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和决算
国家预算和决算概述

国家预算和决算概述一、国家预算概述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定时期内的财政计划和资金安排。
它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1 国家预算的定义国家预算是政府根据财政制度和国情国力,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有组织地编制和管理的一定时期内的财政计划。
它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和资金安排,并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来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1.2 国家预算的编制过程国家预算的编制过程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方针的确定、预算编制指标的确定、预算编制的程序和阶段、预算编制的协调与审议、预算的公布和执行等环节。
•财政预算方针的确定:政府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各项政策目标,确定财政预算方针。
这是国家预算编制的基础和前提。
•预算编制指标的确定:根据财政预算方针,政府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目标,确定财政收入、支出和赤字等预算编制指标。
•预算编制的程序和阶段:预算编制一般包括初稿、初审、修改、终审等阶段,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
•预算编制的协调与审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相关部门需要协调各自的预算编制工作,同时还需要进行预算的审议和决策。
•预算的公布和执行:经过协调和审议后,最终的预算方案将通过政府的公告方式予以公布,然后按照预算方案进行执行。
1.3 国家预算的目标和功能国家预算的目标是确保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同时,它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通过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推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调控经济运行: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调节,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稳定,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保持经济的良好运行态势。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保障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国家预算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推动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预算和决算

原问题:造价和预算的区别是什么?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建设工程预算是随同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的。
由于各阶段的预算制基础和工作深度不同,基本建设工程预算可以人为两类,即:一是概算;二是预算。
概算有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两种,预算又有施工图设计预算和施工预算之分,基本建设工程预算是上述估算、概算和预算的总称。
2.什么叫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综合概、预算书都包括哪些内容?如果编制?工程项目又称单项工程,是指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一个完整工程,它由许多单位工程组成的综合体。
工程项目综合概、预算书是确定工程项目(如生产车间、独立公用事业或独立建筑物)全部建设费用文件。
整个建设工程有多少工程项目,就应编到多少工程项目的综合概、预算书。
工程项目综合概、预算书包括的内容有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及其他费用。
上述各项费用是根据各单位工程概、预算书及其他工程和费用概算书汇编而成。
如果一个建设项目只有一个单项工程,则汇编时,与这个单项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和费用,即可有直接汇入工程项目综合概、预算书。
建设项目:一般指具有设计任务书和总体设计,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行政上具有独立组织形式的基本建设单位,如:在工业建设中,一般以一个工厂为一个建设项目,在民用建设中,一般以一个学校,一个医院等为一个建设项目,一个建设项目中可以有几个单位工程。
基本建设工程全部造价,由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其他工程费用四个部分组成。
建筑及设备安装工程费,是建设项目中用于主要生产,辅助生产,生活福利建筑和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它是建设项目总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是国家或其授权机关规定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建筑中设备安装扩大结构或扩大分项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耗量,以货币形式表示的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概算指标是在建筑或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的基础上,以主体项目为主,合并相关部分进行综合,扩大而成,因此,也叫扩大定额。
预算和决算

预算和决算
一、两者的区别: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
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预算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预测,它还涉及到有计划地巧妙处理所有变量,这些变量决定着公司未来努力达到某一有利地位的绩效。
决算,指根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而编制的年度会计报告。
它是预算执行的总结。
当国家预算执行进入终结阶段,要根据年度执行的最终结果编制国家决算。
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是战略执行的保障。
预算管理与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紧密相关,它帮助校验战略计划的可行性,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合理引导资源使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预算管理还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通过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过程监控指标体系,实现对财务资源使用过程的及时监控,确保财务资源的使用安全,它是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也是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激励手段。
预算管理通过建立客观明晰的成果指标,利用平衡计分卡为财务资源使用结果及后续再投入提供客观的业绩评估手段和考核依据,充分引导和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堵邪路”、“开正道”,进而促进企业资源的良性循环。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84.05.31•【文号】•【施行日期】1984.05.31•【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的决议(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批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1984年5月16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关于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1983年国家决算1983年,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指引下,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国民经济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农业获得大丰收,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城乡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提高,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在此基础上,国家财政情况也继续得到改善。
财政收入和支出都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
根据现在编成的国家决算,1983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1248.99亿元,国家财政总支出为1292.45亿元。
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43.46亿元。
这笔赤字准备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来弥补。
在1983年国家决算总收入中,国内财政收入为1211.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2.8%,比上年收入增长11.7%;国外借款收入为37.83亿元,完成预算的70.1%,比上年借款数略有减少。
预算决算暂行条例

预算决算暂行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政务院•【公布日期】1951.08.19•【文号】•【施行日期】1951.08.19•【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预算管理条例》(发布日期:1991年10月21日实施日期:1992年1月1日)废止预算决算暂行条例(1951年7月20日政务院第九十四汉政务会议通过1951年8月19日政务院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条例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条之规定制定之。
第二条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以下简称中央财政部)依照国家施政方针与建设计划拟编下年度预算之指标数字,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以下简称政务院)批准者,称概算。
根据概算拟编之年度收支计划,未经核定者,称预算草案,经过核定程序者,称预算。
在核定预算范围内,按月或按委编制之分配实施计划,称分配预算。
按照年度预算执行最终结果所编造之全年度会计报告,称决算。
分月或分季所编造之月份或季度会计报告,称计算。
第三条国家预算每一会计年度办理一次。
会计年度采用历年制,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会计年度。
会计季度,自1月1日起,每三个月为一季度。
会计月份,依公历月份之所定。
第四条每一会计年度之一切收入,为本年度之岁入。
上年度之结余,视为本年度之岁入。
每一会计年度之一切支出,为本年年之岁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关之一切岁入岁出,均须依照本条例之规定,事前成立预算,事后编造决算。
第六条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应将所属企业机构之预算拨款、预算缴款部分,报经同级财政机关分别列入各该级总预算、总决算。
前项预算拨款、预算缴款,应根据各企业机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及年终决算编报数额,分别编列之。
企业财务收支计划及决算之编报审核程序另定之。
第七条预算、决算分类如下:一、总预算、总决算:各级人民政府,就其本级及下级人民政府之岁入岁出所汇编之预算、决算,为总预算、总决算。
工程上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最新版】

工程上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一般情况下,结算是决算的组成部分,是决算的基础。
决算不能超过预算,预算不能超过概算,概算不能超过估算。
一、估算估算也叫投资估算,发生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估算的依据是项目规划方案(方案设计),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工程费用(含建安工程、室外工程、设备和安装工程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和建设期利息(如果有贷款)进行计算,用于计算项目投资规模和融资方案选择,供项目投资决策部门参考。
估算时要注意准确而全面地计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这部分费用地区性和政策性较强。
随着项目逐步的细化具体化,按照投资估算规程,可以得到不同精细程度的估算,依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可在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出具标志性的估算报告二、概算概算也叫设计概算,发生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
以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图纸,概算指标、概算定额以及现行的计费标准市场信息等依据,按照建设项目设计概算规程,逐级(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建设项目)计算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
概算需要具备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对项目建设费用计算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概算要注意不能漏项、缺项或重复计算,标准要符合定额或规范。
三、预算预算也叫施工图预算,发生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以建筑安装施工图设计图纸为对象,依据现行的计价规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相应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范),消耗量定额,人材机市场价格,费用标准,按照建设项目施工图预算编审规程,逐级(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计算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项目要求时,还要汇总为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
预算需要具备施工图纸,汇总项目的人、机、料的预算,确定建安工程造价;编制预算关键是计算工程量、准确套用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
四、结算结算也叫竣工结算,发生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是在建筑安装施工任务结束后,对其实际的工程造价,进行核对与结清。
结算一般由工程承包商(施工单位)提交,以招标文件选定的计价方式,依据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签证等,按照合同规定、建设项目结算规程以及清单计价规范,完成的施工过程价款结算与竣工最后结清。
财政学第四章第1节 国家预算

例提留,年初不规定具体用途,等到需要紧 急用款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方可动用。
5.对预算执行的检查、监督与分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 算、决算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 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 行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事项组织调查。
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后的 30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 中央各部门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 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 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进行初步审查、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会议进行审查时,财政部要派有关负责人到 会,对预算草案作出解释。
(三)政府预算的执行
1.政府预算的执行的重要地位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 收入入库、支出拨付以及预算调整都必须按照法律和 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
4.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与平衡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 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科目经费流用: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不同 科目间需要调整使用的,必须按财政部的规定报经 批准。
预备费:各级政府按照预算支总额的一定比
各级政府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二次向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各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下级政府应当 定期向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 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 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 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思考题: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的联系

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的 联系
一、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的一部分
国家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
划。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 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经法定程序
批准的年度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总结性的书面 文件。
段
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分配
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可
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预算是决算的前提,决算是对预算的检验和评
价,二者相辅相成。
Thank you!
国家决算则是财政部汇编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
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这一工作通 常是与下人民代表大会时,正式的中央决算草
案尚未编成,可先提交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待 决算草案编成后,再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审批。
三、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是宏观调控的手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预
算包括国家决算。
预算与决算是母子关系,决算是预算的一部分。
二、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法
定程序
国家预算的编制和确定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
行。 预算一经权力机关批准,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 文件,执行机关必须照此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 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预算形式 差别为依据 可将预算分 为单式预算 和复式预算
预算层次来 分,可分为 中央预算和 地方预算
国家预算 一般由中央 预算和地方 预算组成
以内容上的 差别为依据, 可分为增量 预算、零基 预算
按能否直接 反映其经济 效果分类可 分为投入预 算、绩效预 算
Page 4
三、国家预算原则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 诸于从,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理财之法,豫计一岁岁入赋税之数,岁出经用之数,普告於众,名曰 豫算;其既用之也,又总计其入出之都数,校其赢绌,亦普告於众, 名曰决算。”)
Page 11
二、决算的注意事项
一是对财务凭证资料要收集到位 。 二是对会计处理要及时到位 。 三是对财务制度要执行到位 。 四是对财务清查工作要落实到位 。 五是对财务公开要推进到位 。
国家预算和决算
国家预算的概述
Page 2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government budget, The national budget )是一国政府 编制的每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 支出和平衡的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 政计划。 国家预算比政府预算的内容、范围更 广一些。
Page 3
二、预算的分类
(5)年度性。所谓预算的年度性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 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
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Page 5
四、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1、国家预算级次
2.国家预算的审议 和批准机构
3.国家预算的执行 机构
4.国家预算的编制 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主要有:预算管理体制具体办法的 确定权;预算、决算草案的编制权;预备费动用的决定 权;预算执行的组织和监督权;对预算、决算方面不适 当的决定的撤销权(各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 级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 定)。
Page 7
Page 8
国家预算管理
2
编制和审批国家 预算
1
实施预算编制前 的准备工作
3
执行国家预算
4
编制国家决算
国家决算的概述
Page 10
一、国家决算的概念
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会计决算 是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事业单位全年财 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综合性的信息资 料,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单位经营决 策的重要依据.(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会计》:“泰西
《国家预算法》明确规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 理权限主要是预算、决算的 审批权;预算、决算的监督 权;对预算、决算方面不适 当的决定的撤销权(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撤销 本级人大常委会关于预算、 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
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 主要是:具体编制本 级预算、决算草案, 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或 总预算的执行,提出 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 和预算调整方案,定 期按规定程序报告预 算执行情况。
Page 6
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 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
《国家预算法》规定设立五 级预算:
国务院及直属各部门的预算 为中央预算,在国家预算中居 主导地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 各级政府的预算为地方预算, 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总 预算,省辖市(自治州)总预 算,县总预算和乡总预算。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 方法,依据充分,数据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
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 不得打埋伏、造假账,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可以另编预算外收支
预算,也应在国家预算中有所反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统一性。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统一的口径、 程序计算和填列。
Page 12
Page 13
小组人员:张梦甜 袁颖
徐伟鑫 时雨晴