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四大平衡常数”综合问题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四大平衡常数”综合问题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四大平衡常数”综合问题

“四大平衡常数”综合问题

1.(2018·漳州八校联考)已知 298 K 时,HNO 2 的电离常数K a =5×10-

4。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广泛应用。

(1)298 K 时,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NO 2-+H 2O

HNO 2+OH -

K h 。K h =________。

(2)常温下,弱酸的电离常数小于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常数,则以水解为主。0.1 mol·L -

1

NaOH 溶液和 0.2

mol·L -

1 HNO

2 溶液等体积混合,在混合溶液中c (H +

)________(填“>”“<”或“=”)c (OH -

)。

(3)检验工业盐和食盐的方法之一: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 KI 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 色,产生无色气体,且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则该样品是工业盐。写出碘离子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适量亚硝酸钠溶液,溶液褪色,写出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银溶液盛装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硝酸银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银、一种红棕色气体和一种无 色气体。写出硝酸银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298 K 时,K sp (AgCl)=2.0×10

10

,K sp (Ag 2CrO 4)=1.0×10

12

。用标准 AgNO 3 溶液滴定氯化钠溶

液中的 Cl -

,用 K 2CrO 4 作指示剂。假设起始浓度c (CrO 24-

)=1.0×10-

2

mol·L -

1,当 Ag 2CrO 4 开始沉淀时,

c (Cl -

)=________。

解析: (1)K h =c HNO 2·c -OH -=c HNO 2·c -OH -

·c H +=K W = 1×10--14 = 2×10 - 11 。

(2)NaOH + c NO 2

c NO 2

·c H

K a 5×10 4

HNO 2===NaNO 2+H 2O ,则混合后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NO 2 和 HNO 2 的混合溶液,由(1)知 HNO 2 的电离常数大于 NO 2-的水解常数,故混合溶液中以 HNO 2 的电离为主,混合溶液呈酸性。(3)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氧化碘 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2NO 2-+4H ++2I -===2NO ↑+I 2+2H 2O 。(4)在强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盐表现还原性:2MnO 4-+5NO 2-+6H +===2Mn 2++5NO 3-+3H 2O 。(5)由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银、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无色气体为 O 2。硝酸银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O 3===光

==2Ag +2NO 2↑+O 2↑。

(6)c 2(Ag +)·c (CrO 42-)=K sp (Ag 2CrO 4),c (Ag +)= 1.0×10--12 mol·L -1=1.0×10-5 mol·L -1。c (Cl -)=K sp AgCl + =

1.0×10 2

c Ag

2.0

×10--10 mol·L -1=2.0×10-

5 mol·L -1。 1.0×10 5 答案:(1)2×10-11

(2)>

(3)2NO 2-

+4H +

+2I -

===2NO ↑+I 2+2H 2O

(4)2MnO 4-

+5NO 2-

+6H +

===2Mn 2+

+5NO 3-

+3H 2O

(5)2AgNO 3===光

==2Ag +2NO 2↑+O 2↑ (6)2.0×10-

5 mol·L -

1

2.已知K 、K a 、K W 、K h 、K sp 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有关上述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 .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

b .它们的大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常温下,CH 3COOH 在水中的K a 大于在饱和 CH 3COONa 溶液中的K a

d .一定温度下,在 CH 3COONa 溶液中,K W =K a ·K h (2)

25 ℃时,将a mol·L -

1 的氨水与 0.01 mol·L -

1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NH 4+

)=c (Cl -

),则溶

液显 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NH 3·H 2O 的电离常数K b =________。

(3)

25 ℃时,H 2SO 3HSO 3-

+H +

的电离常数K a =1×10

2

mol·L -

1,则该温度下 pH =3、c (HSO 3-

)

=0.1 mol·L

1

的 NaHSO 3 溶液中c (H 2SO 3)=________。 (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有:

FeO(s)+CO(g)Fe(s)+CO 2(g) ΔH <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已知 1 100 ℃时,K =0.25,则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在该温度下,若测得高炉中c (CO 2)=0.020 mol·L -

1,c (CO)=0.1 mol·L -

1,则此时反应速率是v 正

________v

(填“>”“<”或“=”)。

(5)已知常温下 Fe(OH)3 和 Mg(OH)2 的K sp 分别为 8.0×10

38

、1.0×10

11

,向浓度均为 0.1 mol·L -

1 的 FeCl 3、

MgCl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液,要使 Fe 3+

完全沉淀而 Mg 2+

不沉淀,应该调节溶液 pH 的范围是________。(已知 lg 2=0.3,离子浓度低于 10-

5mol·L -

1 时认为沉淀完全)

解析:(1)对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化学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 选项错误;温度不变,CH 3COOH 的电离常数不变,c 选项错误。(2)根据电荷守恒得c (H +)+c (NH 4+)=c (Cl -)+c (OH -),因为

+ - + -

c NH 4·c OH - 10-9

c H ·c HSO 3

c (NH 4 )=c (Cl ),所以c (H )=c (OH ),故溶液显中性。K b = = 。(3)由K a =

, c NH 3·H 2O a -0.01

c H 2SO 3

代入数据得c (H 2SO 3)=0.01 mol·L -1。(4)根据方程式可得K =c CO 2;设开始时c (CO)=a mol·L -1,平衡时

c (CO 2) c CO

=b mol·L-1,则b =0.25,得a=5b,则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b

b

×100%=20%;Q c=

c CO2

=0.20<0.25,

a-b a 5b c CO

故v正>v逆。(5)K sp[Fe(OH)3]=c(Fe3+)·c3(OH-),Fe3+完全沉淀时c3(OH-)=8.0×10

--

38,得c(OH

-)=

2×10-11 mol·L 10 5

-1.0×10

11

1,pH=3.3,Mg(OH)

2

开始沉淀时c2(OH-)==1.0×10-10,得c(OH-)=1×10-5 mol·L-1,pH=9,

0.1

调节pH 范围为[3.3,9)。

答案:(1)ad (2)中10-9 (3)0.01

mol·L-1 a-0.01

(4)c CO220% >(5)[3.3,9)

c CO

3.(2018·青岛模拟)(1)氨水是制备铜氨溶液的常用试剂,通过以下反应及数据来探究配制铜氨溶液的最佳途径。

已知:Cu(OH)2(s)Cu2++2OH-K sp=2.2×10-20

Cu2++4NH3·H2O3)4]2+(深蓝色)+4H2O Kβ=7.24×1012

①请用数据说明利用反应:Cu(OH)2(s)+4NH3·H2O3)4]2++4H2O+2OH-配制铜氨溶液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反应Cu(OH)2(s)+2NH3·H2O+2NH4+3)4]2++4H2O K=5.16×102。向盛有少量Cu(OH)2 固体的试管中加入14 mol·L-1 的氨水,得到悬浊液;此时若加入适量的硫酸铵固体,出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二酸俗名草酸(二元弱酸,结构简式:HOOC—COOH),被广泛的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合成。

①实验室中经常利用酸性KMnO4 溶液滴定法测其纯度。已知草酸与酸性KMnO4 溶液反应过程有无色无味

气体产生,且KMnO4 溶液紫色褪去,写出草酸与酸性KMnO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资料表明:25 ℃时草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6.0×10-2;K a2=6.4×10-5;据此分析,室温时草酸氢钾(KHC2O4) 的水解反应平衡常数K h =________( 单位省略,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其溶液中

c(H2C2O4)______c(C2O24-)(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解析:(1)①根据平衡常数定义,K=c2(OH-)×c{[Cu(NH3)4]2+}/c4(NH3·H2O)=c2(OH-)×c{[Cu(NH3)4]2

+}×c(Cu2 +)/[c4(NH3·H2O)×c(Cu2+)]=K sp×Kβ=2.2×10-20×7.24×1012=1.6×10-7<10-5,此反应很难进行。②溶

液中存在平衡Cu(OH)2(s)+2NH3·H2O+2NH4+3)4]2++4H2O,加入硫酸铵固体增大了c(NH+4),平衡正向移动,

现象是固体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

(2)①草酸被酸性KMnO4 溶液氧化产生CO2 气体,同时KMnO4 被还原为Mn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及原子守恒得草酸与酸性KMnO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②HC2O 4-的水解方程式为HC2O 4-+H2O H2C2O4 +OH -,HC2O 4-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 h =

c H2C2O4·c-OH-=c H2C2O4·c-OH-·+c H+=K W =1×10-14-=

1.7×10-13;由此可见其溶液中HC2O 4-c HC2O4 c HC2O4 ·c H K1H2C2O4 6.0×10 2

的水解程度小于其电离程度,故c(H2C2O4)小于c(C2O24-)。

答案:(1)①该反应的K=K sp·Kβ=1.6×10-7<10-5,所以反应很难进行②固体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溶

液中存在平衡Cu(OH)2(s)+2NH3·H2O+2NH4+3)4]2++4H2O,加入硫酸铵固体增大了c(NH+4),平衡正

向移动(2)①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②1.7×10-13 小于

4.(1)常温下,用氨水吸收CO2 可得到NH4HCO3 溶液,在NH4HCO3 溶液中,c(NH+4)________(填“>”“<”

或“=”)c(HCO3-);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 的平衡常数K=______。(已知常温下NH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K b=2×10-5,H2CO3 的电离平衡常数K1=4×10-7,K2=4×10-11)

(2)已知K sp[Mg(OH)2]=2×10-11,在某MgSO4 溶液里c(Mg2+)=0.002 mol·L-1,如果生成Mg(OH)2 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________;在0.20 L 的0.002 mol·L-1 MgSO4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0 mol·L-1 的

水溶液,电离常数K b(NH3·H2O)=2×10-5,试计算__________(填“有”或“无”)Mg(OH)2 沉淀生成?

(3)CuCl 悬浊液中加入Na2S,发生的反应为2CuCl(s)+S2-(aq)Cu2S(s)+2Cl-(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 sp(CuCl)=1.2×10-6,K sp(Cu2S)=2.5×10-43]。

(4)已知常温下H2SO3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1.0×10-1.9,K a2=1.0×10-7.2,计算0.1 mol·L-1 NaHSO3 溶液

的pH 值为______(忽略SO 23-的二级水解)。

解析:(1)由于NH3·H2O 的电离常数大于HCO 3-的电离常数,再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可得HCO 3-的水解程度更大,因此c(NH 4+)>c(HCO 3-) ;反应NH 4++HCO 3-+H2O===NH3·H2O +H2CO3 的平衡常数K=

c NH3·H+2O·c H2CO-3c H+·c OH-10-14 -3。

==--=1.25×10

c NH4 ·c HCO3 K NH3·H2O·K1 2×10 5×4×10 7

(2)MgSO4 溶液中c(Mg2+)=0.002 mol·L-1,沉淀平衡时c(OH-)-1=10-4 mol·L-1,则

mol·L

0.002

c(H+)=10-10 mol·L-1,因此生成Mg(OH)2 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10;在0.20 L 的0.002 mol·L-1 MgSO4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0 mol·L-1 的氨水溶液,镁离子浓度变为0.001 mol·L-1;氢氧根的浓度为0.05×2×10-5 mol·L-1=0.001 mol·L-1,c(Mg2+)·c2(OH-)=10-9>K sp=2×10-11,有沉淀产生。

c2Cl c2Cu2 ·c2Cl K2

(3)2CuCl(s) +S2 -(aq)Cu2S(s) +2Cl-(aq) 的平衡常数K=--=++--=sp CuCl=c S2

c2Cu2 ·c S2 K sp Cu2S

1.2×10--62=5.76×1030。

2.5×10 43

(4)HSO3-SO23-+H+的常数K a2=c H+·c SO-32-=1.0×10-7.2,c(SO32-)≈c(H+),c(HSO3-)≈0.1

mol·L-1,c HSO3

则c2(H+)=1.0×10-7.2×c(HSO3-)=1.0×10-7.2×0.1=10-8.2,c(H+)=10-4.1,故pH=-lg c(H+)=4.1。

答案:(1)> 1.25×10-3 (2)10 有(3)5.76×1030 (4)4.1

5.(2018·赣州模拟)(1)用活性α-Al2O3 催化COS 水解的反应为COS(g)+H2O(g)CO2(g)+H2S(g) ΔH<0,相同投料比、相同流量且在催化剂表面停留相同时间时,不同温度下COS 的转化率(未达到平衡)如图1 所示;

某温度下,COS 的平衡转化率与n H2O

的关系如图2 所示。

n COS

图1 图2

由图 1 可知,催化剂活性最大时对应的温度约为________;由图2 可知,P 点时平衡常数K=________(保留2 位有效数字)。

(2)常温下可发生反应:ZnS(s)+2H+(aq)Zn2+(aq)+H2S(aq),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已知:K sp(ZnS)=2.93×10-25;H2S 电离常数:K a1=9.5×10-8,K a2=1.3×10-14]。

解析:(1)由图 1 可得,相同投料比、相同流量且在催化剂表面停留相同时间时,150 ℃时 COS 转化率最大, 所以该温度下反应速率最快,催化剂活性最大;由图 2,可列三段式:

COS(g)+H 2O(g)

CO 2(g)+H 2S(g) 开始/(mol·L -1) 1 3 0 0 转化/(mol·L -1) 0.3 0.3 0.3 0.3 平衡/(mol·L -1)

0.7

2.7

0.3

0.3

K =c CO 2·c H 2S =0.3×0.3= 1 ≈0.048。

c COS

·c H 2O 0.7×2.7 21

c H

2

(2)K = 2S ·c +Zn +

= c (Zn 2 + )·c (S 2 - )÷ c HS -·c H +

÷

c 2

H

c H 2S

c S 2

·c H

K sp

ZnS = c HS -

K a1·K a2

-4

9.5

答案:(1)150 ℃ 0.048

(2)2.4×10-

4(或 2.37×10-4)

6.(1)(2018·成都模拟)用氨水吸收 CO 2 制化肥(NH 4HCO 3) ①已知:NH 3·H 2O(aq)

NH 4+

(aq)+OH -

(aq)ΔH 1=a kJ·mol -

1

CO 2(g)+H 2O(l)

H 2CO 3(aq) ΔH 2=b kJ·mol -

1

H 2CO 3(aq)+OH -

(aq)

HCO 3-

(aq)+H 2O(l)ΔH 3=c kJ·mol -

1

则 利 用 NH 3·H 2O 吸 收 CO 2 制 备 NH 4HCO 3 的 热 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常温下相关数据如表:

学 方 程 式 为

则反应 NH 4+

+HCO 3-

+H 2O

NH 3·H 2O +H 2CO 3 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

(2)(2018·昆明模拟)已知:25 ℃,K a (CH 3COOH)=1.75×10-

5,K b (NH 3·H 2O)=1.75×10-

5, 1.75≈1.3,lg 1.3≈0.1

①25 ℃,0.1 mol·L -

1 CH 3COOH 溶液的 pH =________;将 0.1 mol·L -

1 CH 3COOH 溶液与 0.1 mol·L -

1 的

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

℃,0.2 mol·L -

1 NH 4Cl 溶液中 NH 4+

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h =________(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③25 ℃,向 0.1 mol·L

1

氨水中加入少量 NH 4Cl 固体,NH 3·H 2O NH 4+

+OH -

的电离平衡________(填

“正”“逆”或者“不”)移;请用氨水和某种铵盐(其他试剂与用品自选),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NH 3·H 2O 是弱电 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已知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标号为Ⅰ、Ⅱ、Ⅲ,则根据盖斯定律,Ⅰ+Ⅱ+Ⅲ可得出NH3·H2O(aq) +CO2(g) NH 4+(aq) +HCO 3-(aq) ΔH =(a+b+c)kJ·mol -1 ;②根据反应,平衡常数K=c(H2CO3)×c(NH3·H2O)/[c(NH +4)×c(HCO 3-)] ,分子分母同乘以c(H +)×c(OH -) ,得出:K =

K W/[K a1(H2CO3)×K b(NH3·H2O)]=1.25×10-3。

(2)①已知CH3COOH CH3COO-+H+,25 ℃,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中K a(CH3COOH)=[c(H +)×c(CH3COO-)]÷c(CH3COOH)=1.75×10-5,则c(H+)2=1.75×10-5×c(CH3COOH)=1.75×10-5×0.1 mol·L-1 =1.75×10-6,c(H+)=1.75×10-3 mol·L-1=1.3×10-3 mol·L-1,此时溶液的pH=3-lg 1.3=2.9;CH3COOH

的电离能力和NH3·H2O 相同,则CH3COO-和NH 4+水解能力也相同,则CH3COONH4 溶液显中性,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H 溶液和氨水混合恰好生成CH3COONH4,结合电荷守恒式c(CH3COO-)+c(OH-)=c(NH4+) +c(H+),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H3COO-)=c(NH4+)>c(H+)=c(OH-)。

②已知NH4++H2O NH3·H2O+H+,此时K h=K W÷K b(NH3·H2O)=1×10-14÷(1.75×10-5)=5.7×10-10。

③25 ℃,向0.1 mol·L-1 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 固体,溶液中NH +4浓度增大,NH3·H2O NH4++OH-的电离平衡逆向移;欲证明NH3·H2O 是弱电解质,可取少量氨水于试管中,滴加2~3 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醋酸铵固体,充分振荡后溶液红色变浅,即可证明NH3·H2O 是弱电解质。

答案:(1)①NH3·H2O(aq)+CO2(g)NH4+(aq)+HCO3-(aq) ΔH=(a+b+c)kJ·mol-1 ②1.25×10-3

(2)①2.9 c(CH3COO-)=c(NH4+)>c(H+)=c(OH-) ②5.7×10-10 ③逆取少量氨水于试管中,滴加2~3

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醋酸铵固体,充分振荡后溶液红色变浅。证明NH3·H2O 是弱电解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7.(2018·聊城模拟)氢叠氮酸(HN3)及其盐(如NaN3、NH4N3、CuN3 等)都具有爆炸性,最近南京理工大学胡丙成教授团队成功合成出PHAC,其化学式为(N3)6(H3O)3(NH4)4Cl。回答下列问题:

(1)PHAC 中“N3”的化合价为________。N2F2 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aN3 可发生下列反应:

NaN3(s)===Na(s)+3/2N2(g) ΔH1

2NaN3(s)+CuO(s)===Na2O(s)+3N2(g)+Cu(s) ΔH2

则反应CuO(s)+2Na(s)===Na2O(s)+Cu(s) ΔH=____。(用ΔH1 和ΔH2 表示)

(3)25 ℃时,将1 mol NH4N3 投入一个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0.5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的两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6 mol,则NH4N3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4)氢叠氮酸(HN3)易溶于水,且酸性与醋酸相近。

①HN3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1 mol·L-1 的HN3 溶液与0.1 mol·L-1 的NaN3 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T ℃时,K sp(CuN3) =5.0×10 -9 ,K sp(Cu2S) =2.5×10 -48 ,则相同温度下反应Cu2S(s) +

2N3-(aq)2CuN3(s)+S2-(aq)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解析:(1)根据正负价代数和为0 可知PHAC 中“N3”的化合价为-1 价。根据8 电子稳定结构可知N2F2 的电

子式为F N N F 。

(2)由已知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2 即得到反应CuO(s)+2Na(s)===Na2O(s)+Cu(s) ΔH=ΔH2-2ΔH1。

(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NH4N3===2H2↑+2N2↑

起始浓度(mol·L-1) 0.500

转化浓度(mol·L-1) x2x2x

平衡浓度(mol·L-1) 0.5-x2x2x

则2x+2x=1.6/2,解得x=0.2,则H2 和N2 的平衡浓度均为0.4 mol·L-1,因此NH4N3 的平衡转化

率为0.2×100%=40%,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4)2·(0.4)2=0.025 6。

0.5

(4)①氢叠氮酸(HN3)易溶于水,且酸性与醋酸相近,因此HN3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N3H++N3-。

②由于酸性与醋酸相近,因此0.1 mol·L-1 的HN3 溶液与0.1 mol·L-1 的NaN3 等体积混合后显酸性,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3-)>c(Na+)>c(H+)>c(OH-)。③相同温度下反应Cu2S(s)+2N3-(aq)2CuN3(s) 2-(aq)的平衡常数K=c S2--=c S2--·c2Cu2++=2.5×10--48 =1.0×10-31。

+S

c2N3 c2N3 ·c2Cu2 5.0×10 92

答案:(1)-1 F N N F (2)ΔH2-2ΔH1 (3)40% 0.025 6 (4)①HN3H++N-3

②c(N3-)>c(Na+)>c(H+)>c(OH-) ③1.0×10-31

8.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 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TaS2(s)+2I2(g)TaI4(g)+S2(g) ΔH>0 (Ⅰ)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若K=1,向某恒容容器中加入 1 mol I2(g)和足量TaS2(s),I2(g)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 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 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 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 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述反

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利用 I 2 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成 H 2SO 3,然后用一定浓度的 I 2 溶液

进 行 滴 定 , 所 用 指 示 剂 为 ____________ , 滴 定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固体和液体的浓度不列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设容器的容积是V L , 则K =c TaI c 24I

·

c S 2

V 1-2x 2=1,x =31V ,则 I 2(g)的平衡转化率是 13V

=66.7%。(2)根据平

衡移动及物质

2

V

的提纯,在温度T 1 端得到纯净的 TaS 2 晶体,即温度T 1 端与T 2 端相比,T 1 端平衡向左移动,则T 1<T 2。生成物 I 2(g)可循环利用。(3)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可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由 I 2~2e -~2I -,H 2SO 3~2e -~SO 24-,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则有 I 2~H 2SO 3,再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

答案:(1)c TaI 4·c S 266.7% (2)< I 2

c

2I 2

(3)淀粉溶液 H 2SO 3+I 2+H 2O===4H +

+SO 24-

+2I -

9.Ⅰ.已知常温下,在 NaHSO 3 溶液中c (H 2SO 3)<c (SO 23-

),且 H 2SO 3的电离常数为K 1=1.5×10-

2,K 2=1.1×10

7

;NH 3·H 2O 的电离常数为K =1.8×10-

5。回答下列问题:

(1)NH 4Cl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五种溶液:①NH 3·H 2O ②(NH 4)2SO 3 ③KHSO 3 ④K 2SO 3 ⑤H 2SO 3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3)NaHSO 3 可以将碘盐中的 KIO 3 还原为碘单质,试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 25 ℃时K sp [Mg(OH)2]=5.6×10-

12

,K sp [Cu(OH)2]=2.2×10

20

,K sp [Fe(OH)3]=4.0×10

38

K sp [Al(OH)3] =1.1×10

33

(4)在 25 ℃下,向浓度均为 0.1 mol·L -

1 的 AlCl 3 和 CuCl

2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沉淀(填 化学式

)。

TaS 2(s)+2I 2(g)

TaI 4(g)+S 2(g)

起始浓度/ mol·L -1 1/V 0 0 转化浓度/ mol·L -1

2x

x

x

平衡浓度/ mol·L -1

(1/V -2x ) x x 1 x 2

(5)溶液中某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低于 1.0×10-5 mol·L-1 时,可认为已沉淀完全。现向一定浓度的AlCl3 和FeCl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当Fe3+刚好完全沉淀时,测定c(Al3+)=0.2 mol·L-1。此时所得沉淀中________(填“还含有”或“不含有”)Al(OH)3。请写出计算过程。解析:Ⅰ.(1)NH4Cl 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故NH4Cl 溶液中c(Cl-)>c(NH4+)>c(H+)>c(OH-)。

(2)(NH4)2SO3 为弱酸弱碱盐,NH 4+和SO 2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水的电离程度最大;K2SO3 为强碱弱酸盐,均促进水的电离;HSO 3-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抑制水的电离;NH3·H2O 为弱碱,H2SO3 为弱酸,均抑制水的电离,由题中数据可知,NH3·H2O 的电离常数小于H2SO3 的一级电离常数,而大于其二级电离常数,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③>①>⑤,故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②④③①⑤。

-3

K sp[Al OH3]

3

1.1×10-33

Ⅱ.(4) 根据题中数据,开始生成Al(OH)3 沉淀时,c(OH ) =c Al3+=c Al3+=

3

1.1

+-

11,同理可得开始生成Cu(OH)

2

沉淀时,c(OH-)=

2.2

+×10-

10,则逐滴加入氨水时,先生×10

c Al3 c Cu2

成Al(OH)3 沉淀。

答案:(1)c(Cl-)>c(NH4+)>c(H+)>c(OH-)

(2)②④③①⑤ (3)5HSO3-+2IO3-===I2+5SO24-+3H++H2O

K sp[Fe OH3] 4.0×10-38 33

(4)Al(OH)3 (5)不含有Fe3+完全沉淀时,c3(OH-)=+=-=4.0×10-,c(Al3+)·c3(OH c Fe3

1.0×10 5

-)=0.2×4.0×10-33=8×10-34<K sp[Al(OH)3],所以没有生成Al(OH)3 沉淀

10.(2018·山西适应性考试)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具有最高比能量的二次电池。LiFePO4 可极大地改善电池体

系的安全性能,且具有资源丰富、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理想选择。生产LiFePO4 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K sp[Fe(OH)3]=4.0×10-38,K sp(FePO4·x H2O)=1.0×10-15。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合成磷酸铁时,步骤Ⅰ中pH 的控制是关键。如果pH<1.9,Fe3+沉淀不完全,影响产量;如果pH>3.0,

则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洗涤是为了除去FePO4·x H2O 表面附着的________等离子。(3)取三组

FePO4·x H2O

样品起始质量-剩余固体质量

固体失重质量分数=×100%

样品起始质量

则x=________(精确至0.1)。

(4)步骤Ⅲ中研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步骤Ⅳ中生成了LiFePO4、CO2 和H2O,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6)H3PO4 是三元酸,如图是溶液中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pH 变化示意图。则PO 34-第一步水解的

解常数K1 的表达式为________,K1 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填字母)。

A.10-12.4B.10-1.6

C.10-7.2D.10-4.2

解析:(1)合成磷酸铁时,pH<1.9,Fe3+沉淀不完全;pH>3.0,由K sp[Fe(OH)3]=4.0×10-38 可知,易生成Fe(OH)3

沉淀,影响磷酸铁的纯度。

(2)步骤Ⅰ在反应釜中加入H3PO4、Fe(NO3)3 溶液,并用氨水调pH=2.0~3.0,控制反应物的量,反应生成磷酸铁后,溶液中溶质主要是NH4NO3,故洗涤是为了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NH4+、NO3-、H+等离子。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FePO4·x H2O 固体样品失重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20.0%,取100 g 固体样品进行计

100 g×20.0%

算:n(FePO4)=100 g×80.0-%,n(H2O)=100 g×20.0-%,则有n H2O=18 g·mol-1 ≈2.1。

151 g·mol 1 18 g·mol 1 n FePO4100 g×80.0%

151 g·mol-1

(4)步骤ⅢFePO4·x H2O 中加入葡萄糖和Li2CO3 研磨、干燥,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

(5)步骤Ⅳ在 Ar 气保护、600 ℃煅烧,生成了 LiFePO 4、CO 2 和 H 2O ,其中 Fe 元素由+3 价降低到+2 价,葡萄糖则被氧化为 CO 2 和 H 2O ,则氧化剂为 FePO 4·x H 2O ,还原剂是葡萄糖(C 6H 12O 6),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n (FePO 4·x H 2O)×(3-2)=n (C 6H 12O 6)×(4-0)×6,则有n (FePO 4·x H 2O)∶n (C 6H 12O 6)=24∶1。

3

第一步水解的反应为 PO 34-+H 2O HPO 42-+OH -,故水解常数表达式为K 1=c HPO 42-

·c -OH -。

(6)PO 4

c PO 34

由图可知,当 pH =12.4 时,溶液中 PO 34-、HPO 24-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 0.5,此时c (PO 34-)=c (HPO 24-),故水

解常数表达式K 1=c HPO 42-

·c -

OH -=c (OH -)=1012.4-14=10-1.6。 c PO 34

答案:(1)生成 Fe(OH)3 杂质,影响磷酸铁的纯度 (2)NO 3-

、NH 4+

、H +

(只要写出 NO 3-

、NH 4+

即可)

(3)2.1

(4)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答案合理即可)

c HPO 24-

·c OH -

(5)24∶1 (6)K 1= -

B

c PO 34

化学平衡常数 专题

化学平衡常数题组 1、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4NO2(g)+O2(g) ΔH>0 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温度下,500 s时O2的浓度为0.74 mol·L-1 B.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再平衡时c(N2O5)>5.00 mol·L-1 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T2>T3 B 正反应速率v(a)>v(c) v(b)>v(d) C 平衡常数K(a)>K(c) K(b)=K(d) D 平均摩尔质量M(a)M(d) 5、100 ℃时,若将0.100 mol N2O4气体放入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 2NO2(g), c(N2O4)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 N2O4 mol·L-1 0.100 0.070 0.050 0.040 0.040 0.040 (1)在0~40s时段,化学反应速率v(NO2)为__________ mol·L-1·s-1;此温度下的化学 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 (2)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2v(N2O4)=v(NO2) B.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3)该反应达到平衡后,降温至50 ℃,c(N2O4)变为0.080 mol·L-1,混合气体的颜色变__________(填“深”或“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达到新平衡时,能使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的是。 A.充入一定量的NO2 B.增大容器的容积 C.分离出一定量的NO2 D.充入一定量的N2 (5)100 ℃时,若将9.2 g NO2和N2O4气体放入1 L密闭容器中,某时刻测得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则此时v正(N2O4)__________v逆(N2O4)(填“>”“=”或“<”)。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化学四大平衡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中学化学平衡理论体系及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个平衡理论体系,包括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化学平衡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系统掌握反应速率与 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论及应用对于深入认识其他平衡,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 途,化工生产中适宜条件的选择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深入掌握元素化合物 的知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正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向 来是考试的热点、难点。 一、化学平衡理论 1、化学平衡定义: 2、勒夏特列原理: 3、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讨论、归纳] 生产生活实例涉及的平衡根据勒原理所采取的措施或原因 解释 1.接触法制硫酸2SO2+O22SO3通入过量的空气 2.合成氨工业N2+3H22NH3高压(20MPa-50MPa),及时分离 液化氨气 3.金属钠从熔化的氯化钾中置换金属钾Na + KCl NaC l + K↑控制好温度使得钾以气态形式逸 出。 4.候氏制碱法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 NaHCO3↓+NH4Cl 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 5.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CO 3 2-+H2O HCO3-+ OH-两水解相互促进,形成更多的

能混合使用NH4++H 2O NH3·H2O + H+NH3·H2O,损失肥效 6.配置三氯化铁溶液应在浓盐酸中进行Fe3++3H2O Fe(OH)3+3H+在强酸性环境下,Fe3+的水解受到 抑制 7.用热的纯碱水洗油污 或对金属进行表面处 理 CO32-+H2O HCO3-+OH-加热促进水解,OH-离子浓度增大 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加 B.加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C.合成氨时不断将生成的氨液化,有利于提高氨的产率。 D.合成氨时常采用500℃ 的高温 2、已知工业上真空炼铷(熔融)原理如下:2RbCl +Mg == MgCl2 +2Rb(g),对于此反应 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 平衡右移。 C.氯化镁的稳定性不如氯化铷强。 D.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3、在加热条件下,KCN 溶液中会挥发出剧毒的HCN,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看,挥 发出HCN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产生HCN,应采取的措施 是向KCN溶液中加入。 4、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原因 是。 5、把Al2(SO4)3溶液蒸干,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原因 是。 6、在泡沫灭火剂中放入的两种化学药品是NaHCO3溶液与Al2(SO4)3溶液,其灭火原 理是什么? 7、请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饮用的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解释:碳酸型饮料中未溶解的二氧化碳与溶解的二氧化碳存在平衡:CO2(g) CO2(aq),打开瓶盖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释放二氧化 碳的方向移动,以减弱气体的压力下降对平衡的影响。因此,生活中饮用的碳酸型饮 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二、中学化学常见四大平衡 1、[讨论、归纳] 常见化学平衡体系 化学平衡 体系 化学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四大平衡常数”综合问题

“四大平衡常数”综合问题 1.(2018·漳州八校联考)已知 298 K 时,HNO 2 的电离常数K a =5×10- 4。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广泛应用。 (1)298 K 时,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NO 2-+H 2O HNO 2+OH - K h 。K h =________。 (2)常温下,弱酸的电离常数小于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常数,则以水解为主。0.1 mol·L - 1 NaOH 溶液和 0.2 mol·L - 1 HNO 2 溶液等体积混合,在混合溶液中c (H + )________(填“>”“<”或“=”)c (OH - )。 (3)检验工业盐和食盐的方法之一: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 KI 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 色,产生无色气体,且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则该样品是工业盐。写出碘离子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适量亚硝酸钠溶液,溶液褪色,写出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银溶液盛装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硝酸银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银、一种红棕色气体和一种无 色气体。写出硝酸银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298 K 时,K sp (AgCl)=2.0×10 - 10 ,K sp (Ag 2CrO 4)=1.0×10 - 12 。用标准 AgNO 3 溶液滴定氯化钠溶 液中的 Cl - ,用 K 2CrO 4 作指示剂。假设起始浓度c (CrO 24- )=1.0×10- 2 mol·L - 1,当 Ag 2CrO 4 开始沉淀时, c (Cl - )=________。 解析: (1)K h =c HNO 2·c -OH -=c HNO 2·c -OH - + ·c H +=K W = 1×10--14 = 2×10 - 11 。 (2)NaOH + c NO 2 c NO 2 ·c H K a 5×10 4 HNO 2===NaNO 2+H 2O ,则混合后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NO 2 和 HNO 2 的混合溶液,由(1)知 HNO 2 的电离常数大于 NO 2-的水解常数,故混合溶液中以 HNO 2 的电离为主,混合溶液呈酸性。(3)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氧化碘 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2NO 2-+4H ++2I -===2NO ↑+I 2+2H 2O 。(4)在强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盐表现还原性:2MnO 4-+5NO 2-+6H +===2Mn 2++5NO 3-+3H 2O 。(5)由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银、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无色气体为 O 2。硝酸银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O 3===光 ==2Ag +2NO 2↑+O 2↑。 (6)c 2(Ag +)·c (CrO 42-)=K sp (Ag 2CrO 4),c (Ag +)= 1.0×10--12 mol·L -1=1.0×10-5 mol·L -1。c (Cl -)=K sp AgCl + = 1.0×10 2 c Ag 2.0 ×10--10 mol·L -1=2.0×10- 5 mol·L -1。 1.0×10 5 答案:(1)2×10-11 (2)> (3)2NO 2- +4H + +2I - ===2NO ↑+I 2+2H 2O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平衡常数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应用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是大还是小,最后都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 表示。例如:mA(g) + nB(g) pC(g) + qD(g),K = c p (C)·c q (D) c m (A)·c n (B) (式中个浓度均为平衡浓度)。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常数,只要温度不变,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就对应一个具体的常数值。 二、 应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可看做“1”,因而不用代入公式(类似化学反应速率中固体和纯液体的处理)。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三、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一个可逆反应的K 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可以利用平衡常数的值作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如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在一定温度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 c p (C)·c q (D) c m (A)·c n (B) ,Q c 叫该反应的浓度熵。若Q c >K ,反应向逆向进行;若Q c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Q c <K ,反应向正向进行。 (3)利用K 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具体应用举例分析 1. 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的判断 化学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即可判断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 【例题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 CO(g) 1 2 N 2(g)+ CO 2(g);△H =-373.4kJ/mol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 衡常数减小,A 选项错误;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 的转化率减小,B 选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热效应有 关,与物质的量无关,C 选项正确;增加氮气的 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 的转化率减小,D 选项错误。 答案:C 【例题2】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 32-+ H 2O HCO 3-+ 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 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c(HCO 3- ) c(CO 32-) 减小 D. 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 解析: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故稀释时是不变的,A 项错;CO 2通入水中,相当于生成H 2CO 3,可以与OH - 反应,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B 项正确;升温,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表达式的结果是增大的,C 项错;D 项,加入NaOH,碱性肯定增强,pH 增大,故错。 答案:B 【例题3】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 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右图是N 2和H 2反应生成2 molNH 3 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在 E 1 E 2 能量 生成物 反应进程 kJ/mol 平衡常数K A 2N O 转化率 D C O 转化率 B 平衡常数K C

化学四大平衡

中学化学平衡理论体系及勒夏特列原理得应用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个平衡理论体系,包括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化学平衡就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得核心。系统掌握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得概念、理论及应用对于深入认识其她平衡,重要得酸、碱、盐得性质与用途,化工生产中适宜条件得选择等,具有承上启下得作用;对于深入掌握元素化合物得知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正因为它得重要性,所以,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向来就是考试得热点、难点。 一、化学平衡理论 1、化学平衡定义: 2、勒夏特列原理: 3、勒夏特列原理得应用: 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得就是( ) 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得增加 B、加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C、合成氨时不断将生成得氨液化,有利于提高氨得产率。 D、合成氨时常采用500℃得高温 2、已知工业上真空炼铷(熔融)原理如下:2RbCl +Mg == MgCl2 +2Rb(g),对于此反应得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得就是( ) A、铷得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 B、铷得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右移。 C、氯化镁得稳定性不如氯化铷强。 D、铷得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3、在加热条件下,KCN 溶液中会挥发出剧毒得HCN,从平衡移动得角度来瞧,挥发出HCN得原因就 是。为了避免产生HCN,应采取得措施就是向KCN溶液中加入。 4、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得主要固体产物就是其原因就是。

5、把Al2(SO4)3溶液蒸干,最后得到得主要固体产物就是其原因就是。 6、在泡沫灭火剂中放入得两种化学药品就是NaHCO3溶液与Al2(SO4)3溶液,其灭火原理就是什么? 7、请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饮用得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解释:碳酸型饮料中未溶解得二氧化碳与溶解得二氧化碳存在平衡:CO2(g) CO2(aq),打开瓶盖时,二氧化碳得压力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释放二氧化碳得方向移动,以减弱气体得压力下降对平衡得影响。因此,生活中饮用得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二、中学化学常见四大平衡 1)Mg(OH)2(s) Mg2+(aq)+2OH-(aq) 2)HAc(aq) H+(aq)+Ac-(aq) 3)CO+Cu2O Cu+CO2 4)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5)C(s)+H2O(g) CO(g)+H2(g) 6)HCO3-(aq) H+(aq)+CO32-(aq) 2、常见四大平衡研究对象及举例 A、化学平衡:可逆反应。如:; 加热不利于氨得生成,增大压强有利于氨得生成。 例1、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图,使天然气产生部分氧化,并在特殊得燃烧器中使氧气与天然气燃烧CH4(g)+2O2(g)=CO2(g)+2H2O(g),催化反应室发生得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H1=+216kJ/mol;CH4(g)+ CO2(g)2CO(g) + 2H2(g) ?H2=+260kJ/mol(不考虑其她平衡得存在),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AD A.增大催化反应室得压强,甲烷得转化率减小 B.催化室需维持在550~750℃,目得仅就是提高CH4转化得速率 C.设置燃烧室得主要目得就是产生CO2与水蒸气作原料气与甲烷反应 D.若催化反应室中,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CH4)=amol,n(CO)=bmol,n(H2)=cmol,则通入催化反应室得CH4得物质得量为a+(b+c)/4 例2: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投入3mol H2与1mol N2,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 1)完成v-t图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2+H2,且K=1。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 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 2NO2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 3.某温度下H2(g)+I2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D.1mol·L-1 4.在一个容积为 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X(g)+n+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 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 A.3 B.4 C.5 D.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3 D.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 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3(g)+HI(g), 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 NH3的浓度为( )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D.5mol·L-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10.在n L密闭容器中,使1molX和2mol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X(g)+b c Z(g)。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下降20%,Z的浓度为Y的浓度的0.25倍,则a,c的值依次为( ) A.1,2 B.3,2 C.2,1 D.2,3 11.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20% B.30% C.40% D.50% 12.已知CO(g)+H22(g)+H2(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50℃时K=1。 (1)若温度升高到900°C,达平衡时K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1,c(H2O)=0.03mol·L-1,c(CO2)=0.01mol·L-1,c(H2)=0.05mol·L-1。则反应开始时,H2O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a)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 例1:对于反应2SO 2(g)+ O2(g) 2SO3(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0.1mol的SO2(g)和0.06mol O2(g)注入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有0.088mol的SO3(g)试求在该温度下(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求SO2(g)和O2(g)的平衡转化率。 (b)已知平衡转化率和初始浓度求平衡常数 例2:反应SO 2(g)+ NO2(g) SO3(g)+NO(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的SO2(g)和NO2(g)注入一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SO2(g)的转化率为60%,试求:在该温度下。 (1)此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 (2)若SO2(g) 的初始浓度均增大到3mol/L,则SO2转化率变为多少? (c)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转化率 练习1、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可进行如下反应:2NO 2 2NO+O2,在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

[NO2]=0.06mol/L,[NO]=0.24mol/L, [O2]=0.12mol/L.试求: (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2)开始时NO2的浓度。 (3)NO2的转化率。 练习2:在2L的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g),发生反应:CO(g)+H 2O(g) CO2(g)+H2(g) 800℃时反应达平衡,若k=1.求:(1)CO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 (2)若温度不变,上容器中充入的是1mol CO和2mol H2O(g),CO 和H2O(g),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3)若温度不变,上容器中充入的是1mol CO和4mol H2O(g),CO 和H2O(g),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4)若温度不变,要使CO的转化率达到90%,在题干的条件下还要充入H2O(g) 物质的量为多少。 练习1、 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 CO + H 2O(g) CO2 + H2 在427℃时的平衡常数是9.4。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 练习2、 合成氨反应N 2+3H22NH3在某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N2]=3mol·L-1,[H2]=9 mol·L-1,[NH3]=4 mol·L-1。求该温度时的平衡常

(完整版)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2NO(g)+Cl2(g)2ClNO(g)K2 则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0.6 0.9 1.0 1.7 2.6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学习文档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1.对反应2A(g)+2B(g)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则ΔH<0 B. 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 C. 依据图②,P1>P2 D. 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B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 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 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答案】B 3.—定条件下,CO2(g)+3H2(g)CH3OH (g)+H2O(g) △H=-57.3 kJ/mol,往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①、反应②与反应③,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v(正)>v(逆) B. b点反应放热53.7 kJ C.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③ D.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3(mol-2.L-2) 【答案】A 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A、B一定都是气体 C. D一定不是气体 D. C可能是气体 【答案】B 5.下图是恒温下H 2(g)+I2(g)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32、四大平衡常数详解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 A(g)+n B(g)p C(g)+q D(g),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K=c p(C)·c q(D) c m(A)·c n(B)以一元弱酸HA为例: HA H++A-,电离常数K a= c(H+)·c(A-) c(HA)

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 常考题型 1.求解平衡常数; 2.由平衡常数计算初始(或平衡)浓度; 3.计算转化率(或产率); 4.应用平衡常数K 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或放热、吸热等情况)。 对 策 从基础的地方入手,如速率计算、“三阶段式”的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 推论的应用、计算转化率等,这些都与化学平衡常数密不可分(严格讲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也是化学平衡,只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特定类型的反应而已),要在练习中多反思,提高应试能力。 [应用体验] 1.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 3Fe 2O 3(s)+CO(g) 2 3 Fe(s)+CO 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1 000 1 150 1 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ΔH __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1 000 ℃时加入Fe 、Fe 2O 3、CO 、CO 2各1.0 mol ,反应经过10 min 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 2)=________,CO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 2.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 ΔH >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1 mol/L , c (N)=2.4 mol/L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60%,此时N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4 mol/L ,c (N)=a mol/L ;达到平衡后,c (P)=2 mol/L ,a =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 (M)=c (N)=b mol/L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2020高考化学冲刺核心素养专题 四大平衡常数(Ka、Kh、Kw、Ksp)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核心素养微专题 四大平衡常数(K a、K h、K w、K sp)的综合应用 1.四大平衡常数的比较 常数符号适用体系影响因素表达式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任意水 溶液 温度升高, K w 增大 K w =c(OH-)·c(H+) 电离常数酸K a 弱酸 溶液 升温, K值增大 HA H++A-,电离常数K a= 碱K b 弱碱 溶液 BOH B++OH-,电离常数K b= 盐的水解常数K h 盐溶液 升温,K h 值增大 A-+H 2 O OH-+HA,水解常数K h= 溶度积常数K sp 难溶电 解质溶液 升温,大 多数K sp 值增大 M m A n的饱和溶液:K sp= c m(M n+)·c n(A m-) 2.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Q c 与K的关系平衡移动方向溶解平衡 Q c >K逆向沉淀生成 Q c =K不移动饱和溶液 Q c

①K h=②K h= (3)判断离子浓度比值的大小变化。如将NH 3·H 2 O溶液加水稀释,c(OH-)减小,由 于电离平衡常数为,此值不变,故的值增大。(4)利用四大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 【典例】(2019·武汉模拟)(1)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醋酸的曲线是________(填“Ⅰ”或“Ⅱ”)。 ②V1和V2的关系:V1________V2(填“>”“=”或“<”)。 (2)25 ℃时,a mol·L-1的醋酸与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呈中性,则醋酸的电离常数为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审题流程】明确意义作判断,紧扣关系解计算 【解析】(1)①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时醋酸的pH大,曲线Ⅱ为滴定盐酸曲线,曲线Ⅰ为滴定醋酸曲线,答案填Ⅰ; ②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醋酸钠溶液显碱性,要使溶液pH=7,需要醋酸稍过量,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