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别情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
自别后——开篇点明题旨 对“遥山”,遥山层峦叠嶂遮望眼;看 “远水”,远水波光粼粼动离情。这两句不 仅点明离人相隔之远,更渲染出一种气氛。 人是有情的,于是青山绿水似乎也随之变得 有情有义,而且促使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达到 不堪忍受的痛苦境地。 这两句景中含情,寄托深沉婉转。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怕”意为担心天黑,暗含相思之苦,
“又”表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相思中度过
了一天又一天。
销魂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
“新啼痕”“旧啼痕”,表明整日以泪洗
面,着一“压”字,更是写绝了凄苦。
“断肠人忆断肠人”指明双方的相思之苦。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咏唱,上下勾连,形式活泼,把主人公久别思念
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艺术手法:
一、叠字和连环句式的使用。 二、以景寄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
拓展阅读:
南吕· 四块玉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 别情
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二、解题(带过曲)
这是一首“带过曲”,由同属中吕的 “十二月”与“尧民歌”两支曲子组成。带 过曲往往标明“某曲过某曲”,可以看做是 小令的变体。 关于男女别情,在历来的诗词歌赋中, 可以说是老而又老的题材了,那么,王实甫 怎样把传统的题目写得别有情趣呢?
听诵读,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十二月】 写景 【尧民歌】 抒情
《元曲五首》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王实甫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王实甫及其创作; 二、了解文体知识:带过曲; 三、鉴赏此曲的艺术特色;
四、体会作者抒发的淋漓尽致的别情。

重复字的古诗

重复字的古诗

重复字的古诗
第一首:《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第二首:《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第三首:《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唐代】无名氏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

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妆。

第四首:《宛转词》
【唐代】王建
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莫莫离人家。

第五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六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教学课件教学内容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教学课件教学内容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别情
❖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2
别情
❖ 【作者简介】 ❖ 王实甫 ❖ 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大都人,约与关汉卿同时。
他是元代著名剧作家。著有杂剧十四种,曲文全存 的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园》三种。 留下的散曲甚少,仅有小令一首,套曲两套,残曲 两段。
3
别情
❖ 这首曲是用两支小令组成的,即《十二月》与 《尧民歌》。这曲写妇女别情,缠绵幽怨,与《西 厢》风格近似。前曲句句用叠字,后曲使用连环句 法,妥贴美妙,表现出作者技巧的纯熟。
5
别情
❖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 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 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 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 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怎 么能不忧伤呢?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 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 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 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 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在韵律上,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 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6
小学 初中 高中

最新-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元曲精选《十儿月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素材 精品

最新-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元曲精选《十儿月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素材 精品

《十儿月尧民歌》别情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作者介绍]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

名德信。

大都(今北京市)人。

生卒年不详。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 3种。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简析

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简析

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简析
十二月过尧民歌①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②。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③。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④!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⑤。

【注解】
①这是一首带过曲,又称合调,属小令的变体。

带过曲是写完一曲之后,意不能尽,接着把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两三个曲调连结起来写。

这两只曲子都不能单独用作小令。

元人使用的带过曲调式约有三四十种,最常见的有:[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中吕]《醉高歌》过《红乡鞋》,《十二月》过《尧民歌》,[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等。

②更那堪:怎么能再经得起。

粼粼:水波流动的样子。

③重门:庭院深处的门。

④销魂: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

⑤搂带:裙带。

【赏析】
曹雪芹曾取了此曲,写入《红楼梦》中,让贾宝玉以筷子敲碗唱了这支《抛红豆》曲(第28回)。

将以上三曲对读含味,不仅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瓜葛,而且不难悟出其妙处来。

周德清评此曲谓:“对偶、音律、平仄、语句皆妙。

”。

王实甫的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

王实甫的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

王实甫的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愁与相思的小令,前六句写了女子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后六句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全曲大量运用对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

别后“遥山隐隐”,“远水粼粼”,此为层层阻隔,极写再见之难。

“杨柳飞绵滚滚,桃花醉脸醺醺”,此为春日美景,却透露出一种凄凉冷落的美。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此为相似环境,寂寥压抑,更增惆怅。

以上,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把女子的相思心绪、寂寞之情展现得十分全面。

此外,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不仅构成押韵,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还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可谓情景交融。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句,分别重复“黄昏”、“销魂”,有一唱三叹之妙,表明女子柔肠百结之心理。

本来就害怕黄昏来临,可黄昏忽然就来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销魂?她不仅粉泪盈盈,肝肠寸断,“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新啼痕压旧啼痕”是针对自身而言,旧泪未去,新泪又增;而“断肠人忆断肠人”则从自己和情人双方写来,她想到自己所之人必定也像自己思念着他一样痛苦,自己的痛苦就加重一层。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扩展阅读:王实甫的简介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

河北定兴人。

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

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勿删!!中吕.十二月国尧民歌.别情

勿删!!中吕.十二月国尧民歌.别情

白话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 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 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 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 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 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 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 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 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 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 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 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 可能不忧伤。诗人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 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 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 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 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 束。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 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 的佳作。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生平事迹亦不详。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 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中文名 王实甫 别 名 王德信 国 籍 元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职 业 杂剧作家 信 仰 老庄 主要成就 著有杂剧十四种 代表作品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等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原文、赏析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原文、赏析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原文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女主人思念夫君时的心绪,具体作年不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翻译及赏析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山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前-1324前),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其生活时代约略和白元咎、冯子振相当。

写过杂剧十四种,著名的为《西厢记》,被认为是北曲最好的作品之一。

散曲仅存套数两套,小令一首。

[注解]
粼粼:水波清澈的样子。

飞绵:指飘飞的杨花柳絮。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的门。

销魂:神思茫然仿佛魂消魄散的样子。

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
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没干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赏析:
这首曲是用两支小令组成的,即《十二月》与《尧民歌》。

它描写了闺中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

曲子借境抒情,山、水、桃、柳、内阁、重门无不紧系思念之情,最后描写伤心的泪痕重重,以致身躯瘦损,衣带宽松。

一种哀婉动人,不容易捉摸的感情,经过作者以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描述,将它表露无遗。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

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

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

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

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

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
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

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

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

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

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1.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翻译赏析
2.《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3.长相思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
4.过陈琳墓翻译及赏析
5.过华清宫翻译及赏析
6.《过陈琳墓》翻译赏析
7.代别情人·清水本不动翻译赏析
8.《四块玉·别情》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