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
2021-2022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知识整合专题3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0讲金属及其化合物

2021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知识整合专题3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0讲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xx·郴州一模)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Al(OH)3和H 2OB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 2OC .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 2O 3和H 2D .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制NaOH解析 A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错误;B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错误;C 、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错误;D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正确。
答案 D2.(xx·厦门模拟)一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乙是 乙――――――→化合反应甲――――――→复分解反应乙A .HClB .FeCl 2C .KOHD .NaHCO 3解析 由甲→乙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知,甲、乙均为化合物,甲→乙发生化合反应。
由转化关系可知,甲为化合物,不会通过化合反应生成HCl ,A 不选;若乙为FeCl 2,甲→乙的化合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满足甲→乙发生复分解反应,B 不选;甲为化合物,不会通过化合反应生成KOH ,C 不选;若甲为碳酸钠,与少量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乙(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乙(碳酸氢钠),故选D 。
答案 D3.(xx·上海高考)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A .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B .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C .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D .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解析 A .MgO 是碱性氧化物与NaOH 不能反应,而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 发生反应产生NaAlO 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MgO ,故可分离;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氯化铁变为Fe(OH)3沉淀,氯化铝变为NaAlO 2,过滤,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中,过滤,得到Al(OH)3,再分别向两种物质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就得到氯化铝溶液,除去了杂质,故可分离;C.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 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与NaOH 不能发生反应。
2021年新高考化学二轮必记知识点

高三化学二轮知识点汇总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1)烧制陶器 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
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2)湿法炼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在古代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其原理是: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化学方程式:Fe +CuSO 4═══FeSO 4+Cu(3)黑火药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木炭和硫黄,爆炸时发生反应:2KNO 3+S +3C=====点燃K 2S +N 2 ↑+3CO 2↑。
2常考经典史籍材料(1)《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这里“碱”是碳酸钾(K 2CO 3)。
(2)《本草纲目》记载:“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3)《梦溪笔谈》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反应Fe +CuSO 4═══FeSO 4+Cu 。
(4)《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5)《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这里“石灰”指的是CaCO 3。
(6)《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7)《新修本草》记载:“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这里“绛矾”指的是FeSO 4·7H 2O 。
(8)《本草衍义》记载:“嘉州峨眉山有燕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这里“燕萨石”的主要成分是SiO 2。
(9)《本草衍义》记载:“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精制砒霜操作方法是升华。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资料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资料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资料高三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一段艰辛的时光,而对于理科生来说,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更是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来掌握。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化学知识,我整理了一些二轮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回顾在高三化学的二轮复习中,首先需要回顾基础知识。
这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熟悉、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方法,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第二部分:重点知识梳理在基础知识回顾之后,接下来需要重点梳理高三化学的重点知识。
这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和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关系等。
此外,还需要重点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了解常见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解题技巧与例题分析在复习过程中,解题技巧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高三化学的二轮复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例题来掌握解题技巧。
例如,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来解答有关有机合成和反应机理的题目。
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通过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的关系,来解答与化学平衡相关的计算题目。
第四部分:综合应用与拓展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综合应用和拓展。
例如,通过解析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来理解有机化学的深层次原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一些前沿的化学研究成果,了解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在高三化学的二轮复习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注重实践。
多做一些化学实验和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的挑战。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愿每一位高三学生都能在化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新人教版考点一从宏观、微观角度掌握反应热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两种角度(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如下图所示: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能量的差值,在上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2.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ΔH=E1-E2或ΔH=E4-E3,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例1】下列关于反应热和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 -1C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电解2H 2(g)+O 2(g) ΔH=+285.5 kJ·mol -1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答案】B【解析】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H 2O 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中和热是以生成 1 mol 液态H 2O 为基准的,A 项错误;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则2CO(g)+O 2(g)===2CO 2(g) ΔH =-2×283.0 kJ·mol -1,逆向反应时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B 项正确;电解 2 mol 水吸收的热量和2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相等,C 项中的ΔH 应为+571.0 kJ·mol -1;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水应为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是该物质的燃烧热,D 项错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资料高考化学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和解答分析型题目。
而在复习高考化学的过程中,二轮复习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及应试技巧。
今天,笔者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资料。
一、高考化学知识点梳理高考化学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各种知识点之间也有很多的联系,让考生们很容易挂在一些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上。
因此,对于高考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题目进行分析,在复习的时候也能更好地理清思路。
同时,如果还没有英文术语和名词记住,可以考虑使用科学吗,将它们转换成拼音逐个记忆。
二、高考化学题型总结高考化学题型的类型也是比较多的,由简单到困难,考察的知识点也各不相同。
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是搞好高考化学的关键。
其中,选择和填空题是考察基础知识和思考能力的题目,应该多做一些基础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而分析题型最为重要,需要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计算和解题。
另外,对于化学实验题也要进行针对性复习,了解一些常用的实验手段,提高实验操作及判断能力。
三、高考化学错误题型分析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如做错题、不理解题意或者难以理解解题方法。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错误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而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们可以记录下来,从中找出面对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办法,从而避免同类题目再次出现时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高考化学试题集在复习高考化学时,积累大量的高质量试题非常必要。
针对区域或一些较知名的高校的高考化学试题集,可以对我们巩固和加强考试中的注意点和重点内容提供指导。
同时,根据历年的试题也可以对高考化学考察的内容进行预测,更好地提示我们二轮复习的方向。
五、高考化学辅导材料高考化学的知识体系相对比较庞杂,有时无法靠个人努力做到完全掌握,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好的辅导材料。
2021-2022年高考化学大二轮总复习 专题七 电化学讲练

2021-2022年高考化学大二轮总复习专题七电化学讲练[考纲要求] 1.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3.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运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
1.通常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2.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电极名称负极正极电极材料锌片铜片电极反应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由Zn沿导线流向Cu盐桥中离子移向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________,Cl-移向________盐桥的作用(1)平衡电荷;(2)避免断路时发生化学腐蚀(隔离作用)说明(1)无论是装置Ⅰ还是装置Ⅱ,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2)在装置Ⅰ中,由于不可避免会直接发生Zn+Cu2+===Cu+Zn2+而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所以装置Ⅱ的能量转化率高。
题组一对比设计两类原电池1.[xx·广东理综,33(2)(3)](2)能量之间可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见上图),并作相应标注,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新人教版考点一微粒结构及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离子结构是物质结构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复习时,注意掌握常用规律,提高解题能力;重视知识迁移、规范化学用语。
根据考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掌握。
1.明确微粒间“三个”数量关系中性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四同”的判断方法判断的关键是抓住描述的对象。
(1)同位素——原子,如11H、21H、3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3.注意易混淆的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4.巧记10e-、18e-微粒10电子体和18电子体是元素推断题的重要突破口。
以Ne为中心记忆10电子体:此外,由10电子体中的CH4、NH3、H2O、HF失去一个H剩余部分的—CH3、—NH2、—OH、—F为9电子体,两两组合得到的物质如CH3CH3、CH3OH、H2O2、N2H4、F2等也为18电子体。
5.澄清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说明(1)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3)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4)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专题复习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专题复习新人教版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氧化物⎩⎪⎪⎨⎪⎪⎧按组成元素⎩⎨⎧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3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2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C2H4为主(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9)碱石灰:NaOH、CaO(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例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D.化合物:重水、双氧水、矿泉水【答案】C【解析】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矿泉水是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专题目标】1.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以及电离度的概念。
2.理解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原理。
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经典题型】题型一[例1]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C(OH-) C.C(Cl-)=C(NH4+)>C(H+)=C(OH-) D.C(NH4+)=C(Cl-)>C(H+)>C(OH-) [点拨]NH4Cl是可溶性的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NH4Cl=NH4++Cl-。
因为NH4Cl是强酸弱碱所生成的盐,在水中要发生水解;NH4++H2O NH3·H2O+H+,所以C(NH4+)比C(H+)及C(OH-)大得多;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所以C(H+)>C(OH-)。
又由于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相对于中和来说是次要的,综合起来,不难得出:C(Cl-)>C(NH4+)>C(H+)>C(OH-)。
答案为A。
[例2]在0.1 mol/l的NH3·H2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NH3·H2O)>C(OH-)>C(NH4+)>C(H+) B.C(NH4+)>C(NH3·H2O)>C(OH-)>C(H+) C.C(NH3·H2O)>C(NH4+)=C(OH-)>C(H+) D.C(NH3·H2O)>C(NH4+)>C(H+)>C(OH-) [点拨] NH3·H2O是一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少部分发生电离(NH3·H2O NH4++OH-),所以C(NH3·H2O)必大于C(NH4+)及C(OH-)。
因为C(OH-)=C(H+)+C(NH4+),所以C(OH-)>C(NH4+)。
综合起来,C(NH3·H2O)>C(OH-)>C(NH4+)>C(H+)。
答案为A。
[规律总结]1、必须有正确的思路:2、掌握解此类题的三个思维基点:电离、水解和守恒3、分清他们的主要地位和次要地位[巩固]1、Na2S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将0.4mol/L盐酸和0.2mol/L的Na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H2CO3④(NH4)2CO3⑤NH4HCO3,按C(CO32—)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⑤④③②①B.③⑤②④①C.③②⑤④①D.③⑤④②①题型二[例3]把0.02mol/LCH3COOH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C.2C(H+)=C(CH3COO-)-C(CH3COOH) D.C(CH3COOH)+ C(CH3COO-)=0.01mol/L[点拨]此题实质上是0.05mol/L的CH3COOH溶液和0.05mol/L的CH3COONa溶液的混合溶液。
由电荷守恒关系可得: c(H+)+c(Na+)=c(CH3COO-)+c(OH-)(1)由物料守恒关系可得:c(CH3COOH)+c(CH3COO-)=c(Na+)×2=0.01mol/L(2)由(2)可知D正确。
将(1)×2+(2)可得:2c(H+)=c(CH3COO-)+2c(OH-)-c(CH3COOH)(3)C选项错误。
[例4]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H+)>C(OH-)B.C(CH3COOH)+C(CH3COO-)=0.2 mol/LC.C(CH3COOH)>C(CH3COO-)D.C(CH3COO-)+C(OH-)=0.2 mol/L[点拨] 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因素同时存在。
已知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得出C(OH-)<C(H+)。
说明混合溶液呈酸性,进一步推测出0.1mol/L的CH3COOH和0.1mol/L 的CH3COONa溶液中,电离和水解这一对矛盾中起主要作用是电离,即CH3COOH的电离趋势大于CH3COO-的水解趋势。
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是正确的。
[规律总结]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nC(Na+)+nC(H+)=nC(HCO3-)+2nC(CO32-)+nC(OH-)推出:C(Na+)+C(H+)=C(HCO3-)+2C(CO32-)+C(OH-)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HCO3溶液中nC(Na+):nC(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3、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巩固]1、在0.1mol/LNaHSO3溶液中存在着微粒浓度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C(Na+)>C(HSO3-)> C(SO32-)> C(H+)>C(OH—)B.C(Na+)+C(H+)= C(HSO3-)+ C(SO32-)+C(OH—)C.C(Na+)+C(H+)=C(HSO3—)+2C(SO32-)+ C(OH—)D.C(Na+)= C(HSO3—)+C(SO32-)+ C(H2SO3)2、现有NH4Cl和氨水组成的混合溶液C(填“>”、“<”或“=”)①若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C(NH4+) C(Cl-);②若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C(NH4+) C(Cl-);③若C(NH4+)< C(Cl-),则溶液的pH 7。
3、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H2AH++HA-;HA-H++A2-已知一级电离远大于二级电离,设有下列四种溶液:A.0.01mol.L-1的H2A溶液B.0.01mol.L-1的NaHA溶液(C(OH-)>C(H+) )C.0.02mol.L-1的HCl与0.04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D.0.02mol.L-1的NaOH与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1)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B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B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等式关为有D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D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等式关为有(2) C(H+)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H2A)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2-)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作业】1、实验室中配制一种混合溶液,要使溶液中C(K+)=C(Cl-)=C(Na+)/2=C(SO42-),可选用的溶质可能是()A.KCl、Na2SO4 B.NaCl、K2SO4 C.NaCl、Na2SO4、K2SO4 D.KCl、Na2SO4、K2SO4 2.已知常温下有浓度为0.1mol.L-1PH=2的某一元弱酸HA溶液,;又知0.01mol·L-1的一元碱BOH溶液中C(OH-)/C(H+)=1010,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深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C(OH-)>C(H+)>C(B+)>C(A-)B.C(A-)>C(B+)>C(H+)>C(OH-)C.C(B+)>C(A-)>C(OH-)>C(H+)D.C(B+)=C(A-)>C(H+)=C(OH-)3.某酸的酸式盐NaHY在水溶液中,HY-的电离程度小于HY-的水解程度。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H2Y在电离时为:H2Y+H2OHY-+H3O+B.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Y2-)>C(HY-)>C(OH-)>C(H+)C.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HY-)>C(Y2-)>C(OH-)>C(H+)D.HY-水解方程式为:HY-+H2OY2-+H3O+4.把0.2mol/L的溶液和0.4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C(Cl-)>C(Al3+)>C(Na+)>C(H+ )>C(OH-)B. C(Cl-)>C(Na+)>C(Al3+)>C(H+)>C(OH-)C.C(Na+)>C(Cl-)>C(Al3+)>C(OH-)>C(H+)D. C(Cl-)>C(Al3+)>C(Na+)>C(OH-)>C(H+)5.在NaHS溶液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C(Na+)+C(H+)==C(OH-)+C(HS-)+2C(S2-)B. C(Na+)==C(HS-)+C(S2-)+C(H2S)C. C(H+)+C(H2S)==C(OH-)+C(S2-)D. C(OH-)-C(HS-)==C(H+)+C(H2S)6.25℃时, 将 0.01mol 的 CH3COONa 与 0.02mol HCl 溶解于水中, 形成 1L 混合溶液, 在所得溶液中,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c(Na+)>c(Cl-)>c(CH3COO-)>c(CH3COOH)B. c(CH3COO-)+ c(CH3COOH)=0.01mol/LC. c(CH3COO-)+c(OH-)-c(H+)=0.008mol/LD. c(H+)=0.002mol/L7.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A-)≥C(M+) B. C(A-)≤C(M+)C.若MA不水解,则C(OH-)<C(H+)D.若MA水解,则C(OH-)>C(H+)8.100毫升0.1摩/升醋酸与50毫升0.2摩/升氢氧化钠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A.C(Na+)>C(CH3COO-)>C(OH-)>C(H+)B.C(Na+)>C(CH3COO-)>C(H+)>C(OH-)C.C(Na+)>C(CH3COO-)>C(H+)=C(OH-)D.C(Na+)=C(CH3COO-)>C(OH-)>C(H+)9.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H4+)>C(Cl-)>C(H+)>C(OH-)(B)C(NH4+)>C(Cl-)>C(OH-)>C(H+)(C)C(Cl-)>C(NH4+)>C(H+)>C(OH-)(D)C(Cl-)>C(NH4+)>C(OH-)>C(H+)10. 欲使Na2CO3溶液中.C(Na+):C(CO32-)接近于2﹕1, 可往溶液中加入的少量固体是( )A.Na2CO3B.NaHCO3C.NaOHD.KOH11.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毫升0.60摩/升NaOH水溶液②20毫升0.50摩/升硫酸水溶液③30毫升0.40摩/升HCl溶液④40毫升0.30摩/升HAc水溶液⑤50毫升0.20摩/升蔗糖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