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四大平衡常数(35张)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 专题7考向4分压平衡常数课件

2H2+CO===CH3OH
初始
2
1
0
转化
2x x
x
平衡
2-2x 1-x x
0.75 甲醇的体积分数2-2x+x1-x+x =50%,x=0.75 mol,平衡常数 Kp=01..55×p12.52××0p1.22.55×p2 =p2227 ,
D 项正确。
2.丙烯(C3H6)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丙烷直接脱氢法制取丙烯的反应为 C3H8(g) C3H6(g) +H2(g),如图为丙烷和丙烯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中的压强分别为 104 Pa 和 105 Pa)。
pp(C)×pq(D) 时,其压强平衡常数 Kp 可表示为 Kp=pm(A)×pn(B) 。其中 p(A)、p(B)、p(C)、 p(D)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
1.利用“三段式”用压强表示各组分的量,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求 Kp 2.利用气体的体积分数求 Kp 的步骤:
1.(双选)利用 CO 生产甲醇的反应为 2H2(g)+CO(g)===CH3OH(g)。在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 之比为 2∶1 充入 H2 和 CO,测得平衡混合物中 CH3OH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 情况如图所示。 已知:①v 正=k 正·x(CO)·x2(H2),v 逆=k 逆·x(CH3OH),其中 v 正、v 逆为正、逆反应速率,k 正、 k 逆为速率常数,x 为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②K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气体分压=气体总压×体积分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 ΔH>0 B.B 点与 C 点的平衡常数关系为 KB=KC C.增大体系压强,k 正-k 逆的值将增大 D.C 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Kp=p2227
③ 求出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根据公式计算平衡常数
关于高考中的各类平衡常数的计算大盘点

輥 輯 訛 Ag++2NH·3 H2O葑Ag(NH3)2+ +2H2O
輥 輰 訛 C2H5OH+CH3COOH葑CH3COOC2H5+H2O
輥 輱 訛 Fe(OH)3 (s)葑Fe3++3OH-
輥 輲 訛 2AgCl(s)+S2-(aq)葑Ag2S(s)+2Cl-(aq)
【答案】
①
K=
cp(C)·cq(D) cm(A)·cn(B)
;
②
K=c(CO2);
③
K=
1 c4(Na)·c3(CO2)
;
④
K= c(H+)·c(OH-) ; c(H2O)
⑤
K=
c4(H2) c4(H2O)
;
⑥
K= c(H+)·c(Cl-)·c(HClO) ; c(Cl2)
⑦
K=
c2(H+)·c2(Cr2O42-) c(Cr2O72-)
;
⑧ K= c(H+)·c(CH3COO-) ; c(CH3COOH)
均适用。 我们必须准确书写表达式。
【例 2】 试表示出下列反应中 K1、 K2、 K3 之间的关系 (1) ① N2(g)+3H2(g)葑2NH3(g) K1
②
1 2
N2 (g)+
3 2
H2 (g)葑NH3 (g)
K2
2NH3(g)葑N2 (g)+3H2 (g)
K3
(2) 2NO(g)+O2 (g)葑2NO2
应考方略 理综高参
GUANG DONG JIAO YU GAO ZHONG
关于高考中的各类平衡常数的计算大盘点
■ 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 徐俊龙 湖北省咸宁市东方外国语学校 李 慧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黄香高级中学 陈秀芝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常数

(2013上海)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HCOOH、HCN、H2CO3电离平衡常数(25℃) Ki=1.77×10-4 Ki=4.9×10-10 Ki1=4.3×10-7 Ki2=5.6×10-11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2CN-+H2O+CO2→2HCN+CO32B.2HCOOH+CO3-2-→2HCOO-+H2O+CO2↑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 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 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
c(CH3COOH。 )
Fe3+(aq)+ 3OH-(aq),
3+ 3 溶度积常数 Ksp = c(Fe )• c (OH )
。
注意:固体(S),纯液体(l)的浓度一般情况
下都看作是一个常数
2、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K的大小能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 (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 完全 ;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不完全 。
QC <K ,V正 > V逆,反应向 正方向 进行
QC =K ,V正= V逆,反应向 平衡 进行 QC >K ,V正 < V逆,反应处于 逆方向 状态
二、常考的题型 1、化学平衡常数
①直接利用表达式求K ②利用K来求转化率 ③利用Qc与K的关系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利用K与温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H ⑤利用方程式之间的转化关系求K的变化关系
2、电离平衡常数
①直接求电离平衡常数 ②利用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碱性的强弱,从而判 断一些相关的方程式的正确与否
已知HClO:Ka=3.0 × 10-8 , H2CO3 :Ka1=4.3 × 10-7 ,Ka2 =5.6 × 10-11 ,写出往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时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课件2018届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化学平衡专项复习课件(56张ppt)

-1
B
A 中隐含 SO3 的量为零, 但可逆反应中所有物质的物
质的量都不能为零,A 错;D 中隐含 SO2、O2 的量为零,D 错;C 中 SO2、SO3 均为 0.15 mol· L-1,隐含 SO2、SO3 均减 少,C 错。 [点评] 无论从正反应方向, 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 可逆反应都不能进行到底,任何物质的浓度都不可能为 0,平 衡时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的状态,下面的变式题同样是 对可逆反应定义的考查。
(1)反应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不变能否作为平衡依据
m 根据气体密度公式 ρ= V ,选定变量和恒量来确定。如对于 反应体系全部为气体的定容反应体系来说, 质量 m 和体积 V 都 是恒量,故密度 ρ 为恒量,即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密度不 变,故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平衡的标志。而对于反 应体系中不全部为气体的定容反应体系来说,V 是恒量,m 是 变量,故当反应达到平衡时,m 不再变化,此时密度随之而不 再变化,即密度不变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平衡的标志。 (2) 反应混合体系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能否作为 平衡依据 m 可依据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公式: M = n ,结合具体的 化学方程确定气体质量和气体物质的量哪个为变量和不变量来 进行分析。
反应 2SO2+O2 2SO3 达到平衡后, 再向反 应器中充入由 18O 组成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18O 可 能存在于( D ) A.生成的 SO3 中 B.O2 和 SO2 中 C.剩余的 SO2 中 D.O2、SO2 和 SO3 中
D SO2 与氧气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 方向进行的反应,所以最后 18O 可能存在于 O2、SO2 和 SO3 中。
再变化时,反应已达平衡。常见的变量有:气体的颜色;对于
B
A 中隐含 SO3 的量为零, 但可逆反应中所有物质的物
质的量都不能为零,A 错;D 中隐含 SO2、O2 的量为零,D 错;C 中 SO2、SO3 均为 0.15 mol· L-1,隐含 SO2、SO3 均减 少,C 错。 [点评] 无论从正反应方向, 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 可逆反应都不能进行到底,任何物质的浓度都不可能为 0,平 衡时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的状态,下面的变式题同样是 对可逆反应定义的考查。
(1)反应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不变能否作为平衡依据
m 根据气体密度公式 ρ= V ,选定变量和恒量来确定。如对于 反应体系全部为气体的定容反应体系来说, 质量 m 和体积 V 都 是恒量,故密度 ρ 为恒量,即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密度不 变,故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平衡的标志。而对于反 应体系中不全部为气体的定容反应体系来说,V 是恒量,m 是 变量,故当反应达到平衡时,m 不再变化,此时密度随之而不 再变化,即密度不变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平衡的标志。 (2) 反应混合体系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能否作为 平衡依据 m 可依据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公式: M = n ,结合具体的 化学方程确定气体质量和气体物质的量哪个为变量和不变量来 进行分析。
反应 2SO2+O2 2SO3 达到平衡后, 再向反 应器中充入由 18O 组成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18O 可 能存在于( D ) A.生成的 SO3 中 B.O2 和 SO2 中 C.剩余的 SO2 中 D.O2、SO2 和 SO3 中
D SO2 与氧气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 方向进行的反应,所以最后 18O 可能存在于 O2、SO2 和 SO3 中。
再变化时,反应已达平衡。常见的变量有:气体的颜色;对于
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 (共92张PPT)

判断依据 ①m+n≠p+q,恒 温恒压时,密度保持 不变
平衡状态 平衡
气体 密度
②m+n=p+q时, 密度保持不变
不一定
类型
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 平衡
体系温度一定(其他条 温度 件不变)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 颜色 的颜色一定
平衡
特别提醒
m总 (1)明确 M r、ρ 的含义,即 M r= 、 n总 m总 ρ= 。 V容器 (2)应用 v(正)=v(逆)时,要注意反应描 述的反应方向和不同物质的计量关系。
即时应用 1.H2(g)+I2(g)2HI(g)已经达到 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c(H2)=c(I2)=c(HI) ②c(H2)∶c(I2)∶c(HI)=1∶1∶2 ③c(H2)、c(I2)、c(HI)不再随时间而 改变 )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 成2n mol HI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 成n mol I2 ⑥反应速率v(H2)=v(I2)=1/2v(HI) ⑦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 I键断裂
③浓度不变,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正确;④体现v(正)=v(逆),正确; ⑤未体现v(正)=v(逆),不正确;⑥ 反应速率始终为v(H2)=v(I2)= 1/2v(HI),不正确;⑦体现v(正)=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对一定条件下的某个可逆反应,在向 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反 应物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反应开 减小 , 始后,反应物的浓度逐渐______ 增大 生成物的浓度则由零开始逐渐 ______。
因此,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 减小 为 0. 随着反应的进行 ,v( 正 ) 逐渐 _____ , 增大 。反应进行到某一 v( 逆 ) 逐渐 _______
高考化学复习四大平衡常数的综合应用PPT

高 考 化 学 复 习四大 平衡常 数的综 合应用 ppt【公 开课课 件】
高 考 化 学 复 习四大 平衡常 数的综 合应用 ppt【公 开课课 件】
草酸―N―加a―2C热―O3→
75%酒精 ――→
过滤 ――→
草酸钠晶体
①75%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Kh(CN-)=1.61×10-5,由此可求出 Ka(HCN)=6.2×10-10, 故 CN-的水解能力强于 HCN 的电离能力,由于盐与酸的总浓度 相等,故 CN-水解产生的 c(OH-)大于 HCN 电离生成的 c(H+), 混合溶液显碱性,c(CN-)<c(HCN)。②当溶液显中性时,由电荷 守恒得 c(K+)=c(CN-)+c(Cl-),由物料守恒得 c(HCN)=c(K+)- c(CN-)=c(Cl-)=0.5c mol·L-1,由 CN-+H2O HCN+OH-得 Kh=c(OHc(-)C·Nc(-)HCN)=1.00×.3110--70×.50c.5c=1.61×10-5,解得 c=0.616 2。 答案:(1)2.36×10-5 (2)向右 60 (3)①碱 < c(Na+)>c(CN-)>c(OH-)>c(H+) ②0.616 2
•
7.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 们大概 了解了 李老师 的基本 情况, 包括身 体情况 、工作 情况、 经济状 况和他 同孩子 们之间 的关系
•
8.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 建太空 文明的 民间非 营利组 织,由 国家太 空研究 所和拉 格朗日 点协会 发展而 来。
•
9.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 未来对 火星进 行改造 以及人 类在火 星建造 基地, 这些都 有可能 成为现 实。
高 考 化 学 复 习四大 平衡常 数的综 合应用 ppt【公 开课课 件】
草酸―N―加a―2C热―O3→
75%酒精 ――→
过滤 ――→
草酸钠晶体
①75%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Kh(CN-)=1.61×10-5,由此可求出 Ka(HCN)=6.2×10-10, 故 CN-的水解能力强于 HCN 的电离能力,由于盐与酸的总浓度 相等,故 CN-水解产生的 c(OH-)大于 HCN 电离生成的 c(H+), 混合溶液显碱性,c(CN-)<c(HCN)。②当溶液显中性时,由电荷 守恒得 c(K+)=c(CN-)+c(Cl-),由物料守恒得 c(HCN)=c(K+)- c(CN-)=c(Cl-)=0.5c mol·L-1,由 CN-+H2O HCN+OH-得 Kh=c(OHc(-)C·Nc(-)HCN)=1.00×.3110--70×.50c.5c=1.61×10-5,解得 c=0.616 2。 答案:(1)2.36×10-5 (2)向右 60 (3)①碱 < c(Na+)>c(CN-)>c(OH-)>c(H+) ②0.616 2
•
7.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 们大概 了解了 李老师 的基本 情况, 包括身 体情况 、工作 情况、 经济状 况和他 同孩子 们之间 的关系
•
8.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 建太空 文明的 民间非 营利组 织,由 国家太 空研究 所和拉 格朗日 点协会 发展而 来。
•
9.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 未来对 火星进 行改造 以及人 类在火 星建造 基地, 这些都 有可能 成为现 实。
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四大平衡常数(35张)

v正
v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
(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
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CO2]/mol·L-1 [H2]/mol·L-1 [CH4]/mol·L-1 [H2O]/mol·L-
1
平衡Ⅰ
a
b
c
d
平衡Ⅱ
m
n
x
y
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
。
答案 (1)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c(H=2SO3)=c(O=H1.)0×c1(0H-122<SO K3a2),这c(说OH明)HcS(H) K W
c(HSO3)
c(HSO3)c(H)
K a1
O
3
的电离能力强于水解能力,故溶液显酸性,pH<7;当加入少量I2时 ,+4价的硫
元素被氧化,溶液中有硫酸(强酸)生成,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c(H+)增大,
3
mol/L-x mol/L≈0.1 mol/L,利用水解平衡常数易求出x=1.0×10-4,pH=10。
一级水解产生的OH-对二级水解有抑制作用,导致二级水解程度降低。
1.25 ℃时,用0.1 mol·L-1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 当滴加V mL CH3COOH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7。已知CH3COOH的电 离平衡常数为Ka,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1)电离常数 ①含义:如对于HA H++A-,Ka= 。c(H ) c(A )
c(HA)
②意义:相同温度下,K值越小表明电离程度越小,对应酸的酸性或碱的 碱性越弱。
四大平衡常数

x x
x x
(1-x)(1-x )
x = 0.5
=1
K=
x2
(1-x)(4-x )
=1
α (CO)= 50% α (H2O)= 50%
解得 x = 0.8
α(CO)= 80% α(H2O)= 20%
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本 身的转化率减小
结论:
方法点拨
利用K值可判断某状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四大平衡常数
(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解读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 数、溶度积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的 含义,会书写相应的表达式。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 计算。
3、知道平衡常数的应用。
自主复习
——关于平衡常数,你已经知道什么?
1、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a A(s)+ b B(g)
c(CO) : c(H2O) = 1:1 时
起始c 转化c 平衡c c(CO) : c(H2O) = 1:4 时 CO + H2O CO2 + H2 起始c 1 4 0 0 转化c x x x x 平衡c 1-x 4-x x x
CO + H2O 1 1
CO2 0
+ H2 0
x
1-x
K=
解得
x 1-x x2
方法点拨
利用K值可判断某状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溶度积的应用:通过比较溶度积和溶液中有关离子
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
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 >K ,反应向
沉淀生成方向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方向
进行
QC =K ,反应处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判断可逆反应的ΔH的正负:a.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ΔH<0)。b.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此种条件下 若对应反应具有自发性,则该反应一定是熵值增加的反应。
典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 术成为研究的重点。完成下列填空: (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反应 的方程式为:CO2(g)+4H2(g) CH4(g)+2H2O(g)。
(3)KW适用范围:纯水和电解质溶液。其中c(H )、c(OH )是溶液中的H 、 OH 浓度,水电离出的c(OH )=c(H )。
+ + +
典例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四点KW间的关系:A=D<C<B
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酸
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答案 C
cd 2 xy 2 式为 = 4 。 4 ab mn
1.一定温度下,将2 mol NO、1 mol CO充入1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2NO(g)+2CO(g) N2(g)+2CO2(g) ΔH<0。反应过程中部 )
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5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 mol,平衡不移动 B.反应进行到8 min时,CO2的生成速率小于CO的消耗速率 C.当生成NO与生成CO2的速率相等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题型三
水的离子积常数
常考点:(1)计算温度高于室温时的KW; (2)利用KW的大小比较温度的高低;
(3)利用KW=c(H+)· c(OH-)进行c(H+)与c(OH-)的相互换算;
(4)溶液pH、水电离的c(H+)或c(OH-)的计算。
(1)含义:KW=c(H+)· c(OH-);
(2)影响因素:温度。升高温度,KW增大;
1 H O(g) 2
2
1 1 CO (g)+ H (g)的平衡常数K = 2
2
2
2
2
。
(2)已知温度为(T+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1.0,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在温度为(T+100)℃时,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0 mol,则该时刻v (正) v(逆)(填“>”“<”或“=”)。
n 衡常数K之间的关系:K'=Kn或K'= K 。③若几个不同的可逆反应,其方
1 n
程式存在如下关系:Ⅲ式=Ⅰ式+Ⅱ式,则KⅢ=KⅠ· KⅡ。 (4)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①判断任意时刻v(正)与v(逆)的大小关系:将某一时刻生成物浓度幂之
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Qc)与K比较。
K与Qc关系 速率关系 Qc=K v(正)=v(逆) Qc>K v(正)<v(逆) Qc<K v(正)>v(逆)
-
W 理,强酸弱碱盐水解平衡常数与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b的关系为Kh= 。
K Kb
②影响因素:Kh值的大小是由发生水解的离子的性质与温度共同决定
的;温度一定时,离子水解能力越强,Kh值越大;温度升高时,Kh值增大;对 于多元弱酸阴离子或多元弱碱阳离子来说,Kh1≫Kh2≫Kh3。
典例 室温下,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10-2、Ka2=1.0×10-7。
当滴加V mL CH3COOH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7。已知CH3COOH的电 离平衡常数为Ka,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2 10 B.V=
7
2 107 A.Ka=
0.1V 2 2 10 7 C.Ka= V 20
2 10 8 D.Ka= V
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0 ℃升至400 ℃,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 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v正 v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
(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 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CO2]/mol· L [H2]/mol· L 平衡Ⅰ 平衡Ⅱ a m b n
-1 -1 -1 -
[CH4]/mol· L [H2O]/mol· L
1
c x
d y
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 答案 (1)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cd 2 xy 2 (2) = ab 4 mn 4
。
解析 (1)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 大,平衡常数减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2)相同温度时平衡常数不变,则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
子数目发生变化的反应,故当压强不变时,表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
项不符合题意。
2.在一定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CO2和2 mol H2,发生反应: CO2(g)+H2(g) CO(g)+H2O(g)。
1 2
(1)已知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25,则该温度下反应 CO(g)+
答案 B
0.2 0.42 由图像知,15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K= 2 ,加入一 0.6 1.62
0.8 0.4 2 定量的CO、N2后,Qc= 2 ,求得K=Qc,故体系仍处于平衡状态,A项 1.2 1.6 2
不符合题意;当生成NO与生成CO2的速率相等时,表明正反应速率与逆 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不符合题意;因该反应是气体分
四大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
题型一 化学平衡常数
常考点:(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3)由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初始浓度或平衡浓度; (4)计算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
(5)用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的热效应等。
(1)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答案 (1)2 (2)吸热 (3)> 解析 (1) CO2(g)+ H2(g)
1 2 1 2 1 1 CO(g)+ H O(g)的平衡常数为 K 2 2
2
1
=
0.5,由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关系知K2=2。
(2)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吸 热反应。
(3)CO2的物质的量为2.0 mol时,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 L-1,由化学方
(1)该温度下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 ,NaHSO3溶液的pH
(填“>”“<”或“=”)7;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I2,则溶
液中 2
c(H SO3 ) 将 c(HSO3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S 的 O3
(2)0.1 mol/L Na2SO3溶液的pH= Kh1>Kh2: 。
c p (C) c q (D) K= m 。 c (A) c n (B)
(2)影响K的外界因素:温度。若升温K增大(或减小),则正反应吸热(或放
热)。 (3)方程式书写形式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①同一反应,正反应与逆反 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1,即K(正)· K(逆)=1。②对于同一反应,若 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均扩大n倍或缩小为 ,则新平衡常数K'与原平
0.1K a 2
2 答案 A 当pH=7时,溶液中c(CH3COO )=c(Na )= mol· L-1,由物料 V 20 0.1V 2 0.1V 2 守恒知c(CH3COOH)= mol· L-1- mol· L-1= mol· L-1,再根 V 20 V 20 V 20
K Ka 2
mol/L-x mol/L≈0.1 mol/L,利用水解平衡常数易求出x=1.0×10-4,pH=10。 一级水解产生的OH-对二级水解有抑制作用,导致二级水解程度降低。
1.25 ℃时,用0.1 mol· L-1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 L-1NaOH溶液,
的电离能力强于水解能力,故溶液显酸性,pH<7;当加入少量I2时 ,+4价的硫 元素被氧化,溶液中有硫酸(强酸)生成,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c(H+)增大,
c(H 2 SO3 ) c(OH )减小,但因温度不变,故Kh不变,则 增大。 c(HSO3 )
2 W O3 (2)同理可求出Kh1= =1.0×10-7,Na2SO3溶液的碱性主要由S 的一级 2 O3 水解决定,设溶液中c(OH-)=x mol/L,则c(HS )≈x mol/L、c(S )=0.1 O3
c(HCN)。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常温下,若将c mol/L盐酸与0.62 mol/L K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 得到中性溶液,则c= (小数点后保留4位数字)。
答案 (1)碱 < c(Na+)>c(CN-)>c(OH-)>c(H+) (2)0.616 2
解析 (1)Kh=1.61×10-5,由此可求出Ka(HCN)≈6.2×10-10,故CN-的水解能 力强于HCN的电离能力,由于NaCN与HCN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水解产生 的c(OH-)大于电离生成的c(H+),混合溶液显碱性,且c(CN-)<c(HCN)。 (2)当溶液显中性时,由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K+)=c(CN-)+c(Cl-),由物料守 恒得c(HCN)=c(K+)-c(CN-)=c(Cl-)=0.5c mol/L,由CN-+H2O HCN+OHc (OH ) c(HCN) 1.0 107 0.5c 得Kh= = =1.61×10-5,解得c≈0.616 2。 0.31 0.5c c (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