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20年七年级下册地理 课后巩固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I)卷

合集下载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认识国家》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晋教版习题精选第七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认识国家》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晋教版习题精选第七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认识国家》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晋教版习题精选第七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印度和日本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是发达国家B、都是资源贫乏国家C、都以热带气候为主国家D、人口都超过1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 )A、加尔各答B、班加罗尔C、孟买D、新德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印度农业生产常受水旱灾害影响,主要是因为( )A、古代植被遭破坏B、西南季风不稳定C、没有农田水利设施D、东南季风不稳定【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印度的民族和宗教具有的特点是( )A、单一民族、单一宗教B、多民族、多宗教C、多民族、单一宗教D、单一民族、多宗教【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印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高科技产业是( )A、汽车制造B、电脑软件产生C、纺织工业D、原子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印度和日本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是发达国家B、都是资源贫乏国家C、都以热带气候为主国家D、人口都超过1亿【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名胜古迹属于印度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有( )①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②消费群体广大③环境压力不大④就业机会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面是学生在学习印度时从网上查找的资料,正确的是( )①印度是世界上几个软件外包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②境内著名的河流是印度河③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④印度地形以平原为主,恒河平原面积最大⑤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A、①③B、①②C、①⑤D、②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有关印度20世纪60年代改善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印度实行“绿色革命”,改进粮食生产技术,改善粮食的供应状况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C、扩大化肥的使用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 )A、人口问题B、环境问题C、气候问题D、粮食问题【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读“孟买的气温和降水图”,回答问题。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国情,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情况。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遥远且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的国家,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印象。

同时,学生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大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人口大国的发展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难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印象。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口大国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地图:准备印度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教学视频:准备关于印度的短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说课稿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说课稿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节内容,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理解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国家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远离我们国家,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都与我们有很大差异的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的人口问题。

2.教学难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如何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印度的直观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宗教、语言等,使学生了解印度的社会文化背景。

4.小组讨论:讨论印度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然后介绍了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有利于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导入环节做一些相关的介绍。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不太了解,需要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掌握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提高学生对于人口大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五.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展示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操练: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4.巩固: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于印度的了解。

5.拓展: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6.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以及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7.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地图。

2.相关阅读资料和写作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印度 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印度 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然后介绍了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最后介绍了印度的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印度的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识也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印度的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获取印度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网络资源:关于印度的图片、视频、新闻等资料。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吗?那么,印度有哪些特点呢?”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

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七年级下册地理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同步测试

七年级下册地理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同步测试

七年级下册地理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同步测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仅次于中国的国家B.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C.德干高原东南部是印度煤、铁的主要分布区D.由于人口增长很快,印度政府正努力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2 . 读下图——沿78°E南亚地形剖面图。

b地形区为()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德干高原D.密西西比河平原3 . 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

A.13亿B.12.2亿C.12.1亿D.10.8亿4 . 印度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软件外包产业。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A.新德里B.孟买C.加尔各答D.班加罗尔5 . 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其业务量主要来自哪一国家A.中国B.英国C.俄罗斯D.美国6 . 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B.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大部分印度人信仰佛教C.印度居民大部分是黑种人D.印度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新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重返“西天”圣地,惊奇地发现:“西天”改称为南亚,“天竺”改称为印度;“印度河”干流却没有流经印度;佛教发源地绝大多多数人不信佛教;络绎不绝的人群在参观一个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古建筑,听说这是古代一个皇妃的陵墓…据此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7 . 印度河干流流经的国家是()A.印度B.巴基斯坦C.埃及D.朝鲜8 . “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古建筑”是如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9 . 右图是孟买的气候资料,据图分析孟买的气候特点是()A.全年高温多雨B.雨热同期C.冬季少雨夏季多雨D.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10 . 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它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有:()①劳动力成本较低②矿产资源丰富③信息技术发展早④技术水平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⑤英语普及.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11 . 被印度称为“母亲河”的河流是()A.印度河B.布拉马普特拉河C.恒河D.湄公河12 . 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错误的是()A.东南亚各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B.南亚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C.西亚被称为“两洋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D.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13 .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印度实行了两次“绿色革命”,其主要的措施是A.植树种草,保护环境B.引进培育作物的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C.大力培植牧草,发展畜牧业D.不使用化肥,出产无公害、无污染产品14 . 世界上人口第二大的国家是()A.日本B.中国C.美国D.印度读马航MH370失联客机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 . 该事件发生在()A.西亚B.东南亚C.南亚D.东亚16 . 下列关于该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B.气候湿热,以热带气候为主C.华人、华侨分布集中D.人口稠密,水稻种植历史悠久17 . 近年来,很多中国人选择到该区旅游,下列景点不在该区的是()A.泰姬陵B.大金塔C.吴哥窟D.鱼尾狮18 . 某公司从该地采购了一船货物,装船的货物可能是()A.铁矿石B.大豆、玉米C.天然橡胶、稻谷D.棉花、小麦读南亚季风和降水分布图,回答小题。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说课稿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薛春慧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这一课题选自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十章第二课。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和季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压力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及灾害频繁的原因。

(四)教材处理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并为第二课时中“粮食生产”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2020年七年级下册地理课后巩固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 . 关于图中①国家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A. 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B.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C. d为班加罗尔,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2 . ①国有的年份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河流断流,农田颗粒无收,干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稳定造成的。

A. 西南季风
B. 东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3 . 目前①国的发展迅速,印度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A. 飞机制造业
B. 软件外包业
C. 核工业
下图为四个国家轮廓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4 . 对四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B.乙国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C.丙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D.丁国面临热带雨林的危机
5 .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国的共同特点是()
A.语言都以英语为主
B.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C.都是发展中国家
D.气候都比较炎热
6 . 有关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服务外包产业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
B.服务外包市场占全球的1/2以上
C.软件外包产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
D.首都新德里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日本居民向来就有喜泡温泉的习俗。

读日本位置图,完成下列小题。

7 . 以下均为影响日本居民喜泡温泉习俗的自然因素,其中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候的适宜性B.地形平坦程度
C.植被覆盖率高低D.温泉丰富程度
8 . 日本产生这一民俗现象的原因也与其所在位置密切相关,主要是日本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B.亚欧板块中心区域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D.太平洋板块中心区域
9 . 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等工业城市,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有
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③环境优美,科技发达④便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读印度矿产的分布特点(见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B.菱镁矿主要分布在南部
C.煤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部D.锰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部和中部
11 . 关于下列国家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B.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发
C.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轻工业发达
D.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读亚洲及两个半岛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下列各小题。

12 . 上图中 a 半岛和 c 半岛,纬度大致相同,气候却有显著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3 . 关于 b 半岛和 c 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半岛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旱涝灾害频繁
B.受地形地势影响,c 半岛的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全部注入印度洋
C.城市①孟买是本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城市
D.城市②附近盛产黄麻,煤、铁、锰资源丰富
14 . 根据亚洲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B.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C.地势西高东低。

河流滚滚东流
D.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15 . 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地方,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我国先
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A.风力较小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C.降水较多D.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16 . 全球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下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日本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B.亚马孙平原出现了旱灾
C.南亚洪涝灾害,造成人员财产巨大损失
D.欧洲遭遇暴风雨,交通严重受阻
“绿色革命”:使印度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取得的成果大部分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

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急剧增长的人口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印度科学家呼吁,要在加速应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尽快地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率。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 . 目前,给印度农业造成巨大压力的源头主要来自()
A.农村劳动力少B.水旱灾害多C.人口增民过快D.劳动力流失
18 . 下列何种情况,容易造成南亚涝灾。

()
A.东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B.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
C.东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D.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
电视剧欢乐颂2插曲《咖喱咖喱》,成为东南亚旅游宣传曲。

一位曼谷的华人地接表示,过去当地酒店、餐厅、商场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圣诞节,这几年则转向了春节。

阅读材料和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 根据材料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B.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
C.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群岛和印度半岛之间
D.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类型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20 . 东南亚的旅游业发达,吸引国人到该地旅游的原因不包括A.东南亚有众多岛屿,让人们尽情享受阳光和沙滩
B.东南亚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C.东南亚人们只信仰佛教,异域风情吸引着中国人到此一游
D.东南亚有众多华侨
读下图“印度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 给印度带来充沛雨水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B.西南季风C.西北季风D.东南季风
22 . 图中,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最有可能是:()
A.加尔各答B.新德里C.孟买D.班加罗尔
23 . 关于印度的地形地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B.南部为德干高原
C.中部为印度河平原D.地势北高、中低、南缓
24 . 印度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人口总数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读南亚风向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 A图的时间为:
A.6~9月B.9~4月
C.10~5月
26 . B图表示:
A.西南风、雨季B.东北风、旱季
C.西南风、旱季
27 . 印度半岛上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B.玉米C.水稻和小麦D.水稻和玉米
28 . 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大量出口
B.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快
C.人口少,增长慢
D.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早灾害频繁
二、填空题
29 . 印度的“绿色革命”,主要措施是________。

30 . 将一下南亚主要农作物与其分布地区配对。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31 . 印度是世界第________ 人口大国,目前人口数已超过________ 亿,仅次于中国.
三、解答题
32 . 读图,分析回答。

(1)横穿印度的重要纬线是___,因此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______带和 _______带,以______气候为主。

(2)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________平原和______平原,那里的年降水量大多在________毫米以上。

(3)印度小麦主要分布在______高原和______平原,那里的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毫米以下。

33 . 读印度、日本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两国都属于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对发展农业的优势是________,同时这种气候也易带来____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2)两国工业分布都不平衡,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________。

印度每年承接全球近1/2的服务外包业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供应国,被称为“________”。

(3)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其国内80%以上的居民信仰_______教。

(4)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处在______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