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病人的护理 PPT
合集下载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C 循环:建立静脉通路 C 循环:确认心律监视器 C 循环:给予适合于心律和病情的药物 D 鉴别诊断:寻找并治疗确定的可逆转 病因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高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评估和积极治疗
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3-5分钟重复1次 或
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注射,单剂量,仅用1次
恢复除颤尝试 (1x360J 在30-60秒内进行)
2、体位: 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硬板
床。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CPR 操作方法
3、畅通呼吸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抬颈法 抬举下颌法
4、呼吸: 口对口呼吸 口对鼻呼吸 气囊面罩装置 使用气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
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 m1。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4.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
①患者平躺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2. 心泵机制 胸腔按压时,心内血液被排出,流
向动脉,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 脉血被动吸回心脏,在实验中发现:在按 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闭合,主动脉瓣开 放,放松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 闭合。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
(1)按压除掌根部贴近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 易引起肋骨骨折。 (2)定位不当;若按压部外偏下,易使剑突受压折 断而至肝破裂。 (3)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 更易出现肋软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4)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用力不当,致使按压 深度不够。 (5)放松时如手掌根离开胸骨定位点未能充分松驰, 胸部仍承受足够的压力,致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心肺脑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阶段(ALS期) (DEF)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高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评估和积极治疗
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3-5分钟重复1次 或
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注射,单剂量,仅用1次
恢复除颤尝试 (1x360J 在30-60秒内进行)
2、体位: 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硬板
床。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CPR 操作方法
3、畅通呼吸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抬颈法 抬举下颌法
4、呼吸: 口对口呼吸 口对鼻呼吸 气囊面罩装置 使用气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
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 m1。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4.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
①患者平躺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2. 心泵机制 胸腔按压时,心内血液被排出,流
向动脉,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 脉血被动吸回心脏,在实验中发现:在按 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闭合,主动脉瓣开 放,放松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 闭合。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
(1)按压除掌根部贴近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 易引起肋骨骨折。 (2)定位不当;若按压部外偏下,易使剑突受压折 断而至肝破裂。 (3)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 更易出现肋软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4)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用力不当,致使按压 深度不够。 (5)放松时如手掌根离开胸骨定位点未能充分松驰, 胸部仍承受足够的压力,致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心肺脑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阶段(ALS期) (DEF)
心肺复苏培训ppt课件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通过口对口或口 对鼻等方式向患者提供氧 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 维持呼吸循环。
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通过外部按压胸 骨来维持患者的心脏跳动 ,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05
判断患者是否需 要心肺复苏
摆放患者体位
人工呼吸
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和心脏 按压交替…
判断患者是否失去意识、 呼吸和脉搏等生命体征。
案例模拟
根据案例进行模拟操作,让学员亲身体验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和操作 。
心肺复苏的经验交流与讨论
经验分享
鼓励学员分享自己的心肺复苏经验和心得,以便于大家互相学习和 借鉴。
讨论环节
设置讨论环节,让学员针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手法等进行深入 探讨和交流。
总结提升
根据学员的讨论和分享,总结提升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以便 于大家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人工呼吸
同成人心肺复苏。
婴儿心肺复苏的正确姿势与手法
判断环境
同成人心肺复苏。
判断心跳
触摸颈动脉是否有跳动。
判断意识
轻拍足底或刺激耳垂,观察是否有反应。
判断呼吸
观察胸廓有无起伏,感觉气息。
开始按压
将婴儿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施救者跪立或站于婴儿右 侧,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婴儿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 向下按压,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为34cm。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 秒,吹气量约500-600ml。
儿童心肺复苏的正确姿势与手法
判断环境
同成人心肺复苏。
判断心跳
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是否有跳动。
心肺复苏(最新版)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3
心肺复苏的意义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 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 43%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 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 17%能救活。
可编辑课件PPT
16
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 生命支持ACLS程序图 (不包括新生儿)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 序变化需要所有人从新学习心肺复苏术。
等药物中毒。 代谢及电解质紊乱:高钾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可编辑课件PPT
11
概述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 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 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 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 。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 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可编辑课件PPT
4
目的
用人工的方法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 恢复猝死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可编辑课件PPT
5
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室颤:心脏不能搏血。
心肌电机械分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
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呈 一直线。
可编辑课件PPT
6
实施CPR的指针
心肺复苏CPR培训PPT课件

高质量的CPR
❖ 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 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区别于大约100 次/分) ❖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 5 ㎝ ❖ 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 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生还的可能性最大。 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CAB进行。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儿童头后仰 600
婴儿头后仰300
七、人工呼吸
1、无简易呼吸器:口对口缓缓吹两口气,以看到胸廓起伏为宜,吹气时间1秒, 两口气之间隔1.5秒钟;
2、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 ml,频率10~12 次/分。
八、电除颤
院外心脏骤停,80%以上均为室颤; 室颤最有效的抢救方法就是除颤;
CPR培训是基础必会的课程。然而,研究显示,这 一技能会在接受培训后数月内逐渐生疏。
感谢聆听
电极片位置:右上胸部(锁骨下、胸骨旁) 左下胸部(心尖搏动处)
CPR有效评估
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 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若无以上指标改善, 继续下一轮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评估指标
面色、口唇苍白、青紫变红润 恢复可以探知的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伤病员眼球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五、胸外按压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 姿势: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 身力量用力; 姿势要点:垂直向下
心肺复苏CPRppt课件

2021精选ppt
5
• 2004年 • 北京马拉松赛 • 一名大学生猝死
• 2008年
• 北京奥运会
• 南非教练心跳骤停抢救成功
2021精选ppt
6
现场救护的要求
• 急救现场化; • 民众参与化; • 知识普及化; • 信息网络化。
2021精选ppt
7
心脏骤停的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呼吸停止。 全身抽搐。 瞳孔散大。 皮肤苍白或紫绀。
2021精选ppt
22
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 气,氧流量8-10升/分,一 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 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43;球囊+氧气,对医务人 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千 万别忘记球囊面罩!!
2021精选ppt
23
D-除颤
直流电除颤是目前复苏成功的重要 手段,如果应用适当,终止心律失常 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u 报告本人姓名与电话号码
u 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
u 征得急救中心同意后再挂断电话
2021精选ppt
12
我院急救电话:6423420 6019111
2021精选ppt
13
心肺复苏的3个关键步骤(C-A-B)
C--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 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按压频率: ≥100次/分 按压深度: ≥5厘米
2021精选ppt
3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 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 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
‘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 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心肺复苏ppt课件

第0一5章
AED使用及气道 处理
1. AED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AED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 设备安装:确保设备在操作者的直接视线范围内, 无遮拦。 2. 打开设备:解锁AED,插入电极片。 3. 监测患者: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是否自主呼吸。 4. 判断是否需要AED:根据患者情况,执行“无反应, 无呼吸”判断。 5. 进行电击:按照设备提示操作,按“AED”按钮进行 电击。 6. 移除电极片:在电击完成后,取出电极片,妥善存 放。 7. 进行CPR:继续进行CPR,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8. AED使用注意事项:操作前务必熟悉设备说明,确保 手部干燥,正确粘贴电极片。
2. 气道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气道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气道处理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首先,评估患者 意识,无反应、呼吸停止和无脉搏时,开始心肺复 苏。若患者无意识,应立即检查口腔异物、活动下 颌、开放气道。可用手臂或肘部支撑颈部,操作者 手指触摸患者鼻唇间距离,根据气道开放程度选择 头前屈或后仰的体位。开放气道后,开始人工呼吸 和胸外按压。注意不要过度通气,避免损伤患者肺 泡。
的状况、已采取的急救措施等。
3. 准备心肺复苏: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立
03
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4. 拨打电话时,同时准备心肺复苏:在拨打电
04
话过程中,迅速评估患者状况,准备开始心肺复
苏。
3. 判断患者意识与呼吸
判断患者意识与呼吸 1. 观察患者反应:轻拍肩膀, 大声询问,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 2. 检查呼吸:观察胸部起伏,1 秒钟为1个呼吸周期。 3. 确定无反应且无呼吸后,立 即进行心肺复苏。
3. 持续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心肺复苏与急救流程进行评估, 包括现场环境、人员配置、设备配备等, 以保证急救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脑复苏病人的护理
重症医学科 杨彬
概述
复苏: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 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或称心肺脑复 苏(CPCR)。
பைடு நூலகம்、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1.意外事故 以创伤最为常见 2.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是成人猝死的主要原
因 3.麻醉及手术意外、心导管检查 4.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 5.药物中毒或过敏
3.心脏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能增强 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 提升血压,并可使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电除 颤易于生效。常用剂量1-2mg,静脉或气管内给 药,必要时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
(2)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常用剂量0.5~1mg,静 脉给药,必要时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
(二)进一步呼吸支持 1.简易气囊呼吸器 2.人工呼吸机
(三)复苏药物的应用
1.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 防治心律失常;纠正酸中毒;补充血容量;防 治脑水肿。
2.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首选的给药途径。应及早建
立静脉通路。中心静脉置管或肘静脉以上穿刺 是主要的给药途径。
(2)气管内给药:适用于气管内插管的病人。 (3)心内注射:有损伤冠状血管、心肌、肺 的可能,且注射时必须暂停心脏按压,还可能 将药物误注入心肌内,故一般不主张使用。
复苏操作不可轻易间断,在初期复苏的同时,尽 早使用机械人工呼吸、复苏药物,及时实施脑复 苏措施,给予进一步和延续生命支持。
大动脉出现搏动 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瞳孔由大变小 紫绀减退 自主呼吸恢复
二、二期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输液治疗:维持体液平衡和循环血容量,纠 正酸碱失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四)心电图监测与电击除颤
1.心电图监测
2.心脏电击除颤:电除颤是目前治疗心室颤动 最有效的手段。电击能量一般第1次200J,若不 成功,隔30秒后重复,第2次300J,第3次360J。 3次电除颤无效改用其他方法除颤。
A--开放气道
1.松解病人的衣领及裤带,清除口鼻异物、分泌物;
2.打开气道,注意保护颈椎。
仰头举颏法
仰头抬颈法
托下颌法
B--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及时的人工呼吸法。频率 10-12次/分,均匀吹气。成人每次吹气量400~600mL, 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
2.口对鼻或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简易呼吸器: 将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心跳骤停可分为三种类型: 1.心室纤颤,简称室颤 2.心脏停搏,又称心脏静止。 3.心电-机械分离
上述3种类型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病理特 点相同:心脏丧失有效的泵血功能,血液循环停止。
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骤停后4~6分钟内,机体生 命器官的细胞还没有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如及时采 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尚有恢复的可能。
主要措施:心肺复苏(CPR)——对呼吸心跳骤 停病人就地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初期复苏CAB三步骤: C. 是人工循环(circulation) A. 开放气道(airway) B. 是人工呼吸(breathing)
C--人工循环
1.胸外心脏按压 现场抢救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1)病人体位:仰卧于硬质平板上,下肢稍抬高。 (2)按压部位:胸骨下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 骨切迹上2横指处)。小儿于胸骨中点处。 (3)按压方法: 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婴儿和儿 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尺寸的1/3(婴儿约 为4cm,儿童约为5cm)。 姿势:两手手指交叉互扣,指尖翘起;掌根不 抬离胸壁,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垂直下压。 (4)按压有效标志:能触摸到大动脉的搏动。
(3)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能抑制心 室的异位激动,有治疗心室颤动的作用。用量 1~1.5mg/kg体重,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 现在已很少用。
4.其他用药及输液
(1)碳酸氢钠: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 在用碳酸氢钠的同时,应进行有效通气,以免二 氧化碳蓄积。
(2)呼吸兴奋剂:洛贝林(山梗菜碱)、回苏灵 (二甲弗林)、咖啡因、利他林(哌醋甲酯)。 在心跳未恢复前不宜应用,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 严重缺氧状态,用呼吸兴奋剂可加速中枢衰竭。
胸外心脏按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19:4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2.胸内心脏按压 胸部严重创伤(如肋骨骨折、 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胸廓畸形、胸腹部 手术中等病人心跳骤停时,由于不能作胸外心脏 按压,需紧急切开胸壁,将手伸入胸腔直接挤压 心脏,挤压频率以60次/分左右为宜。
三、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消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颈动脉 3.呼吸动作消失 :“一听二看三 感觉” 4.其他: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 瞳孔散大、反射消失、面色苍白或 紫绀等体征。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依据:意识突然消失、大动脉搏动 消失、呼吸动作消失。
注意:切不可因反复测量血压、听心音、观察瞳孔变化、 作心电图检查等而延误抢救时机。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CR)分三期: 1.初期复苏:又称现场急救、基础生命支持
(BLS ) 2.二期复苏:又称药物及器械复苏、进一步生命
支持(ALS) 3.后期复苏:即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延续(持
续)生命支持(PLS)
一、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
目的: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向 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
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一手挤压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10~12/min。
口对口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
有呼吸而无心跳,单独进行人工循环;有心跳而 无呼吸,单独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均停止的, 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同时进行。
按压/通气比30:2。按压要有规律、均匀、适度, 以免引起肋骨或胸骨骨折、血胸、气胸等并发症。 每次按压应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 分的血液回流。
重症医学科 杨彬
概述
复苏: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 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或称心肺脑复 苏(CPCR)。
பைடு நூலகம்、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1.意外事故 以创伤最为常见 2.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是成人猝死的主要原
因 3.麻醉及手术意外、心导管检查 4.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 5.药物中毒或过敏
3.心脏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能增强 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 提升血压,并可使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电除 颤易于生效。常用剂量1-2mg,静脉或气管内给 药,必要时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
(2)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常用剂量0.5~1mg,静 脉给药,必要时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
(二)进一步呼吸支持 1.简易气囊呼吸器 2.人工呼吸机
(三)复苏药物的应用
1.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 防治心律失常;纠正酸中毒;补充血容量;防 治脑水肿。
2.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首选的给药途径。应及早建
立静脉通路。中心静脉置管或肘静脉以上穿刺 是主要的给药途径。
(2)气管内给药:适用于气管内插管的病人。 (3)心内注射:有损伤冠状血管、心肌、肺 的可能,且注射时必须暂停心脏按压,还可能 将药物误注入心肌内,故一般不主张使用。
复苏操作不可轻易间断,在初期复苏的同时,尽 早使用机械人工呼吸、复苏药物,及时实施脑复 苏措施,给予进一步和延续生命支持。
大动脉出现搏动 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瞳孔由大变小 紫绀减退 自主呼吸恢复
二、二期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输液治疗:维持体液平衡和循环血容量,纠 正酸碱失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四)心电图监测与电击除颤
1.心电图监测
2.心脏电击除颤:电除颤是目前治疗心室颤动 最有效的手段。电击能量一般第1次200J,若不 成功,隔30秒后重复,第2次300J,第3次360J。 3次电除颤无效改用其他方法除颤。
A--开放气道
1.松解病人的衣领及裤带,清除口鼻异物、分泌物;
2.打开气道,注意保护颈椎。
仰头举颏法
仰头抬颈法
托下颌法
B--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及时的人工呼吸法。频率 10-12次/分,均匀吹气。成人每次吹气量400~600mL, 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
2.口对鼻或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简易呼吸器: 将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心跳骤停可分为三种类型: 1.心室纤颤,简称室颤 2.心脏停搏,又称心脏静止。 3.心电-机械分离
上述3种类型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病理特 点相同:心脏丧失有效的泵血功能,血液循环停止。
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骤停后4~6分钟内,机体生 命器官的细胞还没有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如及时采 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尚有恢复的可能。
主要措施:心肺复苏(CPR)——对呼吸心跳骤 停病人就地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初期复苏CAB三步骤: C. 是人工循环(circulation) A. 开放气道(airway) B. 是人工呼吸(breathing)
C--人工循环
1.胸外心脏按压 现场抢救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1)病人体位:仰卧于硬质平板上,下肢稍抬高。 (2)按压部位:胸骨下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 骨切迹上2横指处)。小儿于胸骨中点处。 (3)按压方法: 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婴儿和儿 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尺寸的1/3(婴儿约 为4cm,儿童约为5cm)。 姿势:两手手指交叉互扣,指尖翘起;掌根不 抬离胸壁,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垂直下压。 (4)按压有效标志:能触摸到大动脉的搏动。
(3)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能抑制心 室的异位激动,有治疗心室颤动的作用。用量 1~1.5mg/kg体重,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 现在已很少用。
4.其他用药及输液
(1)碳酸氢钠: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 在用碳酸氢钠的同时,应进行有效通气,以免二 氧化碳蓄积。
(2)呼吸兴奋剂:洛贝林(山梗菜碱)、回苏灵 (二甲弗林)、咖啡因、利他林(哌醋甲酯)。 在心跳未恢复前不宜应用,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 严重缺氧状态,用呼吸兴奋剂可加速中枢衰竭。
胸外心脏按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19:4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2.胸内心脏按压 胸部严重创伤(如肋骨骨折、 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胸廓畸形、胸腹部 手术中等病人心跳骤停时,由于不能作胸外心脏 按压,需紧急切开胸壁,将手伸入胸腔直接挤压 心脏,挤压频率以60次/分左右为宜。
三、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消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颈动脉 3.呼吸动作消失 :“一听二看三 感觉” 4.其他: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 瞳孔散大、反射消失、面色苍白或 紫绀等体征。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依据:意识突然消失、大动脉搏动 消失、呼吸动作消失。
注意:切不可因反复测量血压、听心音、观察瞳孔变化、 作心电图检查等而延误抢救时机。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CR)分三期: 1.初期复苏:又称现场急救、基础生命支持
(BLS ) 2.二期复苏:又称药物及器械复苏、进一步生命
支持(ALS) 3.后期复苏:即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延续(持
续)生命支持(PLS)
一、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
目的: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向 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
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一手挤压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10~12/min。
口对口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
有呼吸而无心跳,单独进行人工循环;有心跳而 无呼吸,单独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均停止的, 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同时进行。
按压/通气比30:2。按压要有规律、均匀、适度, 以免引起肋骨或胸骨骨折、血胸、气胸等并发症。 每次按压应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 分的血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