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思辨性思维训练实用小招
高考作文思辨能力提升攻略

高考作文思辨能力提升攻略《高考作文思辨能力提升攻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高考作文可难啦!但是别怕,今天姐姐来给你们讲讲怎么提升写高考作文需要的思辨能力。
什么是思辨能力呀?其实就是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故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想想里面的道理。
那怎么提升思辨能力呢?第一,要多读书。
书里有好多好多的知识和道理。
就像《小红帽》的故事,我们不能只觉得小红帽可爱,还要想想为什么她会遇到危险,我们要怎么保护自己。
第二,要多和别人讨论。
比如和小伙伴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讲讲为什么喜欢,听听别人怎么说。
说不定别人的想法会给你新的启发呢!第三,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比如说,下雨天,有的人觉得不好,因为不能出去玩。
但是有的人会觉得好,因为可以在家听雨声,睡个好觉。
只要我们多读书、多讨论、多角度看问题,慢慢地,我们的思辨能力就会提高啦!《高考作文思辨能力提升攻略》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高考作文的思辨能力怎么提升。
你们看,孙悟空厉害吧?可他也有打不过妖怪的时候。
这就告诉我们,没有谁是一直强大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这就是一种思考哦。
那怎么能让自己更会思考呢?呀,咱们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
比如看到公园里的花,想想为什么有的花开得大,有的花开得小。
还有呢,要敢于提出问题。
要是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你觉得不太对,就大胆问老师,说不定你能发现新的东西。
比如说,灰姑娘的水晶鞋到了十二点没有变回去,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呀?咱们想想为什么。
只要咱们多观察,多提问,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就能想得更清楚,写得更好啦!。
作文思辨性思维怎么培养

作文思辨性思维怎么培养1. 广泛阅读与思考鼓励自己多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文章,包括哲学、历史、科学、文学等领域。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思考其论证的逻辑、证据的可靠性以及观点的局限性。
对所读内容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2. 学会质疑对常见的观点、说法和现象保持质疑的态度。
不要轻易接受表面的解释,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其他解释。
例如,当听到“努力就能成功”时,思考是否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成功。
3. 多角度思考训练自己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对于一个议题,可以尝试从个人、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发现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4. 进行辩论和讨论积极参与辩论或小组讨论,与他人交流不同的观点。
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分析其论证的优点和不足,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通过与他人的思想碰撞,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5. 反思自己的观点定期回顾自己曾经的观点和想法,思考是否存在不合理或片面的地方。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和完善,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
6. 分析案例和论据在写作中,学会仔细分析所引用的案例和论据,确保其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要思考可能存在的反例,并尝试对其进行解释或反驳。
7. 构建逻辑框架在写作前,先构思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
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保证论述的连贯性。
8. 培养逆向思维有意识地尝试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
如果一个观点通常被认为是正确的,思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否可能不正确。
这种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发现新的观点和思路。
培养思辨性思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定式,才能在作文中展现出深刻、独到的见解。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思辨高考议论文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思辨高考议论文大家都知道,高考作文大都是以考“议论文”为主的。
因此,在文章里能够以“哲理思辨”来表达,就十分重要!所谓“思辨”,简而言之,就是“思考辨析”。
那么,你怎么去“思考辨析”呢?在此教你学会四种“思辨”表现形式。
第一种,内涵周密的思辨性。
在撰写文章的前夕,你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全面的审察,不要遗漏一个议说的可能项。
比如,我曾出过一道题为《谈“学问”》的大作文,请应届毕业生来习作。
不少同学都东拉西扯的说了不少道理,然而却不能“科学周密”地将“学问”的全部内容论证到。
我在进行作文评讲的时候,就给同学们写了下面四个写作提纲,它们分别是:(1)、“只学不问”,是“掉书袋”;(2)、“只问不学”,是“偷懒虫”;(3)、“不学不问”,是“大白痴”;(4)、“又学又问”,是“智慧人”。
我用形象化的比喻,来告诉同学们:“学”与“问”,实际上它有四种辩证关系。
所以,你在论说时,一定要“面面俱到、不可缺一”。
由于“人生阅历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同学们在撰写作文时,往往会“挂一漏十、偏面不全”。
而改变这一毛病的最有效方法,那就是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从中“观察、体验、了解”之。
第二种,开掘深邃的思辨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它都是“一分为二”的。
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上海高考大作文,就不会有误解了。
比如,我曾出过一道有关牙买加百米女运动员奥迪的材料作文,全文如下:“42岁的奥迪,在国内参加选拔赴‘北京奥运会’的女子百米竞争。
我们知道,一般运动员的最佳竞技时期是18岁到25岁。
然而42岁的奥迪,在预赛里就被淘汰了,因为她没有跑入国际田联规定的百米比赛起码资格线。
失望的奥迪,流着热泪,只能低头慢步走出田径场。
请自拟题目,撰写800字的议论文。
”怎样理解本材料的正确内涵?我们知道,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不离不弃、顽强拼搏。
人道中年的奥迪,依然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奋斗不已,即使失败,也毫不后悔。
五种思辨方法 助力高考语文

五种思辨方法助力高考语文高考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而语文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备考语文时,我们不仅要积累知识,还要培养思辨能力,以应对高考中的各种题型。
本文将介绍五种思辨方法,助力高考语文,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
思辨方法一:提问思辨法提问思辨法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例如,对于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如“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何要表达这样的观点?”等。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思辨方法二:对比思辨法对比思辨法是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方法。
在高考语文中,常会出现对比题型,要求学生分析两个事物的异同之处。
为了提高对比能力,学生可以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积累素材。
同时,学生还可以尝试通过画表格、列清单等方式整理和比较文章中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对比思辨。
思辨方法三:推理思辨法推理思辨法是通过逻辑推理,进行思考和判断的方法。
在高考语文中,往往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和判断。
为了提高推理能力,学生可以多进行逻辑思考,培养自己的推理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推理思考,如“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改进学校的教育环境?”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推理思维,提高高考语文的应试能力。
思辨方法四:质疑思辨法质疑思辨法是通过对问题或观点提出质疑,进行深入思考的方法。
在高考语文中,往往涉及到对作者观点的质疑,要求学生能够对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和论证。
为了提高质疑能力,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观点不同或有争议的文章,学会质疑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和他人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不断提高质疑思维的能力。
思辨方法五:联想思辨法联想思辨法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方法。
高考作文如何提升逻辑思维

高考作文如何提升逻辑思维高考作文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合理的逻辑思维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如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了每位考生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在高考作文中提升逻辑思维进行探讨。
一、理清思路,构建逻辑框架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目的,然后理清思路,构建逻辑框架。
逻辑框架是整篇作文的骨架,在写作时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组织和展开思路。
合理的逻辑框架能够确保文章的逻辑严密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二、合理安排段落,尽量避免跳跃式思维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段落,尽量避免跳跃式思维。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中心思想,并围绕这个思想展开论述。
段落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过渡,避免突兀的转折和不连贯的叙述,保持文章的逻辑连贯性。
三、运用逻辑连接词,提升段落之间的衔接性逻辑连接词是连接段落和句子之间的桥梁,能够提升段落之间的衔接性,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
常用的逻辑连接词有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可见”、递进关系的“而且”、“不仅如此”、“再者”、比较关系的“与...相比”、“如同”等。
合理运用逻辑连接词能够使文章的逻辑推理更加清晰。
四、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在高考作文中,合理的论证方式可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常用的论证方式有举例法、比较法、引用法、对比法、因果法等。
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内容,选用合适的论证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逻辑思维能力。
五、注重数据和事实支撑,增加论证的可信度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撑,能够增加论证的可信度。
合理引用具有权威性的数据和事实,可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逻辑性。
有关数据和事实的引用应准确、全面,避免错误和夸大。
六、反复修订,提升文章的逻辑完整性在写作完成后,要进行反复的修订,提升文章的逻辑完整性。
首先要检查文章的逻辑是否通顺严密,有无破绽或跳跃。
其次要检查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流畅自然。
最后要检查论证过程中的事实和数据是否准确可靠。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展现逻辑与思辨能力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展现逻辑与思辨能力高考作文是考生在高考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展现逻辑与思辨能力,成为每个考生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提升的方面。
首先,在高考作文中展现逻辑与思辨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从标题中找到关键词,梳理思路,明确要点,构建逻辑框架,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做到材料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同时,要注重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通过恰当的过渡词和句,使文章层次清晰、思路连贯,展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在高考作文中展现逻辑与思辨能力,考生需要善于分析问题,提出合理观点。
面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要通过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善于辨析,提出有力论据,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展现个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证逻辑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引用恰当的事例、数据,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
此外,在高考作文中展现逻辑与思辨能力,考生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高考作文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通顺,逻辑严谨,符合语法规范。
考生要注重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避免语言表达中出现歧义和模糊不清的情况,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要在高考作文中展现逻辑与思辨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善于分析问题、提出合理观点和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优异的写作成绩。
希望广大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逻辑与思辨能力,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如何提高高考作文的思辨性

•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时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课后作业
•阅读学习参考:《高考作 文最易考的12种思辨关系》
如何提高 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属于哲学的, 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 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是达 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因此说作文的 思辨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 一的较高的思维能力。亚里士多德把思辨 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 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给思辨者以心 灵的欢跃。
二、时评例文分析
• 第一篇的写法启示:抓住两者的 相互作用力,写清两者的关系。
• 第二篇的写法启示:把握两者的 对立与统一。
三、作文题目训练
• 2017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宋 丹丹、朱军以“短平快”来形容当下的网 红群体——“不会演戏也不会做人”、 “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可谁来真正 引领我们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认 为,时下过多的选秀节目似乎在告诉年轻 人,成名太过容易。
2017高考作文指导: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2017高考作文指导: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在高考中没我们往往会因为紧张而没有思路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打开写作思路,欢迎阅读。
卓绝种方法、置换法
如果高考所给的题目是话题或者是材料是带有一种借喻性质的话,那么就同学们为了让自己更加清楚自己的写作对象就可以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比如下面的一道作文题目,看看怎么样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
请同学们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不限体裁,除外。
更好能够表现出独特立意。
对于这类题目怎么样帮助同学们解决的呢?首先,这道高考题目给了我们一个喻体,就是“春”,那么“春”的本体是什么呢?可以说是爱心,友谊,诚信等等。
而“草自青”则是美好的一种现象,对应的可以是人间温暖,美好感情等等。
只要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个来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那么写作素材也就都有了。
补充法
补充法的意思就是通过给作文标题或者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写作思路的一种方法,比如下面这一道高考写作题目。
请同学们以“带着感动出发”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怎么样帮助同学们解决这样的文章呢?带着感动出发,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就应该要联想到是谁带着感动出发,是什么样的'感动,而这样的感到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通过这样一补充,文章的写作思路就出来,可以是生活中点点滴滴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比如汶川大地震中人人都为汶川人民做贡献感到了你,然后你再带着这样的感到投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8)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 诚信(2001年) 心灵的选择(2002)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4年)
浙江省高考写作题命题的变化
写作见功效
着力在思维
----高三写作教学指导建议
高考写作题的演变
写作文体(规定文体) 读后感(80、81) 议论文(82、83、84、86、91、92、95、96、 97) 记叙文(90、92、93、88、94) 信件(85、89) 简讯、短评(87)
高考写作题的演变
思维训练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蝴蝶效应
因果关系(缘)
树木
森林 气候 扫一屋与扫天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思维训练四: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九层之台
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泰山不辞小壤故能成其高 蚁穴溃堤
思维训练五: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见微知著 中医望闻问切 老人倒地无人扶 人行道斑马线车让人
思维训练一:一分为二的观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太极图(阴阳鱼)
Fra bibliotek一个老太太为两个女儿忧愁:雨天,担心洗染店 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 去。 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 托尔斯泰) 每枝玫瑰花下都有刺/每枝玫瑰刺上都有花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一分为二的观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
和思考 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 造性思维
为人与为文
文如其人
字如其人
思如其人
言行是精神的外显
文是外现思是内涵
思路决定出路
三个泥瓦匠(目标与成就) 三个犯人(美、法、犹太人) 推销鞋子(空白与潜力) 牙膏口与销量(小与大)
人品、思维品质与文品
文章的品质
思维的品质
为人的品质 心灵的品质 精神的品质
我要好好复习
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就到期末考
试了,现在已经开始紧张复习了。
我必须要开始努力了,因为我不努力, 成绩就上不去,就会被家长骂,就会失 去信心,就会读不好书,就不能毕业, 就找不到好工作,就赚不了钱,就没钱 纳税,国家就难发工资给老师,领不到 工资就没心情教学,就会影响我们祖国 的未来,中国就难以腾飞。所以我要在 剩下的日子好好复习,考好成绩。
话题作文 人文素养与发展(2004) 一枝一叶一世界(2005)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2006) 行走在消逝中(2007) 触摸都市/感受乡村(2008)
浙江省高考写作题近五年的变化
奔跑者与路边鼓掌的人(2012) 孩子的纯正与心灵的硬化(2013) 大学的门与路(2014) 文品与人品(2015) 虚拟与现实(2016) 相对相融相互相成
《智子疑邻》 ----知子莫若父(感情亲:了解更真切、细致) ----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模糊乃至丧失 正确判断是非的标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情疏:认识判断事 物更理性更客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感情疏:不能体察内情)
思维训练二: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出淤泥而不染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鸡蛋与小鸡
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简述材料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简要阐述观点 根据什么得出观点 如果这样做会怎么样(正面论述) 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反面论述) 结合生活实际深入开掘 回扣材料重申观点
谢谢您的聆听
思维训练六:事物都是发展的
刻舟求剑
芳林新叶催陈叶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六尺巷的故事
君子不立危墙(大货车)
小学生作文
秘密 妈妈说我是捡来的/我笑了笑/我
不想说出一个秘密——怕妈妈伤 心 我知道/爸爸姓万/哥哥姓万/ 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 来的/不说你也明白/ 嘘,我会把 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