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说课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资料》《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资料》《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资料》《次北固山下》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中学语文教师的4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次北固山下》,接下来,我将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次北固山下》是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本诗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说学情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诗歌素养积累,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

同时,学生的情感涵养可能还不能够真正体会到诗人真正的思乡情思,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更好进入作品的天地。

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薄弱,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

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情况和学情情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诗歌开阔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因此:我的教学重点为: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我的教学难点为:领会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性。

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

因此我将教学方法定为:朗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中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产生情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引导学生汇报有关思乡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一《次北固山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

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检测预习,请学生们齐读诗歌。

(学生齐读)师:大家没有读错字,节奏把握得还行。

二、了解学习目标。

幻灯片显示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

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意境。

(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三、活动一:了解律诗,读出韵味。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律”字,请学生们组词。

生:律师、法律、严于律己……师:《尔雅》中说:“律,法也。

”律的本义是规定和法度。

律诗又称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

幻灯片展示:律诗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

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一)、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师:请同学们齐读律诗的章法。

(学生齐读)。

律诗是“篇有定句”,大家以句号为单位,数一数律诗是几句?生:八句。

师:不错,八句以上的律诗我们称之为“排律”。

“句有定字”,再请一个同学来理解“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生:“五言律诗”就是每一句是五个字的律诗;“七言律诗”是指每一句是七个字的律诗。

师:“五言律诗”简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他们八句分为四联,请大家根据每一联的名称的意思,思考一下应该对应哪一联,连连线。

幻灯片展示:第一二句尾联第三四句首联第五六句颈联第七八句颔联(颔:下巴)(学生回答:老师提示根据人身体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记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师:现在我说哪一联,你们快速的读出诗中的句子。

(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或齐答、或开火车。

)(二)、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1、律诗的平仄:师:“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①了解、掌握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②朗读、背诵《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③朗读背诵,联想想像,理解诗意。

品味意境,体会感情。

说教学过程:一、导学1、情境(问题)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非常有名的乡愁诗。

二、自学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归(yàn)、枯(téng)、昏(yā)(xī)阳、天(yá)2、明确诗句节奏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⑶《次北固山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次”的意思是:……。

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

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

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

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天净沙.秋思》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图”。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渲染了……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

两部分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尾句:“……”点明主旨。

三、助学(一)《次北固山下》1、文体知识: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次北固山下教案【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选多篇)】

次北固山下教案【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选多篇)】

次北固山下教案【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次北固山下教案次北固山下教学流程:1、导入: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

我们在小学学过他的诗歌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静夜思》等等。

那你喜欢哪一篇?甲:《赠汪伦》,因为它传达了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情谊,令你十分感动。

乙:《静夜思》,因为它写了在外漂泊游子的孤独愁苦,抒发了对家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思乡之作,在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许多多。

那么,当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漂泊在外的诗人王湾会有怎样的感概?我们今天通过《次北固山下》来倾听他的心声。

2、老师泛读。

(我们都说题好一半文,其实古代诗歌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从诗题上获得哪些信息)动词:次,停留;名词:北固山下,江苏镇江之北(地点);主人公:王湾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件: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

3、学生大声朗读(思考: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他总有事做。

那么请同学们归纳出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

)所见(客路?,青山)(行舟,绿水)(潮,岸)(风,帆)(海日,残夜)(江春)所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从新整合: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的所见、所感、所思。

整体感知:那么作者的心情是高兴、喜悦还是愁苦、失落了?4、古代诗歌体裁了解。

(这首诗歌属于什么体裁,同学们不知道,那么老师给同学们补充介绍)形式上:1、古体诗:以五言、七言居多。

特点,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太讲平仄,用韵自由。

2、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律诗,包含五言、七言律诗,其中每首律诗共8句。

单句为出句,双句为对句,合起来为一联。

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局叫尾联。

其中,颔、颈两联一般讲究对仗。

绝句,包含五言、七言绝句,每首共四句。

(不仅要记住这个顺序,还要注意颔和颈联的写法)其次,老师再补充一下5字诗句的停顿,要么是2/3,也可2/1/2,还可2/2/1,当然一首诗歌也可同时采用这3种停顿 5、活学活用,现学现卖。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适用借景抒情类古诗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语文组。

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次北固山下》,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次北固山下》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古诗,本单元的主题的“四季美景”,由一组描写景物的优美诗文组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羁旅乡愁诗。

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景致,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体会汉语音韵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还可以通过诗文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

二、说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分析和处理教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羁旅思乡的古诗词,积累了一定的诵读方法和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可以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但是对诗歌遣词造句的品析,以及作者复杂情感的体悟还有所欠缺,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2.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能从多个角度品读诗歌语言,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理解诗歌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能从多个角度品读诗歌语言,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法学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诗歌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法、启发法、问答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明诗意、品诗情、悟诗理。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会以一段简短的话语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次北固山下》教案(通用9篇)

《次北固山下》教案(通用9篇)

《次北固山下》教案《次北固山下》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次北固山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

(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投影: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⑵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⑷青山:指北固山。

⑸行舟:乘船前行。

⑹绿水:长江。

⑺前:向前航行。

⑻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⑼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⑽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⑾旧年:未尽的一年。

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⑿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⒀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感悟抒情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次北固山下》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作者在次北固山下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后发出“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通过海上优美的景色,运用大雁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说学生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三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第二,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第二,能解释本诗语言上的特点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本诗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感受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第二,能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是: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四、说教学方法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第一步、激趣导入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次北固山下的说课稿

次北固山下的说课稿

次北固山下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写景抒情的诗文,旨在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这首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歌既具有意境开阔、情韵悠长的特点,又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但在诗歌鉴赏方面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等方式来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蕴含哲理的名句。

1、教法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享
通读这首诗,你会发现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时
代,一个得意的少年,一条壮阔的大江,一个萌发
的春天,一封未达的家书,一群春归的大雁,一缕
薄薄的乡愁,铸就一首朝气蓬勃的壮丽诗篇……
4
② 作业:
结合课堂所学,将《
次北固山下》改写成现 代诗或一段散文。
(三)归纳小结。
说 板 书 设 计
抓关键词
题目 作者及背景 诗文 课外练功
阅读古诗,如果想要品味出古诗的意蕴
3
与表达之妙,就必须回归文本,仔细品
读原诗中的关键词。
①抓住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的关键词——“青 山”和“绿水”, 感悟出整首诗 明朗的基调。

3
② 抓住颔联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的关键词——“平”和 “正”。体会这种表面写景 ,其实作者是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暗写唐玄 宗当时统治下“政通人和”的社会局面。
3
③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颈联中的关 键字词“生”“入” 和尾联中的 “归雁”“乡书”,并做批注。 ④ 抽生汇报探究所得。
4
用关键词进行课外练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荡舟于青山绿水之间,览潮平风正之景,睹 “日生”“春入”之时令交替......这样的出游所见, 令我也欲追随诗人的脚步,沉醉到江南春晓之中。
文字内容

说学生
本诗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
生——他们刚刚踏进初中古诗 学习之门。针对学生现文状字,为 帮助学生突破古诗的语言高度 凝练和时间跨度文久字长的等屏障,
我的微课设计是从抓关键字词
入手,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稳定
的品读与鉴赏古诗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 力目标
过程与方 法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四、说教学方法
提问法 讲授法 点拨法 多媒体展示法 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深邃悠长。
寥寥几十个字,勾勒了万千意象, 寄托诗人丰富的情感。
古诗字字珠玑,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二)教学过程
2010
1. 从题目中的 关键词远观古 诗之概貌。
2. 从作者 及背景资料 的关键词触 摸经典。
微课《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古诗意境深远,内容丰富,
它像一条渊源流长的河,需要 我们去探索、去寻源、去鉴赏 品味。运用关键词思维方式开 展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由 浅入深的理解古诗的意境,深 入体会古诗绝妙的意蕴。
一 说教材
《次北固山下》部编版七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诗 歌四首”第3首古诗点,击它输是入标唐 代诗人王湾的作品题。内此容诗以 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 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 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 阔等文壮字丽内容之景,抒发文了字内作容者 的思乡之情。
3. 细读诗 文中的关键 字词深入古 诗妙境。
4.用关键词 进行课外练 功达到学以 致用的目的。
1
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着时
间、地点、人物(事物)、
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
信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
词——“次”,远观古诗之
概貌。
2
抓住作者及背景资料中 的关键词 “词翰早著”, 体会诗人在整首诗中油然 而生的一层“薄薄的”乡 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