审核人:崔志杰
一、复习目标
1.通过自主复习,进一步理解掌握八年级上册法律部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2.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例题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复习难点: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要求:知识体系应该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些知识点可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

(二)考点梳理基础巩固
八(上)第4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
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八上82-94页)
1、法律有三个主要特征,哪三个?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了解87页)
4、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88页)
(一致的:密不可分、某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5、怎样正确行使权利?(89—90页)
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91页)
7、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92页上最后一段)
8、法律在公民生活中有哪两个作用?(92页和93页两个标题,或93页正
文最后一句和94页最后一句)
9、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怎样做?(90页和94页)
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人身权)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重要性)(97页)
2、如何保护生命健康权(99-100页)
3、人格尊严包括哪五项权利?
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1、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哪四项权利?
国家运用哪两种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法律手段是哪种?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哪种?(107页)
2、继承方式有哪两种?法定继承的顺序
3、智力成果权又叫_________,它包括哪些权利?
4、消费者拥有哪九项权利?(116页)
5、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19页)
6、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哪些?(课本119页相关链接)
(四)达标检测反馈校正(选择题请看考易通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1.(1)从”毒奶粉”、“瘦肉精”、“毒豆芽”、“化学火锅”、“皮革奶”、“地沟油”、“彩色馒头”到“速生鸡”,说明了什么?
答: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

这说明了什么答:
(3)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

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答:
(4)请你为营造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的消费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5)制售有害食品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答:
2、王某和张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两家的厕所正冲着,楼上王某的厕所漏水,楼下的张某上去找王某说:“我们家上厕所要打伞了!你们赶紧找人修一修吧!”可是楼上的王某却不愿意修。

僵持了很久,楼下的张某自己去买了厕所用具,要求楼上的王某换上,可王某就是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家,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对给邻居造成的不便,他却不考虑。

⑴王某的观点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

(7分)
⑵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8分)
3、某顾客让其4岁的儿子在商场洗手间的过道处小便,正在工作的女保洁员担心这样会把其他客人滑倒,便上前劝阻。

告诉她,这既违反了商场规定,也是不道德的行为。

该顾客勃然大怒,一边用恶劣的语言辱骂保洁员,一边上前揪住他的头发,让她给自己的儿子跪下道歉,并且一巴掌打在保洁员脸上,保洁员的脸马上就红了起来。

保洁员被打懵了,几乎说不出话来。

小男孩也被妈妈的所作所为吓傻了,怔怔的站在那里瞅着他的妈妈。

⑴女顾客的行为侵犯了保洁员的那些权利?请你结合有关法律知识从两个方面说明。

(6分)
⑵如你在现场,针对女顾客的行为,请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所学知识劝阻她。

(8分)
★作为消费者:
★作为公民:
★作为父母:
★法律后果:
(五)盘点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