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
胺碘酮应用的十大要点

胺碘酮应用的十大要点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1.吸收胃肠道吸收缓慢不完全;单次口服达峰时间4~7h,饱餐后服药达峰时间明显缩短;胆汁可促进片剂崩解;静脉用药达峰时间0.5h。
2.生物利用度口服胺碘酮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老年人较低。
3.药物分布分布容积大,有效容积为5000L;药物在血管外的分布量大,浓度高;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长(2~4周或更长,三室开放模型),半衰期长;负荷量大,可缩短达效时间30%。
4.有效血药浓度(1)血药浓度:1.0~2.5 μg/ml适宜,低于1.0易复发,高于3.5不良反应增加;(2)达到稳态的总量为15g,但指南留有余地,建议10g。
个体差异大。
5.代谢肝脏代谢(脱碘,脱乙基)。
6.排泄(1)经胆汁排泄,经肾脏排泄很少(1%),肾病患者无需减量;(2)清除半衰期:单次给药为1~1.5天,多次给药为20~60天,长期给药为数月;(3)肝肠循环:长期服药去乙基胺碘酮量大,肝肠再摄取增加。
7.停药与血药浓度1个月,血药浓度降低25%;2个月,血药浓度降低50%;9个月,血浆还能检测出胺碘酮。
胺碘酮的心血管作用1.离子通道作用多通道,对Na+通道、K+通道、Ca2+通道均有阻滞作用,还可抑制β受体。
2.传导系统电生理作用对传导系统有全面的抑制作用,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
胺碘酮可使窦律下降10%~15%。
3.心血管水平(1)扩冠,抗缺血:胺碘酮最初为抗心绞痛药物,具有直接和间接扩冠作用。
①静注:5 mg/kg,扩冠作用出现,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②口服,可治疗劳力性、变异性心绞痛;③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2)降压作用:降压作用明显,小剂量静脉给药可出现,给药5 mg/kg 时动脉压出现,口服无此作用。
静脉降压与胺碘酮助溶剂(聚山梨醇酯80)有降压作用相关。
(3)增加心输出量(98%的患者):洋地黄和胺碘酮是少有的能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
在11个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地高辛的负性肌力作用最小,其次就是胺碘酮,随后是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异博定、地尔硫?、双异丙吡胺、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和氟卡胺。
胺碘酮在治疗阵发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3例 有 副 作 用 ( .% ) 2例 发 生 窦 性 心 动 过 缓 , 均 56 , 平
C NA MOD N ME CJ HI E只 DI NE 中国 当 代 医 药 1 1 7
【】 V reinYR, vgusT Mie ,t 1 de f cs fo 0e 3 op r Hai rt C, l r e a. v ̄eeet o w ds a h l S A l
a o aoe ca aayiJ.A C iC ril1 9 3 7 17 8 midrn :ar t-n ls [ J m ol ado,97,0:9 - 9 . e s ] ( 收稿 日期 :0 9 1— 1 20—2 1 )
例 因 Q— T间期 延 长停 药 。 一例 发 生尖 端扭 转性 室 速 。无 新 无
出现心 力衰 竭 或心 力 衰竭 加重 患 者 。
3讨 论
房 颤 是 常 见 的心 律 失 常 , 房颤 的发 病 机 制 包括 多种 , 如
疗, 目前仍 以药 物 治疗 为 主 , 胺碘 酮 为常 用 的药物 之 一 。 现将 本 院 2 0 ~ 0 7年 房颤 使 用胺 碘 酮 转律 的病例 报 道如 下 : 05 20
注胺 碘 酮 作 用迅 速 , 复 为 窦性 心 律 的成 功 率 高 , 文 献报 转 与
20 0 5年 4月~ 0 7年 9月 住 院 的初 发 或 阵发 性 房 颤 患 20
者5 4例 , 中男 3 其 4例 , 2 女 0例 , 龄 3 — O岁 , 颤 发作 时 年 58 房
间小 于 4 . 1 联 心 电图 。 中高血 压病 2 8h 有 2导 其 4例 , 冠心 病 2 0例 , 湿性 心 脏病 3例 , 张型 心肌 病 2例 , 发性 房 颤 5 风 扩 特 例 。初发 3例 。排 除 标准 : 态 窦房 结综 合 征 , 病 Ⅱ度 以上房 室 传导 阻滞 , 甲状腺 功 能 障碍及 碘过 敏 , 娠 及 哺乳 期 妇女 , 妊 急 性心 肌梗 死 、 心室 率< 0ri 、 6 / n 电解 质 紊 乱及 2周 内服 用 过 抗 a 心律失 常 药物 的患 者 。
胺碘酮与西地兰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对比

胺碘酮与西地兰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对比孔印琢【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与西地兰控制阵发性房颤心室率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西地兰,B组给予胺碘酮,观察记录1 h内心律、心率、血压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胺碘酮有效率更高,平均起效时间更短,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与西地兰对阵发性房颤快速心室率均有显著疗效,前者起效更迅速,控制率更高.【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10【总页数】2页(P88-89)【关键词】胺碘酮;西地兰;阵发性房颤【作者】孔印琢【作者单位】455000,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约0.4~1%,往往经果一个发作,反复发作,持续发作的过程,严重者可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对房颤治疗的目的主要有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防止栓塞性疾病。
可见控制心室率为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旨在观察胺碘酮与西地兰对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各种心脏病引起的阵发性快速房颤68例,年龄21~69岁,其中男49例,女19例,房颤持续时间小于48h,房颤病程小于6个月,心室率>100次/min,其中冠心病40例,高血压心脏病11例,肺心病10例,特发性心脏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心病1例。
排除标准: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长Q-T综合征、预激综合征。
1.2 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A组给予西地兰,B组给予胺碘酮。
A组给药方法:近1周未用过者,首剂0.4mg加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min,30min未见效者,再追加0.2mg,近1周用过者首剂0.2mg加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min,30min未见效者,再追加0.2mg。
B组给药方法,给予胺碘酮75-150mg加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min。
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应用胺碘酮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应用胺碘酮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对此类患者治疗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初发快速心房纤颤患者,均予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之后持续静滴胺碘酮维持24~48小时,观察心房纤颤转复、心室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
结果:心房纤颤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转复率分别为45.1%、79.6%、93.4%。
用药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纤颤安全、有效,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发颤发生率7%~18%,特别是老年患者,心肌梗死面积较广的患者容易发生房颤,主要集中在心梗1周内。
治疗房颤的目的是控制心室率或使其转为窦性心律。
总结5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的患者静滴联合口服胺碘酮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资料与方法2009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患者51例,男3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6±10.1岁,房颤发生时平均心室率158±14.8次/分。
排除既往有房颤发作史,房室传导阻滞史,甲状腺、风湿性心脏病病史,低血压100/60mmhg以下及低血钾患者。
方法:以胺碘酮150mg缓慢静脉注射10~20分钟,之后用微量泵1.0mg/分的浓度持续滴注6小时,随后按0.5mg/分的速度持续泵入,如于6小时内心律转为窦性或心室率100次以下胺碘酮滴注量0.5mg/分维持24小时,少数患者对其不敏感,适当调整胺碘酮用量,可重复给药,但第一个24小时总量不超过1500mg。
同时予胺碘酮0.2mg,8小时1次口服,连服5天。
患者均行心电、血压监护并监测心电图。
用胺碘酮以后停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有心功能衰竭者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持续心电、无创血压监测,同时用药前后每天及转复窦性心律时描记心电图。
西地兰D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疗效比较

次O . 2 m g , 若 未用过洋地黄 , 则给予 0 . 4 ~ 0 . 8 m g 西地兰 D , 将其注 入5 %的葡萄糖溶液 l 0 ~ 2 0 m L中, 静脉滴注 . 之后 每 2 4 h 注入
0 . 2 ~ 0 . 4 mg 西地兰 D, 总量保持在 1 — 1 , 6 mg 范 围内。对照组加用
准为无效[ 3 1 。
1 . 5 统 计 方 法
便可夺走 患者的生命 ,因此快 速型心房纤颤伴 急性左心衰愈 来 愈得到广大 心血管 内科 医护人员 的重视 【 l J 。 为探讨西地 兰 D同胺 碘酮 分别独 立治疗 快速 型心房纤 颤伴急性 左心衰 的治疗效 果 ,
该院 自2 0 0 8 年 1月一 2 O l 3年 1 月 ,对 4 6例快速型心房纤颤伴
经统计学 统计 , 治疗组 心功能改善情况 显著优于对 照组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O 5 ) 。见表 2 。
3 讨论
胺碘 酮 ,第 1 次剂量 为 1 5 0 m g , 1 0 a r i n内静 脉缓慢 推注 ,之后 O . 5 - 1 m g / m i n 静 脉持续滴 注 , 2 4 h 总量不可超 出 2 0 0 0 m g 。
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 两种救 治方案 ,其 中静脉注射 西地兰 D取 得了较理想 的疗效 , 现报道如 下。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采用 S P S S 1 7 . 0 统计 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 计数 资料 使用
X 检验 。
2 结 果 ・
选用人住该 院治疗 快速 型心房纤 颤伴急性左 心衰 的患者 4 6 例, 患者全 部符合快速型心房纤颤伴 急性左心衰标准 , 左 心功能 为Ⅳ级 。将 4 6 例患者随 即均匀分成两组 , 治疗组 以及对 照组 , 其 中治疗 组男 l 4例 , 女 9例 , 年 龄范围在 5 0 ~ 7 6岁 , 平均年龄 6 4 . 6
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疗效比较

1 . 3 观 察项 目 观 察两组 患者治疗 2 4 h后房 颤转复率 、心
室率 、心功能 以及不 良反应。 1 . 4 疗效判断标准 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判定 : ( 1 ) 显效 :心
6 例 ,扩张型 心肌病 2例 ,肺源 性心脏病 2例 ,风湿性心脏
电图或心电监护显示房颤转为窦性心律 ,心室率 < 1 0 0次 / a r i n ,
1 3例 ,女 8 例 ,年龄 5 1 7 5岁 ,平均 6 4 . 3 岁 ,冠 心病 8例 , 高血 压性 心脏病 5 例, 扩张型心肌病 3 例, 肺 源性心脏病 3例 , 风湿性心脏病 2 例 。西地 兰组 2 1 例 ,男 1 4例 ,女 7例 ,年
龄5 3 7 7岁 ,平 均 6 4 . 6岁 ,冠心 病 1 0例 ,高血压性 心脏 病
c 0 He c t i 0 n wi t h mu hi l o o p e d g e wi s e a r c h wi r e t h e r a p y:a e e p h a l o me t r i e
 ̄ l l o w — u p s t u d y [ J ] . A m J o  ̄ h o d D e n t o f a e i a l O a h o d ,2 0 0 6 ,1 8( 1) :
心 室下降 > 2 0次 / m i n ; ( 3 )无效 :房 颤未 转为窦性心律 ,心
( 2 )有效 :房颤未转为窦性心律 , 病1 例。两组年龄 、性别及病情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 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发作 ;
①广 西贵港市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 :吴培群 广西 平南 5 3 7 3 0 7
心衰较静脉应用西地兰更迅速 、有效 ,因此 ,胺碘酮可作 为急诊处理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理想药物 。
胺碘酮在心衰终末期患者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分析

心衰终末期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互影响
心衰终末期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易引发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可加 重心衰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共同治疗
在治疗心衰终末期患者时,应同时关注心律失常的治疗,通过药物、电复律、起 搏器植入等手段控制心律失常,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2023
PART 03
胺碘酮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2023
REPORTING
胺碘酮在心衰终末期 患者的抗心律失常治 疗分析
2023
目录
• 引言 • 心衰终末期与心律失常 • 胺碘酮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 胺碘酮在心衰终末期抗心律失常的应用 • 胺碘酮与其他药物的比较和联合应用 • 结论与展望
2023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目的和背景
与利尿剂联合应用
利尿剂可减轻心衰患者的水肿症状,降低心脏负荷。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时,可改善患者 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心律失常的控制。
与洋地黄类药物联合应用
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时,需注 意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变化,以防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2023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研究结论
1
胺碘酮在心衰终末期患者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 一定疗效,能够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 患者预后。
2
胺碘酮治疗心衰终末期患者时,需严格掌握用药 指征,注意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的调整,以确保 治疗安全有效。
3
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的不良反应。
2023
PART 02
胺碘酮治疗2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主 要表 现在 心 室失去 心 房辅 助 泵 血 的作 用 ,促 使 心
排 出量 降低 ,导致 心衰 进一 步 恶 化 ,是 住 院病 死 率
( ): 3 7 3 8. 5 9 -9
E3 罗 宝 蓉 ,李 树 人 . 硬 膜 外 分 娩 镇 痛 的研 究 进 展 I] 国 际 麻 醉 2 - . j
学 与 复 苏 杂 志 , 2 0 ,2 ( ) 6 . 08 9 4 :3 0
定 的风 险性 ,限制 其在 临床 的广泛 应 用 。布 托 啡诺
陈 良英
游 松 林
目的 观 察 静 脉 注 射 胺 碘 酮 对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 称 充 血 性 心 衰 ) 并 快 速 心 房 颤 动 ( 称 房颤 ) 的 临 床 疗 下 下
效 评 价 。方 法
对 2 7例 充 血 性 一 衰 伴 快 速 房 颤 患 者 静 脉 注 射 胺 碘 酮 , 首 剂 注 射 10mg 1 2 , 5 ,随 后 以 0 5 1 5mg mi 持 滴 . ~ . / n维
隙阻滞 引 起 迟 发 性 呼 吸 抑 制 三 例 [ ] 临 床 麻 醉 学 杂 志 , J.
2 0 0 6, 2 ( ): 4 8 2 6 6 .
- [ 3 胡 永 明 ,孔 明 健 . 布 托 啡诺 用 于剖 腹 产 术 后 硬 膜 外 镇 痛 临 床 麻 5
醉 学 杂 志 L ] 2 0 ,2 ( ) 9 . J . 0 7 3 8 :6 1
Hg . 3 P ) 一0 1 3k a ;房 颤 时 R R 间 期 大 于 1 5S — . 。 1 2 治 疗 方 法 : 在 给 予 吸 氧 、镇 静 、 利 尿 、 血 管 .
2 3 不 良反应 :1例 于 2 . 5h后 出现 急 性 肺 水 肿 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3-08-16T11:37:47.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敏
[导读] 通过上述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
王敏(大连辽渔医院 116113)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58-02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洋地黄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为今后心房纤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心房纤颤患者共86例,将86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43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其余患者用洋地黄治疗设置为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
结论胺碘酮与洋地黄两者在治疗心房纤颤时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关键词】胺碘酮洋地黄心房纤颤疗效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即便在正常人群中偶尔也会出现短时间的心房纤颤。
一般来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发病的几率也随之增高[1]。
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各种心脏器质性疾病等,都可引发心房纤颤。
临床治疗心房纤颤主要有胺碘酮及洋地黄类药物,本次研究主要旨在讨论两者对心房纤颤的效果,现将实验整理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从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86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仅为32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是(56.4±4.8)岁,按照病因分高血压性心脏病有18例(20.93%),风湿性心脏病23例(26.74%),冠心病26例(30.23%),扩张型心肌病15例(17.44%),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4.65%)。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心房纤颤,且均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等。
将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选择胺碘酮治疗,每次静脉注射300mg1200mg,对于静注后没有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可口服胺碘酮继续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0.2g-0.4g,每天3次。
43例患者在用药一周后均改为口服胺碘酮,剂量改为每次0.2g,每天2次,在口服治疗2周以后,再将剂量改为0.2g,并每天服用一次;对照组患者选择洋地黄治疗,每次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0.4mg,每天一次,对于静注后没有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可口服地高辛继续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0.125mg-0.25mg,每天1次,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有毒性反应,需立即通知医生并停止给药,继续观察若病情严重及时抢救。
1.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著有效标准:心房纤颤转为稳定窦性心律,或者是持续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偶有发作;有效标准:心室率降低,持续性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无效标准:房颤未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降低不明显,持续性心房纤颤也没有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
1.4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取得数据分析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房纤颤治疗效果对比,具体数据整理制成表格,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房纤颤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著有效有效无效
实验组 43 37(86.05%)* 5(11.63%)* 1(2.32%)*
对照组 43 29(67.44%) 7(16.28%) 7(16.28%)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越来越多,临床上因心房纤颤来就诊的患者人数处在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40岁以下心房纤颤患者也不断增加[2]。
由于心房纤颤患者通常伴有较为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心脏排出量明显降低,经常感觉到心悸[3],乏力及气短等一些临床表现,所以对心房纤颤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临床上治疗心房纤颤主要选用的药物有洋地黄和胺碘酮两种,对于治疗心房纤颤效果都有不错的疗效,但是两者作用机制不同,洋地黄主要是降低心房纤颤患者房室结以及房室束传导速度[4],而胺碘酮则是通过有效的抑制窦房结传导来减慢心率,从而将心房纤颤转为正常窦性心律。
通过上述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可见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临床有研究表明,胺碘酮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因此在治疗心房纤颤患者时胺碘酮成为首选药物之一,为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作出较大贡献。
综上所述,胺碘酮和洋地黄药物对于治疗心房纤颤效果均良好,但胺碘酮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干平.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比较[J].内科,2011,06(3):220-222.
[2]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快速型房颤疗效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13-1214.
[3]杨春,杨艳萍.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86例的疗效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7):1338-1339,1342.
[4]王海霞,张杰,刘少奎等.胺碘酮与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纤颤的疗效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6): 3060-3061.
[5]石阿民,于守红.胺碘酮与洋地黄联合治疗复发心房纤颤[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