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7

合集下载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8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8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8(总分:50.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50.00)1.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 在全国组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

(2) 控制和利用民营新闻事业。

(3) 制定与实施反共反人民的新闻政策法规,设立新闻控制机构,推行新闻检査制度。

)解析:2.中国共产党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的报刊被取缔,共产党人被迫转入“地下”,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出版报刊,出版中心仍在上海。

主要出版报刊有:①《布尔塞维克》;②《红旗》周刊、《红旗日报》、《红旗周报h③地方党组织的“地下”报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团体的报刊。

(2)经验教训①经验:建立党报委员会,全面负责党对报刊的领导;发展通讯员,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建立发行网,扩大党报影响。

②教训:在宣传内容上出现“左”的错误,主要表现为:错误地分析革命形势,鼓吹“直接革命”进攻大城市;否定“中间营垒”的存在,错误地批判中间力量等。

在办报策略上,不注意隐蔽精干,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公开发行,结果招致更大的损失。

)解析: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发展情况如何?有何特点与意义?(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历史条件及发展情况①根据地初创阶段的新闻传播事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

2018年中传媒答案解析传播学概论

2018年中传媒答案解析传播学概论

在线考试::试卷作答试题导航一、单选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二、多选题第1题第2题三、判断题第1题第2题课程名称进入考试时间考生身份考试情况当前题型页数信息剩余时间传播学概论10月27日 11:0834029[查看]单选题共3页/第1页已交卷传播学概论【出现的是单选题,出现的是多选题。

请注意区分!】一、单选题 (共5题,60.0分)1、“传播”对应的英文词是? communicationmediaspeechpropaganda标准答案:A2、《参考消息》的创办,符合哪一条态度劝服规律?两面说信源的重要性情感诉求防疫论标准答案:D3、奥斯古德-施拉姆人际传播模式,属于下列哪一种?线性传播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非平衡传播模式标准答案:B4、下列成语可用于形容大众文化的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引商刻羽曲高和寡标准答案:B5、创新扩散研究的一项最有影响的实证研究是?伊里县的总统竞选研究杂交玉米种子推广研究食品习惯改变实验牙齿保健宣传实验标准答案:B提交中,请稍候……交卷在右上角01X在线考试::试卷作答试题导航一、单选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二、多选题第1题第2题三、判断题第1题第2题课程名称进入考试时间考生身份考试情况当前题型页数信息剩余时间传播学概论10月27日 11:0834029[查看]多选题共3页/第2页已交卷传播学概论【出现的是单选题,出现的是多选题。

请注意区分!】二、多选题 (共2题,20.0分)1、下列说法中,关于符号的解说正确的是? "闷雷滚滚,乌云密布"是“下雨”的符号索绪尔将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互联网上出现的“火星文”等网络语言,体现了符号的发展性两个人面对面谈话的时候,基本上使用的只有有声语言符号标准答案:B,C2、20世纪2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BBC)确立了公共服务的原则,其原则包括()。

垄断占有在政府控制之下,通过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运作,作为国家利益的代理人资金来源是执照费提供一种普遍性的服务标准答案:A,B,C,D提交中,请稍候……交卷在右上角01X在线考试::试卷作答试题导航一、单选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二、多选题第1题第2题三、判断题第1题第2题课程名称进入考试时间考生身份考试情况当前题型页数信息剩余时间传播学概论10月27日 11:0834029[查看]判断题共3页/第3页已交卷传播学概论【出现的是单选题,出现的是多选题。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九章【圣才出品】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九章【圣才出品】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7.1 复习笔记【结构脉络图】【重点难点归纳】一、中国共产党的报刊1.中共中央机关报刊(1)《向导》《向导》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

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1927年5月迁至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

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

《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向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形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通过革命报刊的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军阀”很快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口号。

《向导》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

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蔡和森蔡和森(1895—1931)是《向导》的首任主编,在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蔡和森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他的文章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

他于1925年冬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1931年在香港被捕后引渡至广州,被反动军阀杀害。

(3)《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新青年》季刊于1923年6月15日在广州创刊,瞿秋白主编,1924年12月出版第4期后休刊。

1925年4月复刊,原定为月刊,实际上成为不定期刊,1926年7月出版第5期后终刊。

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基本内容有:介绍马列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参加“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前锋》于1923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

瞿秋白主编,原定为月刊,实际未能按期出版,1924年2月1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

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2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2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2(总分:30.00,做题时间:60分钟)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1.1957年至196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请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主要特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既有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有停滞不前甚至后退的时候,而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虽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发扬,但严重的失误仍需总结。

原因:(1) 从1957年至1966年间我国报刊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的新闻事业随着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报刊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息息相关。

经济方面: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曾不顾经济条件,出现过全国大办县报的局面,各种报纸遍地开花。

新闻事业在这个阶段也迅速发展。

在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各方面资源的短缺,新闻事业的发展逐渐放缓。

政治方面:在10年的时间里,我国政治上先后发生了整风运动与反右倾斗争扩大化以及庐山会议之后的反右倾运动。

每次运动之后,“左”倾错误虽然得到一些矫正,但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彻底的根除。

新闻事业的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门,深受其害。

党和政府主管宣传的领导和新闻界的同志一起对新闻工作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重提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大兴调研之风。

1960年以后,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最终还是淹没在阶级斗争的大潮中。

(2) 文化教育方面:这个时期我国的新闻学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6年的新闻改革给政策的学术讨论提供了机会,但经过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进行自由的新闻学研究已经困难重重。

再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很多人最终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观点。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3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3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3(总分:20.00,做题时间:60分钟)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0)1.“文革小报”具有哪些特点?它为什么会兴起,又为什么会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依靠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办报的工作方针,是马克思列宁的新闻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办报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是在无产阶级报刊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来源于马克思和列宁的新闻思想。

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各级党组织都应当利用《解放日报》 (延安),这是党的机关的一项业务和责任。

1944年2月16日,《解放日报》纪念创刊1000期时发表的社论中,首次提出“全党办报”这一概念,并指出这是办报的一条重要经验。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的编辑人员,阐明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关系。

他认为,党的报纸也要依靠大家来办,依靠全体人民来办,依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党报提高了依靠全党办报、依靠群众办报的自觉性,加强了党对报纸工作的领导,密切了报纸和群众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把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作为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

1954年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出了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指出改进报纸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各级党委对自己机关报的领导;切实加强群众工作。

1956年 7月1月,《人民日报》在《致读者》的社论中,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

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把报纸办好。

“文化大革命”中,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传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4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4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4(总分:50.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50.00)1.《京话日报》(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京话日报》是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年8 月16日创刊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为彭翼仲。

该报政治上倾向于保皇立宪,以中下层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目的是“开民智”和“争回中国人说话的权利”。

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

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讲报处,街巷设阅报牌。

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彭翼仲被处流放新疆10年。

1913年彭翼仲从新疆回京后,复刊《京话日报》,但不久又因触怒袁世凯再度被封。

袁世凯死后,再度复刊,一直办到 1922 年。

)解析:2.孙中山的办报活动(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孙中山与《中国日报》《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

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指派他的战友陈少白主持。

《中国日报》的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该报1903年曾与保皇派广州《岭南报》笔战后,又与香港保皇派的《商报》论战。

《中国日报》从经费筹集、设备采购到人员选定,都是孙中山亲自操办的。

该报由孙中山定名,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意,《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守重要活动据点。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1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1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11(总分:50.00,做题时间:60分钟)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50.00)1.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创建公营新闻机构、改造私营新闻机构的基本过程。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公营新闻机构的创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立即大量创建具有社会主义性的公营新闻机构,同时对私营新闻机构通过公私合营等手段进行改造,同时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新闻工作,以适应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

新中国成立甫始,党和人民政府迅即对在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党的新闻事业进行调整与充实,建立起一个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的公营新闻事业网,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社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

(2)私营新闻机构的改造对于这些私营新闻机构,党和政府最初根据公私兼顾的政策,在经济上予以扶持。

对于私营新闻机构的宣传报道活动,实行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对新闻言论不实行事前检查的办法,而是采取团结教育的方式,帮助它们改进宣传报道内容,但不得反对或者损害人民的利益。

由于私营报纸自身发展遇到了许多困难,党和政府采取合并改组、公私合营等措施,对私营报纸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3年,私营报纸的公私合营工作全面完成。

此后,人民政府又逐渐退还私股,进一步将公私合营报纸改造成公营报纸。

)解析:2.在新中国已经建立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强调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有何作用与意义?(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新中国建后,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怎样适应新时代的特点、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中国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1)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7
(总分:50.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简答题
(总题数:4,分数:50.00)
1.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报有何特点?(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2) 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3) 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

)
解析:
2.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国共合作后,《政治周报》、《中国农民》、《农民运动》、《楚光日报》、《汉口民国日报》、《民国日报》、《新民周》和中央通讯社结成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共产党和共青团报刊网络的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都公开出版报刊,公开发行。

它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初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团报刊网络。

(3) 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国共合作后,工农群众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工人、农民、妇女、学生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4) 军队报刊的出现北伐战争前后,涌现出一批军队报,它同农民报的兴起一样,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

)
解析:
3.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邵飘萍等人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蔡和森
蔡和森,1918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负责《先驱》半月刊。

他是《向导》的首任主编,在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蔡和森有很髙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他的文章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

(2) 瞿秋白
瞿秋白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同年11月,他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向往十月革命的苏俄。

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俄采访活动两年,采写《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

先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和《热血日报》,1927年主编《布尔什维克》杂志。

瞿秋白的作品如实地、深刻地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状况,在一代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恽代英
恽代英,五四后在武汉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

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上海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

1924 年领导上海《民国日报》副刊部的工作。

1928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主编《红旗》。

他从事报刊宣传数十年,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为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4) 萧楚女
萧楚女曾任《新蜀报》主笔、《崇德报》主笔和《大汉报》副刊主编。

1925年赴上海,任《中国青年》编辑,该刊的“新刊批评”专栏主要由他执笔。

他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热情地鼓励青年要有“入世宏愿”,勇于变革现实,1926年赴广州,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

他写过许多文章和小册子,其中著名的有《显微镜下的醒狮派》、《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

(5) 邵飘萍
邵飘萍在学生时代曾担任《申报》的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

邵飘萍在日留学期间,创办了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通讯,它曾首先向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的详细内容。

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之后担任《申报》的特派驻京记者。

1916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支持群众的爱国行动。

1926年3月,他积极投入“三一八” 运动,《京报》对运动作了大量报道和宣传。

同时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在研究会培训班上所讲的内容汇集成《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
解析:
4.简述国共合作后的共产党和共青团报刊网络。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共产党报刊网络
中国共产党是先办中央报刊,然后在加强中央报刊的同时创办地方报刊,如《向导》等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和中共北京地方党组织的《政治生活》周刊、中共河南区委机关报《中州评论》等地方报刊。

(2)共青团报刊网络
在党的报刊网络出现的同时,团的报刊网络也形成了。

如团中央的《中国青年》和广东的《少年先锋》、北京的《烈火》等。

在国外,旅欧支部在法国巴黎筹办了油印的《少年》月刊。

)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